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813262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docx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合集5篇)

第一篇: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论述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时指出: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在实施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许多学校潜心提高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距离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要,距离新课标的目的和要求,还需要加大实验和研究力度,大力培养,全面提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语文学科教学及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发展不均衡,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科素养差距大,特别是部分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低下,学习自觉性很差。

(二)学生听话习惯不好,不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不专注,或者不能抓住说话者发言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读书量基本可以,但读书只是看热闹,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将读书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有效结合。

(四)学生的书写水平和写字的基本功与《课程标准》中的写字要求还有差距。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实验与研究。

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在继承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侧重于探讨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等途径,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认为此课题研究顺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本课题的确立,首先是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如钱理群等当代著名教育大家提出的语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任务、途径,姚竹青老师的大语文教学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其次,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教师的情况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选择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

我们通过研究,力求解决后进生学习困难、学生倾听习惯不好、阅读及写作能力偏低、写字水平不高等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寻找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有效途径,以期达到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的依据、内容、目标和研究方法

(一)课题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作如下诠释: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就是遵循新课标提出的培养任务,利用校内校外的一切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内容: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途径研究,主要包括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教育等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识字、听记、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素养及具体培养目标的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评价体系研究;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与教师语文素养提升研究。

目标:

1.教师层面,通过教师读书,走内涵发展之路,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和底蕴,为确保实验效果提供保障。

2.学生层面,结合我校的经典文化课题研究,镕古铸今,使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3.学校层面:

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也是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需求,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试分数上,而是将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工作重点。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思路:

本课题涉及的面相对较广,参加实验的教师也比较多。

在研究的过程中,指导实验教师对课题进行分解,根据所任班级的年段及教师个人的特点确立研究的子课题,从倾听、阅读、写字、写作等几个方面一齐入手,分头研究,定期交流汇报、总结提升。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让实验教师了解课题确立的背景、意义,了解当前此课题的研究状况,以达到较为科学合理地确立自己研究的子课题的目的。

2.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首先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然后筹划对策,实施研究,并结合经验总结、叙事研究等方法,不断积累研究素材,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

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不断地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科研知识学习,以便让教师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二)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区教科所对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

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课题组每学期初定期召开课题会议,传达课题组研究计划,指导实验教师制订学期课题研究内容、目标,使课题研究与学校教学工作融合,整体推进教学工作。

2.坚持定期汇报制度

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课题组都要组织课题汇报交流,带领实验教师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及时调整与完善,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3.及时总结提炼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要求,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加强反思与提炼,反思研究中的得失,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并于期中和期末进行展示,便于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有效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能力。

4.完善《教科研工作考核方案》,激励课题研究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的辛勤付出在考核中充分体现出来。

每个学期末,科研室都要从科研素养、科研活动、科研成果、课题研究等方面对教师的科研工作进行评价,评优树先,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同时科研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充分体现出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课题论证、设计、启动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1月)学校领导、教导处、科研室反复进行课题论证,选定课题,形成研究方案。

召开课题开题会,正式启动课题研究。

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有:

1.成立机构,健全组织。

2.申报课题,由市、区教科所审批立项。

3.学习有关理论,学习国内外有关“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料和成功经验。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5.实验教师学理论,学方案。

6.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二)课题深入实施研究阶段(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1.2006年12月—2007年12月:

按照课题实验与研究方案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实验教师确立研究的子课题;邀请专家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研讨、交流,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总结汇报。

2.2008年1月—2008年12月:

通过阶段性工作总结,对前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微调研究计划,推进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同时继续定期举行阶段性研究汇报交流。

这个阶段所做的工作是:

(1)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5)举办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展示交流活动。

(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2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概括研究结果,形成研究结论。

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

1.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编辑研究论著。

2.展示研究成果。

3.召开结题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研究成果

在教科所的科学引领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实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很高,每位教师都根据学校的总课题确定了自己研究的子课题,课题研究一步步深入,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

(一)分解课题,研究实践,反思提炼1.找到识字写字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四大途径:

①充分发挥教师范写的作用;②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在练习中培养;③从写字姿势入手,确保学生有正确的写字姿势;④运用鼓励性评价,在作业中实践良好的书写习惯。

(2)扩大学生识字量的五大策略:

①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识字提供源动力;②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拓展识字空间;③通过汉字教学帮助记忆使学生触类旁通,如理解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想象记忆等;④充分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培养自主识字能力;⑤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识字。

此外,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目前就写字而言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学生缺乏写字的兴趣,学生写字姿势不规范,教师对写字作业的批改简单化。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将继续探讨解决策略。

2.口语交际须联系生活

我们从三个大的层面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1)挖掘教材的训练因素。

其中包括:

借助插图想象说、借助插图表演说、续编课文填补空白。

(2)巧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语言情趣。

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使学生要说;注意直观,发挥想象,使学生会说。

(3)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比如今天是妇女节,你想对妈妈、女老师说什么?

在学雷锋活动中,你是怎样做的?

星期天你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公园有什么变化?

向大家介绍介绍。

3.兴趣、能力,增强语文动力

(1)兴趣引路。

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促进语文学习的目的。

主要策略是:

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用新颖的方式激发兴趣,产生波澜;寓教于乐,利用多媒体、MTV等手段创设快乐课堂;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亲身体验,让成就感激发兴趣;引领学生阅读感兴趣的书目培养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

主要途径有:

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对信息的整合能力;学科实践活动,培养自主预习能力;创建民主课堂,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多样化及时评价,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3)学科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并要求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究竟如何来培养?

研究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创设和谐氛围,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美感;运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开展审美教育活动,如形象化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愉快教育法等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都可以使我们的审美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4.听记训练,积累语文资本

镜头一:

老师一个问题还未提完,教室里已经小手如林。

教师提问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了,看上去学生们在热烈地讨论着,可把镜头对准某些小组,却看见小组中的成员一碰头,就各自叽叽喳喳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然后就迅速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至于别人怎么想怎么说却根本不当一回事。

镜头二:

全班集体交流时,一位学生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另一位学生觉得与自己的意见不合,就马上打断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的学生开着小差,根本就没在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怎么办?

研究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经验:

先给同学们讲解听记的重要性,打通思想关,再合理安排听记的内容,讲解听记的方法,形成听记训练常规,引导孩子们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平时生活中都要有意识地听记,养成良好的听记习惯。

5.实践活动,提供语文源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我们力求通过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通过研究实践得出如下经验:

(1)课堂中创造实践机会。

使每个学生树立“光想不说不行,光做不听更不行”的意识,放低坡度,教给方法,配合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见解,进行实践。

(2)由课本走向读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①课本为发端,有计划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再看看原汁原味的作品或类似的书,使知识纵横沟通。

③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贴近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读物。

(3)由课内走向生活,激励参与实践。

充分发掘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把语文学习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由校园延于社会。

如让学生收集网络、书刊上查阅到的资料信息,并注意积累;记录生活中听到的市井俚语;采撷校园里的“焦点新闻”„„而后利用演讲时间,开展“信息交流会”,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共同的活动中互相启发,互相吸取,共同完善。

(4)开展活动,提高能力。

如让学生办手抄报提高阅读量和版面设计能力;采访家人朋友,把语文课堂搬进社会;开展智能竞赛、语文游戏,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组织社会考察,了解人类和自然,提升综合能力等。

6.快乐阅读,抓住语文之本选择这一课题的教师认为,目前学生的阅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①缺乏阅读兴趣,阅读量少。

阅读兴趣的缺乏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②盲目择书,阅读内容单一。

③不重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没养成。

很多学生阅读纯粹是“读”情节,“一读了之”,没有记忆、积累的自觉性,因而阅读效果不佳,仍然存在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作文根基浅等问题。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策略:

①坚持进行课前预习,先行阅读思考。

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③读后留痕带动课外阅读。

阅读五步骤:

听读热油—读说爆炒—读记慢烹—读写温煲—读评上盘。

④开展三位一体共读书。

家长、老师、学生每个月共读一本书。

读完后,每个学生出一张读书手抄报,老师和家长各写一份读后感,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开展读书交流会,一起感受阅读的魅力。

⑤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古诗文诵读、自编作文集、创办手抄报等。

7.习作之旅,彰显语文硕果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两位教师毅然知难而进,探索出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1)加强原始积累,增强写作储备。

①开展词语比赛,储备词语资源。

②鼓励读书,增强交流,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③加强品德修养,提升审美情趣。

(2)激活素材储备,点燃写作欲望。

①阅读中适时拨动学生情感体验的心弦。

②及时捕捉生活情景,谱写心灵的主旋律。

(3)故事引路,打开习作之门。

①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言文字训练扎扎实实地落实在每一堂课上,如课文补白、改写古诗都是良好的载体。

②课外训练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相约“子午书简”、漫画作文、“我是你的树你是我的鸟”都是作文训练成效显著的功臣。

③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习惯,通过反思梳理思想、提升表达能力。

8.师生评价,共促提升

正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评价环节一样,恰当的评价十分利于我们的教学和研究。

各子课题的研究教师在进行课题的过程中,通过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首先学校设计了层级评价机制,通过笑脸、奖章、奖杯的评价载体达到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目的。

利用滚动日记进行评价也是教师的得力手段之一,通过大家在滚动日记上互相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增强的严格要求自我的意识,每一个、每一个笔划、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要细细斟酌,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字斟句酌中得到提升。

此外,教师常用的评价方法还有《弟子规》生活力行表评价、小组评价等方法。

(二)经过实验与研究,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各级各类语文测试和语文类竞赛活动中成绩显著;学生作文频频在《小学生作文》《快乐作文》《当代小学生》《齐鲁少年报》《语文报》等有影响的刊物和报纸上发表;经过调查访问,我校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后语文及其他学科学习有后劲,综合素质高;编辑印发了校内优秀学生作文集。

(二)通过实验与研究,实验教师的语文素养和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郭彩霞、张金萌、杜翠萍等一批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编辑印发了《科苑师论》和教师论文集,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培养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先后有2名教师执教省级公开课并获得一等奖,2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教学能手,1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名师,2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淄博市骨干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张店区学科带头人。

(三)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类文章187篇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或获奖;课题研究报告有一定的创新性、学术性,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摸索出较为科学的规律,为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七、存在问题及设想

通过研究,我们分别从识字写字、听记、阅读、习作等方面找到了许多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但困惑仍然存在。

(一)阅读能力还须继续提升

通过几年的实验,大多数学生的读书兴趣被激发出来,校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但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浅层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还没有形成。

(二)让阅读更好地促进习作

研究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很大,但习作水平进步不大。

如何处理读书与习作的关系?

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

这是实验教师需要继续解决的课题。

(三)书写习惯还须加强

实验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的研究与实践,学生的识字、写字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执笔姿势、写字姿势还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没有达到自觉。

总之,通过实验,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实验的过程及理论还不够完善,为使此课题实验更加趋于成熟,成果更加显著,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对本课题实施延伸性研究,以推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开展。

八、参考文献

《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9期

《大语文教育的探索》山东教育出版社《大语文教学法》

北京教育出版社《建设新课程:

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教育文化学》曹明海

陈秀春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安全教育研究》是马家堡小学2017年9月立项的校级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一年,在这一年里,我采用问卷调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安全教育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校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大部分学生安全知识、自救能力掌握不够。

2、大部分学生、家长安全观念淡薄。

3、部分教师安全责任心不强。

二、目前我校安全教育方面存在问题及原因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校,由于受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学校条件、教师教育方法等的局限,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多数家长安全观念淡薄,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不重视,不参与,总认为那是学校的事,忽视了家长应有的监护(安全)职责。

第二,学生安全、法制、卫生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应急避险、自护自救技能差,无良好安全养成,致使学生表现出来的日常安全行为不规范,有隐患。

第三,少数教师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心存侥幸,不潜心抓安全教育防范,一旦发生事故才悔不当初。

三、研究结果我主要从三个角度研究了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是学校管理能力的角度,二是教师教育能力的角度,三是学生自治能力的角度。

(一)营造学校安全氛围,保证学生有切实的安全感环境在教育中的重大影响力是公认的。

一个安全的校园及周边环境,能促进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满足学生的安全的心理需要。

同时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途径。

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安全环境的营造,从硬件软件两个方面下大力气营造安全氛围。

1、监控与维护,硬件设施到位校园电子监控系统完备

2、我学校已经安装了全覆盖电子监控系统,从硬件设施上保证了校园师生的财产安全。

3、合理规划行走楼道,校内交通有序

我校有8个班级,学生总数332人。

上下楼梯时如果不分流、不合理安排、不在平时养成行走习惯,易造成冲撞、拥塞,在紧急状况下还可能出现踩踏。

我们利用每天的课间操时间,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养成习惯。

要求每班在教室外排好队,由体育委员带领走楼道,迅速到达操场。

经过一周的训练后,从下课到操场全部集合完毕只需要3分钟,做到了迅速有序安全。

即使在紧急状态下也能有条不紊地撤离教学区抵达安全地带。

4、学校、家长共建校园安全防线

(1)学校、家长共建。

我们加强与家长委员会的联系,家长委员会人员也经常在校外社区内巡视,一发现疑是不良人员马上与学校联系。

(2)学校、警察共建

我校与派出所联系密切,应我校要求,值班民警常常在校园周边巡视,一旦有异常情况,派出所民警到位迅速,为我校学生提供了警力保障。

总之,我校已做到了以学校为基点,联合家长、派出所等社会力量,建立了社会安全保障网络,达到了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小学生安全问题的目的。

(二)占据“三课一会”主渠道,全面渗透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是指人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

在安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人的意识决定了人的行为。

因此,我校十分重视通过思想品德课、社会课、心理辅导课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开展主题班会,做安全知识试卷

每年我们都在全校定期召开以安全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活动。

学习生活中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2、开展专题安全教育,传授学生安全方法与技巧一次强大的自然灾害,是一次全方位的生命教育。

它让所有的人都感悟到,活着就是幸福,应该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生存是如此不易,在强势的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温暖。

还让所有人都警觉到生命会遭遇不期而至的各种灾难,唯有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救技能才有可能在灾难中生存。

因此,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不仅让自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建立在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而且从各个角度强化了学习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动机,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提高了学习实效。

3、放学前温馨提示

学生校外的交通安全,是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关注、揪心之处。

为了使学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在下午放学时,设置了一段有关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

4、邀请民警开设安全知识专题讲座

我校每学年邀请一到二位警察同志来校举办各类安全讲座。

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法规教育,详实的数据、真实的事件、详细实用的自救自护知识使讲座富有吸引力。

5、开展自救自护技能演练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才能真正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6、我校充分运用各种平台,确定每期安全教育主题,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自主编辑,自主设计,自主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生自主教育、互相教育的效果。

8、坚持体育锻炼活动

给学生安全感是生命教育的心理基础。

那么,使学生具有强健体魄则是安全教育的物质基础。

因此,我们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

为此,大力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日常的除体育课之外,还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周一次活动,每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就这样形成一个提升学生体质的教育循环圈。

(三)提升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学生也是学校的主人。

我们认为,学生既是规则的遵守者,还应该是规则的监督者,在遵守与监督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我校学生的安全知识量明显增加,安全文明习惯明显好转,应急避险、自护自救技能明显增强。

家长观念转变,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参与管理,教师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自觉、扎实做好安全教育防范工作。

四、对学校或教师及家长的建议

1、学校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及管理。

2、学校每位教师都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心。

3、家长要增强安全意识,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参与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陈贞科.不容忽视的校外安全问题——对当前农村中小学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2(12)。

[2]马国杰.浅谈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

[3]刘静.浅谈农村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