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83123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x

江苏省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江苏省常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高考语文

2014-02-071601

江苏省常州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Ⅰ

2014年1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缜密∕佯嗔    宽宥∕囿于成见    纡尊降贵∕长吁短叹

B.稼穑∕樯橹    肄业∕肆无忌惮    剜肉补疮∕婉言谢绝

C.痼疾∕禁锢    箴言∕缄默不语    敏行讷言∕方枘圆凿

D.栖身∕哂笑    仓廪∕天赋异禀    殚精竭虑∕箪食壶浆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        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        ,空手而归。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

这在治学方面是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深思熟虑      心猿意马      自欺欺人

B.深文周纳      心花意乱      弄巧成拙

C.深文周纳      心猿意马      弄巧成拙

D.深思熟虑      心花意乱      自欺欺人

3.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的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他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30个字)(4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什么叫文化?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句式协调。

(5分)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沉俯视我,     

(1)     ,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天的高远。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深刻轻视我,即便我聆听什么,     

(2)     。

是的,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赵挘橹菸靼踩恕:

擦盅吭廖粗叮鑫钪惺逃罚啦槐苋ㄐ遥屏萑弧N剑骸靶∪怂湫」绷Χ舳痪硬恍亿次螅北HВ猿删推涞隆!

知益州。

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

捯陨硭е穹缥洹G畛切∫兀窕蛏皇妒拐撸捫胁课薏恢粒咐舷蚕辔浚槔赳捣。

知虔州。

虔素难治,捳俳渲钕亓睿谷俗晕巍A罱韵玻×Γ月趴铡A胪馐苏咚溃辔抟晕椋瑨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

“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

”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召为度支副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

初,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

挶恢级街嘌裕骸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

知成都。

捪蚴故袢眨芯畚胝撸我跃法。

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

挷炱渫鏊唬骸笆翘鼐剖彻!

毙淌锥穸陀嗳耍衩翊笤谩

神宗立,召知谏院。

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必更省府。

帝曰:

“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

”未几,擢参知政事。

捀泄酥觯有未协者,必密启闻。

成都以戍卒为忧,遂以大学士复知成都。

因乞以便宜从事。

有卒长立堂下,呼谕之曰:

“吾与汝年相若,吾以一身入蜀,为天子抚一方。

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

”人喜转相告,莫敢为恶,蜀郡晏然。

乞归越州。

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

捑【然闹酰撇。

袼溃咭匀O铝钚蕹牵沟檬称淞ΑR蕴由俦V率恕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

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节选自《宋史•赵挻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             声称:

名声

B.君子不幸诖误                       诖误:

贻误

C.故事,近臣还自成都者,将大用       故事:

先例

D.以太子少保致仕                     致仕:

加官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赵捨“善因俗施设”的一组是(3分)

①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

②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

③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④刑首恶而释余人

⑤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

⑥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挼玫胶擦盅吭恋木偌龅H蔚钪惺逃罚俑罩保痪迦ü螅髡哦跃佑Φ北HА

B.赵捜沃耙嬷菔保陨碜髟颍逍粝率舻睦眩鞫侵卫淼幕裕沟钡毓俪〉姆缙槐洹

C.从成都被召回时,神宗皇帝特意留赵捲谮稍喝沃埃痪糜忠蚴涫略倥伤俺啥迹杉实鄱运囊兄亍

D.赵捨丝砗袂褰鳎磺嵋琢髀蹲约旱南才晃庠椒⑸⒒暮鸵卟∈保俅氲昧Γ共簧侔傩盏靡曰蠲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4分)

(1)捫胁课薏恢粒咐舷蚕辔浚槔赳捣。

(2)河朔频岁丰,请宽其罪,以俟农隙。

(3)汝亦宜清谨畏戢以率众,比戍还,为室家计可也。

三、古诗鉴赏(2014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首诗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些物象来表现“游子意”的?

请简要分析。

(6分)

(2)这首诗寄寓了怎样的“故人情”?

(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

20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        。

(《诗经•氓》)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        ,        。

(《庄子•逍遥游》)

(3)        ,潦倒新停浊酒怀。

(杜甫《登高》)

(4)知不可乎骤得,        。

(苏轼《赤壁赋》)

(5)可堪回首,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修鞋的

筱  敏

火车站喘息着吞吐人群,浓烟般的人群从甬道里喷出来,在广场上骤然散开。

他便是一星尘末,随着气流的裹挟,被喷吐到城里来了。

他在广场张目一望,就失了方向。

广场是令人心慌的大,像黄河出海处的淤滩,失了流速的泥沙一时张皇,也就失了方向。

阳光是一种陌生的气味,它不是沁进去烘暖人和庄稼,却是在表皮上白晃晃贴着,镀银一样只管四处制造白晃晃的反光。

方砖是这种反光,路面是这种反光,楼墙、街衢、汽车,每一扇门和每一页窗都是这种推拒人的反光。

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他没能把自己做颗种子种进那些光里,到底还是途中的流沙,在虚拟的目的地茫然地流徙。

于是,他蹲在路旁看见许多流徙的脚,于是,他成了一个修鞋的。

鞋摊占地一平方米,但这一平方米是城里人的,不是他的。

他只是个非法闯入者,非法逗留者,他必须随时提防那些身着制服手提棍棒的管着这儿每一平方米的主人,他必须能在眨眼之间卷起他的摊子消失。

在梦境之城里,他是一个必须以不断的逃亡证明自己不存在的非人。

这会儿修鞋的栖在一株路树下面。

这树据说叫榕,大叶榕还是菩提榕,他不大认识,然而树荫倒是密密的结实。

他的修鞋摊子张开,没有一点儿声响,他半蹲半蜷的坐态,更没有一点儿声响,惟独发出一点儿声响的,是那晨露一样的目光,在浑浊的街市里,以一种清澈的期待盯视着路人。

最好听的是鞋钉敲进鞋跟的声音,还有麻线纳过鞋帮的声音,还有粘合胶的小罐扑地一下撬开盖子的声音,还有卖烤红薯的女子的胶轮车吱吱呀呀来而复去的声音……

土地的气味从他体内散发出来,很浓郁,让他瞌睡,但土地这件事他是不想的,他就是被冲走了的土地。

关于土地,如果说他也曾有过,他所能记起的就是荒旱,一颗汗珠子滴下去,溅起来的不是青苗,而是黄扑扑的浮尘。

好容易有一场雨,却不是滋养土地的,而是毁坏土地的,他看见一片一片土地被冲走了,剩下一棱棱干枯的不长东西的沟壑,接着又是荒旱,接着又是一片土地被冲走了,最后他也被冲走了。

不会再有一道水流反转过来,把他重新带回去。

他的腿屈起成一个作坊台面,在那里侍弄各色鞋子,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土地对于他永远是个神话。

他的卑贱不可以耕耘神话,惟愿能平平安安侍弄那些游走在神话之上的鞋子。

他惟一理解的是这棵他叫不出名字的路树,他想对于这棵路树,他也已经是个面熟的人。

他听见人说这种树命贱,贴着墙缝也能长,树身上挂下来的每一条气根都是一条命,触到地面就能长成新树,甚至可以独木成林。

于是他时常欣悦地数头顶的气根。

那些气根真是多啊!

而且每天都有嫩生生的端尖冒出来,垂挂着向地面奔去。

但修鞋的还是担心,毕竟这些气根不知道,它们要去往的土地,已经是水泥封严了的,水泥很光滑,一丝缝隙也没有,他不知道那样的地面怎么样挤得下一条命。

他这么担心着,那些气根已经悠悠然垂到他的眉棱处了。

有一天,穿制服的人出现了,修鞋的卷起摊子拔腿飞逃。

现在他知道他不必逃得太远,钻进一条岔道很多的小巷子大体就躲过去了,他还能找到一处断墙,掩着自己向外张望。

他看见穿制服的人今天颜色不大一样,更不一样的是他们手里抄的是特大的剪子,扬手间金属声刮着空气刺骨地响,他们熟练地一路剪过来,把路树垂挂的气根和低斜的枝杈全都剪干净了,路面瞬时宽敞明朗,像灯箱广告里的画。

修鞋的明白,无论有多少条命,也无论命有多贱,那些气根是再也扎不到地里去的了。

(节选自《捕蝶者•角落三章》)

11.第一段中“喘息”和“喷吐”两个词隐含怎样的意味?

(4分)

1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5分)

(1)他梦里的目的地确是这样银光熠熠的,但银光熠熠的城市并不认识他。

(2)他宁愿膝头不断地长出来鞋子,他宁愿鞋油的气味盖过去土地的气味。

13.简要概括修鞋者的遭遇和生存状态。

(5分)

14.作品的最后两段关于路树气根的描写,有怎样的用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爱因斯坦

苗  千

爱因斯坦(A1bertEinstein,1879—1955)这位出生于德国的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因为对理论物理学的开创性贡献,早已成为“天才”的代名词和科学界的标志性人物。

全世界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和书籍多如牛毛,我们不可能通过一篇短文来总结爱因斯坦的天才或他的理论,如果只从科学史的角度去考量这位物理学家,就会发现他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国乌尔姆的爱因斯坦,在早期并不像很多传说故事中描述的那样,是一个智力发育迟缓且有语言障碍的小男孩,他很早就表现出了超强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据他自己讲述,他第一次对自然界感到好奇,来自他爸爸送给他的一个小罗盘,那个始终坚定指向一个方向的罗盘指针使他第一次认识到了自然界的神奇。

15岁时爱因斯坦追随做生意失败的父母到意大利求学,后又转学瑞士,在学风开放的阿劳中学补习一年后考取了苏黎世理工学院,接受数学和物理学教育。

随后,这位天才留在了充满着让他喜爱的自由气息的瑞士,却因找不到教职而成了专利局的一名小职员。

当学术成就开始被全世界认可后,他开始执教于苏黎世大学,随后离开瑞士,执教于布拉格,后来又回到当时的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德国柏林。

回顾爱因斯坦早年的求学和执教经历,与罗曼•罗兰笔下的人物——音乐家约翰•克里斯多夫倒有颇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在少年时期对德国的沉闷空气感到压抑,之后游历欧洲,吸收各国文化的精髓,但最终在他们的作品中仍旧体现了德国思想和文化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完全无法忍受德国的应试教育,他因此选择在瑞士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

在工作轻松的伯尔尼专利局做小职员的同时,丝毫没有放弃对“同时性”进行不懈的、深刻的思考,最终发展成为狭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认识。

正是在瑞士放松自由的氛围中,他和几位好友成立了“奥林匹亚学院”,一起研读哲学和物理学的经典著作,以马赫、庞加莱和休谟等人的思想为后盾,对牛顿经典物理学发起挑战。

爱因斯坦在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之后,回到了德国。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认识到德国在彼时仍然是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柏林聚集了世界上最出色的物理学家;另一方面,成熟的爱因斯坦可能对于表面显得僵化、教条的德国式思维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他的广义相对论,固然有着天才的迸发,但也有对于自然规律深刻的认识和艰苦卓绝的追求,这正是德国精神的体现。

这位终生追求物理学和谐统一的物理学家喜欢莫扎特远胜于贝多芬,他认为贝多芬是在创造音乐,而莫扎特只是从天堂中把音乐“拿来”。

他做出这个评论的时候,不会知道后人评价他开创广义相对论同样经历了像贝多芬一样孤独而悲壮的奋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爱因斯坦受到德国纳粹政府的胁迫出走美国,他的再次出走成为德国作为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开始凋零和美国科学界崛起的标志。

这位一生热爱和平的物理学家作为美国公民度过了他平静的下半生,他的经历,不仅是传奇,俨然成为20世纪人类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

15.从全文看,文章第一段中爱因斯坦“在德国甚至是整个欧洲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符号意义”具体指什么?

(6分)

16.文章先后提到罗曼•罗兰笔下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和莫扎特、贝多芬两位音乐家,有什么作用?

(6分)

17.就本文来看,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伟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一个报社的社长跟人谈起自己儿子的故事,他说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大学读经济,又去伯克利修了工商管理硕士,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儿子对他说:

“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

”儿子没有按一般人猜测的那样去创业,而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西餐厨师。

听故事的人忙不迭地对报社社长表示同情。

他却非常诧异,他说自己为儿子感到非常自豪。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生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语文Ⅱ(附加题)

2014年1月

本部分为选考历史科目学生加试内容。

总分40分。

考试时间3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9—21题。

(2014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0.“神农之言”“墨子之言”分别代表“九流”中哪两家的学说?

(2分)

21.认为禁绝邪说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2分)

 

二、名著阅读(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去守街亭,他不听姜维的建议,将兵寨扎在山上,被司马懿指挥将士团团围住,蜀军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B.《边城》中兄弟二人“走马路”,唱歌向翠翠求爱;翠翠同祖父说起梦里让自己飞起来的歌声,祖父“温和悲悯地笑着”,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

C.《茶馆》的每一幕都包含许多小的戏剧冲突,由人物带动故事,主要人物由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人物的命运紧密联系时代的变化。

D.葛朗台贪婪、狡黠、吝啬,为了钱他六亲不认:

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也置之不理。

E.《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蕴,如鲨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所具有的欲望,大马林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人类社会。

23.简答题(2014分)

(1)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未庄人心浮动,阿Q异常兴奋。

请列举阿Q采取了哪些“革命”行动。

(4分)

(2)《红楼梦》中宝黛初会便发生摔玉的风波,宝玉说:

“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都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

”简要说说“通灵宝玉”的来历。

(6分)

 

 

三、文本材料概括分析(15分)

苏轼批评吴道子的画,曾经说过: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上,概括他在诗歌里的理论和实践。

前面一句算得“豪放”的定义,用苏轼所能了解的话来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用近代术语来说,就是:

自由是以规律性的认识为基础,在艺术规律的容许之下,创造力有充分的自由活动。

这正是苏轼所一再声明的,作文该像“行云流水”或“泉源涌地”那样的自在活泼,可是同时候很谨严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他在风格上的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而且在他的诗里还看得到宋代讲究散文的人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

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彷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

在中国诗歌里,《诗经》每每有这种写法。

唐代算韩愈的诗里这类比喻最多。

但是我们试看苏轼的《百步洪》第一首里写水波冲泻的一段: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里七种形象,错综利落,衬得《诗经》和韩愈的例子都呆板滞钝了。

苏轼的主要毛病是在诗里铺排古典成语,所以批评家嫌他“事障”,“如积薪”,“窒、积、芜”,而袒护他的人就赞他对“故实小说”和“街谈巷语”,都能够“入手便用,似神仙点瓦砾为黄金”。

他批评过孟浩然的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这句话恰恰透露出他自己的偏向和弱点。

(节选自《宋诗选注》)

24.这段材料对苏轼的诗有怎样的评价?

(3分)

25.本文是如何看待苏轼诗的“豪放”的?

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

26.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也是博喻的佳例,简要分析这组比喻如何使得“本相毕现”的?

(8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1.B(3分)(A,“宥”“囿”音同;C,“痼”“锢”音同;D,“殚”“箪”音同)

2.D(3分)

3.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

(4分)

4.

(1)即便我仰视什么(2分)

(2)要听的也不是你空洞的大话,而是林涛的喧响海洋的呼喊(3分)

5.D(3分)(致仕:

辞官归居)

6.C(3分)(①表现赵挼挠萌酥溃⑥表现赵捲诘赖律系淖晕乙螅

7.B(3分)

8.

(1)赵捬彩邮粝匚薮Σ坏剑钡匕傩崭咝说鼗ハ喔嫖浚肮傥劾艟稚宸#3分,每句1分)

(2)黄河以北地区连年丰收,请求宽限治罪,等待农闲的时候(再召募)。

(3分,每句1分)

(3)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

(4分,第一句2分,其他每句1分)

【文言参考译文】

赵捠轻橹莞靼蚕厝恕:

擦盅吭敛⒉蝗鲜端萍鏊蔚钪惺逃罚谰俜⒉槐苋ü笮页迹险K衔骸靶∪思词狗噶诵⌒〉墓В灿Φ本×Χ糁谱杈痪硬恍矣兴菸螅灿Φ北HВ猿删退牡滦小!

赵捜我嬷葜荨J竦仄叮傩帐迫酰倮羲烈馕シāU話以身作则,使得当地的风气为之改变。

益州治下偏远的小城,有的百姓一生也没有见过知州。

赵捬彩邮粝匚薮Σ坏剑钡匕傩崭咝说鼗ハ喔嫖浚肮傥劾艟稚宸5魅悟葜荩菟乩茨岩灾卫恚話召见各县县令告诫他们,让他们自主治理。

县令们都很高兴,争相尽力,监狱里常常没有关押的囚犯。

在岭南做官的官员死了,大多无法归葬故乡,赵挻蛟炝松习偎掖⒐母嬷骺に担骸白龉俚娜思遥性谌紊先ナ啦荒芄樵峁氏绲模加晌依窗镏炖怼!

庇谑乔笾呗缫锊痪U話都给他们一艘船,并提供他们路费。

赵挶徽倩爻尤味戎Ц笔梗稚煺赂蟠啤⒑颖倍甲耸埂T瘸⑾铝钫倌枷绫似谙抟参茨芡瓿烧倌迹鞴艿墓僭北慌凶锏挠邪税俣嗳恕3⑾纶谜話督办,赵捝献嗨担骸盎坪右员钡厍攴崾眨杂φ鞯娜松佟G肭罂硐拗巫铮却┫械氖焙蛟傩姓倌肌!

被褡锏墓僭泵嵌急幻庾铮倌枷绫氖虏痪靡簿屯瓿闪恕5魅纬啥贾荨U話先前在蜀地任知州时,有人聚众非法祭祀妖邪,赵捯匝闲檀χ谩U獯斡址⑸舜死喟讣,大家都认为赵捯欢ɑ嵫闲檀χ玫摹U話查明并无其他原因,就说:

“这只是饮酒过度罢了。

”将为首的人判了刑,其余的人都释放了,蜀地百姓都非常高兴。

神宗即位后,征召赵捇爻⑷沃稍骸U站衫捉拇蟪即映啥蓟钩模赜茫欢ǜ娜问「僦啊;实鬯担骸拔乙揽克内梢槎眩绻肴斡盟裁挥惺裁垂叵怠!

辈痪茫話升任参知政事,赵捀心罨噬系闹鲋鳎如有不妥当的,他一定密奏皇上。

因为担心成都守边兵卒的事,就以大学士的身份再次被派任成都知州。

赵捰谑窍蚧噬锨肭笪不须请示,斟酌情势自行处理。

有卒长站在堂下,叫来告诉他说:

“我和你年纪相仿,我一个人来蜀,为天子镇抚一方。

你也应该清正严谨戒惕谨慎地率领众兵卒,等到戍边结束回去,就可以为家室考虑了。

”人们高兴地互相转告,没有人敢作恶,蜀地州郡安然无事。

请求回越州。

吴越盛行饥荒瘟疫,死的人超过了一半。

赵捊呔【然牡陌旆ǎ瘟朴胁〉难诼袼廊サ模钭诺娜说靡员HO铝钚拗城墙,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

以太子少保辞官归居。

赵捨丝砗袂逭行扪鹑舜游纯吹剿咝嘶蚍吲K滋焖龅氖虑椋搅艘估锉囟ù┐骱靡鹿诟嬷咸欤缡遣豢擅鞲嫔咸斓氖虑椋鸵欢ú桓胰プ觥K,善于依据当时当地的情况和风气来处置,严厉或宽容各不相同,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9.

(1)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6分,每点2分)

(2)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对友人漫长孤独旅程和未来命运深切关怀。

(4分,每点2分)

2014.

(1)乘彼垝垣∕泣涕涟涟

(2)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3)艰难苦恨繁霜鬓

(4)托遗响于悲风(5)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8分,每句1分)

11.人潮涌动,车站不堪重负;暗示生存环境严峻,修鞋者渺小无助求生不易。

(4分)

12.

(1)他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冷酷的现实使他心慌张皇。

(2分)

(2)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乡和土地的思念。

(3分)

13.因为失去土地被迫到城市谋生,怀抱着对城市的梦想却被城市管理者当作非法闯入者驱赶,从事卑微的工作顽强生存,辛勤劳作却担心未来。

(5分)

14.

(1)以物喻人(或“类比”),表现修鞋者和路树气根同样卑微的地位和一样顽强的生存力;

(2)表现修鞋者的孤独,含蓄地写出他对未来的担心;(3)隐含对修鞋者生存处境的同情,流露出对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方式的批评。

(6分,每点2分)

15.

(1)挑战牛顿经典物理学,对理论物理学有开创性贡献。

(2)他从德国出走美国标志着世界物理学研究中心的转移。

(6分,每点3分)

16.

(1)增加了行文生动性和趣味性;

(2)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爱因斯坦的求学和研究经历;(3)加深读者对爱因斯坦孤独悲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