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3083418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出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出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出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出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docx

《出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docx

出师表

《出师表》复习资料

原文及翻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但是,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的作战,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绝不应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理解默写:

当前形势(不利条件):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有利条件: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提出的第一条建议: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宫里身边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的,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以显示陛下在治理方面公允明察,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提出的建议二: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而先帝才选留下来辅佐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我认为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拿来问问他们,

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然后再去施行。

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增益实效。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晓军事,

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征询他的意见,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就一定能够使军伍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亲近小人,远避贤臣,这是汉朝后期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提出的第三条建议:

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亲贤远小)

先后汉兴衰原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诸葛亮淡泊名利(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写作者临危受命(写尽一生遭际的名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自述身世的目的: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指出创业艰难,劝勉后主发愤图强,复兴汉室。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

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荒芜之境。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我希望竭尽自己低下的才能,消灭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旧日国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至于(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董允的责任了。

北伐的物质准备: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政治愿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上告先帝的神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和接受正直的进言,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如今正当离朝远征,流着泪写了这篇表文,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1.内容和主旨:

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2.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开张圣听,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小——亲贤臣,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3.作者围绕“出师”二字,主要写了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

4.第六段和第七段作者回顾了“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这两件大事;全文最能概括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报先帝忠陛下”。

5.写作特点:

(1)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已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2)质朴、恳切而精练的语言。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

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请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

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一、掌握句中的实词:

1、中道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2、益州疲弊(贫弱)3、不懈于内(懈怠)

4、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时期)5、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厚待)6、以光先帝(发扬光大)

7、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引喻,引用、譬喻。

义,适宜,恰当。

8、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指自轻自贱,自暴自弃)9、恢弘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10、以塞忠谏之路(堵塞)11、陟罚臧否(陟,奖励。

臧,善。

否,坏、恶。

12、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13、付(给予,交付)有司论其刑(罚)赏

14、以昭(显示)陛下平(公平)明(明察)之理(治)15、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16、是以先帝(因此)简拔(选拔,简,选择[人才])以遗(给予)陛下

17、裨补阙漏(缺点和疏漏,阙通“缺”,过失)18、悉以咨之(咨询)

19、临表涕零(落泪)20、性行淑均(性情和品德善良平正。

淑,善。

均,平)

21、晓畅军事(明晓、通达)22、举宠为督(推举)

23、必能使行阵(部队)和睦,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24、此后汉所以(……的缘故)倾颓(轻浮、衰败)

25、叹息痛恨(痛心,感到遗憾)于桓灵

26、贞良死节(贞,坚贞。

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

27、躬耕于南阳(亲自)28、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保全)29、不求闻达(显达,有名望)

30、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浅陋)31、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

32、猥自枉屈(辱,枉屈,屈就。

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屈尊就卑)33、由是感激(感发,激动)

34、后值倾覆(大败)35、夙夜忧叹(早,早晨)36、恐托付不效(奏效)

37、尔来(从那以来)二十有(“有”同“又”)一年矣38、寄臣以大事(托付)

39、以伤先帝之明(损害)40、深入不毛(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41、奖率三军(鼓励、率领)44、斟酌损益(损,减少。

益,增加)

42、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43、攘除奸凶(排除、铲除)45、责(责任)攸之、袆、允等之慢(怠慢、疏忽)

46、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47、咨诹(询问)善道48、察纳(采纳)雅言(正确的话语)

二、一词多义:

1、益:

有所广益(好处)斟酌损益(增加)

2、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3、效:

恐托付不效(奏效)讨贼兴复之效(重任)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4、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道路)殂咨诹善道(方法)

5、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每与臣论此事(议论)

6、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性行淑均(品德)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

7、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

8、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有(任用,委任)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责任,职责)

9、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临表涕零(面对)

10、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不知所言(说)

11、以:

⑴以光先帝遗德(来,用来)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来,用来)

(3)臣以当世之事(拿,把)(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⑸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⑹悉以咨之(拿)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⑻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的原因)

⑼遂许先帝以驱驰(替、为)⑽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的)

⑾以伤先帝之明(以致)⑿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

⒀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⒁以伤先帝之明(来)

12、之:

⑴危急存亡之秋也(的)

⑵则汉室之隆(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⑶欲报之于陛下也(代先帝的殊遇)

⑷以塞忠谏之路也(的)

⑸悉以咨之(代他们即郭攸之费袆允等)

⑹先帝称之曰能(代他,将军向宠)

⑺愿陛下亲之信之(代他们,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13、所:

有所广益(……的)优劣得所(地方,处所)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1)临表涕零(原意为眼泪,在文中的意思为流泪)

(2)亲贤臣(原意为亲切,文中的意思为亲近)

(3)以光先帝遗德(原意为光芒,光亮,在文中意思为发扬光大)

2、形容词用作名词

(1)攘除奸凶(原意为奸邪凶顽,在文中意思为奸邪凶顽的人)

(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原意为懈怠,态度冷淡,在文中指怠慢,疏忽)

(3)此皆良实(原意为诚实善良,文中意思为诚实善良的人)

(4)优劣得所(原意为能力强与能力弱,文中的意思为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5)若有以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原意为邪恶,文中的意思为邪恶分子,这里指邪恶的事情)

3、动词用作名词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原意为效力,文中的意思为效力的机会)

4、形容词用作动词

(1)陟罚臧否(原意为善恶,在文中意思为奖善惩恶)

(2)有所广益(原意为益处,在文中的意思为扩大增多)

(3)恢弘志士之气(原意为宏大,文中的意思为发扬光大)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先帝不以臣卑鄙(原意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在文中的意思为认为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四、理解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蜀国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的语句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诸葛亮分析对益州有利的条件是: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出师表》中说“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原因的语句是: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4、《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5、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

开张圣听。

开张圣听的目的是: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相反的做法是: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塞忠谏之路。

6、《出师表》作者为刘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其原句是:

诚宜开张圣听。

7、第二段中提出的建议是:

严明赏罚,根据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具体的做法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目的是昭陛下平明之理,避免出现的问题是使内外异法也。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示了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亲贤臣,远小人。

9、《出师表》中用对比方法论述汉室兴亡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10《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志趣(或淡泊名利和性情,或作者出山之前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1、“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的内容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12、《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报答先产帝知遇之恩的句子是:

遂许先帝以驱驰。

13、诸葛亮“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1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自叙本志和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出师表》中高度概括“先帝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同时也表达作者效忠先帝的心愿的句子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17、表现诸葛亮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的语句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8、诸葛亮受命之后,“夙夜忧叹”的原因是: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19、诸葛亮为此次北伐曹操作了哪些准备: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0、《出师表》中表达作者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愿效忠刘氏父子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诸葛亮的“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出师表》全篇。

22、表现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殷切希望的句子是: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汉代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向后主刘禅“进尽忠言”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4、《诸葛亮文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两句意思一致。

2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插入一段对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他认为只要对“忠贞死节之臣”“亲之信之”就将带来一个好的结果,在文中表明这个重要结果的语句是: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6、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西汉“兴隆”的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国家才能政治清明,兴旺发达。

27、“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在《出师表》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8、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9、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0、“深追先帝遗昭”中“遗昭”指的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五、阅读理解

1、古之贤才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

作者深情地回顾先驱者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

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

(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

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

2、课文第一自然段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

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以塞忠谏之路。

3、“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从作者回忆的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寄大事三件往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其怎样的情感?

答: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或:

白帝城托孤,兴得汉室)。

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之情。

4、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

答:

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或:

“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或“成霸业,兴汉室”)

5、从文中看,作者为什么要效忠刘氏王朝?

答:

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

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个志向?

答:

出师北伐,复兴汉室。

相关知识

1、《出师表》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

2、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表达了“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

文章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3、文中的“臣”是指诸葛亮,“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他的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相关诗句: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3.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4.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陆游《武侯书堂》)

5.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病起书怀》)

相关故事

《三国演义》中反映诸葛亮聪明和智慧的典型事例有:

空城计、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舌战群儒、摆八封阵、三气周瑜

出自本文的成语:

三顾茅庐: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苟全性命:

苟且保全性命。

计日而待: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

形容为时不远。

指日可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得是些什么。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失义:

说话不恰当。

不毛之地:

形容荒凉、贫瘠。

感激涕零:

因感激而流泪。

形容极度

危急存亡:

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危急存亡之秋:

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临危受命:

形容在紧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亲贤远佞:

亲近贤臣.疏远奸邪小人。

斟酌损益:

处理事情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