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专题复习
一、知识清点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的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
散文的主要考点:
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
二、典型剖析
(一)叙事散文
为我唱首歌吧……
〔英〕安德里安
⑴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⑵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⑶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
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
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⑷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⑸“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
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
⑹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
“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
⑺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
“我去,我去!
”
⑻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⑼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
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⑽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
“你们知道吗?
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
⑾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她大声说:
“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
”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⑿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
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
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⒀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
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
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
“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第⑿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⑶、⑾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解题支招】
第1题,要点概括。
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
再分析从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语言品味。
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表达的效果:
(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
(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理解句意。
根据全文内容,具体理解“最美”和“最后”的具体含义:
“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
“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内容探究。
从本段的描写中,分析“我”当时的内心感受:
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
(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
第5题,写法分析。
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
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第6题,作品感受。
紧紧结合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
示例一: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
示例二:
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
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
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
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
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
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
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
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
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二)抒情散文
泥土的声音
①我又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②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
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顺着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
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浸入心脾。
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③我抬头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
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浸无痕。
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
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
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
我又听到泥土细细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样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④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
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边那轮爽朗的落日。
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
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都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⑤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
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
他们用锄头就给田埂开了一个缺口。
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
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拄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见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⑥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
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里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
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
牛,是弓着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
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上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
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
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
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
苦么?
苦;累么?
累。
但父亲即使在两腿沾满泥土时,只要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
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⑦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
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合起来。
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哔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⑧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
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
我又一次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着手心落下,又浸洇开去。
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解题支招】
1.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分,考查的是散文的线索,结合全文内容及写作
思路,可知线索为作者对土地的感情,若答“听到泥土的声音”或“泥土的声音”也算对。
)2.结合语境,揣摩第六段画横线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4分,考查考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及表达技巧,可联系具体的语境和作者的感情,联系文章的立意和主题考虑,含义为憨厚朴实的庄稼人不单单是在耕耘土地,播种希望,也是在亲近和敬重生长希望、养育生命的土地。
作用:
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主题得到突出和升化。
)
3.作者在第三段说“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第四段又说“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你认为作者为何会有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4分,考查具体语境中对作者感情和心理的领悟,答题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努力找出与题干有关的关键词,然后组织清楚连贯的语言作答,第三段写“我”仰望,“我”远眺,“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土地所呈现的无限生机给“我”的心灵带来极大的触动,所以“战栗”;第四段中,当“我”抚摸着稻穗和叶子,嗅着稻子所散发的幽香,看到土地所孕育出的一片希望时,内心感到惬意和满足,心情自然安顿下来。
)
4.文章一连四次写到“我”匍匐在土地上,五次写到“我”听到了泥土的声音。
作者这样写,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分,考查考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整体领悟,我们通过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倾向可知,这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亲近、挚爱、依恋和难舍难分的思想感情。
)
5.本文在内容、结构、语言和写法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特色,请你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举例分析。
(4分,考查考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评价,解答该题需对全篇作整体的把握,并注意运用有关语文鉴赏术语作答。
内容:
作者多次写倾听泥
土的声音,反复咏叹,层层递进,感情逐步深入。
结构:
首尾照应,脉络清晰,结构谨严。
语言:
富有感情,隽永深刻,耐人寻味。
写法:
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反复咏叹,借景抒情,直抒胸臆。
)
6.作家韩少功在《土地》一文中曾说:
“总有一天,人们终究会明白绿遍天涯的大地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比任何东西都重要得多。
”读完本文后,结合你对土地的认识,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感受或体会。
(4分,考查考生对文章相关事物的个性解读能力,属开放性题目,首先要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答题时语言要流畅,有层次性。
)
【备考策略】
1、整体理解作品。
辨清散文类型、写作的话题,理解作品的内容、主题
2、抓线索、理思路。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的红线,理清线索,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散文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或是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标题。
3、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从整篇文章的角度,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
4、揣摩词句、品味语言。
一方面要从语言本身去揣摩,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感情。
(三)哲理散文
常常爱惜
毕淑敏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爱惜的大前提是爱。
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
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
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
爱惜的土壤是喜欢。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
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
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
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爱惜常常发生。
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爱惜好比一只竹篮。
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1.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2.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1)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
3.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4.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5.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
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解题支招】
第1题考查对文章开头的理解。
文章的开头方式多种多样,而作为哲理散文,它一般不直接点题,而是通过语句含蓄地点出。
第2题考查如何抓住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深入理解作品的语言内涵。
解答这样的题,既要做整体的把握,又要从细微之处来体味。
两小题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设题。
第3、4题考查对部分段落的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要理解"土壤"的特殊含义,进而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第5题考查评价能力和生活积累程度。
解答时,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生活实际,既可说珍惜也可以说以前没有珍惜,但要言之有理、有序。
参考答案:
1.通过一组具体的情景来表现什么是爱惜。
2.
(1)敬畏、珍爱、担心。
(2)把无形的温情形象化;薄,表明“爱惜”这种情感易被伤害;透明,揭示了这种情感的纯洁。
3.由喜欢而吝啬;俭省资源,珍爱时光,制造机会重享愉悦,细水长流咀嚼快乐四点任一点均可。
4.有了保护,爱惜才能真正实现。
没有爱惜,保护就成了强权、协迫。
5.所谈内容应是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惜而没有爱惜的事例的认识或感悟;语言表述通顺。
【备考策略】
首先要辨清文体。
哲理散文一般集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为一炉,在表现形式上有的偏重于记叙,有的偏重于议论。
所以在阅读时要把握好文体特征(如记叙文的“六要素”、议论文的“三要素”等),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其次要从内容上探究。
哲理性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所以在阅读时要能通过细读、品味,透过文字表面去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解读作品时,要能深入其中,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再次学会品评鉴赏。
哲理性散文篇幅一般比较短,这就更需要全方位地对作品进行评析,可以从文章的语言、写法、结构等方面评价。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语言运用的艺术效果。
质疑辨析文章的态度观点;感受、评价整体的语言风格、结构特点等。
最后要会自我体验。
要围绕相关的话题,联系自己类似的人生体验,有所启迪。
在阅读文章时要积极调动自我的知识储存和生活资料积累库,在深刻理解作者观点的基础上,获得对人生、社会的新思考。
三、考点突破
(一)整体感知,概括主题
1、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内容;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题要点:
概括文章内容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结合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抓住线索进行概括。
(二)品味语言,体悟作用
1、考题形式:
品味词语(解释词语含义,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从内容上说,常考查散文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从结构上说,常考查散文中的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表达上说,常考查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
2、答题要点:
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分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要二思考(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这主要联系句子所在的段落进行思考;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这要联系文章主题来思考),要三想到(“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三想到”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3、知识储备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文中: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
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
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
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
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表达方式
1、考题形式:
表达方式的作用。
2、答题要点: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散文考试重点是描写,主要是景物、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
主要考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注意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
人物描写:
主要是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
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议论的作用:
表达观点,点明主旨
抒情的作用:
抒发感情,点明主题
(四)表现手法
1、考题形式: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答题要点: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等手法。
(五)开放性考题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
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
可以引用名言或诗文回答。
四、沙场点兵
(一)
高原,我的中国色(节选)
乔良
(1)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2)天可真低。
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3)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
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
金黄的晖光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
一样的颜色。
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4)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
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
刹那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
是一种虚空又充实,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5)他不禁微微一笑。
(6)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
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落寞,莫名的苍凉。
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
只有我,他想。
我和高原。
于是他又想,这落寞、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7)一千年。
(8)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
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
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9)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
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黄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①)一并溶化!
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10)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
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
(11)唉,南方,南方。
(12)他忽然想到了西方。
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
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
真是一群好汉子。
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
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13)他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
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
(14)他想喊。
(15)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16)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17)没有风。
没有声息。
高原沉默着。
(18)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19)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
他们全都身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
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会吧?
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
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
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原和黄土。
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着的古中国。
(20)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
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国。
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21)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
(22)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23)他真想把那些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