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x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ptx(2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讲:
王大明,内容提要,这一篇主要介绍: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章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第五章市场经济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开放,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市场经济的一般概念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要理解市场经济,就要先懂得市场、市场机制、市场调节。
1、市场:
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
自从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有市场的存在,而市场的发展和扩大又反过来促进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当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扩展到全社会范围内,从而以市场为纽带在一国之内形成广泛的社会分工和经济联系,市场就会在全社会起着调节供给与需求、生,产与交换的作用,商品经济就成为市场经济,于是就有了市场调节的概念。
2、市场调节:
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控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分配资源和协调供求关系,是一种经济运行调控方式和手段。
3、市场机制:
是指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调节供给与需求,以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整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价格机制。
4、市场经济这一概念初步形成时,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列宁在1906年所写的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概念,将二者作为对立的社会制度。
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较早使用市场经济一词的,是奥地利的米塞斯。
他在1920年发表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经济计算一文中,否认社会主义集中计划经济实行经济计算的可能性。
认为市场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抉择仍然是:
或者是社会主义,或者是市场经济”。
后来,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式经济体制的形成,以及60年代末、70年代初东欧一些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的作用,人们开始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按照西方比较经济学者的定义,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一种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中,市场的调控体系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和通过计划或合作协议对市场的强有力调节结合在一起”。
既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中都存在市场经济,显然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看成是同义语就不合时宜。
从这个角度讲,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配置资源或调,节经济运行的经济。
5、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与前提,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经济关系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不只是商品,而且包括生产要素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中,市场机制自动调节着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2、企业行为自主化所有企业都是市场上独立决策、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拥有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全部权力,因而各种产权关系明确,其经济利益随市场和产权的状况而变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为弥补市场失灵现象,政府适当、有效的干预是必要的。
但是,市场经济下,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以各种政策措施引导、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
4、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经济要有效地配置资源,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市场体系。
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的、开放的、竞争有序的。
5、市场规则法制化(有的资料称“经营管理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市场的各种经济活动纳入法制轨道,有关部门依法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市场竞争有统一的规则,不搞双重标准。
6、社会保障制度化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必然有破产、失业。
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都有成熟的、,制度化的社会保障措施。
(三)市场经济的功能1、市场是社会资源的配置者。
2、刺激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发展。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部门内资源的优化配置。
4、养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冒风险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
二、当代不同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1、美国:
自由市场经济美国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成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特征表现为:
(1)私营部门主导社会资源配置美国市场经济模式是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制度的典范而受世人瞩目的。
其本质特点就是私营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自由竞争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护,政府干预相当有限。
美国市场经济以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制为基础,以,私营工商企业为市场活动主体。
国家所有制占少数,主要集中于电力、铁路、邮政等基础设施,以及公用事业、尖端工业部门。
美国企业主要有三类: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政府负责宏观经济的调控美国政府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督与控制。
“罗斯福新政”就是很好的例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对垄断与不公平竞争监督很严。
(3)收入分配以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启示,
(1)搞市场经济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私有经济参与,否则会降低市场效率。
(2)市场的自由运作需要有效的宏观间接调控,政府规模不宜过大。
(3)要保护竞争,就得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
2、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实际上是为克服漫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和严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而在绝对自由主义和极权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
为此,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又被称为是反映多数人拥有公司股票和储蓄存款的人民资本主义。
在竞争占绝对优势的社会市场经济中,不存在拥有强大市场力量的经济利益集团。
如果市场力量不能向个人提供社会公认的公平或充足的收入,国家就会进行干预。
在宏观管理上,政府管理主要是以政策上的间接调控为主。
内容主要包括:
(1)维护制度条件。
实际指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
(2)创造基础条件。
包括社会基础条件和社会基础条件(实际是公共事业的兴办)。
(3)特别重视运用货币政策。
(4)稳定社会条件。
主要是缓和社会矛盾,确保政局稳定。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经验,
(1)为企业家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对当今中国相当重要。
(2)国家对市场进行有效、有限干预,特别注意使用货币政策。
这值得借鉴。
(3)放宽私营部门,促进“有效竞争”、利益全社会共享。
3、日本:
官民协调体制日本的市场经济模式可说是世界最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之一,其了不起的经济成就就是很好的证明。
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1)政府积极参与、干预经济活动。
从明治维新开始形成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对市场的强有力干预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不仅直接通过计划(引导),而且还把政府意图直接灌输到企业、行会等经济组织。
日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二战)战前一直通过财阀控制的巨大控股公司统治着,战后工业集团取代了旧的财阀组织。
此外,日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一贯的特征是突出工业家长式统治,对雇员实行“终身雇佣”,也使得日本的国家意图与资本意图容易达成一致。
(2)实用的计划工作。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日本就建立了计划机构(如企划厅),汇编过不少的经济计划。
这些计划高度综合,注重实用,并随着发展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经济计划在战后日本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比如1960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就取得很大成功,为20世纪60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官民协调体制。
在日本,产业政策的形成和发展之所以会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日本有一个“官民协调体制”或称为,“政府与行业协调”的体制。
这与欧美各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同,其原因在于日本经济(当时)的后进性和日本民族的合作传统。
总之,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的成功不仅表明市场经济能够适合东方文化,而且也说明东方模式的市场经济优于西方的经济模式。
同样取得成功的例子还包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经济模式有着明显的东方特色讲求调和、安定、团结和政府的引导。
4、瑞典:
民主社会市场模式尽管至今许多经济学家把瑞典市场经济模式看成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了瑞典经济模式的独特性福利国家制度。
它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计划经济。
瑞典地处北欧,社会党执政时间较长,战后政局相当稳定。
瑞典经济的特点是,全国有85企业为民间所有,其中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政府拥有的企业一般为铁矿开采、公用事业和运输等少数部门,在制造业拥有企业不超过10。
战后政府在经济领域发挥了较大作用,主要包括经济计划和产业干预。
瑞典福利政策的着眼点是公平原则,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济、才有所用。
但过多的福利也会导致劳动热情降低和就业欲望不足。
瑞典模式曾经是许多国家追求的目标,但没有一个模仿成功。
可见,瑞典模式只是瑞典传统文化、地理人口和政治经济状况的独特产物。
这种福利模式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鼎盛于60年代,在1970年之前,瑞典,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水平等均居西方国家之首。
但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论是该模式中的“动力”或“公平分配”的机制都暴露出问题,如经济增长过慢、政府负担过重等。
如今,一些人有对瑞典模式打上大大的问号。
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与体制框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如前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说市场经济有什么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性质的不同,而是说,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它包括如下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标准为判断依据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既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但是,不管是调节或是调控,都必须满足市场的需求、接受市场的检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力求使计划与市场两者长处结合起来的经济体制,这种体制不是排斥计划调控,而是包含了计划调控。
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起点比较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有百余年历史,(若从重商主义算起,已经有大约600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是实践或理论,历史都比较短暂。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能算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其他特征。
这主要包括: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存发展。
国家是社会利益的总代表。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包括按要素分配的)多种分配方式共存发展。
兼顾效率与公平。
(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发挥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
能够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当前与长远利益、局部与整体利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改革中形成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具体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市场主体。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2、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市场体系是市场主体活动的空间领域,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行政手段,它们是建立在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上的。
4、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分配制度。
主要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收入初次分配效率优先,收入再分配兼顾社会公平。
5、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并逐步扩大救济范围,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途径基于上述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认识,我们认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只有在公有制条件下,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也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非有制经济,才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2、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制度。
如前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为建立这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禁止向企业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
按照“抓大放小”原则进行国企改革,对大中型国企进行公司制改造;对小企业,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拍卖出售等方式,放开搞活。
3、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信息市场等),尽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制度和法规建设。
4、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为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将政府作为所有者的职能和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职能分开,加快金融、投资、财税、外贸管理体制改革。
5、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
6、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这在以后的内容会具体介绍。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
A、动力机制B、约束机制C、运行机制D、价格机制E、工资机制2、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工资机制3、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特征的是()。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社会保障制度化D、宏观调控行政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标准为判断依据的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起点比较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排斥国家计划的市场经济,5、如下关于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商品经济包括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包括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化D、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E、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选择题答案:
1、ABC2、C3、D4、ABCD5、CDE二、思考题1、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结束谢谢各位的合作!
第二章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一、市场体系概述
(一)市场与市场体系1、市场市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市场也就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商品交换的场所”,是有形市场。
百货商场、集贸市场属于这类市场。
广义的市场,除了有形市场以外,还包括无形市场。
无形市场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是靠广告、中间商及其他交易形式(如网上交易),促成交易的交换关系总和。
如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传销市场等等(当然,传销在我国是非法的)。
2、市场体系是指商品交换关系中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各种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二)市场体系的形成和特点1、市场体系的形成原因
(1)商品交换种类的增加,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2)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市场体系逐渐庞大。
(3)商品交换方式的变化,市场体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现货交易:
协议成交后即交割;到期货交易:
买卖成交后,按约定时间到后交割)。
2、市场体系的特点完善的市场体系一般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特征:
(1)统一性(或开放性)。
也就是说,各类市场、各区域市场在国内是统一的、开放的,不存在行政分割和地区封锁,商品与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
(2)竞争性。
完善的市场体系必须以公平竞争为基础。
也只有通过公平竞争,才能够优胜劣汰、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市场才会有生机与活力。
(3)完整性(或系统性)。
交易市场一旦形成体系,它不论是纵向的层次或横向的排列,也不论商品交易的种类或交易的内容,范围较大或较小,都,表现一个系统,具有完整性、系统性。
比如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消费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每个方面的市场都是一个个的小系统,众多小系统构成大系统,从而使得市场体系表现出完整性。
(三)市场体系的运行结构,1、市场运行结构的含义市场运行是指买卖双方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
也可说是市场主体为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总和的过程。
这里的市场主体,就是买卖活动的当事人。
由于市场主体的行为及所处地位受到市场法则的支配,而使其交换活动形成某种态势,即买方市场、卖方市场或均衡市场,就是市场的运行结构。
2、卖方市场在市场交换中,供给与需求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
当卖者在交易中处于有利支配地位、并主导商品价格时,就形成了一种卖方主导的市场运行态势,这,就是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的特点包括:
商品供不应求;消费者持币抢购;市场以生产者为中心,以产定销;卖方主导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或生产价格。
在这种市场运行态势中,卖方处于有利地位,买方处于劣势地位。
供给的短缺和需求的膨胀左右着买方之间的竞争,而且买方之间的竞争是在卖方的压力下进行的。
竞争的结果,推动着商品价格的高涨,使得商品价格总是高于商品价值。
这种状况虽然可以刺激生产、增加供给,最后导致供求平衡。
但是,若价格过于高出价值太多,也会影响需求,消费者可能采取替代措施,减少购买甚至拒绝购买。
从而制约市场的,正常运行。
若把卖方市场放在市场体系中考察,卖方市场有三个层次:
总体上的卖方市场,即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卖方市场;局部地区的卖方市场;个别商品的卖方市场。
卖方市场的后果:
第一,从短期看,有利于生产者,生产任务饱和,产品销路好,无库存积压。
第二,从长期看,不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不利于消费者。
使得消费者被迫接受可能质次价高的商品。
第三,由于价格上涨误导生产者,容易导致盲目扩张、重复建设。
这不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的,节约。
第四,质次价高的产品有销路,甚至还能畅销,抑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和保护落后。
3、买方市场买方市场,是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由于卖者之间的竞争,使购买者在商品交易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市场运行态势。
卖方劣势,买方优势,与卖方市场的情况相反。
相应地,买方市场的特征表现为:
商品供过于求;消费者持币选购、待购;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定产;在市场中由买方主导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往往低于商品价值或生产价格。
在买方市场态势下,卖者之间在买者的强大压力下展开竞争。
卖方为了争取买主不惜竞相降价销售,价格出现下跌趋势,从而损害生产者利益。
买方市场也分为三个层次,即总体的买方市场、局部的买方市场、个别的买方市场。
买方市场的好处在于,通过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优胜劣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设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
但是,也会因产品积压而出现生产设备闲置等资源浪费现象。
4、均衡市场均衡市场是指供需总体基本平衡,市场不以买方或卖方单方操纵,而是互相制约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均衡运行的市场态势。
这种市场态势是相对的,有时候买方占据上风,有时卖方又取得优势,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长期处于有利地位。
均衡市场态势的特点表现为:
商品供需基本平衡;买卖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双方都有一个以上选择;买卖双方共同主导相对稳定的市场;市场价格与价值或生产价格基本相当。
均衡市场态势,由于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比较完善,可克服卖方市场或买方市场的一些弊端。
但这种均衡市场的形成是困难的,可说仅是理论上存在的。
根据哲学上矛盾论的观点,均衡是暂时的、相对的,而不均衡是长期的、绝对的。
(四)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市场体系的时间结构是指市场运行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权利让渡和作为交换标的物的商品的移位,随着交易方式和内容的变化,在时间上表现出的体系结构。
商品交易方式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时间上也随之出现变化。
如现货交易、期货交易等等。
1、现货交易现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协议成交以后,立即办理交割的交易方式。
这种交易,市场主体之间在商品权利让渡和作为交换标的物商品体本身的移位是同步的。
现货交易是迄今为止商品经济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交易方式。
它适用于零星小额交易,以及可选择性,较强的商品交易。
现货交易的特点:
第一,有利于及时反映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以使商品生产者及时进行生产经营决策,较好地把握市场动向;第二,有利于生产者、消费者及时决策,以调整市场的局部不均衡状况;第三,不足之处在于市场价格波幅大且频繁,价格信号短促,市场风险大,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期货交易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协议成交以后,不立即进行交割,而是按约定在一定时期以后交割的交易方式。
这就是说,这种交易的协商合同实际上是商品的远期交货协议。
这种交易形式是市场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买卖双方最初是口头约定,逐渐发展到契约协议。
期货交易的特点:
第一,双方所交易的在市场上不表现为足量的现货和现款,而是以交付少量保证金,公开竞价买卖期货合同;第二,交易程序规范,规定事项严密;第三,投机获利,本钱少,风险大。
期货交易的功能是投机与保值。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逐渐成熟,商品生产者为了能使自己的商品卖个好价钱,在认为价格最好的时候把自己未生产出的商品卖掉,而把跌价的风险转嫁给别,人,以使自己的商品实现保值。
而购买者恰恰相反,购买者在认为价格最合适的时候愿意承担风险,购买下尚未生产出的商品,待将来商品价格上涨以后,再卖出以赚钱。
这样,卖者为保值,买者为将来投机赚钱(当然实际双方都在投机),双方形成期货交易。
(五)市场体系的空间结构,市场空间结构是指买卖双方的交换活动在地域范围上形成的结构。
主要包括区域市场、国内统一市场、国际市场三类。
1、区域市场区域市场是指商品交换活动以特定的区域为空间的市场。
包括经济性的区域市场、行政性的区域市场。
经济性的区域市场,其交易活动往往受到消费者偏好、交易成本、风俗习惯、交通条件等影响,而使交易活动局限在某一区域。
而行政性区域市场,又称地方市场,这种市场往往受到地方性保护政策的较大影响。
尽管都属于区域市场,但经济性区域市场与行政性区域市场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
经济性区域市场形成原因是经济因素,其运行是开放的,各个经济性市场之间一般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市场效率的标志是交易者的利益最大化。
而行政性区域市场形成的原因是行政区划,运行带有地区垄断性、封闭性,市场效率的标志是地方利益最大化。
2、国内统一市场国内统一市场,是指商品交换以国界为活动空间的市场。
即商品交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如现在的城市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交易者来自于全国各地。
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说明市场主体支配交换客体(商品或服务)的空间范围是比较广,泛的,这有利于市场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当然,国内统一市场并不排斥区域市场的作用,也不排除国际市场的作用,三者之间是互补的。
而且,区域市场经过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展成为国内统一的市场。
3、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指商品交换的活动范围,越过国界,扩大到国际空间的市场。
国际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国家之间的商品交换场所,国际商品交换成为了全球经济整体的一部分。
发展国际市场,促进贸易全球,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调节器,国家、国内商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调节国内市场的供求不平衡状况。
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全球贸易大国,经济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量在世界排名比较靠后。
由于受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们的市场竞争意识、市场营销理念等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一段距离。
因此,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二、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商品市场是以生产出的商品或服务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从商品或服务的最终用途区分,可以进一步把商品市场区分为生产用商品或服务市场(以下称“生产资料市场”)与消费用商品或服务市场(以下称为“消费资料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