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3729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 Word版含答案.docx

衡水万卷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语文周测五Word版含答案

万卷周测五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姓名:

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9分,每小题3分)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

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

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

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

二、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鉴药

刘禹锡

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食精良弗知其旨。

血气交沴①,炀然焚如。

客有谓予:

“子疾病积日矣,乃今我里有方士,沦迹于医,厉②者造焉而美肥,跛者造焉而善驰,矧③常病邪?

将子谒诸!

”予然之,之医所。

切脉.观色.聆声,参合而后言曰:

“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而致也。

今夫藏鲜能安谷,府鲜能母气,徒为美疹之囊橐耳。

我能攻之。

”乃出一药丸,可兼方寸,以授予曰:

“服是足以瀹④昏烦而锄蕴结,销蛊慝⑤而归耗气。

然中有毒,须其疾瘳⑥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

”予受药以饵,过信⑦而膇⑧能轻,痹能和;涉旬而苛痒绝焉,抑搔罢焉;逾月而视分纤,听察微,蹈危如平,嗜粝如精。

或闻而庆予,且关言曰:

“予之获是药,几神乎!

诚能遭已。

顾医之态,多啬术以自贵,遗患以要财,盍重求之,所至益深矣。

”予昧者也,泥通方而狃既效,猜至诚而惑剿说,卒行其言。

逮再饵半旬,厥毒果肆,岑岑周体,如痁⑨作焉。

悟而走诸医,医大咤曰:

“吾固知夫子未达也!

”促和蠲毒者投之,滨于殁而有喜;异日,进和药,乃复初。

刘子慨然曰:

“善哉医乎!

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

苟循往以御变,昧于节宣,奚独吾侪小人理身之弊而已。

” 

【注】①沴:

lì,指血气不畅。

②厉:

通“癞”,恶疮。

③矧:

shěn,况且,何况。

④瀹:

yuè,本指疏通,此处指祛除。

⑤慝:

tè,灾害,祸患。

⑥瘳:

chōu,(伤,病)痊愈。

⑦信:

连住两夜。

⑧膇:

zhuì,脚肿。

⑨痁:

shān,疟疾的一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厉者造焉而美肥造:

到,去B.今夫藏鲜能安谷鲜:

C.听察微,蹈危如平危:

危险D.或闻而庆予庆:

祝贺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跛者造焉而善驰参合而后言曰

B.徒为美疹之囊橐耳予然之,之医所

C.涉旬而苛痒绝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进和药,乃复初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子患有疾病,因客人对一个医生极力推崇,刘子被说动,亲往其诊所求治。

B.医生通过认真诊断,不仅指明了所患的疾病,而且精辟地分析了导致生病的原因,随即进行了有效的治疗。

C.刘子的病本已治愈,但违背医生的嘱咐,听从他人之说,过量用药,以致毒性发作,周身胀痛,如同疟疾发作一般。

D.此文题为“鉴药”,有以药为鉴的意思;“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这句话既含药理,更寄寓人世之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每小题3分)

(1)子之病,其兴居之节舛.衣食之齐乖所由而致也。

译文:

(2)然中有毒,须其疾瘳而止,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剂也。

译文:

(3)用毒以攻疹,用和以安神,易则两踬,明矣。

译文:

8.“刘子闲居,有负薪之忧”中“负薪之忧”指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以下2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①番腾:

同“翻腾”。

②凌波:

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9.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10.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

(1)__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雾失楼台,_____________,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_____________,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6)德不孤,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7)风乍起,___________。

(冯延巳《谒金门》)

(8)___________,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申沣文:

一生两个“主题词”

主题词:

化学

1936年考入南开大学化工系,1940年毕业留校任教,此后70余年时间里,申泮文从未离开过南开和自己钟爱的化学教育事业。

1996年,申泮文己80岁高龄。

这一年他开始着手“干一件大事”一一“出版一部赶超国外教科书水平的教材”。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主导着全国高校一年级本科生化学教材的建设工作。

然而,随着对国外高等化学教育的深入了解,他发现自己一直行进在“错误的道路上”:

国外高校本科一年级的化学课程一般被称为“GeneralChemistry”,自一百多年前我国引入高等化学教育起,就将其译为“普通化学”.

“实际上,‘普通’一词并不准确!

其正确的含义,应该是把一级学科化学的概貌讲授给刚刚进入化学殿堂的学生,所以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

”申泮文认为,“这门面对一年级新生的课程,应该由那些对化学学科整体发展有着深刻把握、经验丰富的教授亲自授课。

在申泮文的坚持和努力下,南开大学成立了“近代化学教材丛书编委会”,启动新教材的编写工作。

4年之后,《近代化学导论》刚一出版,即被列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与此同时,南开大学也正式将本科一年级化学课程“GeneralChemistry”定名为“化学概论”。

“你把化学元素周期表给我‘变’到电脑里去。

”如今已是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的车云霞,仍清晰地记得当年跟随申泮文读博士时他给自己指定的“博士论文”题目。

那一年,申泮文开始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并萌发了“研制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软件”的念头。

于是他率领一批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造。

经过3年的艰苦努力’电子教科书《化学元素周期系》终于在2000年底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随即获得2001年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这套包含60多万汉字、4000多幅图片和1000多幅动画的软件,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以元素周期表为主菜单,将各种元

素结构通过三维动画进行生动的演示,显示了丰富活泼的教学内容。

北京大学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这套软件自学,从而使一年级的化学课时减少一半。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说:

“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此后,申泮文又把这套软件译成英文出版。

在“化软”之后,申泮文又组建了分子科学计算中心,他的想法是要“打造一个教学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担任中,。

主任的周震教授由衷地赞叹:

“实验、理论、计算,申先生用活了拉动化学学科发展的这三驾马车。

那段时间,人们总能看到这位白发先生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校园穿梭。

许多人感叹,这位耄耋老人哪来这么旺盛的精力?

因为他们都知道,77岁那年,申泮文罹患癌症,切掉了五分之四的胃。

主题词:

爱国

“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

”申泮文这样说。

抗战胜利后,申泮文受命承担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校复员返校的公物押运工作。

历经一年波折,跨越3500公里路途,他和同伴将300多吨公物运回平津,为西南联大的历史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2005年,中泮文以“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的评语,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

那一年,他90岁。

90岁那年,申泮文还开通了博客,成为最老的博主,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一一“申泮文教育家博客”。

“我最关.。

的是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危机意识,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提供意见。

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

”在申泮文的博客中,对“石头”有所阐述,他认为的“石头”有-:

一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成功案例,如西南联大和张伯苓创立的南开教育体系;二是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

每年新生入学,南开大学的很多院系都邀请他开办“铸我南开魂”系列校史讲座,对于这样的邀请,申泮文不论多忙都从不拒绝。

他说:

“爱国主义教育是育人的根本,是我们教师最崇高的责任。

“要问我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一生的时间就干了这两件事!

”申泮文倚在病床上,捻着胡子悠悠地说,神情怡然。

(2014年08月15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20世纪50年代,申泮文就翻译出版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化学教材《普通化学》,但后来他发现“普通化学”并不准确,应称为“化学概论”更为合适。

B,申泮文接触计算机,钻研多媒体编程技术之后,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以往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造。

c.2005年90岁的申泮文因为是我国执教时间最长的化学教师,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

D.90岁那年,申泮文开通了博客,博客的名字开门见山——“申泮文教育家博窑”,由此可见申泮文在开朗的同时也有一些自负。

E.申泮文认为教育改革可是要“摸着石头过河”,这里的石头应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成功案例和国外先进教育的规律和经验。

(2)中科院院士朱清时评价申泮文豹《化学元素周期系>说“这一成果代表了我国大学多媒体教学和研究的水平”,请简要概括原因。

(3)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申泮文在化学教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4)2005年申泮文入选“中国10位最令人感动的教师”原囡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清名

梁晓声

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

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

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

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

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

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

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

她却说:

“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重要。

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

“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

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

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

她自己也知道了。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

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小说,有删改)

13.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14.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

(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16.作者在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

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年,伴随通讯技术前赴后继的发展,短信也已落后,飞信、QQ、微信等即时通讯

方式相继推出,让我们陷身眼花缭乱的交流通讯世界。

B.“三旧改造”关系到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公平与正义权利,“三旧改造”路线图应充分垂询

民意,这样才能体现出“三旧改造”定位与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C.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积极性高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数年来陆续发表百余

篇文章,最后集编成册。

D.台湾著名学者薛仁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学研究要接地气,不要走入“象牙塔”。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所谓的“成功”,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一个共识还是存在的,那就是:

,。

,,而且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到史海里去遨游,。

①从而超凡脱俗,得大自在,获得精神上的“完满”

②这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是无论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境界

③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能够悟出人生的真谛,能够充分认识“自我”

④而他们也一定会教我们怎样去做的

⑤而达到它的途径,无论如何也少不了人文知识的研习

⑥只有在那里,我们才会邂逅到许多像伏尔泰、布罗代尔这样的“成功人士”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⑤⑥④③①C.③①②⑤⑥④D.③②⑤⑥④①

20.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

要求100字以内。

例:

“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

“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21.《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

要求:

①内容具体;②句式工整;③语言简明、得体;④60-80字。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6万卷周测五答案解析

23.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A.“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错,原文是“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24.C试题分析:

C项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C项在文本的第四段的开头,原文并没有表因果的词语。

关系应为“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A项在文本第三段,“德国的伊瑟尔说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选项A就是将这句加以转述,谈及了其中的一个原因“空白”,“空白”又用后年的解释“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