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822681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陆地与海洋 能力检测卷.docx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与海洋能力检测卷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能力检测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根据下面海陆分布略图,芳芳对全球海陆分布状况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

全球陆地面积远大于海洋面积B.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半球

C.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北半球D.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2.在探究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时候,明明将部分数据绘制成了下面的饼状图,根据下图,以下关于全球海陆面积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A.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B.地球表面七分是陆地,三分是海洋

C.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是当之无愧的“地球”

D.地球表面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是当之无愧的“水球

3.地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绘制各大洲轮廊图,以下是大明绘制的其中四个大洲的轮廓图,其中代表南极洲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5.对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路经度最多的大洲

B丙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C.乙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D甲、丁各自所在的大洲是七大洲中相距最远的

读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图,回答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半球分别是()

A.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

B.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D.东半球、西半球、南半球、北半球

7.图中a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该经线是()

A.20°E经线B.160°经线C.20°W经线D.160°E经线

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理解和识记地理事物和现象。

以下是芳芳在认识地球面海陆分布的时候,将各大洲简化成几何图形后绘制的海陆分布略图。

据此回答8~10题

8.以下是大明对图中大洲、大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非洲B.⑥是南极洲C.甲是大西洋D.丙是印度洋

9.根据此图,玲玲对七大洲和四大洋所在的半球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①和②

B.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⑤和⑥

C.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洋是丙

D.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丁

10.根据此图,王刚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做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③大洲是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B.赤道从⑥大洲的南部穿过

C.丙大洋在①大洲以南,⑤大洲以西

D.④大洲地跨寒、温、热三带

换个角度看世界,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11~12题。

1.图中乙为()

A.亚洲B.北美洲C.非洲D.大洋洲

12.图中甲大洲和丙大洲的分界线为()

A.白令海峡B.乌拉尔河C.直布罗陀海峡D.苏伊士运河

在探究海陆变迁原因的时候,大明集到了如下料,据此回答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或大洋依次是()

A.南美洲、大西洋、非洲B.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非洲、大西洋、南美洲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14.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C.蛇鸟具有长途飞行的能力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能力

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送动的实验(如下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方向运动。

读图,回答15-16题。

15.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张裂B.碰撞C.挤压D.消亡

16.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四川芦山地震的发生B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D.太平洋不断缩小

17.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18.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B.在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湖露出

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据统计,全球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中,超过20%发生在日本。

据此,回答19~20题。

19.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其主要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D.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0.假如同学们正在二楼的教室上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

A.靠近窗户的同学迅速从窗户跳下,逃离教学楼

B.争先恐后地跑下教学楼

C.如果条件允许,应及时、有序撤离到安全的空旷地带

D.大哭大叫,以排遣心中的恐惧

二、综合题(共60分)

21.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概况,能够帮助我们对人类生活的星球进行更深人的探究,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__________洋,B__________洲,C__________洋,D__________洲,

F__________运河。

(2)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__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_洋.

(3)赤道横穿__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的大陆。

(4)中国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线路,以我国福建省泉州市为起点,经过南海→穿越马六甲海峡→进入G__________洋→红海→E__________运河→经过地中海→到达欧洲各地。

22.竖版世界地图以崭新的视角展示了世界。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写出图中数码所表示的大洲与大洋名称。

①__________洲,②__________洲,③__________洋,④__________洋

(2)用字母“S”在图中标注南极的位置.

23.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参照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实验一:

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二:

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1)实验中的纸张(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__________。

图一实验模拟了板块的

__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产生什么现象?

(2)图二实验模拟了板块的__________运动,这种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3)举例说明地球上哪个地方存在着图一这种板块运动形式?

是哪两个板块?

(4)在图三中红海两侧的板块上画出其运动方向,预测红海面积将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请你预测地中海的发展趋势。

24.将获取的地理数据制成图表,将图表信息与地图结合是研究地理问题的重要形式。

下面是大明在探究某年4月世界各地主要地震时整理的图表和绘制的地震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材料一某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图中字母

日期

地点

震级

震源深度

震中位置

A

4月13日

缅甸

里氏7.2级

130千米

(23.14°N,94.87°E)

B

1月16日

日本

里氏7.3级

10千米

(32.75°N,130.80°E)

C

4月17日

厄瓜多尔

里氏7.8级

19.2千米

(0.37°N,79.94°W)

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地震A位于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震源__________(填“深”或“浅”),因此破坏力大。

(3)地震C发生于__________(填“低”“中”或“高”)纬度地区,该地震的发生与

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的运动有关。

(4)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灾减灾措施?

(列举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D解析:

本题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概况为内容,考查对地图的归的概括能力。

结合海陆分布略图从全球来看,海洋面积大于陆地而积;陆地分布状况是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海洋分布状况是南半球多于北半球,西半球多于东半球;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2.A解析:

本题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概况为载体考查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カ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根据图表可知,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概括地说,地球上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两倍多。

3.D解析:

本題以别地球上七大洲轮麻的形式,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根据各大洲的轮廊可判断出,图中①是亚洲,②是非洲,③是北美洲④是南极洲。

4.A5.C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考查空间思维能力。

第4题,读图可知,①是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②是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略呈“S”形:

③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

第5题,读图可知,甲是亚洲,乙是巴拿马运河,丙是非洲,丁是北美洲。

因为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所以,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赤道和北极圈分别从亚洲的南部和北部穿过,亚洲地跨寒温、热带,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乙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亚洲隔白令海峡相望,其距离不远

6.A7.C

解析:

本题组以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与识别,考查空间思维能力。

第6题,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半球分别是北半球、南半球、西半球、东半球,其中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

第7题,20°W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是东半球,20°W经线向西至160E经线是西半球,所以,a经线是20°经线

8.D9.D10.A解析:

本题组以地球上七大和四大平的分布,考查抽象概括能力。

第8题,将图中几何图形与世界海陆分布图进行对比,可以确定,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①是欧洲,⑤是4洲,是大洋洲,甲是大千洋,乙是大西洋西是印度洋丁是北冰洋。

第9题,由图可知,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V和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图。

20°W经线向东至160°E经线是东半球,20°W经线向西至160°E经线是西半球。

结合简图,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是②和③;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③和⑥,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

第10題,山图可知,离南极洲最近的是南美洲;赤道从非洲的中部穿过,从南美洲的北部穿过,南回归线从大洋洲的北部穿过;印度洋处在非洲以东;欧洲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没有热带。

11.B12.D解析:

本题组以在量版世界地图上看大洲和大分布的形式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第11题,就如同我们沿20°W或160°E经线将地球仪表面的球面地图横向展开,制作出常见的横版地图一样,我们沿赤道(一半即可),将地球仪表面的球面地图竖向展开,就制作出竖版世界地图。

将竖版世界地图与地球仪对照可知,甲是亚洲,乙是北美洲,丙是非洲。

第12题,图中甲是亚洲,丙是非洲,因此甲大洲和两大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

13.A14.A解析:

本题组以探究海陆文迁原因的形式考查从资料中获信息的能力以及辑思能力、第13题,根据大洲轮麻特征可以判断甲、丙分别是南美洲与非洲,根据大洲与大洋的相对位关系可判断出乙为大西洋。

第14题,图中信息显示,大西洋两岸有相同的动物海牛和蛇鸟,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蛇乌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这两种动物都没有涉大洋的能力,由此推甲、两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仔细观察,大西洋两岸两大洲轮麻基本吻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两大洲很有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15.A16.C解析:

本题组以板块运动模拟实验的形式,考查地理实能力,以及利用地理规律解释地里现象的能力。

第15题,实验中,海绵类似板块,在水被加热的情况下向两分高,这一实验现象模拟的是板块张运动。

第16题,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两大板块的挤压迫使青藏高原向上抬起,造成喜马拉雅山脉不断升高,并使青藏高原向东推进,挤压四川盆地,造成四川芦山地;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地带,不断扩张;太平洋位于几大板块的碰挤压地带,所以不断缩小。

17.C解析:

本题以身边的地理现象,考查利用板块构说解释地理现象的实能力。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

板块的运动形式有碰挤压和张裂拉仲。

本题指的是板块的碰控挤压

18.B解析:

本题以身边的地理现象,考查利用地理规律解释地里现象的实践能力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表现:

在台湾海峡发现古代森林的迹,说明台湾海峡曾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的下降,海平面上升成为今天的海峡。

春夏秋冬的四季支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海岛涨潮被没,潮出,主要是由地月引力成的

汐现象

9.A20.C解析:

本题组以板块构造学说,考查利用地理规律解择地里现的能力,以及地理实践能力。

第19题,板块构学说认为,各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仲,有的控挤压,地壳比牧活由日本所处的位重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日本主要位于亚欧板块与大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板块挤压地带,多发地。

第20,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较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带去;来不及外时,应就近避在课桌下,地震时于高处跳楼生或争先后地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如果不幸被埋压在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击的方式求救。

二、综合题

21.

(1)太平北美大西亚巴拿马

(2)南极印度(3)非南美(可交换顺序)(4)印度苏伊士

解析:

本题通过世界海陆分布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1)题,根据大洲、大洋的轮麻特征及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A是大平洋,B是北美洲,C是大西洋,D是亚洲,F是已拿马运河。

(2)题,因为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相交,所以,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据图,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弟(3)题,由图可知,赤道横穿洲和南美洲的大陆。

第(4)题,据,G是印度洋,E是苏伊士运河。

22.

(1)北美南美太平大西

(2)略

解析:

本题通过世界海陆分布考查空间想象能力。

(1)题,读图,分析轮特征及相对位羅可知,①是北美洲,②是南美洲,③是太平洋④是大西洋。

(2)题,可以先通过大陆轮麻找到南极洲,再根据经线相交位置确定南极点。

23.

(1)板块挤压隆起形成山脉或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2)张裂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并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3)喜马拉雅山脉。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符合事实即可)

(4)画图略。

逐渐扩大红海两侧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张裂运动

(5)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地中海两侧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因此,地中海面积将会逐渐缩小。

解析:

本题借助实验考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能カ以及地理实践能カ。

(1)

(2)题,实验中的书本(纸张)代表板块,手的用カ方向代表板块的移动方向,图一表示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在地球表面隆起形成高大山脉:

图二表示板块张裂运动,板块之间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由于挤压或张裂运动,使得地壳运动活跃,形成高大山脉或引发火山喷发、地震现象。

第(3)题在图中找到板块运动方向是相向的,即表示板块之间是挤压运动。

第(4)题,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根据其他箭头可以推测,两大板块发生张裂运动,红海的面积将会逐渐扩大。

第(5)题,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从板块运动方向看,地中海两側的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因此,地中海面积将会逐渐缩小。

24.

(1)地中海一喜马拉雅

(2)浅(3)低南极洲美洲(4)加强对地震的监测预报:

进行防震知识的宣传:

进行防震演练;掌握必要的防灾避震常识等。

解析:

本题借助身边的地理事实,考查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能力以及收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数据等地理实践能力第

(1)题,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由地震A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万向判定,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处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人山地带第

(2)对比图表中的数据,从源深度看地B比地震A震源浅。

第(3)题,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可知,地震C发生于低纬度地区,该地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4)题,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我们要加强对地的监预报,进行防知识的宣传,进行防震演练,掌握必要的防灾避震常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