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83723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0.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docx

《大汉和辞》《中文大辞典》《汉语大词典》之比较

《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之比較

經學所碩一李維恩69817004

壹、前言

字書是工具書中重要的一種,為閱讀時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

本文主要介紹當今重要的三部字書:

《大漢和辭典》(日本)、《中文大辭典》(台灣)、《漢語大詞典》(中國)。

「字書」本指解說文字形、音、義的著作,即後來所說的「字典」。

這一名稱早已有之。

《魏書‧江式傳》說江式撰集字書,號曰《古今文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也談及字書:

「西晉以往字書,何可全非,但令體例成就,不為專輒耳。

」可見「字書」作為解釋文字的著作的泛稱,在南北朝時已經通用。

《隋書‧經籍志》已著錄有佚名的《字書》3卷、10卷兩種(今俱失傳),這又是以「字書」為書名的專稱的。

歷代史志於有關文字音韻訓詁之書,統歸「小學類」,不立「字書」名目。

直至清代的《四庫書目》,始於小學類中分訓詁、字書、韻書三種。

以「字典」為書名的,《康熙字典》是第一個。

清人所說「字典」就專指這一部書。

但中國古代講文字訓詁的著作很多,大都既解單字,亦釋複詞。

因此,從前大家把它們一律稱為「字書」,並不分辨什麼較「字典」、何者為「詞典」。

自從近代產生了「詞典」(或「辭典」)這個名稱,「字典」和「辭典」才相對地有了界線,字書、字典也不再作為某一部書的專稱來用。

而一般群眾所說的字典,卻往往包括詞典;因為現在的字典大多兼收語詞,詞典亦皆以單字為詞頭;二者之間始終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不過解字釋詞,重點各異而已。

至於近來以「辭書」一詞來代替「字書」,我認為也很好。

言之成文為辭。

較「字」,「詞」的含義豐富得多,不僅可以包括講字詞語句的「字典」、「詞典」,連其他各種類型的詞典(如人名辭典、地名辭典等)以及一般的百科全書,皆能兼收並蓄,範圍更廣。

辭書的功用在於輔助知識。

《辭源.說略》:

「凡一名詞為知識所應有,文字所能達者,皆辭書所當載也。

舉其出處,釋其意義,辨其異同,訂其訛謬,凡為檢查者所欲知,皆辭書所當詳。

」即明言此意。

目前解釋文辭意義的工具書,大約可分為普通辭典和專門辭典二種。

(一)普通辭典

收集的範圍較廣,且較為普遍。

例如舊籍中常見的辭類,歷史上重要的名物制度、常用成語、習見術語、著名古今人名、地名,都是普通辭典搜集的對象,如《辭源》、《辭海》、《國語日報辭典》等。

本文要探討的《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即屬於此類。

(二)專門辭典

則只收集某一科的各種名詞加以注釋,較普通辭典更為深入而專門地對其面向解釋、搜羅。

故常牽涉其專業術語,可能不適用於一般日常生活,如《教育大辭典》、《自然科學辭典》、《周易辭典》等。

在2008年韓國的《漢韓大辭典》未全面完成前,世界三大漢語辭典分別是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臺灣《中文大辭典》和中國大陸的《漢語大詞典》。

如今,世界最大的漢語辭典雖被《漢韓大辭典》取代,但另三部仍然為日、臺、中目前最重要的漢語辭典代表。

以下分別簡介此三部辭書。

貳、《大漢和辭典》之介紹

一、編輯要旨

從〈序〉得知,諸橋先生編撰本辭書之目的在於要保存及發揚東洋文化。

是故對漢字、漢語必須做一番整理的工夫。

諸橋先生於昭和18年(1943)發行第1卷,之後陸續發行第2卷、第3卷。

無奈發行所在昭和20年(1945)2月25日慘遭祝融,一切資料均被燒毀,半生志業一夕間化為烏有。

且當時適逢「國難」(——指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

)心靈上大受打擊。

而不幸中的大幸,全卷15000頁的校正殘本在靜嘉堂文庫、甲州山奧(——皆藏書所)被保存下來。

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舉國哀悼。

諸橋先生在心灰意冷之餘興起一股民族的責任感,於是購得殘本,繼續撰寫。

他又得到川又武、渡邊實一、真下保爾、佐佐木新二郎四位友人的幫忙,撰寫工作得以繼續。

只是好景不常,這四位友人於戰爭結束後隔年相繼過世。

諸橋先生哀痛欲絕,但為了完成與朋友共同的夢想,他收拾悲傷繼續撰寫。

之後,諸橋先生又遇到近藤正治、小林信明、渡邊末吾、鎌田正、米山寅太郎等人的幫助,讓他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撰寫。

當時他就讀於大學的長男和就讀於仙台二高的次男都修學和他一起撰寫,三男則預定在大學畢業後一同投入此工作。

在撰寫本辭書的十年中,諸橋先生又罹患白內障,幾乎失明。

當撰寫工作愈往前推進時,在整理原稿以外的新問題又一件件的來臨。

例如:

過去的印刷採活字木板印刷,木板在先前火災中已亡失;現今又找不到製作木板活字印刷者。

所幸,諸橋先生又得到「寫真植字的發明家」石井茂吉的協助,讓本辭書得以順利出版。

二、編纂修者:

日本‧諸橋轍次編著。

三、出版與冊數

(一)出版日期:

本書自1927年開始工作,至1943年始告完成,1955年(昭和30年)正式印行,

1960年(昭和35年)全部出齊,1974年(昭和49年)修訂。

(二)出版單位:

日本東京大修館書店印行。

臺灣先後有文星出版社、中華文物出版社、新文豐出版

社影印,在臺灣發行。

(三)發行冊數:

共13冊。

第1冊至12冊為正文。

第13冊是索引部,有「總劃索引」、「字音索引」、

「字訓索引」、「四角號碼索引」等4種。

並附錄:

補遺、當用漢字表、中國簡化文字

表。

四、內容與凡例

(一)使用語言:

收錄中國單字語彙,而以日文釋義。

(二)資料來源:

以《康熙字典》為基礎,另外旁參《說文解字》、《玉篇》、《廣韻》、

《集韻》、《正字通》、《中華大字典》及其他字典。

(三)錄字彙量:

收錄中國單字49964字,複詞526500條,插圖2800幅,總字數約

四千三百萬字。

(四)檢索方法:

索引本中有總劃索引、字音(〈五十音〉)索引、字訓索引、四角號碼

索引4種方法。

每冊首頁均附部首及筆劃檢字表。

(五)排列順序:

部首法。

所找各字依《康熙字典》部首次序;部首內再依筆劃排序;

最後,一字中各詞則按五十音訓排列。

(六)字辭標號:

將每字均予編號,所屬辭彙也依序編號,並以當頁字詞編號起訖載於

眉端。

全書每冊首頁均附部首及筆劃檢字表。

(七)收錄字體:

除「正字」外,並包括「略字」、「俗字」及「日式漢字」。

(八)單字釋法(依辭典編排順序排列):

1.標字:

首先以《康熙字典》為依據,示以正確字形。

2.記音:

再以片假名記載其字音,並附反切(以《集韻》、《廣韻》為主,並參酌其他

韻書、字書)。

用例較多的字,則標示注音。

3.字形:

視情況放入甲骨文、金文、篆文、草書、隸書、楷書等。

4.釋義:

最後述其字義及詞義,以日文解說。

5.引例:

釋義時舉漢的原典例句,有的附圖表。

詳載出處,除書名外,詳記篇名、項

目、題名、卷數。

原典的引用順序以字書、經書為先,其他文獻資料則以作者

的時代順序排序。

(九)收錄辭彙:

以普通成語、故事熟語、格言俚語、詩句、官職名、人名、地名、

書名等為主。

採集、選擇的資料則以經史子集為主,另參照《古今

圖書集成》、《淵鑑類函》、《佩文韻府》、《駢字類編》,以及《辭源》、《續

辭源》、《辭通》、《辭海》、《國語辭典》等各著名辭書,亦斟酌參考公

文書、研究書、新聞、雜誌等。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大漢和辭典》之優缺點

(一)優點

1.除了解釋漢語辭彙、引用漢籍以外,還會引入日本與漢學相關的著作或人名。

2.其中標音方式主要以供日本人閱讀,而有片假名的注音,亦標示偉特氏羅馬字。

3.基本採用古典文獻外,還旁採新聞、公文書、報紙、雜誌之類的資料,範圍甚廣。

4.編號仔細,查閱檢索方便且快速。

5.在義項中,首要之義訓用黑體字簡單說明,再用明體字詳細解說。

如:

「今,①いま,《說文》今,是時也。

(二)缺點:

1.檢閱不便:

此書主要對象是供日本人參考,雖所解釋大多為漢語辭彙,但其中的解釋參雜日文,

若對日文無基礎認識,檢閱恐有不便。

2.解說偶誤:

由於它採錄範圍廣,雖收詞稍濫,亦有不合乎中文文法之詞,造成解說偶誤。

但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大漢和辭典》的優劣可說是一體兩面的。

*附【書評】

(一)梁容若,〈評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書和人》,臺北文星書店,1964,

頁47~57。

(二)田宗堯,〈《大漢和辭典》摘誤〉,《思與言》第3卷第6期,1966,頁47~48。

六、影響《中文大辭典》

《中文大辭典》主要資料都根據此書。

所不同者,本辭書各詞按五十音訓排,《中文大辭典》按筆劃排。

另外,本辭書增收日氏漢字,辭彙增收日本人與漢學有關者;每一單字先述字音,次及字形,《中文大辭典》反是。

參、《中文大辭典》之介紹

一、編輯要旨

本書為中華民國百科全書之基礎工具與起點。

百科全書第一期之編纂,除本書外,尚有《方言大辭典》、《國語大辭典》、《人名大辭典》、《地名大辭典》等36種,各書互相補充,避免重複。

注重中國文字的源流,對於字形、音,依時代之先後為次;義依「本義」、「引申義」、「假借義」而排列之。

本書本於左圖右史之旨,凡有圖可稽者悉附之,至注解則力求精確扼要,務以實用為貴。

字辭出處及例句,均註明來源,經常引用書目,並用簡稱,以省篇幅。

二、編纂修者: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文化研究所與國防研究院合作)編。

     主纂者:

高明、林尹。

監修者:

張其昀。

三、出版與冊數

(一)出版日期:

首冊初版於1962年11月,1968年8月出齊。

1973年加以修訂,改正部份錯誤,成

為普及本。

(二)出版單位:

中國文化研究所出版。

(三)發行冊數:

共40冊。

正文為前38冊,後2冊為索引。

在部分改正原書錯誤後,推出普及本,

共10冊。

四、內容與凡例

(一)使用語言:

收錄中國單字語彙,亦以中文釋義。

(二)資料來源:

依《大漢和辭典》改編、充實、修訂而成(亦以《康熙字典》為基礎,

另外旁參其他字書、韻書編纂)。

(三)錄字彙量:

收錄中國單字49880字,複詞371231條,總字數約八千萬言。

(四)檢索方法:

索引本有部首索引和筆劃索引二種。

而每冊的冊首均附有部首檢字表。

(五)排列順序:

首先,所找各字依《康熙字典》部首次序;部首內再依筆劃少多;再

按字形起筆之點、橫、直(永字筆劃)為序。

(六)字辭標號:

將每字均予編號,所屬辭彙也依序編號,並以當頁字詞編號起訖載於

眉端。

全書每冊首頁均附部首及筆劃檢字表。

普及版每冊之書脊更標示

部首,以方便檢閱。

 

(七)收錄字體:

除正字外,並包括或體、古字、略字、俗字、後起字,來源以《康熙

字典》為主。

並參考《爾雅》、《方言》、《釋名》、《廣雅》、《說文解字》、

《玉篇》、《廣韻》、《集韻》等書,並標明其來源。

(八)單字釋法(依辭典編排順序排列):

1.標字:

首先以《康熙字典》為依據,示以正確字形。

2.字形:

各字以通用正體為準,作該字統一說明,其或體、古字、俗字、略字、後起

字等,僅於其下說明該字與正字之關係。

上溯甲骨文,以及篆、隸、楷、草諸

體之變化,依其時代先後為次,以見文字構造之本源,而明字形之史的演變。

3.記音:

併列古今音讀,每一單字先注其本義的反切,以該字所見最早的韻書為主,

其餘韻書所載,依時代先後列於其下。

次列該字平水韻之韻目。

最後現代讀

音則用國語與羅馬注音。

若一字有數音者,除本義音外,其音依引申義、假

借音為次,分條以甲乙丙等符號標明。

4.釋義:

字義解釋採自《爾雅》、《說文解字》、《方言》、《釋名》等字書,及兩漢以來

諸傳注。

每一單字首列本義,次列引申義及假借義,分列於各讀音之下。

申義及假借義,又以名詞、動詞、形容詞、助詞為序。

5.引例:

以經史子集各種文獻為資料,各附例句,用以證義訓用法。

必要時附以圖表

13,出典、引例均標明書名、篇名、項目、題目或卷數等。

其順序以字書、

經書為先,於按書籍或作者時代,來定其先後。

(九)收錄辭彙:

主要採錄普通成語、術語、格言、疊字、詩詞曲語、人名、地名、職

官名、年號、書名、動植物名、名物制度等。

來源於經史子集等歷代

文獻,並參考著名類書、字書,如《初學記》、《太平御覽》、《古今圖

書集成》、《淵鑑類函》、《佩文韻府》、《駢字類編》、《永樂大典》、《大

漢和辭典》、《辭源》、《辭海》、《辭通》、《國語辭典》、《聯緜字典》、《詩

詞曲語辭典》等為補充。

10.

五、《中文大辭典》之優缺點14

(一)優點

1.詳列文字之流變:

每一單字,都列有各種字形,如甲骨文、今文、籀文、篆文、

漢碑、漢晉竹簡及各代書法名家的字體等,可供檢閱者明白文字之流變。

2.詳列古今之音變:

每一單字,併列古代音讀與現代音讀,古代音讀如《廣韻》、

《集韻》、《古今韻會舉要》、《洪武正音》等韻書之反切,都予以收列,如:

「亭,

《廣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現代音讀則並用注音符號與

國語羅馬拼音,如:

「亭,音廷,平聲,ㄊㄧㄥˊ,tyng」,使檢閱者明白古今之音

變情形。

3.注明出處:

本書收錄辭彙之多,為目前各書之冠,而釋義大多注明出處,引書則標

明篇名,以便檢閱者覆檢原書。

(二)缺點

1.訛誤不少:

此書主要來源是《大漢和辭典》,缺點錯誤不少,參考使用時需要注意覆

核,由於本書篇幅大,編者眾多,訛誤難免,又改訂耗時,所以出版至今,始終未

曾再請專家修訂,因此缺點錯誤不少,參考使用時,需要注意覆核,這是本書美中

不足之處。

2.不注直音:

字音雖有各種韻書之反切及國語注音,但不注直音,對不識注音的讀者

恐感不便。

3.讀者不慣:

由於辭彙以第二字的筆劃排列,與坊間各種辭典不同,也頗使一般讀者

不慣,所以讀者初次檢閱本書,必須詳讀卷首(第1冊)。

肆、《漢語大詞典》之介紹

一、編輯要旨

本書〈前言〉提及該書之編纂是為了要促進漢語研究之發展,是故特別重視漢語的歷史演變過程,並加以全面性的闡述。

所收條目力求義項完備、識義確切、層次清楚、文字簡鍊,以符合辭書科學性、知識性、穩定性之要求。

單字則以有文獻例證者為限,沒有例證的僻字、死字一般不收列。

專科詞只收已進入一般詞語範圍內的,以與其他專科辭書相區別。

本辭書之編纂,促進了漢語研究的進展,培養出一批編纂漢語辭書的專門人才,積累了大量資料,為編纂各種類型的漢語辭書工作開闢了道路,基本上做到了出書、出人、出經驗。

從這一個角度衡量,其重大意義當不限於這部大詞典本身。

二、編纂修者:

主編者:

羅竹風。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含上海市、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

浙江省、福建省等有關單位)秉持著「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為方針編纂。

三、出版與冊數

(一)出版日期:

1975年廣州召開全國辭書規則會議到1986年第1卷出版。

(二)出版單位: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出版,發行大陸簡體字版。

     臺灣東華書局則將其翻為繁體字,於1997年9月在臺初版。

(三)發行冊數:

共13冊。

正文為前12冊,最後一冊為附錄15和索引。

四、內容與凡例

(一)使用語言:

收錄中文單字語彙,亦以中文釋義。

為顧其歷史性質,簡體字、繁體

字兩版,皆採用繁體字立目。

(二)資料來源:

以有原典文獻例證者為限,沒有例証者一般不收列。

(三)錄字彙量:

收錄詞目約三十七萬條,五千餘萬字。

(四)檢索方法:

索引本包括單字筆劃索引、單字注音字母索引兩種方法。

每冊的冊首

均附有部首檢字表及難檢字表。

(五)排列順序:

按200部首16歸部,部首相同的按畫數順序排列,畫數相同者按起筆

筆形一丨丿、乙的順序排列。

(六)字辭標號:

在單字和多字條目左上角,用數字標注畫數序號。

一單字有兩個以上

字頭的,在字頭右上角分別以阿拉伯數字標注序號。

同一單字下的多

字條目,凡第一字讀音不同者,在右下角以阿拉伯數字標注相應單字

字頭序號。

隸屬第一字的字頭者不標。

(七)收錄字體:

除個別字外,均採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64

年聯合發佈的《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規定的新字形。

正體字與異體17並用。

(八)單字釋法(依辭典編排順序排列):

1.標字:

先示以正字(以繁體字表示)。

2.字形:

不另附其他字形。

唯大陸版後附簡體字,臺灣版則無。

3.記音:

字頭下依次標注現代音與古音。

現代音用漢語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標注。

古音包括中古音與近古音,以中古音為主,以反切標注。

 

4.釋義:

每一單字述其字義,若字頭不同及分別立之。

字皆解釋完後才一併解釋各詞

義。

5.引例:

著重第一手資料,所引例證皆從古今著作原書摘錄,一般均標明時代、作者、

篇名或卷次章節,並依時代順序排列。

少量以現代通行語作例證的,只出例句本身。

(九)收錄辭彙:

專科詞只收已進入一般語詞範圍內的,以與其他專科辭書相區別。

《漢語大辭典》是有選擇性的,收詞方面堅持「歷史原則」和「科學原則」

相結合的標準,符合下列三個條件:

通行範圍廣、出現頻率高、理解難

度大。

具有明確而嚴格的收詞原則。

對方言詞和專科詞語採取「古寬今

嚴」的方針,對借詞和譯詞則遵循「從寬收列」的原則,收字雖多卻多

而不濫,如《中文大辭典》「市」字條所收「市上、市中、市遠、市米」

等自由詞組,均在大辭典擯義之列。

五、《漢語大辭典》之優缺點18

(一)優點

1.義項齊備:

凡是古今著作中有用例、能概括確立的義項,都盡量加以收列。

並且能

探求辭的本義,溯名語源,充實釋文內容。

2.糾正錯誤:

十分注意糾正以往辭書或注疏中的謬誤,盡力提高釋義的準確度,保證

了辭典釋義的總體質量。

3.源流分明:

義項排列條理清楚,通過對已掌握的語言資料的分析研究,盡可能地釐

清本義和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之間的關係,在義項排列上努力體現「古今兼收、

源流並重」的編纂思想。

4.資料豐富:

大型語文辭書在收詞、釋義等方面要真正提高質量,就必須廣泛積累古

今各種語言資料,尤其是第一手的語言資料。

被譽為「古往今來,和與詞彙的檔案庫。

(二)缺點:

1.查字不便:

部首編排與一般字典不同,容易造成檢閱者查字不便。

由於只收一般性

詞語,不收人名、地名,但別名、並名會收入,如「程子」、「李杜」、「劉白」等。

有別於一般綜合性辭典的兼容並蓄、無所不包之特點,有些詞語會查詢不到。

2.辭彙無編號:

每個字以及字頭之下的辭彙均無編號,檢閱較為不便,欲統計同類詞

組也比較麻煩。

容易混淆字義,因為繁、簡體字互用,又要參看〈繁簡體字對照表〉、

〈新舊字形對照舉例〉,使查閱者混淆字義並且查閱較為麻煩。

3.字詞缺漏:

單字只有文獻例證為限,對於沒有例證的僻字、死字一般不收列,在孤

證不立意的原則下,難免會造成字詞缺漏的情形發生。

*附:

《漢語大詞典》繁簡版釋詞比較——以「愛」字為例。

《漢語大詞典》(簡體)

《漢語大詞典》(繁體)

說明

愛[爱]

大陸版在正體字後以[]標示簡體字。

aiˋ

《广韵》烏代切,去代,影。

ㄞˋaiˋ

《廣韻》烏代切,去代,影。

臺灣版於漢語拼音前另標「注音符號」。

 

【愛惡】(—wuˋ)

爱好与厌恶。

《易‧繫辞下》: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晋葛洪《抱朴子‧至理》:

“清商流徵亂其耳,愛惡利害攪其神。

”唐白居易《白牡丹》诗:

“始知無正色,愛惡隨人情。

【愛惡】(—ㄨˋwuˋ)愛好與厭惡。

《易‧繫辭下》:

“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

”晉葛洪《抱朴子‧至理》:

“清商流徵亂其耳,愛惡利害攪其神。

”唐白居易《白牡丹》詩:

“始知無正色,愛惡隨人情。

1.兩版【】中複詞皆為正體中文。

2.遇有疑問字音,皆於詞後()內標漢語拼音。

臺灣版又標注音符號。

3.解釋文中,大陸版並非全以簡體中文說明。

伍、《大漢和辭典》、《中文大辭典》、《漢語大詞典》3辭書之比較

前文所敘述之凡例,須透過實例方得見3辭書之關聯性,與差異性。

以下即以「愛」字為例,對比3辭書所釋,及其選錄之複詞。

《大漢和辭典》

《中文大辭典》

《漢語大詞典》

字元

【愛】10947

【愛】11225

愛[爱]

字形

 

字音

アイ

[集韻]於代切

ㄞˋai4

[廣韻]烏代切

[集韻][韻會]於代切

[正韻]於蓋切隊去聲

ㄞˋay

aiˋ

《广韵》烏代切,去代,影。

字義

1.いつくしむ。

もと炁(4—10374)に作る。

[正字通]愛、本作炁。

[說文]炁、惠也。

从心旡聲。

[正韻]愛、惠也。

[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

[呂覽、節喪]慈親之愛其子也。

[注]愛、心不能忘也。

2.あはれむ。

[字彙]愛、憐也。

3.したしむ。

[正韻]愛、親也。

[禮、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4.きにいる。

ひいきにする。

[字彙]愛、寵也。

[史記、屈原賈生傳]召置門下幸愛。

5.したふ。

[論語、憲問]愛之能勿勞乎。

[皇疏]愛、慕也。

[孝經、天子章]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疏]親至結心為愛。

[說苑、修文]積思為愛。

6.こひする。

男女が情を通ずる。

[戰國、齊策]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注]愛、猶通也。

7.めでる。

このむ。

[字彙]愛、好樂也。

[南史、顏延之傳]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8.なさけをかける。

[廣雅、釋詁四]愛、仁也。

[韻會小補]愛、隱也。

[字彙]愛、恩也。

9.いつくしみ。

なさけ。

仁愛の情。

[孝經、聖治章]因親以教愛。

10.仁惠の人。

[左氏、昭、二十]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

[注]愛、惠也。

11.をしむ。

[禮、表記]愛莫助之。

[注]愛、猶惜也。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

[注]愛、嗇也。

[國語、魯語上]人其以子為愛。

[注]愛、吝也。

[宋史、岳飛傳]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愛死。

12.おぼろ。

僾(1—1170)に通ず。

[廣雅、釋言]愛、僾也。

[詩、邶風、靜女]愛而不見。

[說文]僾、仿佛也、詩曰、僾而不見。

13.古は□(7—19697)‧□(4—11121)‧□(4—10107)に作り、通じて□(4—10636)に作る。

[字補編]□、古文愛字。

[集韻]炁、或作愛、古作□、□、通作□。

14.諡。

[逸周書、諡法解]嗇於賜與曰愛。

15.姓。

[萬姓統譜]愛、見姓苑。

16.

物を貪る意。

染着する意。

十二因緣の一つ。

[俱舍論、九]貪資具婬愛。

[大乘義章、五]貪染名愛。

[大藏法數]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時、貪於種種勝妙之具及婬欲等境、然猶未能廣遍追求、是名為愛。

17.

したがふ。

恐れる。

よくできる。

名乘チカ。

ヨシ。

ヤス。

ナル。

ツネ。

1.惠也。

本作炁。

[正字通]愛本作炁。

[說文]炁、惠也、从心旡聲。

[正韻]愛、惠也。

[詩、小雅、隰桑]心乎愛矣。

[呂氏春秋、節喪]慈親之愛其子也。

[注]愛、心不能忘也。

2.憐也。

[字彙]愛、憐也。

3.親也。

[正韻]愛、親也。

[禮、曲禮上]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

4.寵也。

[字彙]愛、寵也。

[史記、屈原賈生傳]召置門下幸愛。

5.慕也。

[論語、憲問]愛之能勿勞乎。

[皇疏]愛、慕也。

[孝經、天子章]愛親者、不敢惡於人。

[疏]親至結心為愛。

[說苑、修文]積思為愛。

6.男女情好也。

[戰國、齊策]有與君之夫人相愛者。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