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535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X 页数:76 大小:21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财经大学xd(ppt 76).pptx

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报告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2004年9月24日,一、热点问题形成的环境分析,

(一)国内经济改革环境的变化1.经济改革进入稳步发展与稳步深入的阶段,调整以往的改革步伐,有的放矢地进行经济改革创新,会计改革也相应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会计在深化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2.党的十六大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确立下来的崭新的认识,经济改革进入到先制定规则而后采取行动的时代。

(1)把产权作为经济改革中的核心问题来认识,确立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2)从维护与保障产权出发,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与健全产权法律制度体系,而其中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又是一个重要方面。

(3)认识到必须增强全社会的产权与信用意识,今后应朝着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方向发展,把法制管理道德与信用在产权问题上统一起来。

(4)由于会计控制是整个产权维护与保障的基础,因而由产权而引发出现了一系列有待研究的会计的理论性问题和实务性问题。

(二)国际经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1.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对进行会计国际协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性会计规制的一些基本方面开始出现了由协调走向趋同的要求。

2.我国加入WTO之后,原来的外在经济环境内部化,一方面来自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压力增强,在会计方面这些国家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我国会计的市场化改革方面,并且它们用我国会计的市场化改革程度作为衡量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或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准。

另一方面WTO成员国已按照世贸所制定规则的全面标准对待中国与缔约国之间所发生的经贸关系,其中在会计方面强调向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靠拢,并强调部分中国会计规则应走向与国际趋同。

这些标准是高要求及严格化的,这也造成了我国进行会计国际协调中许多新问题。

3.近些年来,国际经贸关系发展中对生态环境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既强调绿色产品与绿色经贸交易,也强调绿色成本与加强环境会计的计量与考核,这也对我国形成很大压力,故经济全球化中的环境会计问题成为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的方面。

(三)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中的焦点问题,1.世界性的会计控制失衡问题;2.世界性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3.世界性的经济犯罪问题与跨国经济犯罪问题;4.世界性的跨国公司会计与财务失控,以及审计失控问题;5.世界性的巨型公司内部管理失控问题等。

以上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了我国会计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之所以讲这些问题处于热点地位,其基本原因在于:

(1)事关国内经济改革的全局;

(2)事关跨国会计问题的处理;(3)事关跨国产权的保护问题;(4)事关我国跨国经营的发展;(5)事关会计教育改革;(6)事关会计思想与会计理论发展的先进性;(7)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紧迫性。

二、当前会计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一)如何从正确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出发重新对现代会计的地位与作用定位。

1.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

(1)产权价值运动是市场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决定着市场经济运行过程及其运行规律;,2.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1)以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2)以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公司与市场会计行为。

(3)以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市场审计行为。

(4)以产权法律制度规范公司财务行为与资本市场投资行为。

3.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1)产权交易以诚信为本。

(2)对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映当以诚信为本。

(3)公司盈余分配当以诚信为本。

(4)以诚信为本系以维护产权为目标,以信守职业道德为基础,以遵守法制为根本前提。

4.市场经济是民主经济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均指出: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1)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是利益或权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3)社会主义民主是对官僚主义与封建主义管理思想与管理体制的根本否定。

(4)只有实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管理,才能实现对各类产权的依法维护与保障。

核心认识层(本质认识:

出发点),首要认识层(本质认识:

中心点),关键认识层(本质认识:

各种认识的支点),总合认识层(本质认识:

落脚点与转折点),因此,应当认识到近代与现代会计:

1.落实对财产权利的维护与保障的管理控制基础。

2.在产权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中具有基础性规制作用。

3.在全面、正确、及时及系统反映产权价值运动过程及其结果中具有针对性与切实性,所产生与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建立一个有效的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是关键性的,是不可替代的,它引导资本市场朝着科学方向发展,维护与保障投资者的合法经济权益。

(二)如何依据现代经济学发展中的产权经济学理论,改革或重构现代会计的基本方法体系与理论体系?

1.产权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依据

(1)产权研究与控制的经济学出发点资源合理配置与配置效率。

A阿尔钦讲:

“在本质上,经济学是对稀缺资源产权的研究一个社会中的稀缺资源的配置就是对使用资源权利的安排。

”(如果不存在稀缺资源产权的问题,经济学的研究也便不存在。

),资源配置的计量与信息的利用。

AA阿尔钦等指出:

“在经济组织问题上有两个至关重要的需求计量投入的生产率,以及对报酬的计量。

”美国学者哈罗德德姆塞茨指出:

在产权与价值的比较与衡量中,“任何资源配置机制,要为(社会所)接受,都必须解决好两类任务,一是不管资源如何使用,必须充分揭示资源收益的信息;二是必须促使人们认真考虑这些信息。

”,他们还指出:

“如果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很差,报酬与生产力之间只有松散的联系,生产率将较低,但如果经济组织的计量能力很强,生产率就较高。

”这里从资源配置角度提出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

由于资源配置才形成产权价值运动,由于产权价值运动才形成资本市场与才有市场经济。

在不同产权形态的价值交换中所出现的“权益”问题便成为交易双方或多方乃至政府与整个社会关注的目标,产权交易中的价值比较与衡量成为落实“权益”的关键性问题,当然这一使命必须经过会计与审计去进行、去完成,由此会计与审计成为反映、控制与保障产权的社会基础。

会计在对产权的价值的比较、衡量及反映在中所形成的信息是一个完整的且相互关联的系统,而整个信息的落脚点则是资源收益的信息或产权价值交换“权益”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既依靠会计部门作出充分揭示于披露,公司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及社会的各个相关方面也依靠这类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决策。

因此,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历史渊源都与产权经济的发展至为密切相关,正如名家所指出的: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茨与齐默尔曼指出:

“会计和审计都是产权结构变化的产物,是为监督企业契约签订和执行而产生的。

”由此他们进一步表明:

会计的发展与产权经济问题的发展关系既密切而又历时久远,可以讲无论是产权经济对于会计的影响,还是会计对产权经济的贡献都是与生俱来的。

(2)产权研究与控制的法学出发点,“按韦伯的定义,国家是一种在某个给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

国家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并保护产权以换取税收。

”(林毅夫:

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

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法学的形成导源于产权关系的研究。

家庭私有制国家法律法律维护私有制巩固国家政权法学立基于对事实财产关系的确认。

法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站在国家统治的高度,对客观上存在的财产关系从根本法律的建立方面确定对产权的维护与保障。

法律对于产权维护与保障的规定性目标:

实现产权关系的正常化,达到产权社会运行秩序的正常化,乃至产权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的正常化,从而使国家政权得到稳固。

(3)产权研究与控制的管理学出发点,宏观层面:

以资本市场为中心的产权控制中观层面:

以集团化公司为主的产权控制微观层面:

以公司会计、财务、审计为基础的产权控制,2.建立产权会计的根本出发点:

(1)产权价值运动所涉及到的关键性内容,处分权:

改变财产或资产形态实质的权利;,

(2)产权价值运动反映的主要环节;,(3)产权价值运动控制的主要环节,(4)由资源配置与利用而引发的具有社会性意义的关联性流动要素,交易费用;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交易契约;收益分配。

(三)如何从产权与产权经济学基本理论出发研究企业的契约耦合或联结问题?

如何全面树立会计契约观?

1、产权价值转移中的确认与计量,

(1)产权价值转移中的契约确认(契约法对产权交易的规制)。

围绕产权价值运作的企业总体契约结构(契约联结)反映产权价值运动过程中的个别契约确认(会计凭证联结与契约确认性筛选),

(2)产权价值衡量中的计量属性确认(基于收益的正确计量)。

历史成本(historicalcost,过去的交换价格):

在初始计量中反映产权价值投入与处分、转让中的耗费与权益补偿(具有易确定与易取证特点,局限性在于它对产权价值可变的适应性及与未来决策的相关性不够)。

现行成本(currentcost)或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基于物价变动的产权价值计量):

对于企业的现时资产以当前的重置价格对其产权价值进行确认性计量,而对于企业的期间收益以当期所消耗生产要素的现时重置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比较来进行收益价值的确认性计量。

现行市价(currentmarketvalue):

在正常清算过程中,转让一项资产的价值所能取得的收益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而现行市价在清算中起着支配作用,这项所体现的产权价值便可采用现行市价加以确认(如有价证券投资)。

可变现净值(netrealizable)或清偿净值(settlementvalue):

在正常交易中,资产价值转移可获得的收益为未经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当以可变现净值确认这项资产的产权交换价值;如在正常交易中,对一笔负债的清偿所预期付出的为不予折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则在对这笔负债的确认中以清偿净值加以计量。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折现值(presentvalue/discountedvalueoffuturecashflow,基于未来经济利益):

在其他计量属性无法采用或如采用无法达到公正、合理或公平恰当目的时,在正常情况下,如预期企业的资产在实现价值的交换中,可能为企业带来公平、合理且可靠的未来现金流量,便可采用预期现金流量法计算现值或折现值,其所计量与列示报告的效果便能体现公允价值(fairvalue)所要求的结果。

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或折现值是一个复杂而又带有主观估量的问题,它涉及到有一个相关联的因素,即预期现金流量、预期现金流量风险、货币时间价值,如把时间限定在某个时期,通常可采用下公式来计算现值:

式中E(CF)为预期现金流量,为无风险名义利率,R为风险调整。

再从折现方面讲:

其一、长期应收款可依据其现值考虑按内含利率或历史利率折现:

其二、长期应付款可依据其现值考虑按内含利率或历史利率折现。

公允价值(fairvalue):

从理论上讲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又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意义的概念。

从计量属性方面讲,它又是一个具有复合型特征的产权价值计量范畴,它的表现形式涵盖了以上五个方面计量属性的内容,它确定了以上五种计量属性的产权价值衡量标准、原则与基本尺度。

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济学界与会计学界在公允价值研究与应用方面求同存异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的意见。

从发展趋势上考察,公允价值的研究走向深入,应用亦日益广泛。

从产权的正确计量与控制方面讲,它在解决未来的会计计量与确认问题方面也必将占据主导地位。

关于“公允价值”研究现作如下引证:

“成本和价值不是对立和相互排斥的概念。

在取得日,成本和价值实质相同至少大多数交易是如此。

当支付的媒介是财产而不是现金,如前所述,取得资产的价值这一对应的财产的公允市价(fairmarketvalue)计量。

实际上,成本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近似的等于取得日的公允价值。

成本不是因为它反映了支付的金额而重要;它是作为所取得的价值的计量而重要。

”(威廉A佩顿:

会计中的成本与价值1946年),“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指在自愿双方的现行交易中能用来买进(或取得)或销售(或结算)的金额,这是指这些金额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状况发生的”。

(FASB利用现金流量和现值在会计中流量1999年3月31日)“公允价值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金额。

”(FASB2000年第七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公允价值,指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而不是在强迫或清算拍卖交易中,交换一项资产或一项负债所使用的金额。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允价值是指:

“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企业会计准则:

“债务重组”),根据以上引证,可对“公允价值”应用的重要性及其特性作如下概括:

其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日益趋于复杂化,决定着产权价值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在全社会范围客观上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真实地进行产权价值确认过程中的计量,这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越来越重要的根本性原因。

其二、“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方面的规范被纳入会计准则,把法律制度与市场经济交易公德、会计政策及方法方面的问题统一起来,真正体现了产权会计控制制度与方法的创新。

其三、“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会计计量属性,它在实际应用中包容了五种计量属性,在对产权价值不同的确认与计量条件下,体现它所确定下来的“公允”特性。

在时空关系上:

其四、“公允价值”所要求的正常实现正确、公正与合理的计量要素为:

产权转让成本与产权转让所获取的价值具有“公允性”,在计量、确认列报上具有“一致性”。

债权在形成与结算中必须具有“公允性”,在债权与债务的计量、确认与列报上具有“一致性”。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商事交易活动是自由的、双方认可的及依据产权价值运行规律协定性的,并且交易结算充分体现出它的公平、公正与对等性,它否定商事交易中、计量中与确认列报披露中的任何欺诈行为,这便是“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公允价值”成为科学的计量属性的关键所在。

(3)产权价值运动实现收益的确认(坚持实现制原则,基于收入与费用确认的真实性)按权益形成要素:

收入确认:

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或适时性。

费用确认:

配比性、相关性、可靠性。

利润确认:

(按多步式)其一、主营业务利润确认。

其二、营业利润确认(产权价值收益)。

其三、利润总额确定。

其四、公共权益确认计税收益。

其五、净利润确认(产权价值收益回报)最后,每股净收益额确认。

2、产权价值运作结果的列报与披露

(1)产权价值运作结果的理论解读其一、列报与披露的社会性影响与全局性影响。

其二、产权价值运作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权益回报。

其三、产权价值运作对经理人工作业绩与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阶段性评价。

其四、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显示,是企业所有者进行预决策的依据。

其五、企业财务状况的系统显示,是企业经营者进行预决策的依据。

其六、财务会计信息的社会性披露,是投资者与潜在投资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其七、是社会审计揭示与评价依据。

最后、是国家进行纳税计量、确认与评价依据。

(2)产权价值指标体系改进的基本趋向,其一、随着知识经济化程度不断提高,智力资本投入在整个资本投入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大,最终会占据主导性地位,在此情况下资产负债表“权益”项下各指标当如何设定?

其二、随着智力资本投入越来越大,并最终占据主导性地位,相应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项下无形资产所占比重也必将越来越大,并最终占据主导地位,在此情况下资产项目指标又当如何确定?

其三、知识产权价值转移中的耗费与权益的实现将处在一种无形与有形的交互显示状态,它既体现在资产方面也体现在负债方面,在此情况下又当如何设置与此相应的指标?

其四、基于上述情况盈余的实现、盈余形成结构的变化,其盈余的分配也必将会发生相应变化,在此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指标体系又当如何进行改革?

(四)如何构建我国的产权法律制度体系?

1.国际上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1)大陆法系的会计或产权会计的法律制度体系,“权利法案”:

关于维护与保障产权、债权、财产继承权的纲领。

“财产权是不可侵犯的神圣的权利。

”(人权宣言第十七条)“任何社会,如果在其中不能使权利获得保障或者不能确立权利分立,即无宪法可言”。

(人权宣言第十六条)“所有权的立宪保证把经济财富与政治权力分开来。

”(平乔维奇),确立民商法分立模式,形成维护财产权益的立法支柱。

民事立法把产权保障的规范理论化、系统化、原则化。

商事立法把对公司经营行为与管理行为的规制具体化、系统化。

形成了“法典式会计制度”与“法典式审计制度”特色,首先强调会计信息披露在法律上的证据力,其次才强调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与有用性。

强调协调会计法律制度与税法、税制的关系,坚持会计收益与纳税收益的一致性。

(2)英美法系的会计或产权会计法律制度体系模式,美国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指出:

合众国宪法本身是一个“经济文件,离开经济,宪法就是一纸空文。

”就此而言宪法把权利的一部分交给选民,另一部分交给财产所有者。

宪法中的“权利法案”(BillofRights)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在坚持人权与财权的统一,两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强调保障国会的征税权。

以“财产法”、“契约法”、“侵权行为法”及“财产继承法”体现民法的精神,形成对产权的全方位保护。

以“公司法”与“破产法”体现商事立法的精神,规范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行为。

以统一政府会计、审计的组织制度与会计、审计制度,实现对国家纳税的统一控制。

通过会计准则创新,既实现公司会计制度的统一,又推动了公司会计与现代会计学的发展。

(3)我国会计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构想,(五)如何从企业组织制度改革着手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基础?

如何从产权控制出发分层次形成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1)以所有者为中心的内部控制。

(以权益实现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产权所有者治理结构,

(2)以经营管理者为中心的内部控制。

(以实现经营有效性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产权经营者治理结构(A),(3)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内部控制:

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

(以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为目标的内部控制),产权经营者治理结构(B),(六)如何正确分析与认识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会计国际协调与趋同问题?

1.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社会总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阶段性;3.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对等性;4.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复杂性;5.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经济权益之争是贯穿于经济全球化发展全过程的核心问题;6.经济全球化发展初始阶段的会计协调是落实在统一会计制度方面的协调;7.由会计协调向会计趋同的发展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局限在会计惯例与会计方法方面。

(七)可持续发展会计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审计问题研究,1.如何解决一国之内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2.如何协调解决国际性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3.企业战略成本控制中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与企业战术成本控制中的环境成本控制问题。

4.环境审计控制问题。

(八)如何从对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这一本质特性认识出发,正确处理国企与民企的产权经济关系?

如何根据它们的不同情况推进它们各自的会计改革?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明确国企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什么在20多年的改革中,国有企业与国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为什么在进入21世纪后它依然是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瓶颈”?

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在“十六”大文献中的反映是:

从深层次方面讲,一是由于“出资人缺位”使国企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未得到明确解决;二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滞后造成的。

而当今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目前经济学界与法学界的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下一步一定要实现“先定规后行动”的战略。

具体讲:

一是要尽快颁布国有资产法二是必须尽快完善“国资委”体制。

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国资法起草已有十年,而至今却难以出台,其原因都涉及到经济改革中的关键性问题:

(1)投融资体制问题;

(2)财政与税收体制问题;(3)会计组织体制与产权会计问题;(4)人事管理体制问题;(5)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问题;(6)国有企业组织体制改革问题。

从产生上述问题的本源上讲,一切问题都集中反映在产权方面,这正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故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产权制度,便必须注意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同时要增强全社会的产权与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然而,基于对二十多年改革历史的总结,当今所存在的问题在于:

(1)“政资分立”与“政企分立”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2)由于“出资人缺位”,产权主体不明确,以至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进而造成产权管理失控,国有产权不断丧失;,(3)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经营责任与管理责任不落实;(4)国有企业组织体制官僚化影响依然深刻,内部与外部集权控制影响依然存在,因而,受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支配的激励机制一直无法形成;,传统国有企业中官僚式组织体制(官僚主义体制)

(1)官僚集权

(2)官僚式层级统治(金字塔),(5)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国企行为短期化与效能低微化,缺乏持久活力,即使“一股独大”或实行资本市场垄断也毫不解决问题。

专家们认为,“国资委”尽管已成立,但实际问题却最多只能解决一小半,问题在于:

(1)对9283家大型国有企业该如何去进行切实管理?

(2)中型国有企业又当怎么去管?

(3)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突破11万亿,当如何对其产权进行维护与保障,以防止任何情况下的流失?

(4)如何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与营运机制?

(5)现在正在实行的“抓大放小”或树立大企业的权威地位,妥当处理中小型企业的做法还十分不平衡,还谈不上改革到位。

对小型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对相当一部分中型国有企业产权的转让;对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委托授权;对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重点管理与分权经营;(6)在这个方面该如何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而至今却依然缺乏总体上的考虑。

所以,请各位注意,“16”大后对国企与国资改革,其关键在于排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产权障碍”,通过把这个“瓶颈”中的塞子拔开,使经济改革的全局都活起来,这也是进入新的经济改革阶段,乃至进入新的会计改革阶段的关键。

以上是我们强调树立现代产权会计观念,重新审视现代企业会计学、审计学与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因。

2.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下民营企业改革中的主要问题,

(1)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和民营企业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一,从发展趋势上看其增长势头将会经久不衰。

(2)从民营企业大省浙江与广东、福建等省来看,无论是解决就业问题和税收,还是GDP的增长都凸显优势,“地方政府与民间资本的利益已趋于一致。

”在拥有资金的优势上,据中国人民银杭州中心支行预测,到“十五”末期民间沉淀的资金将达到8300亿,其中温州将占有1000亿以上,问题在于随着投融资政策壁垒的逐步解除,民营企业如何按照“成本效益”原则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将成为资本市场管理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000年浙江非公企业入库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60.2%;杭州市非公企业纳税总额为140.8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0.77%。

),3、在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也有十分深刻的教训应当及时加以总结。

来自经验与教训两方面的关键性问题在于:

(1)对民营企业产权的法律制度确认;

(2)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支持(如融资环境);(3)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管理支持;(4)对民营企业经营行为、财务行为、会计行为,以及审计行为的全面规制;(5)民营企业经营与管理素质,以及人力资源素质提高问题;,(6)如何体现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7)如何认识与处理民营企业参与产权并购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