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825268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docx

林林总总神与魔关於人物形象

 

林林總總神與魔

         ——關於人物形象

 

  1.呆頭呆腦唐三藏

  唐僧雖然在百回本《西遊記》中已將傳主的地位讓給了後出的孫悟空,但他依然是取經班子名義上的領導,題材的傳統力量使得人人都知道:

從來沒個孫行者取經之說。

所以,有人說唐僧是取經隊伍的“指標”。

孫行者等降妖伏魔,目的只有一個:

保唐僧西天取經。

取經任務的完成,必須假手唐僧這一凡夫俗子。

這一前提決定了唐僧在取經班子中的重要地位。

第七十七回獅陀國,悟空聽說唐僧被老魔生吃,哭向靈山,求如來念“松箍咒”,回花果山為王便是明證。

沒了唐僧也就沒了取經事業。

自我救贖,證果金身,一切都成泡影。

  唐僧雖是金蟬轉世,但已成了沒有絲毫神通的凡夫俗子,偏偏又生了一副好皮囊,——長得比較“酷”,這倒淵源有自,因為遠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就有一段相貌描寫:

  法師形長七尺餘,身赤白色,眉目疏朗,端嚴若神,美麗如畫。

音詞清遠,言談雅亮,聽者無厭……

  到了百回本中,這一點又得到了強化。

這也就難怪小說中這位“俊刮標緻”的白胖和尚總會引起女妖的垂涎,動輒就想非禮他。

可惜的是腦子慢了點兒,膽子小了點兒。

正因為這樣,也就加大了取經的難度。

和三個徒弟比,他簡直稱得上是膽小如鼠。

行過黃風嶺,馬前出現一隻猛虎,“慌得三藏坐不穩雕鞍,翻跟頭跌下白馬。

斜倚在路旁,真個是魂飛魄散。

”(第20回)波月洞見到黃袍怪,“嚇得打一個倒退,遍體酥麻,兩腿酸軟”。

(第28回)這是唐僧一貫作派,可以體諒,人家也是人嘛,他要是能像孫悟空一個筋斗到靈山,那也就沒有《西遊記》了。

  膽小可以原諒,但腦子有問題就難免叫人著急。

首先是人妖不分。

多少次行者苦苦告誡,是妖魔變化算計他,無奈牛心古怪的唐僧就是不聽,一味的講慈悲,充濫好人。

結果不僅自己受苦,還把行者搞得心力交瘁,叫讀者也跟著著急,只好罵他笨蛋。

他上當有多少次?

白虎嶺、平頂山、火雲洞、黑松林……說都說不清。

  人妖不分還不算可怕,最可怕的是他聽不進逆耳忠言,常有私心。

第十四回,悟空打殺劫路強盜,他大加痛斥:

“你怎麼不分皂白,一頓打死?

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

早還是山野中無人查考,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作得白客,怎能脫身?

”第二十七回,行者打殺白骨夫人三個化身,唐僧怒斥道:

“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叫我怎的脫身?

”你聽聽,他責備悟空並不僅僅在於亂殺無辜,著眼點在於:

你連累了我可怎麼辦?

這種自我中心的處世原則可惜、可厭!

  出於這種心理,對於不聽話的孫悟空,他便不時拿出領導的款兒來,不斷“勒掯”。

對他實施肉體、精神雙重折磨。

緊箍咒顛倒念有二十遍,“可憐把個行者頭,勒得似個亞腰兒葫蘆”,堅強如大聖,也不得不滾地哀求:

“師父莫念了!

”肉體上的折磨不算,還要在精神上壓迫他,動輒要將行者開除“党”籍。

這對行者是最大的打擊。

兩次驅逐悟空,結果兩次遇難,使取經隊伍瀕臨解散的邊緣。

唐僧是無能的領導。

對忠心耿耿的行者,動輒“猴頭”、“潑猴”不離口,可對常嚷散火的豬八戒卻多方袒護。

行者戳穿了八戒的謊言,他還打掩護說八戒是“愚拙之人也,他會編什麼謊?

”(第33回)要麼就說:

“雖是心性患頑,卻只是一味懞直”,“料他以後再不敢了”(第23回)。

大概這就是唐僧“武大郎開店”式的領導藝術吧。

悟空有本事,不服管,要加以壓制,八戒愚笨,但順從,要加以維護,甚至獎勵,這個老和尚!

  不過想一想也是,如果唐僧百伶百俐,四眾一心,西天路上豈不是少了許多波折,《西遊記》的可讀性恐怕也要大大減弱。

至少“屍魔三戲唐三藏”和“二心攪亂大乾坤”這兩回有寓意的情節難以展開,後文的精彩篇目也就沒了著落。

  唐僧雖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缺點,叫人看著來氣,但他也有明顯的優點,否則悟空將他一棒打殺算了,至少叫妖精把他嚼吃了,非禮了,不去救他,不就完了麼,還取什麼經?

  唐僧是肉體凡夫不假,但他能抱定取經的信念不動搖,精神可嘉。

面對無數次美色的誘惑,能夠向柳下惠學習,守身如玉實在不容易。

“脂粉不施猶自美”的莫賈氏;“眉如翠羽,肌似羊脂”的女兒國主;“溫香軟玉”“春意無邊”的蠍子精;“團團粉面若銀盆,朱唇一似櫻桃滑”的半截觀音;“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的杏花仙,向他頻送秋波,他都能夠誠心誠意,不為所動,著實令人佩服!

  另外他的腦子雖然慢點兒,但還沒笨到家。

雖然有時耳軟心活,聽信八戒的讒言,但吃過大虧之後,還能夠接受教訓,也會向悟空變相賠禮說,“賢徒,虧了你也!

虧了你也!

”(第31回)對於豬八戒也不再曲意維護,甚至責駡有加,在金平府,八戒因貪嘴不願上路,唐僧一反常態,竟然罵道,“鑲糟的夯貨!

莫胡說!

快早起來,再若強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你!

”搞得豬八戒倒一時有點接受不了,自己嘟囔:

“師父今番變了,常時疼我、愛我、念我愚夯護我,哥要打時他又勸解;今日怎麼發狠轉教打麼?

”看,唐僧經過西天眾妖又蒸又煮,又捆又吊,也能分別忠奸賢愚了。

真是可喜的進步!

說西行取經是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不假!

  總的來說,拜佛求經的目標在唐僧是之死靡他。

車遲國悟空和妖道鬥法,下油錫洗澡裝死,國王下令殺唐僧,唐僧那篇祝文實在感人:

“生前只為求經意,死後還存念佛心,萬里英魂須等候,幽冥作鬼上雷音”。

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才是唐僧性格的主旋律,他做取經班子的領導倒也還配!

 

  2.全忠全義美猴王

   如果說五百年前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是一個一往無前的戰鬥英雄,五百年後同樣風采不減!

  加入了西行隊伍的孫悟空一心執著於取經事業。

和五百年前一樣,他依然表現出一股戰天鬥地、百折不回的頑強精神。

“鬥戰勝佛”是實至名歸。

猴王一條金箍棒,五百年前打得天宮諸將人仰馬翻,五百年後攪得西方諸魔鬼泣妖哭。

真是:

談弼馬溫色變,說孫悟空心驚。

用八戒的話說:

那條哭喪棒,挨著死、碰上亡、磕一磕皮破,擦一擦筋傷。

搞得西方“毛怪”就是真想吃唐僧肉也不得不再三掂量自己的斤兩,輕易不敢下手。

猴王威名遠揚!

  悟空是取經隊伍不可缺少的“靈魂”。

“取經戰車”離了他是玩兒不轉的。

正如觀音勸唐僧說的:

“你今須是收留悟空,一路上魔障未消,須得他保護你,才得到靈山,見佛取經”(第58回)。

第五十七回那六耳獼猴假變悟空也曾說過:

“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夠哩。

”說的確是實情。

八戒、沙僧挑挑行李,放放馬,做點兒粗夯活計還可以,充其量在悟空降妖之時起點兒“放屈添風”的作用,幫助打打落水狗。

要他們兩個撐起門戶,保唐僧上靈山,不行!

黑松林三藏遇魔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悟空一走,取經隊伍立馬陷入絕境。

只有在悟空的帶領下,“西行戰車”才能滾滾向前。

悟空自己一從皈依之後,也確是心向靈山,百折不回。

  西天諸魔再凶再狠,也抵不住大聖西行的心誠。

他一路上和形形色色的妖精鬥智、鬥勇、比變化、賭施為,忙了個不亦樂乎。

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上刀山,下油鍋,火裏來,水裏去,一切兇險,他都沖在最前面,以樂觀精神笑對一切。

哪怕是在最熾烈的戰鬥中也不忘施展猴子的促狹、頑皮。

車遲國,叫三個妖道心甘情願喝尿,平頂山變老媽要吃八戒的耳朵;獅陀嶺鑽妖腹,支鍋立灶要煮雜碎湯喝,在老魔心肝上拴線放風箏……這一切充滿孩子氣的惡作劇都表現了大聖對敵人的藐視,是樂天精神的展現。

  大聖在對敵鬥爭中是一貫的樂天派,但也有傷心落淚的時候(有意的插科打諢除外,如平頂山功曹報信,揉出眼淚)。

書中不止一次寫過悟空的哭。

他的哭多是為三藏而哭,為取經事業而哭。

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七回,因“三打白骨精”被逐,在回花果山的雲路中,“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

第二次是在平頂山被銀角大王遣三座大山壓住,“遇苦思三藏,逢災念聖僧”,止不住淚珠如雨(第33回)。

第三次,在枯松澗為紅孩兒三昧真火所敗,投入澗中因水激而休克,被八戒用按摩法救轉,開口便叫“師父啊”,止不住淚滿腮邊。

感動得沙僧道:

“哥啊,你生為師父,死也還在口裏。

”(第41回)再有金□洞青牛精擒去唐僧三人,大聖屢搬救兵都難以取勝,最後連金箍棒也被妖精套走了,也是口叫師父,止不住“撲梭梭兩眼滴淚”(第51回)。

最厲害的是在獅陀國,聽說老魔生吃了唐僧,“心如刀攪,淚似水流”,放聲大哭,叫道:

“師父啊!

  惟我欺天困網羅,師來救我脫沉療。

  潛心篤志同參佛,努力修身共煉魔。

  豈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娑婆。

  西方勝境無緣到,氣散魂消怎奈何!

看到大聖這麼多次落淚,我們心中湧起的只有崇敬,只有感動,沒有人會說大聖膿包,須知英雄有淚不輕彈。

堅強如大聖,鬧天宮時電閃雷劈,不曾求饒;西天路上,剖腹挖心都沒皺眉。

可是為了三藏的安危,為了取經大業的成敗,竟然不止一次淚零如雨,大聖可敬!

如果唐僧知道這位蒸不熟,煮不爛的“潑猴”為自己流了這麼多的眼淚,那緊箍咒是不是會少念幾遍?

“猴頭兒”會不會少罵幾聲?

悟空的哭和他的笑具有同樣的藝術勉力。

笑容展示了他的樂觀精神,眼淚昭示了他的耿耿忠心。

當忠心被“同志們”誤解的時候,大聖的痛苦實在是難以言說的。

  來自敵營的打擊越大,大聖的反彈力越大,“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再兇殘的妖魔,大聖都有應對之法,但來自陣營內部的迫害打擊給他的傷害可就大了。

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也就是常說的“三打白骨精”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識辨出妖魔之後,明知唐僧要念緊箍咒,為了師父的安危還是將屍魔打殺。

三藏在八戒的挑唆下“潑猴”、“猴子”罵不絕口,最後下狠心寫了一紙“休書”,將他逐出取經隊伍。

可憐大聖有口難辯:

“師父錯怪了我也。

這廝分明是個妖魔,他實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卻認不得,反信了那呆子讒言冷語,屢次逐我……我去!

我去!

只是你手下無人”,他想到的不是自己,依然是唐僧的安危。

最後臨別還是不忘叮嚀沙僧(沙僧在他被逐過程中沒說一句好話,明顯站在唐僧一邊),“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讒言讒語。

途中更要仔細。

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的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

”可恨唐僧卻說:

“我是個好和尚,不題你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吧。

”可憐大聖“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戀戀不捨地懷著滿腔忠義,滿腹委屈,滿心的牽掛,踏上了歸程。

可是他雖然身回水簾洞,卻依舊心逐取經僧,一聞知唐僧有難,馬上從千里之外趕去降妖救人,私毫不計較個人恩怨。

難怪連白馬都誇“他是個有仁有義的猴王”。

大聖的忠心天日可表,神鬼共鑒!

  沒有大聖神勇無敵,魔怪難降;沒有大聖的忠心赤膽,靈山難上。

說他是全忠全義美猴王,受之無愧!

 

  3.老婆舌頭豬八戒

  在《西遊記》眾多人物當中,人氣最旺的除了猴哥兒,就是老豬,儘管他身上的缺點很多,有時候甚至可恨。

  他那長相已是先聲奪人,真叫“酷斃了”:

  卷髒蓮蓬吊搭嘴,耳如蒲扇顯金睛。

  獠牙鋒利如鋼銼,長嘴張開似火盆。

……

  即便是這樣,豬八戒對自己的相貌還是蠻在意的。

自尊心極強,生怕別人說他醜。

流沙河一戰,對沙僧就極度不滿:

“你這潑物,全沒一些兒眼力,我老豬還掐出水沫兒來哩,你怎敢說我粗糙,要剁鮓醬!

……吃你祖宗一鈀!

”敢情他自己以為自己很水靈呢!

他常掛在口頭的名言是:

“粗柳簸箕細柳鬥,世間誰見男兒醜。

”“來看,再停一時就俊了”。

第三十六回,夜宿寶林禪寺,師徒四人對月抒懷,八戒也即興來了一首:

“缺之不久又團圓,似我生來十不全。

吃飯嫌我肚子大,拿碗又說有粘涎。

他都伶俐修來福,我自癡愚積下緣。

我說你取經還滿三塗業,擺尾搖頭直上天!

”言為心聲,敢情八戒也有八戒的委屈!

遙想當年總督十萬天河水兵,威風八面,而今人不人豬不豬,真是情何以堪!

  這一形象最成功的地方在於豬樣的外形與好色貪吃愛小的性格相表裏,名為八戒,實為典型的“不戒”。

他的加盟給沉悶兇險的西行增加了不少笑聲,也給取經事業添加了不小的阻力。

這阻力當然來自他的性格缺陷。

  八戒的第一大特點是好色。

不用說,大家都熟知他那不光彩的“前科”(在天庭酒醉戲嫦娥)。

這一點他不同於其他四眾。

唐僧是佛子遭貶,自幼出家;悟空是心地空明,打小修行;沙憎是酒醉失態貶落塵凡;連化馬的玉龍也是負氣遭咎。

而八戒則是見色心喜,因色被貶。

落凡之後,依然執迷不悟,沉頓於“倒蹅門”的贅婚生活,並樂此不疲,先有卵二姐,後有高三姐。

對安逸家庭生活的留戀是他取經過程中的第一大障礙。

我們常能聽見他在西行途中嚷嚷:

重返高老莊,回爐做女婿。

為了警戒“色情未泯”的豬八戒,觀音為首的領導班子還上演了一幕“四聖試禪心”的鬧劇,對八戒薄加懲罰,在樹上吊了一夜。

這幕鬧劇其實是給八戒一個充分表演的機會,以後當唐僧為女色所困之時,八戒也就只能在旁邊說幾句風涼話,自己暗地裏“酥麻”一陣了事。

八戒好色戀家,所以動不動分行李、鬧散夥,西行之心不夠堅定。

  八戒第二個特點是貪吃。

因他食腸大,在高老莊之時就為老丈人所厭棄。

西行一路,更是常常忍饑挨餓,所以,他不放過每一次吃的機會。

我們常能看見他大吃的特技表演。

第四十七回,在陳家莊,“不論米飯、面飯、果品閑食,只情一搭亂噇”,弄得旁邊看呆了眼的僮僕戲稱他是“磨磚砌的喉嚨,著實又光又滑”。

第五十四回,在女兒國先是怪太師“口裏擺菜碟兒”,後來又在禦宴上“那管好歹,放開肚子,只請吃起。

也不管什麼玉屑米飯、蒸餅、糖糕、蘑菇、香草、筍芽、木耳、黃花菜、石花菜、紫菜、蔓菁、芋頭、蘿蔔、山藥、黃精、一骨辣噇了個罄盡。

”嘴裏還不住叫拿大觥添酒。

第九十三回,在布金禪寺,唐僧尚在開齋念偈,“八戒早是要緊,饅頭、素食、粉湯一攪直下。

”大概只要有了“吃”,八戒大腦裏思維似乎都簡單化了。

黃袍怪騙他說唐僧正吃人肉包子,叫他也去吃一個,這傢伙居然冒冒失失跟著就走(第28回),這裏面雖然有誇張成分,但說明了“吃”對八戒的誘惑力之大。

  錢鐘書先生曾經針對八戒的形象指出:

西方曾取驢子象徵色欲,取豬象徵食欲,到了豬八戒則是“古來兩說之綜合,一身而二任者”。

食色二欲差不多是八戒行為的原動力,西行取經不用說是一件苦差事,八戒的欲望常常難以滿足,有時便不免要遷怒於旁人,於是孫行者便成了他進讒陷害的對象。

他對行者的感情可以說既嫉妒又敬畏,這種複雜的情感促使他常挾帶報復式的進讒。

  以白虎嶺為例。

八戒見到屍魔所化美女生得俏麗動人,“呆子就動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亂語”,又聽見人家說許願齋僧,更樂得“急抽身,就跑了個豬顛風”。

“豬顛風”三個字可以說把此時此刻八戒的心情神態寫活了。

正如蘇興先生所說:

“那妖稱自己丈夫是贅婿,自然勾起卵二姐處、高老莊、四聖顯化的山莊等自己三次贅婿生涯的回想,又言齋僧,食色俱全。

不難理解他要興奮如此與唐僧一起迫害孫悟空了。

”因為悟空的到來,齋飯沒得吃,美色沒得看,從生理上的滿足到精神上的享受都叫猴子給破壞了。

呆子心中實在不忿,便昧起良心,不斷挑唆唐僧,使唐僧念緊箍咒折磨悟空。

一次不算,見到屍魔所化老者,他又嚇唐僧說,禍事來了,“行者打殺他的女兒,又打殺他的婆子,這個正是他的老兒尋將來了。

我們若撞在他的懷裏呵,師父你便償命,該個死罪;把老豬為從,問個充軍;沙僧喝令,問個擺站;那行者使個遁法走了,卻不苦了我們三個頂缸?

”他抓住唐僧誤認為行者打死平人的畏禍心理,不斷偏風點火。

當行者第三次打倒屍魔之時,八戒在旁笑道:

“好行者,風發了!

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個人”。

再一次火上澆油,引得長老又欲念咒。

屍魔現形化為一堆白骨,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在旁唆嘴道:

“師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話兒,故意變化這個模樣,掩你的眼目哩。

”最後使得悟空被逐。

只為私欲不遂,便一再進讒。

八戒可惡!

  悟空走了,八戒的醜惡目的達到了,一時間嚴然以唐僧的大徒弟自居了。

可惜真正叫他頂門立戶,擔起責任時,他就難以勝任了。

叫他去化齋,他才想起,“當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母恩’。

”乾脆躲進草叢睡大覺去也!

結果導致唐僧自投魔窟。

幾經轉折,由於他的臨陣脫逃,沙僧也被黃袍怪拿去,唐僧被變做猛虎。

要不是玉龍再三敦促去請大聖,呆子大概自已早挑行李回高老莊了。

  黃袍怪對行者評價八戒,“那個豬八戒,尖著嘴,有些會小老婆舌頭。

”其實是作者借妖怪之口貶損八戒。

八戒的“小老婆舌頭”對取經事業的危害實在不小!

每每在取經事業面臨緊要關頭,八戒都要打退堂鼓,擾亂人心。

“沙和尚,歇下擔子,拿出行李來,我兩個分了罷。

”“你往流沙河還做妖怪,老豬往高老莊上盼盼渾家,把白馬賣了,買口棺木,與師父送老,大家散火。

”(第32回)這是八戒的一貫論調。

  當然,豬八戒也有他的優點,除了不時的幫助行者幹點兒“放屁添風”的勾當之外,每每遇到水戰的時候,八戒就開始大展神威,像什麼流沙河、通天河、黑水河,八戒都起了不小的作用。

還值得一提的是,每每遇到一些悟空不屑於幹的功勞時,八戒就主動上前,像第六十四回荊棘嶺“(八戒)就長了有二十丈高下的身軀,把釘鈀幌一幌,教‘變’,就變了有三十丈長短的鈀柄;拽開步,雙手使鈀,將荊棘左右摟開……”第六十七回稀屎衕,“脫了皂直裰,丟了九齒鈀”“好呆子,撚著訣,搖身一變,果然變作一個大豬”,立了一場“臭功”。

  儘管豬八戒也為取經事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總的看來,他還是拉倒車的時候居多,說他是取經隊伍的“離心力”,沒錯!

 

  4.好好先生沙和尚

  沙僧比之悟空、八戒不論從相貌、本領,還是性格上來說都遜色許多。

論長相,也醜也怪(青不育,黑不黑,晦氣色臉;長不長,短不短,赤腳筋軀,眼光閃爍,好似灶底雙燈;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缽。

獠牙撐劍刃,紅發亂蓬鬆,一聲叱吒如雷吼,兩腳奔波似滾風),但偏偏沒兩位師兄醜的別致,耐看,相貌上先輸了一籌。

論本領,悟空有七十二變,八戒不濟也有三十六變,沙僧有幾變呢?

只在車遲國隨二位師兄變過三清,這是惟一的一次變化,想來有變化也不會太多,肯定不及二位師兄。

比之前兩者,他本領也實在有限,在流沙河出世之時,還能與木叉行者、豬八戒鬥上幾十回合,不分勝負。

可是西行途中本領卻越來越不濟,遇上妖怪往往沒鬥幾合,便被獲遭擒。

當然這也是作者的有意安排,為了突出行者在西行的作用,有意貶低了沙僧的本領。

說到性格,也沒有行者、八戒動人,除了偶爾挖苦八戒幾句,話並不多,可在取經隊伍中他屬於那種人:

有他似乎不多,缺了他便會覺得少卻許多東西。

這是沙憎性格的獨特處。

  這種性格的形成可能和他的出身有關。

說到他的出身,老沙可真是比竇娥還冤。

行者大鬧天宮輝煌過,八戒醉戲嫦娥風流過,唯獨他身為靈霄殿上捲簾大將,僅為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貶下界不算,每七天還要被飛劍穿胸脅百下。

實在饑寒難忍,只好靠吃人度日。

多虧觀音菩薩為他指引了一條明路。

因為他急於擺脫這種無辜受罰的境地,所以向道之心更誠。

  他是取經隊伍的中堅分子,一意西行,心無雜念,除了獅陀國那一回受八戒攛掇分行李要散火而外,還沒見他三心二意。

即便是分行李那一次,他一見行者安然返回,心中就明白是八戒撒謊,抱怨說:

“你是個棺材座子,專一害人!

師兄不曾死,你卻說他死了。

在這裏幹這個勾當!

”行者責打八戒,“沙僧也甚生慚愧,連忙遮掩,收拾行李,扣背馬匹”,他知錯就改,不像八戒只記吃不記打。

  一般評論者從沙和尚的“和尚”二字從眼,認為他是一個“和稀泥”的角色。

但他在西行隊伍中這一角色擔任得並不成功。

每每取經隊伍內部出現分歧之時,沙僧都保持沉默,這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傾向。

白虎嶺唐僧認為悟空打死平人,沙僧不做聲,不幫助說情,是因為他心中同唐僧的看法一樣,不過沒發表意見而已。

當然比之八戒的讒言挑唆又要好得多。

第五十六回,“道昧放心猿”,行者打死賊首,唐僧先是念緊箍咒,後是驅逐,從始至終沙僧都回沒出聲為悟空求情。

這個被悟空稱作“好人”的沙僧也實在不該,好人者——老好人也。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否則故事不好進行。

但只要看一看他事後的態度,就知道事發當時沙僧的心理了。

當八戒重新請回孫悟空,“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便好似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一面天生喜,滿腔都是春,也不似聞得個人來,就如拾著一方金玉一般”,他的高興是發自肺腑的,經過黑松林這番磨難,他真的明白了取經隊伍沒有猴哥是不行的。

當行者揭挑他,“你這個沙尼!

師父念緊箍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

”他立時心生慚愧,告饒,“哥哥不必說了。

君子人既往不咎,我等是個敗軍之將,不可語勇,救我救兒罷!

”(第31回)

  在知錯就改這點上沙僧的確要好過八戒。

不像八戒被迫去請行者,還假借黃袍怪為由,狠罵行者一頓,“是個甚麼孫行者,我可怕他!

他若來,我剝了地皮,抽了他筋,啃了他骨,吃了他心!

饒他猴子瘦,我也把他剁鮓著油烹!

”(第31回)實在可惡。

  沙僧還有個突出特點就是默默奉獻。

在取經途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默默地做著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兒,不像八戒動輒在行者已打死的妖怪身上還築上一鈀,嘴裏大叫:

“此是老豬之功!

”(第70回)這種事兒沙僧是不會幹的。

沙僧一般在兩個師兄都去降妖時,默默擔負起保護師父的重任。

當妖怪來襲,自己明知本領低微,也要挺身而上。

每當路遇高山,唐僧心驚肉跳之際,他都巧言安慰,當悟空降妖遇挫之時,他會説明出些主意。

  總而言之,沙僧有缺點,但他知錯善改;本領有限,但他有一分光,發一分熱;不躲懶,不藏奸;他是好好先生,但在取經隊伍的人際關係中又確實起了點潤滑作用。

他會勸解唐僧;他去説明猴哥兒;他也會時不時刺八戒那麼一下,他是取經隊伍中最平凡的一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員!

說他是取經隊伍的向心力,也還蠻合適!

  總的來說,取經五眾以他們截然不同的個性組成了奇異的“西行戰車”。

悟空是前衝力也好,八戒是離心力也好,沙僧是向心力也罷,幾種力最終還是合到了一塊,所有的摩擦、矛盾都在向共同目標的奮進中化解了。

五眾一心,車輪滾滾,踏平坎坷,駛向靈山!

  五聖最終證果朝元。

唐僧、悟空被授予最高學位——佛。

餘下兩位授予二等學位——菩薩,其中還是八戒與眾不同,被加封為天上獨步,古今無雙的“飯桶菩薩”——淨壇使者。

  5.“神”“魔”之間

 

《西遊記》講述了一個浪漫奇情的宗教故事。

我佛造經,救拔沉淪,唐僧取經,超度眾生。

一切情節都圍繞著取經展開。

一切矛頭都對準了取經人。

唐僧身上既投射著九天神佛關注的目光,又集中了西方群魔貪婪渴望的眼神。

十世修行的童身,是他獲得取經資格的“硬體”,卻也是群魔垂涎攫取的根因。

九天神佛只盼唐僧早到靈山,西方諸魔惟願捉而食之。

在神與魔的周旋中,唐僧艱難地邁動他西行的步履,輾轉於魔爪之間。

值得慶倖的是,諸魔尚只是各自為戰,要是也跟神佛一樣成立“聯合國”,唐僧取經只怕要等來生。

  過去曾有人把《西遊記》中的神魔劃分為兩大陣營,將神與魔之間的恩恩怨怨簡化為兩個階級之間的鬥爭,未免過於簡單化。

《西遊記》諸神群魔在文學史上是獨立特出的一群,價值不可低估。

  

(1)神魔總關情

  《西遊記》中諸神諸魔引人矚目的不僅僅是他們超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於他們身上濃厚的人情味。

待佛光魔影褪盡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俗世的眾生百態,感受的是作者揶揄刺世的一片苦心。

  《西遊記》講述的是一個宗教故事,作者筆下卻沒有絲毫對宗教的禮敬與虔誠。

佛國的靈光不再眩目,道教的天堂不再遙遠。

至尊如來只是一個好大喜功,自私護短的人間長者;聞聲救難的觀世音則成了“沒有梳妝的菩薩”;道祖老君更是集膽小委瑣、狡猾多詐於一身;天庭的最高統治者玉帝連同夫人王母無能庸俗外加糊塗透頂。

九天神佛耀眼的神光背後躲藏著這許多可愛又可笑的奇特面孔。

  我佛如來老於世故卻又有些自我陶醉。

大聖鬧天宮,諸神難降,如來親降玉趾,用哄瞞的手段將猴子壓在了山下,致使五百年後大聖依然耿耿於懷(“那如來哄了我”)。

回至靈山還向下屬們津津樂道,“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

(第8回)當唐僧師徒路阻金□洞,前來問計,他居然說:

“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

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鬥,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

”(第52回)明知妖怪出處,偏又半吞半吐,是自知無力收服,怕出醜?

還是不願開罪老君?

這是如來的處事原則。

當取經人歷盡千辛萬苦到達靈山,如來手下阿儺、伽葉卻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