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40688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 军事地形学 教学课件电子教案 - 副本.pptx

第十章军事地形学,第十章军事地形学,第一节,地形类别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第二节,地形图基本知识,第三节,现地使用地图,第一节地形类别及对作战行动的影响,一、地形类别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物体,如江河、湖泊、道路、村庄等。

地貌是指地表物质的高低起伏形态和性质,亦称地貌和土质,如山地、平地等。

构成地形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地貌与土质、居民地、道路、水系和植被。

地形诸要素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类型地形。

地形诸要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如地貌的起伏,制约着居民地的大小、疏密和分布;道路网总是依据地貌的起伏形态和居民地的分布而构成;土质,既受制于地貌的起伏,又制约着植被和其他地物的分布;水系总是依地貌的起伏形态而决定其流向,同时又塑造着地貌的细部形态。

军事上通常以地貌的起伏形态为基础,按与,其他地形要素的结合情况,划分为不同的地形类别,并以对作战行动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名称或特征命名。

如山地地貌形态与大面积森林相结合形成的地形,称为山林地形。

按此地形类别有:

山地、丘陵、平原、水网、城市居民地、山林、石林、黄土丘陵、海岸与岛屿、沙漠戈壁、草原与沼泽、高原地形等。

二、主要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一)山地山地是指地面起伏显著、群山连绵交错,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比高大于200米的地区。

其特点是地形复杂,道路稀少,尢以铁路、公路最缺乏,且弯曲多、曲率半径小,主要道路为乡村路、小路,多依谷而行;河流湍急、河床狭窄、岸陡,河底多石,雨天易洪水暴涨;居民地小而疏,多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

部队在山地作战,因地面起伏急剧,形成割裂断绝,部队只能沿公路运动,受地形限制较大;判定方位困难,容易迷失方向;观察、射击死角多,通信联络、指挥协同均较,困难,但便于选择指挥所、观察所,便于隐蔽伪装。

山地便于构筑坚固的坑道工事,但石质山地,不易挖掘,作业效率低;因道路稀少而前送后运困难。

(二)丘陵丘陵地是指地面起伏较缓、岗丘错综连绵、高差在200米以下的地区。

按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方丘陵地形和南方丘陵地形。

北方丘陵地形对部队的机动和各种火炮、器材的使用一般限制较小。

因地形的起伏而具有一定的隐蔽条件;通行条件好,便于组织指挥、通信联络、隐蔽机动和协同作战;展望良好,射界开阔,便于选择良好的指挥所、观察所和射击阵地;土层较厚,材料丰富,便于构筑野战工事;物产丰富,便于后勤补给;狭谷和冲沟是天然的防坦克障碍。

南方丘陵地形,机动条件差,特别是越野机动受到较大的限制。

作战规模小于北方丘陵地形。

(三)平原平原地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高差在50米以下的平坦开阔的地区。

按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方平原地形和南方平原地形。

部队在平原地区作战,便于机动,尤其是北方平原,更能发挥部队的机动性能,便于组织指挥。

但在雨季,江河有较大的障碍作用。

北方平原,利于构筑工事;南方平原,因地下水位高,水稻田较多,不便于构筑地下工事。

平原地区为军队宿营、后勤补给提供了较好条件。

(四)水网水网地形主要是以平坦地貌和密布的水体构成的一种地形。

水网地形极不利于部队机动。

部队只能沿少量的公路机动,且难于选择迂回路线。

视、射界与季节有关,冬春季节较好;夏秋季节受农作物影响较大。

由于高地较少,选择制高点、指挥所和观察所较难。

不易选择火炮发射阵地。

另外,隐蔽条件差,工程构筑困难,渗水太快。

(五)城市居民地该地形以广泛分布的密集房屋建筑为主要特征。

在分布上,以大、中城市为核心,以卫星城市为拱托,四周分布着高度密集的集镇与村庄。

连接大城市的主要交通线两侧,居民地密集。

建筑物的分布格局与地貌有关,平坦地上多为网格状或辐射状,街区较为规则;丘陵地貌上则多沿谷地分布为不规则的条带形。

市内街道密集,纵横构成网状,交通便利,便于机动。

通信、输电线路密集。

城市建筑物的障阻性,使部队地面机动受到极大限制。

城市居民地具有良好的隐蔽条件。

居民地建筑对常规武器杀伤具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人防工程对核袭击有较好的防护能力。

城市居民地作战指挥困难。

(六)海岸与岛屿海岸,指海洋与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狭长地形带。

岛屿是散列于海洋、江、湖中的陆地。

大的叫岛,小的叫屿,通称岛屿。

海岸,依性质的不同,主要分为泥质海岸、岩石海岸和沙质海岸。

岛屿对部队作战行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岛屿的位置、形状、大小、岛上地形以及港湾交通和给水条件等。

一般来说岛屿有利于防守而不利进攻。

由于岛上多山,地形险要,登陆地段少,便于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组成完整坚固的防御阵地,凭险固守。

由于岛屿四面环水,部队机动的补给受到限制,岛与岛之间通信联络不便,协同指挥困难。

我国近岸岛屿多为列岛、群岛,少数为孤岛。

岛屿之间航道狭窄,水浅礁多,利于凭险防御作战。

岛屿进攻时,登陆和发展进攻受限制,航渡时易遭敌袭击。

海洋气候多变,对部队作战行动有一定的影响。

(七)沙漠戈壁沙漠戈壁,是以土质中的沙砾覆盖广阔地表为特征,构成的一种特殊地形。

沙漠戈壁地形,气候恶劣、温差变化大,多暴风沙,水源缺乏和交通不便是影响军队作战行动的主要因素,给部队作战行动带来许多不便和困难。

沙漠地面松软,车辆、火炮通行困难,履带式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转向困难、爬坡能力下降、耗油量大、故障多。

戈壁滩上车辆、火炮可以机动,但耗油与耗水量都较大,机件、轮胎磨损严重;戈壁滩中的河床平坦坚硬,车辆可以高速行驶。

此种地形判定方位困难,易迷失方向。

观察、射击条件较好,早晚及阴天能观察较远距离。

但在917时之间,在蒙气的影响下,能见度显著降低。

刮风时,沙土弥漫无法观察,但绿洲地区观察条件较好。

隐蔽、伪装条件差,工程构筑困难。

干燥的气候影响通信距离,使无线电信号减弱,夏季的高温还会损坏电器元件。

(八)高原高原是指地面比较平缓、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较小、外围较陡的地区。

高原气温低,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短,气压低,严重缺氧。

高原缺氧、气压低,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初上高原会出现“高山反应”。

在此地形上作战,容易疲劳,易发生冻,伤、雪盲,感冒易诱发肺水肿,作战能力下降。

部队生活困难,做饭需用高压锅。

高原地形不便机动,公路常因降雪过厚而阻断,山口会因降雪而被封。

高原地形视、射界开阔,但受变化不定的风力、风向影响,火炮射击误差大;隐蔽、伪装困难,但利用沟壑、地褶仍能起到一定作用;工程构筑难度较大,材料缺乏;不便于指挥协同,无线电通信受到一定的影响,部队宿营、后勤补给和装备保障都很困难,部队常被分割在不同谷地方向上独立遂行作战任务。

第二节地形图基本知识,一、地图概述

(一)地图的概念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缩写图。

它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用特定的图式符号、颜色和注记,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经过一定的制图综合测绘于平面图纸上的图。

(二)地图的分类地图按表示内容分为:

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大类。

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表自然和社会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它以相对均衡的详细程度表示自然地理要素(地貌、土质、水系、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居民地、道路网、行政区划)。

它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军队教育训练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而且还作为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底图。

其中,以地形图应用最为广泛,是最重要的,图种。

专题地图,又称“专门地图”或“主题地图”。

它是以普通地图为底图,着重表示某一专题内容的地图,如地貌图、交通图等。

(三)地形图分类地形图属于普通地图的一种,其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100万。

根据用途和需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已的比例尺系列,并有很强的连续性。

我国军用地形图按比例尺分类可分为1:

1万、1:

2.5万、1:

5万、1:

10万、1:

25万、1:

50万和1:

100万七种。

二、地图比例尺

(一)地图比例尺的概念地图上某两点间直线长度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

通常以数字比例尺或直线比例尺标注在地图图廓外,是判定地表实地水平长度在地图上的缩小比例和根据图上两侧长度计算实地水平距离的依据。

为了明显地看出缩小的倍率,规定分子以1表示,即地图比例尺=1/实地相应水平距离。

由此可知,比例尺分母越大,其比值越小,说明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其比值越大,说明比例尺越大。

当地图图幅面积大小一定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图上显示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地图所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图上显示的内容越简略。

(二)比例尺的分类1.文字比例尺用文字叙述缩小的比率,如:

“百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或“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500米”等。

现代地形图上已不再采用。

2.数字比例尺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如1:

50000,或1/50000。

数字比例尺适用于计算法进行图上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换算。

3.直线比例尺,用线段表示图上长,并在不同线段长度上注出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关系直线,叫直线比例尺。

(三)在地图上量读距离1.在直线比例尺上量度距离用两脚规(或直尺)量出所求两点间的长度(间隔),保持其长度不变,先将两脚规一头落在一个整千米量值上,再使另一头落在直尺上,则整千米数值加上尺头上的米数就是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依数字比例尺换算距离实际距离=图上长比例尺分母。

图上长=实地距离/比例尺分母。

为了计算方便,可先将比例尺分母消去两个零。

如:

在1:

5万的地图上,甲、乙两点距离为2.4厘米,则其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为:

2.4500=1200米。

求图上长则用甲、乙两点实际水平距离1200米除以500,即为2.4厘米。

3.图上量算距离的改正从图上量算的实地距离,都是水平距离,而实地往往是起伏不平的,制图时对道路微小弯曲又进行了综合,故图上量算的实地水平距离,都小于相应的实地实际距离。

为使图上量算的距离接近于实地实际距离,应将量算的实地水平距离加上坡度及弯曲改正数。

改正数=水平距离改正率。

改正率见表101。

改正的距离计算公式为:

实地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水平距离改正率。

表101,坡度及弯曲改正数表,三、坐标确定平面上或空间中某点位置的有次序的一组数值,叫该点的坐标。

(一)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地球表面上位置的坐标,叫做地理坐标。

它通常用度、分、秒表示。

军事上常用于指示和确定舰艇、飞机和其他目标的位置。

在组织指挥陆、海、空军协同作战时,也经常使用地理坐标。

1.地理坐标网的表示形式根据选定的投影方法,按一定经差与纬差,在地形图上绘出的经纬线网,称为地理坐标网。

它用于在图上量取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或根据地理坐标确定某点在图上的位置。

地形图是按经、纬度分幅的,所以地形图的南、北内图廓线就是纬线,东、西内图廓线就是经线。

由于地图比例尺不同,地理坐标网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形式也有所区别。

1:

2.5万1:

10万地形图,只绘平面直角坐标网。

图廓四角分别注有东、西、南、北内图廓线相应的经、纬度数值,内外图廓间绘有经、纬度的分度带。

分度带的每个分划为经、纬度的一分,将对应的分度带分划相连接,即可构成地理坐标网。

1:

25万1:

100万地形图上,通常只绘有地理坐标网,不绘平面直角坐标网。

坐标网的横线是纬线,纬度数值注记在东、西内外图廓线之间;坐标网的纵线是经线,经度数值注记在南、北内外图廓线之间。

为使用方便,在四边内图廓线上还绘有以经纬度1/为差值的小分划格。

2.地理坐标网的应用量取点的地理坐标或根据地理坐标确定点在图上的位置,一般按先纬度后经度的顺序进行。

(1)量取点的地理坐标在1:

2.5万1:

10万地形图上,当用指挥尺量取点的地理坐标时,先将指挥尺短边与东(西)内图廓线密合,指挥,尺长边横向经过所量点,根据长边与东(西)内图廓分度带的交点,采取四分法(将所交分度带分成四份),估算出所占分度带的数值,并以图廓四角的纬度注记推算出所量点的纬度值,如图102;同样,量经度时,先将指挥尺短边与南(北)内图廓线密合,长边纵向经过所量点,根据长边与南(北)内图廓分度带的交点,用四分法估算出所占分度带的数值,以图廓四角的经度注记推算出所量点的经度值。

当用直尺量取点的地理坐标时,可先在南北图廓和东西图廓间的分度带上,找到最接近该点的左侧纬度分划和下方的经度分划,并连以纬、经线;量取该点至所连纬、经线的垂直距离,以及纬、经线的分度带分划长,然后按公式求出秒值。

秒值=60点至纬(经)线的垂距/纬(经)线分度带的分划长最后将所得的秒值分别加在所连纬、经线的度、分值上,即得该点的地理坐标。

在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

25万的地形图上均绘有地理坐标网,并在内图廓线和整度经纬线上绘有小分划格。

在图上量取目标点的地理坐标时,先用两脚规量取目标点至邻近下、左方纬、经线的垂直距离;然后在内图廓线上进行比量估读;再将估读值加在邻近下、左方纬、经线所注的纬、经度上,即得目标点的纬、经度。

(2)根据地理坐标确定点在图上的位置当已知某点的地理坐标,需确定它在图上的位置时,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10万地形图上,可先将纬、经度数确定在东西、南北分度带上,再将对应点连线,其交点即为该点在图上的位置。

在比例尺小于或等于1:

25万地形图上,可根据经纬度数值直接在地理坐标网上确定出点的图上位置。

(二)平面直角坐标地形图上按规定间隔绘出并注有相应坐标值的直线方格网,叫直角坐标网。

它用于确定地面点的平面直角坐标,或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地面点在图上的位置,以及指示目标。

1.量取地面点的平面直角坐标以用指挥尺上的坐标尺量读地面点的平面直角坐标为例。

如图103,欲量取A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其方法如下:

(1)查出A点的概略坐标为85、49,并使坐标尺纵尺边与横坐标49所在的坐标纵线重合,横尺边通过A点的定位点。

(2)先从坐标尺的纵尺边上读出与纵坐标85所在坐标横线对应的分划数为645米,再与纵坐标85千米相加,即得A点的纵坐标85645米。

(3)从坐标尺的横尺边上读出A点定位点位置的分划数为300米,将其与横坐标49千米相加,即得A点的横坐标49300米。

因此,A点的平面直角坐标为:

X85645,Y49300。

图103用坐标尺量读精确坐标,2.根据地面点的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其在图上的位置以图103为例,如已知敌观察所的平面直角坐标X86075,Y48410,确定其在图上的位置。

方法如下:

按概略坐标86、48找到目标所在的方格。

将坐标尺纵尺边与横坐标48所在的坐标纵线重合,上下调整坐标尺,并使纵尺边075米的分划切于纵坐标86所在的坐标横线上。

沿坐标尺的横尺边找到410米的分划处,即为敌观察所在图上的位置。

3.指示目标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网指示目标的方法,随目标性质、精度要求和距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1)方里格指示法以目标所在方里格左下角纵、横坐标值指示目标的方法,叫方里格指示法。

一般情况下,只取纵、横坐标值的末两位千米数,并规定先读(写)纵坐标,后读(写)横坐标。

如图104中的116.6高地,其读(写)格式为:

书写格式:

指示物、(坐标)、目标性质例:

116.6高地(67、46)敌机枪发射点。

口头格式:

坐标、指示物、目标性质例:

坐标67、46,116.6高地,敌机枪发射点。

这种方法适用于图上易于查找指示物的目标。

图104用方里格、井字格法指示目标,

(2)井字格指示法当图上同一个方里格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的目标,按方里格指示法难以区分时,则将方里格按“井”字形划分成9个小格,并从左上小格起,按顺时针进行编号,如图104。

指示目标时,在其方里格坐标后加注目标所在的小格编号即可。

如图104中,两个车行桥的坐标分别为(66、479)、(66、475)。

这种指示法只适用于图上有指示物的目标。

(3)精确坐标指示法按图上0.1毫米相应的实地精度,以坐标指示目标的方法,叫精确坐标指示法。

精确坐标通常用末两位千米数加不足整千米的米数组合而成,如116.6高地(67450、46600)。

这种方法适用于图上没有表示出的点状目标,或精度要求较高的目标。

四、方位角与偏角方位角和偏角是地形图的数学要素之一。

部队在现地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以及行进时,常用到方位角和偏角。

(一)方位角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顺时针方向转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点至目标点的方位角。

通常用密位或360角度制来表示。

由于表示地面上任一点的指北方向线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坐标纵北方向三种。

因此,相应就有三种不同的方位角,如图105。

图105方位角的种类,1.真方位角真北方向,指的是通过地球南北极的方向。

从站立点以真北方向为基准方向,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该点至目标的真方位角。

它一般在精密测量中使用。

2.磁方位角磁北方向,指的是通过地球的南北磁极的方向。

从站立点以磁北方向为基准方向,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该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它在航空、航海、炮兵射击以及部队行进时都广泛应用。

利用指北针可以很快找到现地的磁北方向,白天和夜间都可以使用。

磁方位角在军事上应用广泛,但磁针易受地球内部磁性物质的分布影响。

若有磁力异常区域,图上将作出标示。

3.坐标方位角坐标纵线北,指的是地形图上平面直角坐标纵线所指的北方。

从站立点以坐标纵线北方向为基准方向,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该点至目标的坐标方位角。

坐标方位角具有正反方位角相差180的特性,因此在军事上应用较多,炮兵尤为突出。

(二)偏角某点的真北、坐标纵线北、磁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叫偏角。

偏角也有三种,如图106所示。

1.坐标纵线偏角任意点的坐标纵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叫该点的坐标纵线偏角,也称子午线收敛角。

2.磁偏角任意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叫做该点的磁偏角。

磁偏角是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在真子午线以东的为东偏,磁子午线在真子午线以西的为西偏,并规定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它通常由实地测量计算求得。

磁偏角的大小,因地而异。

3.磁坐偏角任意点的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叫该点的磁坐偏角。

磁坐偏角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在坐标纵线以东的为东偏,以西的为西偏,并规定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磁子,午,线,坐,标,纵,线,真子午线,座,磁,偏角,偏,磁,角,坐标纵线偏角,图106偏角示意图,(三)方位角的量读1.量读坐标方位角以用炮兵指挥尺量读坐标方位角为例。

如图107,量读197.0三角点至187.5高程点的坐标方位角,其方法如下:

(1)过197.0三角点的定位点作一条坐标纵(横)线的平行线(目标位于0至15-00或30-00至45-00时,向上或向下作坐标纵线的平行线;目标位于15-00到30-00或45-00到60-00时,向右或向左作坐标横线的平行线)。

(2)将指挥尺圆心对准197.0三角点定位点位置,使距离尺边与187.5高程点的定位点相切。

(3)读出所做平行线通过指挥尺边缘上密位分划的数值,即为所量的坐标方位角。

图中197.0三角点至187.5高程点的坐标方位角为6-60。

当目标位于15-00到30-00之间时,量取的分划值应加上15-00;位于30-00到45-00之间时,应加上30-00;位于45-00到60-00之间时,应加上45-00,即为要量读的坐标方位角。

图107用炮兵指挥尺量读坐标方位角,图108用指北针量读磁方位角,2.量读磁方位角例如,用指北针在图108上量读李家至虹山的磁方位角,其方法如下:

(1)在地形图上将李家至虹山两点连一直线。

(2)标定地图。

标定时,先将指北针的直尺边切于磁子午线,并使准星朝向地图的上方,然后转动地图,使磁针北端对准0刻度指标,地图即已标定。

(3)不动地图,再将指北针切于李家至虹山两点的连线上,并使准星朝向虹山方向,待磁针静止后,磁针涂有荧光剂一端所指的密位数4-54,即为李家至虹山的磁方位角。

五、地物符号现地的地物,在地图上是用统一规定的符号结合注记表示的,这些规定的图形符号叫地物符号。

地物符号是构成地形图的重要要素,是地形图的语言。

(一)地物符号的分类1.按符号与实地地物的比例关系分类

(1)依比例尺符号用于表示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大的居民地、森林、江河、湖泊等。

它的外部轮廓是按比例尺缩绘的。

根据依比例尺符号,可以从图上了解地物的分布和形状,量取其相应实地的长、宽和面积。

(2)半依比例尺符号用于表示狭长的线状地物,如道路、垣栅、土堤、高压线等。

它的长度按比例尺缩绘,但宽度作放宽表示。

所以,根据半依比例尺符号在图上只能量测实地长,而不能量取它的宽度和计算面积。

(3)不依比例尺符号用于表示实地较小的,但在军事上有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如土堆、古塔、亭子等。

因其实地面积较小,不能按比例尺缩绘,只能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根据不依比例尺符号在图上只能了解实地地物的性质和位置,但不能量取其大小。

2.按符号的图形分类按符号的图形可分为正形符号、侧形符号、象征符号、说明符号和配置符号,如图109所示。

正形符号:

符号的图形与实地地物垂直投影在地平面上的平面图形相似,主要表示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河流、湖泊等。

侧形符号:

符号的图形与实地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主要表示实地面积较小而高大突出的地物,如突出树、烟囱、水塔等。

象征符号:

符号的图形能反映地物的性质或含义,主要表示独立、性质特殊的地物,如变电所、矿井、气象站等。

说明符号:

用来说明某种情况,通常与其他符号配合使用,如表示街区的晕线、江河流向的箭头等。

配置符号:

用来表示某些地区的植被及土质分布特征,如疏林、行树等。

图109符号图形分类,

(二)地物符号的规定1.注记的规定地物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形状、位置、大小和种类,但不能表示其质量、数量和名称,因此还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注记,作为符号的补充和说明。

注记共有三种:

(1)名称注记名称注记是用来注明地物的名称的,如居民地、山和山脉、水系名称及地理单元名称等,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注记。

(2)说明注记用以说明地物的性质和特征。

如采掘场、矿井、管道、塔形建筑物的性质、公路路面质量等均用“细等线体”字简注在符号内或一旁。

(3)数字注记用以说明物体的数量特征。

图上注记分为分数式和单个数字两种形式。

分数式数字注记中,分子一般表示地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母表示地物的深度、粗度和载重量。

单个数字注记,一般表示地物的高度、深度、比高、流速、里程、编号、月份等。

字体一般用“正等线体”或“斜宋体”字,各种数字注记的颜色,均与相应的符号颜色一致。

2.颜色的规定为使地形图内容层次分明、清晰易读、有较强的表现力,地物符号采用四种颜色表示:

黑色:

表示人工地物和部分自然地物。

如居民地、道路、独立石等。

蓝色:

表示与水、冰雪有关的物体。

如湖泊、冰川、雪山等。

绿色:

表示与植被有关的物体。

如大面积果园、苗圃、森林等。

棕色:

表示公路的普染等。

(另外,棕色主要用来表示地貌与土质。

)(3)大小和方向的规定,地物符号的大小,标明地物的实际尺寸和可准确利用的点、线,是区分依比例尺符号和不依比例尺符号的界线。

如独立房若图上尺寸为0.3mm0.5mm,则为不依比例尺表示;若图上尺寸大于0.3mm0.5mm,则为依比例尺表示。

又如街道符号,宽度为0.4mm以上时,则表示能通行载重汽车;宽度为0.2mm时,则表示不能通行载重汽车。

熟悉这些尺寸界线对于用图是非常必要的。

为便于现地用图,地形图图式对不依比例尺符号的方向作出了明确规定。

定向符号:

符号的方向垂直于南北图廓线。

通常用以表示现地无明显方向的独立地物,如控制点、水塔、突出树等。

真向符号:

符号的方向按实地地物的真实方向表示。

通常用于表示方向感较强的独立地物,如独立房屋、山洞、窑洞等。

变向符号:

符号的方向随其他物体或风的方向而定。

通常用于表示附属物体。

如城门、城楼符号应垂直于城墙向外描绘(但不得倒置)。

(4)符号定位的规定为确保在图上精确量取点位坐标、确定方位,地形图图式对放大表示的不依比例尺符号和半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作了明确规定,即以符号的某一点或线表示实地地物的准确位置,如图1010和1011。

图1010不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点,图1011半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线,六、地貌的表示、识别与判读

(一)地貌表示地貌在地形图上主要用等高线来表示。

所谓等高线,就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

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设想把一座山由底到顶按照相等的高度,一层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