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645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docx

电子计算机概论作业

電子計算機概論作業

Thisismypet

班級:

數一甲

姓名:

蔡明寰

學號:

49731124

目錄

第一章編碼2

1.1資料儲存單位2

1.2ASCII(把ASCIITable貼上)2

1.3BIG-52

1.4UNICODE2

第二章整數系統2

2.1二、八、十、十六進位表示法2

2.2不同進位的互換2

2.34位元二補數的整數系統3

2.4四則運算與溢位3

第三章浮點數3

3.1二、十進位對於小數的表示法及其互換3

3.2浮點數的表示法5

第四章數學定理與公式5

第五章數學家的故事9

第一章編碼

1.1資料儲存單位

為了更明確儲存資料時用了多少的記憶空間,因此人們也為電腦命名了儲存單位,就如同長度的單位有公分、公尺……,重量的單位有公克、公斤、公噸……,接著我們一起來了解用於電腦上的單位名稱。

位元(Bit):

資料儲存的最小單位,資料內容為0與1。

位元組(Byte):

電腦用來表示資料與儲存資料的基本單位。

1Byte=8Bits以8條電路為一組,因每一條電路上所傳送的位元不同,所以整組共有28=256不同的位元組合,但不論那一種組合都稱為Byte。

當資料量龐大時,可以使用更大的單位來表示。

KB(KiloBytes)仟、MB(MegaBytes)百萬、GB(GigaBytes)十億、TB(TeraBytes)兆。

KB(KiloBytes)=1024Bytes=210Bytes

MB(MegaBytes)=1024*1024Bytes=220Bytes=1024KB

GB(GigaBytes)=1024*1024*1024Bytes=230Bytes=1024MB

TB(TeraBytes)=1024*1024*1024*1024Bytes=240Bytes=1024GB

1.2ASCII(把ASCIITable貼上)

1.3BIG-5

Big5為目前在台灣普遍所使用的業界標準,Big5碼包括第一字面5401個漢字,第二字面7652個漢字及440個符號。

目前支援Big5的軟硬體包含Windows95/NT、AppleOS、倚天中文系統、點陣印表機、噴墨印表機、雷射印表機....等等軟硬體設備都支持此內碼。

但由於台灣的特殊環境,所以並非只使用Big5碼為唯一的內碼,其他尚包括如金資碼,財稅碼、電信碼、海關碼、IBM5550碼、戶政碼、IBM主機碼、公會碼(TCA)、王安碼...等等,都分別使用於各種應用領域。

1.4UNICODE

Unicode是一種通行全球的編碼方式。

Unicode因為必須將中、韓、日、英、法、阿拉伯……等許多國家所使用的文字都納入,目前已經包含了六萬多個字元,所以Unicode使用了16個位元來為字元編碼。

因為Unicode使用了16位元編碼,所以每個字元都用16位元來儲存或傳輸是很自然的事,這種儲存或傳輸的格式稱為UTF-16。

UnicodeSystem是將目前所有出現過的各國文字盡量地蒐集,將之統一編碼,制定統一標準,供系統使用。

第二章整數系統

2.1二、八、十、十六進位表示法

二進位制:

0,1

八進位制:

0,1,2,3,4,5,6,7

十進位制:

0,1,2,3,4,5,6,7,8,9

十六進位制:

0,1,2,3,4,5,6,7,8,9,A,B,C,D,E,F

2.2不同進位的互換

8=2*2*2

16=2*2*2*2

所以2換8會換出一個數

8換2會必須將一個數換成三個

16換2會必須將一個數換成四個

2.34位元二補數的整數系統

二補數(2'scomplement)是一種用二進位表示有號數的方法,也是一種將數字的正負號變號的方式,常在計算機科學中使用。

一個數字的二補數就是將該數字作位元反相運算(即一補數),再將結果加1,即為該數字的二補數。

在二補數系統中,一個負數就是用其對應正數的二補數來表示。

二補數系統的最大優點是可以在加法或減法處理中,不需因為數字的正負而使用不同的計算方式。

只要一種加法電路就可以處理各種有號數

加法,而且減法可以用一個數加上另一個數的二補數來表示,因此只要有加法電路及二補數電路即可完成各種有號數加法及減法,在電路設計上相當方便。

另外,二補數系統的0只有一個表示方式,這點和一補數系統不同(在一補數系統中,0有二種表示方式),因此在判斷數字是否為0時,只較比對一個不同的條件即可。

以下用4位元的二補數數字來說明二補數系統的數字表示方式:

在表示正數和零時,二補數數字和一般二進位一樣,唯一的不同是在二補數系統中,正數的最高位元恆為0,因此4位元的二補數正數,最大數字為0111(7)。

二補數數字的負數,最高位元恆為1,4位元二補數的數字中,最接近0的負數為1111(-1),以此類推,因此絕對值最大的負數是1000(-8)。

(加上一句話『8位元、16位元、32位元都是一樣的整數系統』)

2.4四則運算與溢位

四則運算(二進位):

加法:

0+0=0,0+1=1,1+0=1,1+1=10

減法:

0-0=0,1-0=1,1-1=0,10-1=1

乘法:

0×0=0,0×1=1×0=0,1×1=1

除法:

0÷1=0,1÷1=1

演算溢位或簡稱為溢位指的是:

在電腦領域裡所發生的溢位條件是,執行單項數值計算時,當計算產生出來的結果是非常大的,大於暫存器或記憶體所能儲存或表示的能力限制。

第三章浮點數

3.1二、十進位對於小數的表示法及其互換

十進位的小數表示法

如1234.56

=1*10的3次方+2*10的2次方+3*10的1次方+4*10的0次方+5*10的-1次方+6*10的-2次方

二進位的小數表示法

如101.11

=1*2的2次方+0*2的1次方+1*2的0次方+1*2的-1次方+1*2的-2次方

十進位轉換成二進位的方法

例:

0.875

×2

 ̄ ̄ ̄ ̄

1.750→取小數前的1→

(1)

0.750←前一計算的乘積只取小數部份

×2

 ̄ ̄ ̄ ̄

1.500→取小數前的1→

(2)

0.500←前一計算的乘積只取小數部份

×2

 ̄ ̄ ̄ ̄

1.000→取小數前的1→(3)

(1)

(2)(3)

十進位0.875為二進位0.111

0.300

×2

 ̄ ̄ ̄ ̄

0.600→取小數前的0→

(1)

0.600

×2

 ̄ ̄ ̄ ̄

1.200→取小數前的1→

(2)

0.200

×2

 ̄ ̄ ̄ ̄

0.400→取小數前的0→(3)

0.400

×2

 ̄ ̄ ̄ ̄

0.800→取小數前的0→(4)

0.800

×2

 ̄ ̄ ̄ ̄

1.600→取小數前的1→(5)→從這裡可以發現又回到

(1)的情況

因此十進位的0.3是"乘"不進二進位的,會變成0.010011001循環浮點數

3.2浮點數的表示法

電腦對於實數採用浮點數表示法,目前一般採用IEEE754(32或64位元)表示法。

􀂇一般將實數表示成(-1)S×(1+F)×2(E-b)

􀂄S:

正負號,1為負數,0為正數。

􀂄F:

小數部份

􀂄E:

指數部份

􀂄b:

32位元為127,64位元為1023。

􀂇浮點數分成S、E、F三部份由左至右緊緻地儲存於32或64位元中。

􀂇浮點數表示法在比較大小時,可以視同整數進行大小比較,加快處理速度。

IEEE-754的基本定義好了

┌─┬────────┬──────────────┐

│S│Exponent│   Mantissa   │

└─┴────────┴──────────────┘

1.S(B0):

0代表"正";1代表"負"

2.Exponent(B1~B8):

偏移值是"127"    3.Mantissa(B9~B31):

表示1.M,其中整數部分的1為隱含位元,

因此(-0.00001101)(Bin)

  =-1.101x2^(-5)

1.因為是負值,所以S=1

2.Exp=-5+"127"=122(Dec)=01111010(Bin)

3.(1.101),其中整數1隱含,所以Mantissa=1010...........0(20個0)

第四章數學定理與公式

4.1勾股弦定理

勾股弦定理或勾股定理,又稱畢達哥拉斯定理或畢氏定理。

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傳統上認為是由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所證明。

據說畢達哥拉斯證明了這個定理後,即斬了百頭牛作慶祝,因此又稱「百牛定理」。

在中國,《周髀算經》記載了勾股定理的一個特例,相傳是在商代由商高發現,故又有稱之為商高定理;三國時代的趙爽對《周髀算經》內的勾股定理作出了詳細註釋,作為一個證明。

法國和比利時稱為驢橋定理,埃及稱為埃及三角形。

勾股弦定理指出: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即「勾」、「股」)邊長平方和等於斜邊(即「弦」)邊長的平方。

也就是說,

設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a和b,斜邊為c,那麼

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便可計算出第三條邊。

勾股弦定理同時是餘弦定理中的一個特例。

勾股弦定理現約有4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4.2尤拉線與九點圓

在平面幾何中,歐拉線是指過三角形的垂心、外心、重心和九點圓圓心的一條直線。

萊昂哈德·歐拉證明了在任意三角形中,以上四點共線。

歐拉線上的四點中,九點圓圓心到垂心和外心的距離相等,而且重心到外心的距離是重心到垂心距離的一半。

4.3微積分的一些重要定義與定理(極限定義)、導數的定義(附圖說明)、

均值定理(附圖說明)

1.極限定義:

calles

2.導數的定義:

如下圖(下頁)所示,設P0為曲線上的一個定點,P為曲線上的一個動點。

當P沿曲線逐漸趨向點P0時,並且割線PP0的極限位置P0T存在,則稱P0T為曲線在P0處的切線。

若曲線為一函數y=f(x)的圖像,那麼割線PP0的斜率為:

當P0處的切線P0T,即PP0的極限位置存在時,此時

,則P0T的斜率tanα為:

上式與一般定義中的導數定義是完全相同,則f'(x0)=tanα,故導數的幾何意義即曲線y=f(x)在點P0(x0,f(x0))處切線的斜率。

均值定理:

4.4線性代數的一些基本性質、線性聯立方程式與矩陣表示式、矩陣相乘

1.線性代數基本性質:

令F是一個field.我們說V是一個vectorspaceoverF,如果V本身元素間有加法``+''運算,而且對任意c

F,v

V皆有c.v

V,且滿足:

(VS1)

V在加法之下是一個abeliangroup.

(VS2)

對所有的c

F以及v1,v2

V皆有c.(v1+v2)=c.v1+c.v2.

(VS3)

對所有c1,c2

F以及v

V皆有(c1+c2).v=c1.v+c2.v且c1.(c2.v)=(c1.c2).v.

(VS4)

對任意v

V皆有1.v=v,其中1

F是F乘法的identity.

假設F是一個field且V是一個vectorspaceoverF,如果v1,...,vn

V滿足對任意v

F皆存在c1,...,cn

F使得

v=c1.v1+...+cn.vn,

則稱v1,...,vnspanVoverF.

2.矩陣表示法與相乘:

(a)表示法:

(b)乘積:

矩陣相乘最重要的方法當然是一般矩陣乘積了,它只有在第一個矩陣的列數和第二個矩陣的行數相同時才有定義。

一般單指矩陣乘積時,指的便是一般矩陣乘積。

若A為m×n矩陣,B為n×p矩陣,則他們的乘積AB(有時記做A·B)會是一個m×p矩陣。

其乘積矩陣的元素如下面式子得出:

第五章數學家的故事

1.歐拉

歐拉於1707年4月15日誕生於瑞士的巴塞爾(Basel),歐拉的父親希望他學習神學但他最感興趣的是數學。

1720年,在雅各.伯努利(Jacob,Bernoulli)的提議和推薦下,進入巴塞爾大學聽課,在大學時,受到約翰.伯努利(Jahann,Bernoulli)的特別指導,專心研究數學,1726年,發表了第一篇科學論文,討論船桅最佳位置的選擇,1727年因而獲得巴黎科學院的表揚。

1727年,在丹尼爾.伯努利和尼古拉.伯努利兩兄弟的推薦下,應邀到俄國的彼得堡科學院從事研究工作。

在1733年接替丹尼爾.伯努利,成為數學教授。

1735年,著手於解決一個彗星軌道的計算問題,僅三天就獲得成功,因過度勞累使他的右眼失明。

1736年,解決了哥尼斯堡七座橋問題。

得出現在變分法中所謂的基本微分方程。

1741年,他受到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請到德國科學院。

歐拉一生最好的作品都在柏林科學院十五年的歲月中完成的,如《無窮小分析引論》(1748),《微分學原理》(1755)。

1766年,他應俄國沙皇敦聘重回彼得堡,不久,他的左眼得病慢慢完全失明。

但他以其驚人的記憶力和心算技巧繼續從事科學創作。

他通過與助手們的討論以及直接口授等方式完成了大量的科學著作,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該年,他出版了《關於曲面上曲線的研究》,這是對微分幾何最重要的貢獻,更是微分幾何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

《積分學原理》(1768-1770)。

1783年9月18日逝世於俄國的聖彼得堡。

歐拉是數學史上最多產的數學家,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數學符號很多都是歐拉所發明介紹的,例如:

函數符號f(x)、圓週率π、自然對數的底e、求和符號Σ、logx、sinx、cosx以及虛數單位i等。

喬治西蒙曾稱他為數學界的莎士比亞。

歐拉常數γ的值,其值近似為0.57721566490153286060651209...

歐拉線:

三角形垂心和外心的連線(重心必在歐拉線上)

歐拉點:

三角形各頂點與重心的連接線段之中點(有三點)

歐拉圓:

三角形三邊中點、三垂線的垂足和三個歐拉點共圓,此圓即歐拉圓

歐拉在分析學上引入了G函數和B函數,這證明了橢圓積分的加法定理,以及最早引入二重積分。

在代數學方面,他發現了每個實系數多項式必分解為一次或二次因子之積,即a+bi的形式。

歐拉還給出了費馬小定理的三個證明,並引入了數論中重要的歐拉函數φ(n)。

歐拉對數學的產生興趣,主要是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

我們將

展開,我們得到的

至到無窮。

如果現在令x=2,我們就得到

,而

是一個正數而且是無窮大,這樣說來

就等於無窮大!

若我們將

展開,我們得到的

至到無窮。

令x=2,左邊=

,右邊是一個正的整數,這也是非常奇怪的事。

歐拉就由此研究級數理論,建立了可以說是近代數學分析的基礎理論。

2.牛頓:

牛頓於西元1642年聖誕節,誕生於英國林肯郡的沃爾斯索普(Woolsthorpe)村,是個早產兒。

從小體弱多病,他的父親是一位農夫,在牛頓出生之前二個月便去逝了,遺留下一個農場。

母親在其三歲之時,又改嫁他人,因此牛頓由其外祖母所撫養成人。

        牛頓小時候,便愛親自動手做小機械之類的玩藝兒,曾設計了水鐘與玩具磨坊等不同於其他兒童的創造。

1661年6月,他以"減費生"身份考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

但當時牛頓的興趣是在化學的領域。

他入學考試的歐氏幾何成績並不理想,甚至在大學期間,差點放棄科學而改念宗教學。

在他大學中讀了笛卡兒(Descartes)著"LaGeometrie(幾何學)"使他對數學產生興趣。

      1664年底,牛頓似乎精通了所有數學的知識,並開始將數學應用在各方面的領域。

大學畢業1665這年,倫敦流行瘟疫,他回老家。

有一天,晚餐過後,牛頓在自己的房間裏看伽利略的《對話》,不一會兒"撲通"一下,像有甚麼東西落在院裏,接著又是一下。

牛頓合上《對話》,到庭院樹下踱著步子,想著剛才那聲音。

忽然又是"撲通"一聲,一個熟透的蘋果擦著他的肩膀,跌落在自己的腳邊。

牛頓蹲下拾蘋果時,抬頭看見了那輪明月,不免尋思:

蘋果熟了就會落到地上,那月亮為甚麼不會落下來呢?

再者,這蘋果為甚麼不會與月亮一樣,飄上天卻非要往地上落不可呢?

為甚麼月亮繞著地球轉,也不會飛走?

       牛頓想那月亮繞地球飛行的速度v月應該是它的繞地軌道長除以繞地球周期(v月=2πr/T),月亮的向心加速度a月=v2月/r=4π2r/T2=0.0027米/秒2(T=27.3天=2.36×106秒,v=3.8×108米)。

這是天上的規律。

那麼地球吸引蘋果呢?

它的加速度就是自由落體加速度g=9.8米/秒2。

根據開普勒三定律可推出兩行星間的吸力與它們間的距離平方成反比。

天上地下的規律一個樣,那麼這個比例是成立的a月/g=R2/v2(R是地球半徑,即蘋果到地心距離;r是地月間距離)。

g=9.8,r=60R,所謂a月=9.8×(1/60)2=0.0027米/秒2。

妙極了,從不同的途徑推出了一樣的結果,這就證明天上地下,蘋果月亮原來一個樣啊。

物體間都是一種同樣的吸力,其所以大小不同只是由於它們的質量和相互間的距離不同。

F=GMm/r2。

這種力是不分天南海北,春夏秋冬,天上地下,到處都有的萬有引力啊。

1667年,瘟疫剛消失,牛頓便重返校園,翌年獲碩士學位,有個假日,牛頓在房中,推演著那引力的公式,一抬頭只見門縫裏露進一縷細細的陽光,自語道:

"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細的光絲,不知可否將它再分成幾縷?

"這麼想著,他便伸手從抽屜裏摸出一塊三稜鏡,迎上去截住那絲細光,然後回頭去看這光落在牆上的影子。

那牆上竟出現一段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彩色光帶。

他反覆玩三稜鏡的遊戲。

領悟到一個秘密:

我們平時看到的白光,其實不是一色白,它是由許多光混合成的。

1668年製成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

1669年,在他老師巴羅(Barrow)辭職後,繼任為三一學院的數學教授;同年用級數展開法計算雙曲線下的面積,同時發明了二項式定理及在著書"無限項方程式分析"中談到微積分基本定理;1672年2月,牛頓在皇家學會上宣讀了《光和顏色的新理論》的論文,歸納了十三個命題。

他指出:

我們平常看見的白光不過是發光體發出的各種顏色光的混合。

白光可以分解成從紅到紫的七色光譜。

一切自然物體的顏色是因為它們對光的反射性能不同。

按這個理論,虹的問題解決了,它不過是白光讓空中的水滴(相當於三稜鏡)分成七色而已。

物體的顏色不同不過是因為各自的反射性能不同。

牛頓並因此而創立了光譜理論。

1679年,牛頓用新的測度計算地球的半徑,並同時利用自己發明的微分法來理解行星在橢圓軌道上的運動,而導出他的萬有引力公式。

 

1686年,公佈有萬有引力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687年夏天,這部科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終於由哈雷(EdmundHalley,1656~1742,哈雷慧星的名字由來)的主持和資助出版了。

這是從哥白尼到牛頓時期動力學和天文學上所有發現的系統總結和發展。

它以嚴密的數學推理和天文觀測相結合,對物質的組成、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做了全面的論證,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普遍的力學理論體系,被譽為所有科學著作中最偉大的一本。

牛頓在萬有引力問題上的具體貢獻,歸納起來有三點:

第一,運用積分法證明球體的引力場可以看作質量集中在球心上的質量來處理;第二,得到了正確的萬有引力定律數學表達式;第三,把引力理論應用到一切物體之間,使之具有普遍性,確定了天體之間的引力和地球上的引力的同一性。

       1696年3月29日,他搬家到倫敦。

1699年正式升任為造幣廠廠長,同年被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

1703年11月30日,他被選為皇家學會會長。

1704年發表《光學》和《曲線求積法》。

1705年,他被封為貴族。

1707年《算術通論》出版。

1711年《用無窮多項方程的分析》出版。

1727年2月28日,牛頓以85歲高齡在倫敦剛剛主持了皇家學會的一次會議,突然膽結石症發作,一陣酸痛昏迷過去。

1727年3月,牛頓病逝,死後葬於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享年85歲。

3.笛卡兒

笛卡兒1596年3月31日生於法國圖爾(Touraine)附近的拉海鎮(LaHaye,現名拉海—笛卡兒鎮)。

八歲時,笛卡兒被送到Anjou的耶穌會學校LaFleche。

由於他纖弱的體質,使得習慣於沈溺床上直到正午,他常利用這段時刻作思考,這種晚起的習慣一直持續到他的晚年。

       1612年,他到巴黎普瓦捷大學供讀法律,四年後獲頒博士學位,並成為律師。

       1617年,笛卡兒到荷蘭加入Orange公爵的軍隊。

一日因緣際會,他閒步荷蘭Bred的街頭,順利解決廣告上的一道數學挑戰難題,使他相信自己具有數學天份,而開始在這個領域認真地鑽研。

       1619年11月10日在軍中的一個夢,使他悟得眾多科目中能建立真理的方法那就是數學方法。

他說:

數學是人類知識活動留下來,最具威力的知識工具,是一些現象的根源。

       1621年,笛卡兒脫離軍隊返法,但適逢內亂,於是遊歷於丹麥、德國、意大利等地。

直至1625年才返回法國,與梅森等人一起研討數學。

       1628年,他覺得巴黎塵囂過甚,移居荷蘭,在那裡住了二十多年,他所有著作幾乎全是在荷蘭完成的。

       1637年以法文寫成的《方法論》,附設三短論及一篇序言分別為:

《折光學》、《氣象學》、《幾何學》及《科學中正確運用理性和追求真理的方法論》。

當中以LaGe`ome`trie《幾何學》為代表作,是他唯一的數學論著,也是解析幾何的精華所在,後世數學史家把它當作解析幾何的起點。

全書共分三卷,內容分析了幾何學與代數學的優劣,表示要尋求另一種包含兩者好處而沒有兩者劣處的方法。

           

        在卷一中,他把幾何問題化作代數問題,提出幾何問題的統一作圖法:

以單位線段及線段的加、減、乘、除、開方等概念,將線段和數量聯繫起來,通過線段間的關係設立方程。

        在卷二中,他以這新方法解決帕普斯〈Pappus〉問題時,在平面上以一直線為基線,為它規定一起點及選定與之相交的另一直線,三項分別為x軸,原點及y軸,形成一個斜座標系。

此時,該平面上的任何一點位置均可以﹝x,y﹞唯一地表示。

帕普斯問題便化為一含兩個未知數的二次不定方程。

他指出方程的次數與座標系的選擇無關,因此可依方程的次數將曲線分類。

        在卷三中,他指出方程可有與它的次數一樣多的根,且提出笛卡兒符號法則:

方程正根的最多個數等同其系數變號的次數;其負根﹝假根﹞的最多個數等同符號不變的次數。

笛卡兒還以a、b、c……表示已知量及x、y、z……表示未知量去改進韋達(Viéta)所創的符號系統。

        笛卡兒批評希臘幾何學太過於抽象化,且討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