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4355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5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pptx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常常是经济学家争论异常激烈的问题。

对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特性以及政府应当通过其政策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从来就是众说纷纭。

在本章中,我们把争论的问题归结为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采取主动姿态,还是被动姿态(是否需要干预);第二、政策制定者是自由地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相机行事,还是应当遵循某些既定的规则(怎样干预)。

第一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原则:

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第二节讨论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则问题;第三节讨论经济周期理论的一些新进展。

第一节主动性政策和被动性政策,无论哪种制度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历程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利用经济政策去调节经济运行。

发达程度不同的各个国家的政府无一不将经济政策的调整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

所谓主动性政策就是政府运用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工具,逆经济风向行事,熨平经济波动以使经济平稳发展。

而被动性政策则认为宏观经济运行具有内在的本质上的稳定性,政府的干预常常会造成和加剧经济波动,所以应尽可能的少干预,无为而治。

其理由是:

一、政策效果滞后政府在试图稳定宏观经济运行时,其采取行动的时机以及政策行动的最终生效,往往滞后于实际经济运行,因而政策常常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时滞有三种:

识别时滞、行动时滞和生效时滞。

识别时滞和行动时滞加在一起,合称内部时滞,它是一国政府机构内部形成一项经济政策所需的时间。

就财政政策而言,行动时滞尤其漫长,长达一两年以上是常有的事。

生效时滞又称外部时滞,是指一项政策从形成之后到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所用的时间。

生效时滞更显著的揭示出货币政策的弱点,普遍认为货币政策的生效时滞至少六个月以上。

被动性政策的拥护者认为,由于时滞的存在,经济稳定政策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实际上,稳定经济的努力经常成为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对经济的稳定产生副作用,有时是火上浇油,有时是落井下石。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各种制度规定本身可以自动对经济产生稳定作用,如累进收入税、失业救济金。

“自动稳定器”可以被看作不存在内部时滞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由于时滞的存在,这就要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能够精确的预测未来的经济运行情况。

不幸的是,尽管经济学家为提高对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想尽了办法,运用一系列的领先指标和大型经济模型等,但经济运行的趋势依然难以准确的预测。

因此人们试图通过经济预测以消除政策时滞的努力是徒劳的,主动性政策的弊端无从避免。

三、卢卡斯批判(Lucascritique)1981年,卢卡斯发表关于使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政策评估的批判的论文,提出理性预期理论,对稳定经济政策进行了批评。

理性预期理论有两个关键特点:

第一,它强调预期的作用,特别是理性预期的作用。

经济当事人无法确知未来,因而不得不根据他们对未来的预测或预期,来制定计划,进行决策。

如果这些预期是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当事人就会尽可能好的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得出可能是最好的预测。

第二,它坚持市场立即出清。

与古典理论的不同,理性预期理论的中心含义在于:

人们的预期不可能总是正确,但他们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卢卡斯模型与古典模型都预言了政策无关性(policyirrlevance),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都不影响均衡的收入水平。

但卢卡斯模型容许短暂的偏离充分就业。

但是这种偏离是预期错误的结果,它的持续时间和错误持续的时间一样长,而预期错误总是不会持续太久。

理性预期理论也暗含了这样的结论:

政策要想起作用必须出乎人们的预料之外,但长此以往,人们对政策反应就成为了问题,进而造成经济混乱。

第二节有规则和无规则,经济学家争论的第二个题目是经济政策应该根据规则实施还是相机抉择进行。

如果决策者事前宣布如何对各种经济情况做出反应,并承诺完全遵循这种宣布,那么,政策就是按规则进行的。

如果决策者在事件发生时根据其判断并选择当时看来合适的政策,政策就是按相机抉择进行的。

关于规则与相机抉择的讨论不同于关于主动与被动政策的讨论。

政策可以根据规则实施,但既可以是被动的,也可以是主动的。

本节我们首先讨论在政策实施中规则约束的的意义,然后考察几种可能的政策规则。

相机抉择是指政府在进行需求管理时,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地决定和选择当前究竟应采取哪一种或哪几种政策措施,一、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经济政策如果完全交给决策者相机抉择,极有可能导致经济政策的滥用,这是因为:

政治过程是无规律的,它反映了特殊利益集团权利的转移;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政治家缺乏足够的经济知识,难以制定出正确的经济政策;政治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时间不一致性,时间不一致性(timeinconsistency)也称为动态不一致性(dynamicinconsistecy),一个关于未来的政策决策,构成了由初始日期形成的最优计划的一部分,但是从后来日期的观点看,即使在这期间没有新的有关信息出现,它也不再是最优的了。

自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andPrescott,1977)第一次证明最优经济政策可以是时间不一致的以后,这个问题及其含义主要在理论上已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我们来考察一个不存在规则时的例子。

时间期限为两个时期,在每一时期,政府可以选择使其目标函数最大化的活动。

假定政府目标是经济增长率,并且希望通过旨在刺激创新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刺激创新,政府最初向投资者保证他们享有使用其发明的专有权利。

然而,一旦有了一项发明(我们假定这项发明出现在时期1末),如果每个人能自由的使用这项发明,那么整个经济会受益,因为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因此,专利保护政策是时间不一致的;也就是说,在时期1,实行专利保护政策是最优的,但在时期2,当有兴趣搞发明的私人主体已经做发明创造之后,就不是最优的了。

如果在时期2,政府的选择是相机选择的且不受某一规则的约束,违背保护专利的承诺则是最优的选择。

可是,这就必须假定私人主体是短视的,即他们为了发明而进行研究和开发,相信最初政府的专利保护承诺,在时期2仍然有效。

如果私人主体具有理性预期,那么政府政策的相机性不能保证会出现最优结果:

私人主体意识到政府可能会违背其专利保护的承诺,他们不会从事任何创新活动。

这一推理说明,在理性预期的情况下,最优政策不是政府在每一时期相机选择的、时间一致性的政策,而是一种事先规则,它可以限制未来的政府活动,防止政府改变最初的选择。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中所作的贡献。

审委员会说,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这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一些研究领域。

两位获奖者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上,而且对很多国家的货币及财政政策的有效运用也有着重要意义。

基德兰德现年60岁,目前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

他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968年设立以来第三个获奖的挪威人。

普雷斯科特现年63岁,现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并担任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员。

自2000年以来美国经济学家已连续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一殊荣。

两位学者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的奖金。

三、货币政策规则,即使我们确信政策规则优于相机选择,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争论也没有结束。

什么才是适当的规则,不同的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看法。

货币主义学派认为货币政策规则应当着眼于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率。

较为普遍的观点是货币政策规则应当允许货币供应针对经济活动中的冲击进行适当的调整。

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货币政策规则,一是“麦卡伦姆规则”,二是“泰勒规则”。

两个规则都承认宏观经济的货币政策应该着眼于价格的稳定。

但货币当局运用什么政策手段达到价格稳定的目标,以及根据什么经济指标并如何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两个规则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麦卡伦姆规则,该规则主张,政策制定者应该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确定一个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并根据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趋势,即实际GDP的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对这一增长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泰勒规则,该规则认为,货币当局应该在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基础上确定一个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水平,并按照经济活动的波动情况不断调整这一利率水平。

为了有力地执行这些货币政策规则,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有必要对政策制定程序进行修正,其核心观点是维护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这一观点实际上是试图将货币政策的制定过程剥离于政治体制以外,从而杜绝政局变动造成的政策偏离规则的情况,保持政策规则的一时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赋予中央银行一定的独立性是很有益处的。

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间存在较大差异。

有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的一个分支,而另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则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四、财政政策规则,尽管大多数的经济政策规则讨论集中在货币政策上,但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也往往提出财政政策的规则。

最受关注的规则是平衡预算规则。

根据平衡预算规则,政府支出不允许大于税收收入。

大多数经济学家反对要求政府平衡其预算的严格规则。

有三点理由认为预算赤字或盈余有时是合适的。

第一,预算赤字和盈余有助于稳定经济;第二,预算赤字或盈余可用于减少税制引起的激励扭曲;第三,预算赤字可以用于把税收负担由现在的一代人转移到子孙后代。

五、结论:

在一个不确定世界中制定政策,在本章中,我们考察了在对经济波动做出反应时,经济政策应该起到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以及政策应该根据规则进行还是相机选择进行。

对于这些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有许多论述。

也许唯一明确的结论是,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简单而绝对的支持。

无论好坏,经济学家在形成经济政策中都起了关键的作用。

由于经济是复杂的,经济学家不可能坐等到对经济的了解已经尽善尽美时才提建议。

同时,应该有人对经济的决策者提出建议。

这项工作做起来有时是困难的,但有幸或是不幸地落在了经济学家的身上。

即使身处象牙塔中的经济学家,也会通过他们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政策。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对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更有力量。

的确,世界是由它们统治的,讲求实际的人自认为他们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可是他们经常是某个已故的经济学家的俘虏。

在空中听取灵感的当权狂人,他们的狂乱想法不过是从若干年前学术界拙劣作家的作品中提炼出来的。

凯恩斯,这段话在今天和在1936年凯恩斯写这段话时同样正确现在,例外的是学术界的拙劣作家正是凯恩斯本人。

曼昆,第三节经济波动理论的最新发展,(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