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长如何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交流稿五篇.docx
《幼儿园园长如何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交流稿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园长如何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交流稿五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交流稿
我们正处在人机协同的智能时代,数字化素养已成为数字化社会公民的核心素养,是公民生存的基本能力,是21世纪劳动者和消费者的首要技能。
这些观点对幼儿园管理、课程以及幼儿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数字化素养教育应怎样实施是一个新的课题,我园自成为学习试点园以来,一直坚持在运用中发展师幼的数字化素养,借力数字化助推幼儿园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幼儿的数字化素养,培养其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意识。
如何帮助幼儿积累人机协同的经验,学习自主地解决自己和他人面临的生活、学习问题,在运用中发展数字化素养,是我们一直探索的课题。
1.研究各年龄班适宜使用数字化的工具、规则。
我们不仅研究各年龄班最适宜运用的数字化工具,还研究同一种数字化工具在不同年龄班怎么运用。
例如:
平板电脑在小班只运用于辅助幼儿自主阅读和拍照,帮助记录每天的学习作品。
中班则开始使用其拍摄功能,幼儿不仅将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录播用于反复回看,且拓展到自己运用百度语音查询搜索功能。
大班幼儿则创造性运用其进行节目的编播主持、音乐创作、电子成长册制作、依据动画配音等。
同时,我们注重研究使用数字化工具的规则,以帮助幼儿从小就养成自律意识,有节制地积极使用数字化工具。
例如:
小班幼儿在学习运用平板电脑看电子图画书的同时,就建立“一天只看一次,每次只看一本”的规则。
幼儿看电子书前,先将自己的照片夹在平板桌旁,这样既能提醒自己今天已经看过电子书了,又能让同伴和教师了解哪些人已经看过了。
由于规则是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的,所以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制定这个规则,都会有意识地执行。
个别幼儿遗忘时,同伴也会主动提醒其遵守规则。
2.发展幼儿运用数字化工具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幼儿数字化素养的目的是给幼儿赋能,赋予其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掌握主动权和支配权。
例如:
建构区以往都是由教师给幼儿提供搭建物体的图片,不能满足每个幼儿个性化搭建的需求。
为此,我们在和幼儿讨论后,从中班上学期开始就让幼儿运用百度语音搜索自己想了解、搭建的物体图片,满足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开展搭建的需求,减轻了教师每天搜索、打印图片的负担,激发了幼儿主动探寻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让幼儿体验到寻找和发现资源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不依赖成人,自己通过搜索,或通过语音、视频与他人对话得到解决。
当幼儿需要学习某项技能或知识时,我们通过提供相应的微课、APP等,让幼儿展开自主学习,幼儿的需求和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例如:
有些幼儿喜欢刺绣,可是教师不会刺绣,也不太了解刺绣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就会寻找刺绣的微课提供给幼儿,让幼儿自己看视频学习。
同时,教师采用和幼儿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方式,和幼儿共同提高。
我们还以幼儿的照片为头像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让幼儿将自己当日的学习成果拍成照片或短视频发到班级家长微信群,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满足了幼儿与家长即时交流的需求,拓展了幼儿和家人的交流渠道。
3.发展幼儿运用数字化工具自我反思的能力。
数字化工具的使用不仅让幼儿的学习过程自己看得见,同伴看得见,教师看得见,家长看得见,也使幼儿的学习资源能够保留下来,为幼儿的反思提供了观察、分析、比较的依据,使反思更有深度,更有质量。
过去幼儿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时,常常是依赖于回忆,自我反思笼统、模糊和感性,现在我们提供了平板电脑、摄像机、录音笔等数字化工具,让幼儿将表演或学习过程全程录制。
这样,幼儿可以看着自己的视频或听着自己的音频进行客观全面的反思,可以将自己的视频或音频与自己以往的学习视频、音频进行对比反思,还可以将自己的表演与同伴、教师、艺术家的表演进行比较。
数字化工具支撑了幼儿有依据地进行反思,支持了幼儿的深度学习,保证了幼儿主动学
习的质量。
二、发展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拓展其课程建设思维和运用资源的能力。
我们坚持让教师在学习运用中发展自身的数字化素养,感受、体验数字化给课程建设、教学方式、幼儿学习方式等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主动将数字化与课程深度融合,主动运用并建设数字化资源。
1.体验数字化为课程资源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们请相关专家来园讲座,给教师普及数字化知识和运用技能。
每学期,我们组织教师现场观摩适宜幼儿自主学习的APP、微课,相互交流将数字化工具运用在课程实施和建设中的有效经验,让教师们感受到数字化与课程深度融合带来的积极影响,润物细无声地转变教师们的课程建设思维,提升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
例如:
过去幼儿区域学习的所有故事录音都是教师准备的,幼儿只是选择听教师讲故事,不仅教师的工作负担重,还不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幼儿不能真正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课程的主人。
如今教师们通过探索尝试,让幼儿将自己喜欢的故事用点读笔或平板电脑录音、录像,将其生成二维码,再用二维码打印机打出来贴在自己的照片旁边。
一方面,幼儿将学习过程进行记录,自己一学期学会并录制了多少个故事;另一方面,幼儿可以用平板电脑扫一扫,选择好朋友讲的故事或自己喜欢的故事听赏,并进行星级评价。
这样做,激发了幼儿课程建构能力以及主动运用同伴资源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班级听赏故事资源的不断丰富,也解放了教师,让教师了解到幼儿喜欢的故事题材、类型和讲故事的方式等,从而有针对性调整自己的课程建构思路。
2.借助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助推教师转变学习方式和课程建设思路。
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共同建构课程资源库。
由分管业务的副园长带领全体教师和数字化研究小组,将园本课程教学资源和幼儿自主学习资源持续收集、整理、梳理,放进资源库中,方便教师们学习、借鉴、使用及在此基础上再创造,提升教师主动运用数字化资源解决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所遇问题的能力。
例如:
资源库中有历年优秀的环境创设照片,有各年龄班各活动区域如何建设的系列微课,有主题课程集体教学活动教案和活动视频等,教师们只要用自己的账号登录园资源库,即可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大大提升了教师备课、环境创设、区域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教师们感受到数字化资源带来的便利,养成了主动运用资源库的观念和习惯,他们不仅积极运用园内资源库平台,还主动运用一切可以学习借鉴的互联网资源。
如在开展虫虫主题课程时,教师在查询、学习园课程资源库后,到网上搜索更多的关于虫虫的美术作品,再到各种美术类、科学类资源平台或APP中去寻找适合幼儿欣赏、学习的图片、视频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拓展了课程建设、实施的思路和能力,又大大提升了自身的数字化素养。
我们实施“翻转”教研,让教师们先利用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资源展开自主学习,之后再组织集中讨论,进行深度学习。
3.人人共建促使课程资源建设成为教师的自觉。
我们着力将数字化资源建设转变为所有人的主动行为,人人在共享其便利时,人人也在建设它,为他人提供便利。
为了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建设资源库的主体,我们简化了建设资源库的流程,教师自己使用后发现不错的学习软件或班级幼儿使用后效果好的学习软件,都可以上传到课程资源库中的临时资源库。
幼儿园还规定:
教师外出学习,一定要用摄像机和照相机拍摄图像资料,回来后立即将其上传到临时资源库中;每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安排组员轮流将上课、研讨等视频资料上传到临时资源库中,方便教师及时分享;每学期,教师们将自己班级中的环境照片、课程PPT、早操视频等资源上交给管理员进行一次上传。
期末,分管业务的园长审核后,管理员将其分类放入相应的资源模块中。
同时,每学期末召开资源总结会,大家一起讨论现有资源中哪些是常用的,运用中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教师们还需要哪些资源、如何建设等,确保幼儿园的资源库在持续丰富和建设之中,真正实现教师建设教师所用。
三、发展各岗位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全面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和质量。
为提升各岗位工作质量和满意度,我园采取以下举措,发展各岗位人员的数字化素养,全面提升幼儿园管理效率和质量。
1.实施物联网管理。
采取这一做法,既简化使用媒体操作的难度,又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让各岗位人员想用、会用、主动用。
例如:
过去班级中召开各种会议时,面对会议室和多功能室众多的设备,教师不知如何操作,能不用尽量不用,非用不可时每次都找电教老师全程帮助。
鉴于此,我们通过物联网技术和一键管理系统,将一体机、电脑、投影仪、幕布、空调、电灯等设备集成到统一平台,进行集中管控和一键操作,使用者通过点击线上网络平台中对应的应用模块或者线下实体功能按键,便可傻瓜式一键开启或关闭相应的设备。
所有人都可以自己操作,主动使用多媒体录播系统。
再如:
幼儿园大门管理,以往由于门房师傅承担了部分打扫园内卫生的工作,有时教师来园加班或迟下班时,门房师傅恰巧打扫卫生或倒垃圾去了,导致教师无法进出园,我们就将大门管理纳入园物联网中,班组长一级可以在自己手机上通过智能物联进行校门控制,有效解决了进出园的问题。
2.建设政务平台。
幼儿园将所有管理工作纳入政务平台,有手机端和PC端,每个人都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办公。
借助平台,园长随时随地可以了解。
推进幼儿园高质量发展交流稿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时代主旋律和最强音。
高质量发展体现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顺应发展规律,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模和普及水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学前教育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学前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成为学前教育对新时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特征的应然回响。
一、学前教育由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
近十年,我国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长,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普及水平快速提升。
新时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初步完成以高速增长为特征的发展任务,“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但是,这种高速度发展突出表现为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更是一种“外延式”增长,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社会资本大规模资源投入带来的发展红利。
学前教育
仍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学前教育存在着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系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等突出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关乎学前教育的育人质量,制约学前教育自身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学前教育迫切需要深化调整。
学前教育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将发展的重心回归质量内涵,向内涵式可持续发展转型。
只有转变发展模式,学前教育才能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真正有效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学前教育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义务教育效益和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功能。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强国体系的开端,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具有奠基性的重要意义。
面对我国数量型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我国不断强化“人才强国”战略部署,通过教育深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人口质量红利。
人才强国离不开教育强国,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托,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
大量脑科学及幼儿发展研究表明,幼儿期是高度敏感的,早期经验对儿童的大脑及身心发展具有塑造作用,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社会性、情感、语言、认知以及身体动作的发展,培养其学习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经济学相关研究也指出,学前教育投入具有极高的社会回报率,在提高人口素质、减少贫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学前教育服务新时代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求。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满足群众对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需求的必然选择。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学前教育领域也一样,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渴求与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随着整体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民群众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注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强烈。
人民对高质量学前教育的诉求表现为“入好园”的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是满足人民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的重中之重。
二、质量文化建设: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发展是质量发展的最优状态和终极旨归。
高质量发展本身蕴涵着追求卓越质量文化的属性,强调内涵发展与发展的自觉,高质量发展涉及理念、目标、制度等深层次的文化变革。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是以幼儿园教育质量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行为模式等“软件”及其物质载体的培育过程。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幼儿园不断自觉进行质量提升,推进内涵发展的过程,是从文化的深度推进的深层质量变革。
质量文化是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内生动力,是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从制度规制走向文化自觉的必然选择。
(一)幼儿园质量文化是引领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力量的推动。
质量文化的概念诞生于组织管理实践,是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的组织文化。
质量文化作为提高组织绩效的工具,天然地继承了文化的目的性。
目前管理学理论中一个主导观点认为文化作为一种可操纵性、可设计的因素,是可以强加于一个组织的。
当下围绕充分、均衡的高质量发展,质量文化已然作为一种深刻的发展理念,被提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文化和质量并非两个割裂的范畴,质量源自更广泛的文化视角。
质量文化对组织和个体有着较强的价值导向作用。
质量发展与质量意识、道德、行为、制度、责任感以及价值观等密切相关,要想真正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最终必然要综合为一种文化现象,即质量文化。
质量目标与愿景是质量文化的核心成分,一切质量观念、规范、指标、制度等都是围绕质量目标形成展开的。
幼儿园质量文化具有目的性和价值导向功能,通过特定的质量目标与愿景,依托强大的文化力量,引领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幼儿园质量文化影响着幼儿园的发展模式。
幼儿园质量文化是幼儿园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沉淀的教育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精神、教育质量行为及教育质量结果等的总和,幼儿园质量文化作为大多数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园的办园思想与发展模式。
幼儿园质量文化为幼儿园发展指明方向。
通过基于幼儿发展特点与社会需要、立足于幼儿园发展实际的质量目标,幼儿园质量文化引领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合规律、合要求。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园所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结合本园质量建设实际及新发展理念,共同深入挖掘幼儿发展规律,逐渐生成明确的育人质量愿景与目标。
这一过程保障了质量文化拥有正确的价值内核,并为教职工提供了明确的价值引导,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
幼儿园质量精神文化引领一所幼儿园课程模式、教学方式、环境设置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们寻找和发现在他们世界中可能还隐藏的事物,希望孩子们天生的潜力,如对事物的好奇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等不会被埋没。
儿童像研究人员一样,在教师的支持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共同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二)幼儿园质量文化是促进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幼儿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积极参与,质量文化建设能激发起幼儿园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保障高质量发展持续性强劲的内生动力。
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幼儿园所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成熟程度。
质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吸纳多元主体参与质量建设,体现“多元共治”的教育治理理念,推进幼儿园治理主体的扩容。
“多元共治”是指多元主体参与的、针对公共问题而开展的协作治理过程,是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基本条件。
教育治理中的多主体参与,可以更好地在治理中发挥互补作用,体现民意,集中民智,是教育治理民主化与科学化的内在统一。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过程推动幼儿园从质量管理走向质量治理。
幼儿园多元主体参与质量治理,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可以减少园长单一主体权力聚集带来的管理疏漏;同时,幼儿园全体成员参与质量建设,使得全员成为质量治理的主人,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全员,尤其是一线教职工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多元共治”是推动教育善治的基础和前提,幼儿园多元主体参与质量治理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性动力。
质量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关注内部成员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实现,从而通过个体的发展为组织质量改进提供持续动力。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也是管理人本化的过程,关注并促进每位教职工个体的自我成长。
首先,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促进自我管理文化的形成,推动教职工进行工作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我监督。
在幼儿园质量文化氛围中,幼儿园教职工不断强化自身质量意识、更新质量观念,逐渐将质量内化为心理层面、广泛认可的质量价值观。
幼儿园教职工不断强化的质量观念使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工作质量监督,进行自我管理和改进。
其次,质量文化是一种持续改进更新的文化,推动幼儿园形成学习型组织氛围,促进全体教职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最后,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关注每位教职工个体的自我实现。
全园共同发展的质量愿景往往建立在教职工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尊重和鼓励所有教职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每位教职工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发展,是推动园所整体的质量改进的重要内生力量。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给予了幼儿园全体成员质量建设中的话语权,培养成员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出个体参与幼儿园发展的热情和动力。
幼儿园的发展仅凭外部政府投入、社会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全体教职人员才是推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调动幼儿园全体成员参与质量改进实践的积极性对呈推动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的过程是全员参与、全员共享、全员践行的过程,是一个多元主体协商互动、共同参与的幼儿园治理过程。
幼儿园一线教师、保育员、行政管理人员乃至后勤人员均享有参与质量文化建设和幼儿园发展的权利和责任,这也为幼儿园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三)幼儿园质量文化使教育质量保障从制度规制走向文化自觉。
质量保障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质量文化及其建设过程使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从制度规制走向文化自觉。
制度规制是一种刚性的程序性体制与操作规范,往往通过其自身的强制性与权威性,对成员的工作与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管理运行方式,是一种“顺从的文化”。
我国学前教育质量保障长期以来尚未完全摆脱这种顺从文化的影响,幼儿园质量管理一般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与外部督导检查来推进,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都倾向于按照上级指令要求安排规划和组织活动。
制度和督导的作用毕竟有限,并且制度落实情况和督导的实效性时常不尽如人意。
自上而下的规制缺少人文氛围的营造和人文精神的关怀,使制度变成冷冰冰的远离人性的规制,削减了教师的质量意识和主动参与精神。
依靠刚性的制度与监督很难真正做到规范每位教职人员的行为,难以保障幼儿园教育真正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文化自觉”是质量文化的本质内涵。
“文化自觉”最早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共享的质量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对所有教职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发挥着重要的约束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达到对质量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使幼儿“教育质量保障从制度规制走向文化自觉。
国际上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质量问责与质量改善相统一。
通过制度规制对幼儿园进行行为上的约束,通过外部督导对幼儿园进行质量问责仅是质量保障的基础手段,是质量保障的开始并非目的。
在质量问责基础上进一步谋求质量改善,才是质量保障的目的和归宿。
质量的问责需要更多依照外部刚性的制度规制,质量改善需要更多地调动内部质量主体的文化自觉。
问责活动应始终伴随质量改善的目的性和倾向性,将质量问责和质量改进手段有机整合,统一于幼儿园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中。
但是在整合的过程中需要明晰二者的区别,了解不同手段的特点,才能更充分发挥其优势,以实现优势互补。
幼儿园质量保障中的文化自觉,是通过文化的力量激发出的一种幼儿园全体成员关于质量改善的自主意识,一种柔性、伦理性、道德性的约束,是一种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质量保障路径。
幼儿园更多关注文化“软件”建设,才能深入发展的精神内涵。
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清晰地意识到”所的发展宗旨、定位、愿景及办园理念等,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进行价值判断与改进,才能从幼儿园的自在化发展转变为自觉化发展。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成熟,才能不断推进教职工更加自觉地向园所发展宗旨与质量愿景努力改进,遵守约定俗成的质量规范,保障每个教育环节的高质量,继而自然而然推动幼儿”教育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三、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注重内涵式发展,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质量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求幼儿园要关注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实现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旨在通过事物内部要素结构的优化,实现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相协调的发展。
实现幼儿园的内涵式发展要充分做好幼儿园内部各种资源的结构优化,依托各种资源的配置效率,来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
要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对教育资源要素进行整体观照。
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发展模式,还是一种发展理念与发展价值,而发展模式与发展价值的高度内洽,便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文化样态。
幼儿园要通过师资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方法优化、园所一家长一社区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依托文化的力量,可以使幼儿园发展从外在、被动的要求,转化为内生、主动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幼儿园内涵式发展更加重视质量文化的建设。
质量是幼儿园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幼儿园质量文化更强调内涵式发展中质量的价值建设。
首先,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要为幼儿园质量发展界定清晰的价值内涵。
每所幼儿园的质量文化需要回答出本园所追求的理想的质量样态,归纳出本园质量建设的“关键词”,即幼儿园质量建设的重心及亮点。
不同园所的质量发展定位和质量建设的“关键词”可能不尽相同,质量文化各具特色。
比如我国幼儿园城乡差异显著,城市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质量发展定位与质量建设过程也会存在诸多不同。
例如,县幼儿园根据地区自然环境和师资实际,探索出了以“真游戏”为依托的教育模式,以“爱、冒险、投入、喜悦、反思”五个关键词为核心准则,不断进行游戏调整,有利地推动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促进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的转变,从而提高整体幼儿园教育质量。
其次,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要为园所质量发展提供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引领。
园所质量发展价值内涵具体定位和发展的关键词可以各具特色,但都需要遵循促进幼儿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根本价值追求。
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要深挖幼儿园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导向,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与具体质量文化有机整合,通过幼儿园共享的质量愿景与价值观建设,发挥质量文化的目的性,引领幼儿园向着协调型、创新型、持续型的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向。
最后,幼儿园质量文化建设要为园所质量管理提供价值性约束。
幼儿园质量管理过程中文化的柔性价值伦理约束是对刚性的制度约束的有效补充,可以防止问责失效、制度错位等问题。
(二)全员参与,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主体的内在自觉性。
全员参与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关键,质量文化强调组织成员对质量提升享有的集体责任。
幼儿园质量文化的生成同样需要幼儿园全体教职工的高度参与和向心力,每个成员的质量观念、质量行为与质量实践既是幼儿园质量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时刻影响着幼儿园质量文化的生成走向。
幼儿园教育质量主体包括以“园长为核心的园领导集体、广大一线教师和行政后勤人员等幼儿园全体教职工。
幼儿园教育质量主体全员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首先需要以园长为核心的领导层的高度重视与持续参与。
以园长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是质量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引领者,起到总揽质量文化建设全局、协调资源配置和理顺矛盾关系的重要作用。
其次,质量文化建设更需要推动广大教师的自觉参与和热情投入。
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核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