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3082844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docx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古典诗歌鉴赏(教师版)

第一课时(直击江苏高考)

一、考点阐释

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其他体裁的作品。

能力层级为D级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把握作品内容,注意传统文化底蕴和表现方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二、熟悉题型

(一):

高考经典试题:

1(2012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案:

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201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

此处指论诗。

⑴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3分)

【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能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⑵“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

何种表现手法?

(4分)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⑶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

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2010江苏卷)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2分)

【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4、(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

膏锋锷。

民安在?

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

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答案】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4分)

【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4分)

【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5、(20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案】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1],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

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

[1]室人降日:

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请略加分析。

【答案】运用的是对比反衬的手法。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更反衬出人思家之苦。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两句诗中,作者写自己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

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7、(2004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意象,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首句“岁岁金河复玉关”,这是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次句“朝朝马策与刀环”,这是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三句“三春白雪归青冢”,这是怨气候酷寒;第四句“万里黄河绕黑山”则是怨景色单调。

【请归纳】近几年高考题特点

第(二---十)课时(读懂诗歌掌握题材)

一.读懂诗歌

1、第一步,读懂内容:

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

看题目:

定诗歌类型、定题材。

分类标准:

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②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代诗);

③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④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持、咏史诗、闺怨诗、赠别诗等;

⑤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看作者:

定诗风、明情感。

看诗句:

意象选择、情感表达、字词锤炼、画面描述。

看注解:

背景材料、特殊提醒。

2、第二步,划定类型:

题材、形象、情感、风格、手法。

题材:

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赠别诗、边塞诗、闺怨诗。

形象:

洒脱豪放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情感:

忧国伤时、人生感怀、思乡怀人、羁旅行役、长亭送别、怀古伤今、寄情山水、田园逸趣。

风格:

语言风格,平淡、工丽、直率、含蓄、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练、清新、沉郁。

手法:

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3、第三步,审题干,答题目。

方法指导(见步步高110-112)

 

二、掌握诗歌题材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内容范围:

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多。

★分析重点:

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借景抒情;②营造氛围;③塑造背景或环境;④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⑤以景衬境、以景衬情;⑥奠定情感基调。

★基本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晓至湖㈠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㈢。

[注]①湖:

杭州西湖。

②折:

弯曲。

③景:

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

(3分)

①喜爱幽静:

“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

“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

“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

“安得”。

(意思对即可。

)。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

①对比:

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

②对偶:

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

(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①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

古代官吏的服饰。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生活情景?

有着怎样的特点?

(5分)

【答案】(5分)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3分)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2分)

2.唐代诗人沈德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认同吗?

请结合全诗简作分析。

(6分)

【答案】(6分)同意。

(1分)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

(2分)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1分)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2

(二)咏物言志诗: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整体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意描摹。

手法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分析角度:

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赏析时要重点把握:

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

②寄托什么志(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的社会环境)。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

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2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分)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3分)

答案参考: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修辞:

对偶、借代炼字:

“逢”“忙”色彩:

“碧”“黄”情感:

喜爱之情

(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三)咏史怀古诗: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写法上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等等。

★基本主题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请;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

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

1、“悲”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4分)

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2、为什么这首诗以诘问的语气作结,更富韵味,请作简要的分析。

(4分)

诗人明知贾谊为何来到长沙,却故意提出贾谊‘何事’来到长沙这一疑问,这就更为曲折地抒发出了对贾谊,也是对自己的怜惜之情,可谓含情不尽。

金陵怀古  刘禹锡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

①冶城:

在今南京朝天门一带,传为吴王夫差冶铸之地。

②征虏亭:

东晋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南郊。

1.本首诗咏叹的主旨是什么?

(4分)

(1)、感叹朝代兴亡之变化,盛衰无常,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

(2分)

(2)、首联写的是什么时间的景?

早上和傍晚。

3.“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两句有何深意?

(4分)

(3)、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

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

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

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

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

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

(四)边塞诗: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

例如,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斗志昂扬、一往无前是其主调(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常见意象:

边关、玉门关、黄河、长城、阴山、黑山、烽火、大漠、黄沙、鸿雁、雪、琵琶、胡琴、羌笛、战鼓、金柝、胡笳、号角、落日、朔风、关山月、羌笛、胡人、胡马。

★基本主题:

①建立功业的渴望;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

③山河沧桑的痛苦;

④久居边关的乡愁;

⑤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⑥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哀痛。

★分析重点:

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物、心理。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

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

深山夕照深秋雨。

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分)

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着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

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

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1)首联“旧是胡儿饮马泉”一句,隐含着怎样的历史变迁的感慨?

(3分)

【参考答案】饮马泉曾经落入胡人之手,今已收复。

既包含收复的喜悦,又透露出昔日国难的感慨。

(2)“何人倚剑白云天”——诗人希望能够有威镇边塞的将领,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慨叹?

(3分)

月夜笳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战事并没有结束,失而复得的土地仍有复失的危险,因此呼唤威镇边关的将领。

 

⑶请就这首诗的情感基调谈谈你的看法。

(4分)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悲壮婉转,诗人关心国势的强大、边防的巩固,希望边地不再落入胡人之手。

(五)闺怨诗:

闺怨诗是我国古代诗坛上的一朵奇葩。

它多以弃妇、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基本主题:

①表现妇女们对出征在外的丈夫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

②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③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和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典型题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闺思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

(4分)

“袅袅”写柳枝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青葱之色,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融合骀荡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

2、诗中抓取了那一细节?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4分)

诗中作者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

本和众多采桑女一样,到郊外采桑喂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竹篮空空。

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在思念自己从军的丈夫。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

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

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

(2分)

【参考答案】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

(4分)

【参考答案】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其它说法言之成理)

(六)羁旅诗

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羁旅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借景抒情),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等等情感。

★1、常描写的景物(意象):

驿道、马、客船、杜鹃、鸿雁、归雁、家书、故园、孤灯、晚钟、凄风、苦雨、浮萍、飞蓬、月

2、景物特点:

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3、常用的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衬托(乐景衬哀情)、对比,联想想象(想象家人想自己的情景)、虚实结合,

★4、基本主题①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

②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艰辛,孤独(孤苦无依)愁苦,寂寞的心境,

③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④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⑤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典型题例】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10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元亮井:

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

③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⑴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分)

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

(2分)②手法:

拟人、对偶(2分)。

⑵对“万里”、“三年”两个词进行赏析。

(2分)

“万里”强调空间渺远,蕴涵飘零天涯而欲归家不能的苦闷;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三年”点明时间漫长,流露羁旅的愁苦和疲惫。

为尾联抒发作者的悲情做铺垫。

⑶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4分)

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

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

(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3分)

【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

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

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

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3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4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

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

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

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

第四联,“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