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9426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pptx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主讲:

张为民,课程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

一、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与学习目标:

研究对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学习目标:

开设此课可使同学们在毕业前1、把握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

2、了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径与措施。

从而帮助同学们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参加各种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讲授内容安排,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第三章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主体的构建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六章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查课,以课程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2、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查论文占40%。

平时成绩由考勤、作业和听课状态构成,考勤占33.3%,考勤10次以上,旷课1次扣10分,经考勤有4次及以上无故未到课者,平时考勤成绩为0分;作业占33.3%,做3次,缺1次扣33.3分;课堂听课状态占33.3%。

第一章市场经济概述(共8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懂得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内涵、优劣,懂得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了解市场经济理论的演变及美、德、日、瑞典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

为以后各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知识背景。

2、教学内容

(1)资源及其配置

(2)市场与市场机制(3)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比较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优缺点,市场机制及其作用条件。

(2)难点:

市场机制,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比较。

第一节资源及其配置,一、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一)资源的内涵资源:

是一切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要素总和按是否可以自由取的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

经济学所说的是经济资源。

但两者并不是固定划分的,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转移而变化。

经济资源的两种分类一种:

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工生产资料)、其他各类无形资源。

另一种四要素论:

土地(自然资源)(母)、劳动(父)、资本(人工生产资料)和企业家才能。

(二)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

),1、萧伯纳: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类幸福的艺术,是要让人类获得最大限度的满足。

2、矛盾:

人类需要是无限的多样性、无限性;资源是有限的和不平衡的3、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使人们生活得快乐幸福呢?

萨谬尔森快乐方程式:

快乐=效用/欲望一是效用不变降低欲望消极快乐增长法。

二是欲望不变时提高物品效用积极快乐增长法。

4、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的,经济学是研究人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分配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

也就是说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

这也决定了经济学的产生。

(三)资源配置中的基本问题(人类社会共有的四大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或如何分配?

4、由谁决策?

(四)判断资源配置好坏的标准,1、是否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2、是否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产业、地区协调)3、是否用在效益最好的方面。

二、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1、概念:

1)计划配置是由中央计划部门依靠行政命令,自上而下地分配利用社会资源的资源配置方式。

2)以计划配置方式为主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即是计划经济,与其相应的经济体制就是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

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2、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这种方式要求属于主观意识范畴的经济计划能够反映客观的经济实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备以下前提:

1)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一个社会的中心来协调生产2)快捷、高效、科学的信息及计划系统以保证计划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3)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以保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全社会利益一体化,不存在相互分离的利益主体和不同的价值判断。

即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高度一致。

这必须单一的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商品经济消亡)在现有的条件下,计划经济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显然是完全不可能具备的。

首先,现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案等选择的可能性极多;社会的消费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变化极为迅速;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和经济单位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广泛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准确的获取在社会各个角落分散发生的、数以万计的信息,并及时加以处理,求解有千万个未知数的均衡方程,编制出无所不包的计划,没有一个极其灵活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是根本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和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经济信息要通过行政体系内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和下级对上级的报告纵向传输,不但传输距离长,通道窄,会发生延误和拥塞,而且会造成信息的扭曲。

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要编制出科学完善和准确反映客观经济要求的国民经济计划,并及时进行修改是很难的,或者说它的信息成本是无限大的。

其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决策由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中央计划机关集中作出,并通过按级层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社会全体成员加以执行,这就要求社会的一切成员和所有组织的目标函数都只是绝对忠实地完成上级规定的计划任务,而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同时在向计划机关提供数据、报告工作和在执行计划时,不会发生任何偏离。

这在事实上是做不到的。

在社会主义阶段,每一个经济活动当事人,包括计划的制定者在内,都有他们自身的、同整体利益不完全一致的利益。

这种利益同社会整体利益经常有矛盾。

于是在计划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都免不了由于这种矛盾而发生的扭曲和偏离,各个利益主体之间还会因为利益矛盾而发生纠纷。

为了克服这种扭曲和偏离,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制定计划所需的费用、监督计划执行所需的费用、防止机会主义行为的费用等等,也是极大的。

由于计划经济运行所需要的上述条件不能满足,资源配置缺乏明确简单的信号引导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计划经济运行就会由于信息成本和激励成本过高而难以有效率地运行。

而且计划经济所具有的这个缺陷是难以弥补和消除的。

3、计划经济的优缺点,1)计划经济的优点

(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迎接各种挑战(战争、灾害、危机,)

(2)有利于重大经济比例关系的协调和稳定,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前瞻性优先发展重工业)。

(3)有利于社会的公平(生活水平较低时,保证或有利于解决成员的温饱问题)。

2)计划经济的缺陷:

(1)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不全面

(2)缺乏激励机制(动力问题,过于强调政治觉悟,讲究奉献,只重精神不讲物质)(3)失衡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生产与需求、规模与结构、需求供给与计划)(4)配置成本高(庞大的机构和组织)(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资源流动受阻;婆婆多,互相推委扯皮)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关于计划经济的缺陷,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即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人为选择计划经济产生的,当条件具备时,其优缺点另当别论。

(二)市场配置与市场经济体制,1、概念1)市场配置指借助于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资源的配置(是市场主体以价格信号为引导,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在社会各领域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2)市场经济就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即经济体制)。

2、市场配置的条件(人大P28),要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以价格准确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交易顺利进行、市场主体对价格信号灵敏反应为前提。

为此,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2)信息的完备、畅通(是保证市场决策合理,整个市场经济活动协调运行的必要条件)3)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历史上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发达和成熟都是与经济主体的自由相伴而行的)4)自利与互利兼容(自利是动力、互利是前提),3、市场经济的优缺点:

1)优点:

电大P252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

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从而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在地、自动地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优化配置就是要供求平衡,计划经济很难实现,而市场经济有使供求平衡的内在机制:

供求-价格-市场主体的利益-调整投资、市场、消费行为-供求平衡)第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动力提高了现量、增量、存量资本的效率)第三,激励创新(竞争机制:

动力创新者获大利;压力守旧者被淘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更重要的是养成独立自主、开拓创新、敢于冒险的思想意识和作风)2)缺点:

第一,滞后性(过多或过少已成事实)第二,不确切性和盲目性经济波动,第三,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方向(冷或热)第四,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时间过长第五,不能提供“公共产品”,不能解决经济外部性问题;非排他性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阻碍其他人同时对该产品的消费,或者要想阻碍的话成本很高。

非竞争性,即某些人对一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量。

第六,不能维护自由竞争;第七,不能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虽然市场经济也存在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和弥补。

而其拥有的长处是内在的、自发的、根本性的。

计划经济长于宏观,市场经济长于微观。

(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为基本方式,1、原因:

由当前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原、共没有市场;奴、封市场太小。

现在实行计划经济历史证明是失败的。

混合体制)2、市场配置为基础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市场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2)人们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主要在市场进行;3)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是经济决定(投资、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4)收入分配主要由供求决定;5)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促进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

第二节市场与市场机制,一、市场及其功能

(一)市场:

是人们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以及由此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他由三方面共同组成:

市场载体;市场主体;市场客体

(二)市场的功能1、交换功能;(经济结合功能,劳动比较功能,价值实现功能)2、反馈功能;3、激励功能;4、资源配置功能;5、调节功能;6、收入分配功能;(根据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大小和供求状况)有的观点认为是经济结合功能,劳动比较功能,价值实现功能,市场导向功能,产品实现功能。

二、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机制,

(一)市场机制及其特征:

1、市场机制:

市场中(竞争、价格、供求)诸因素之间互相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2、特征:

1)关联性:

任何一个市场要素(机制)的作用,都会引起其它要素(机制)的连锁反应,并要求其它要素(机制)的配合。

(如供求价格利润投资利率(工资)供求)。

2)利益驱动性:

每一个市场机制都是经过对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的增损来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市场机制是通过经济利益的驱动来支配人们的市场行为的。

3)客观性:

在既定的经济条件下,才能起作用,也必然起作用。

(如价格机制的作用必须以价格市场化为前提)4)内在性、自发性:

市场机制是市场本身固有的内在机制,并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无需外力的干预。

市场机制的这个特点要求我们间接的宏观参数调控。

5)动态性:

即无时无刻不是在运动变化中发生作用。

因此,不能试图通过行政办法使市场机制固定化。

而应创造条件,使它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灵敏和迅速。

(二)市场机制的构成,市场机制主要由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等构成1、供求机制:

市场上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内在联系)供给与需求是相互作用的。

一般认为需求决定供给,但供给也会影响需求,有时甚至会创造需求:

新产品创造新需求;供给量减少使需求萎缩。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最基本的关系。

因此,供求机制又被称为价格机制中的价格形成机制。

2、价格机制:

市场上价格与供求变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它主要作用于商品市场。

(利率机制、工资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调节机制:

1)供求决定价格的机制即均衡价格理论单个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关系决定单个商品或要素的价格,而社会总供求关系又决定着物价总水平。

2)价格调节资源配置的机制

(1)商品价格的变动调节资源配置;

(2)要素价格的变动调节收入分配,3、竞争机制及其功能:

(1)竞争是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图胜过其他市场主体的行为和过程。

(2)竞争机制是竞争同供求关系、价格变动、生产要素流动与组合,以及市场成果分配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竞争机制的功能:

第一,保证其它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调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它是市场机制的基础。

第二,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的实现途径(管理、技术;兼并;创新),4、风险机制及其作用

(1)风险即一种不确定性

(2)风险机制就是以利益的诱惑、破产的压力作用于企业,督促和鞭策他们奋发努力、提高技术、改善管理,小心谨慎的一个重要的市场机制(3)风险机制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权衡机会与风险从而减少投资盲目性)第二,有助于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优胜劣汰)第三,促进创新第四,促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风险使企业保持行为的理性化,使宏观经济减少震荡),(三)市场机制作用的条件,1、健全的市场体系(统一、完善、开放)(没有劳动力市场工资机制失灵价格机制失灵竞争机制失灵;没有资金市场利率机制失灵)。

2、较为完全的竞争市场(良性的市场结构)划分市场类型的主要标准:

厂商的数量产品的差别程度厂商进出的难易程度或按照竞争的程度不同,可划分四种类型的市场:

第一完全竞争市场;第二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第三寡头市场第四完全垄断市场(见表)经济学中讲的市场机制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是以完全竞争为条件的。

应打破垄断,鼓励竞争但我们对待垄断与竞争也要区别对待3、完善的市场格局市场格局是买卖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或何方在交换活动中处于主要地位。

市场格局有三种:

第一买方市场;第二卖方市场;第三均衡市场。

长期而严重的不均衡市场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形成及其作用的发挥。

四种基本的市场类型之比较,4、有序的市场秩序,1)制订完善的市场规则,以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规则:

是指由政府,立法机构,行业协会等机构,按照市场运行的客观要求制定的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以法律,法规制度和章程等形式来确定)市场规则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市场进出规则第二,市场竞争规则禁止不正当竞争:

垄断资源和市场、哄抬物价、假冒商标、损毁对手、行贿受贿等,以期机会均等地取得生产要素、机会均等地进入市场、负担平等、维护所有方面的平等。

第三,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规范化:

公开化、货币化、信用票据化;交易行为规范化:

自愿互惠、货真价实,反对强买强卖、坑蒙拐骗(广告欺骗);交易价格规范化(是市场交易规范化的核心):

要明确价格形成制度,对包括作价原则、作价方法、申报和监督制度在内的一整套价格形成过程都作出明确规定,防止无根据的定价,牟取暴利。

第四,市场仲裁规则规定了解决市场主体之间经济纠纷的机构(法院及相关协会)、依据和程序2)建立市场组织机构

(1)市场中介组织:

指经营各种各类商品和劳力流通的组织机构.可分为,商品流通组织;资金融通组织;职介培训组织;技术信息组织;地产组织。

(2)市场管理调节组织可分为:

职能管理机构(统计、政法、检查、审计、财政、税收、工商、银行等);技术管理机构(计量、测试、质量管理等);群众性管理机构(质量监督协会、消费者协会、信息交换协会等)。

没有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市场机制是难以发挥作用的。

从规范主体行为来保证市场秩序:

资格、程序、经营范围、责任和义务、退出、从保证客体使用价值的有效性来维护市场秩序:

质量、有益性、名副其实、规格(标准化)、计量和包装,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2、资源配置的市场化3、市场活动的自主性4、市场活动的开放性5、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公平性6、市场活动的利益驱动性7、市场活动的规范性(法制化),第三节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模式比较,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运行机理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但是,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或经济制度,则在世界各国各具特色,具有多样性,并没有统一的模式。

因为真正有效率的经济制度,必须是根植于具体国情基础上的,同具体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文化相融合,具有本国具体国情特征的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样必须遵循这一原则。

因此,在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我们介绍几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市场经济模式。

什么是市场经济模式(没有认可定义)就是市场在运作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规范、规则和运行程序的总和。

市场模式决定市场运作方式。

市场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所有制结构、市场结构、国家干预的程度和方式、分配方式。

一国的模式是由其传统文化(古典哲学德国德国人严谨理智;古典经济学英国英国人比较务实;空想主义法国法国人追求浪漫),地理人口,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

但是,不同国家的经济模式的差异并非绝对,双方也在发展中互相吸取对方的有益成分,(任何一个成功国家的经济模式,都是把世界与民族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放弃民族文化无个性的市场经济成为他国的附庸,绝对的民族化绝对排外的市场经济不能融入世界。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美国、德、日本和瑞典,这四个典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一、美国:

自由市场经济消费者导向型(分散型),美国的市场经济是典型的私有制为基础的成熟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1、主要特征经济自由其本质特点就是私营部门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的自由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保护。

主要表现为:

1)私营工商企业为市场活动的绝对主体。

(产值占GDP90%)2)大力维护公平竞争。

对私人竞争性垄断顺其发展(垄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美国大多数工业部门都被为数不多的大企业支配。

),防止私人独家垄断,尽量缩小国家独家垄断并进行改革。

政府通过立法、经济监控与行政管制反对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1890年通过谢尔曼法案/2005年微软曾面临撤分危机3)政府一般只进行间接调节且以财政政策为主4)收入分配也基本听由市场机制分配。

政府干预微不足道。

社会保障以创造就业机会为核心。

(其社保不是不劳而获,而是为你就业提供条件(培训工作)。

2、美国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原因,第一,这是与其移民国家的性质相联(个人主义与功利主义)第二,这是以其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发达的企业制度和市场为基础(如果我国也实行这一模式肯定大乱)第三,这是与其超级大国地位相联系的但自6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遇到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挑战,特别是由于19731975年危机的打击,国内通膨和失业尤为严重,使得整个经济处于不断衰退之中,暴露了美国这种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3、美国的市场经济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搞市场经济,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私营部门参与,单纯依靠公营经济就会降低市场效率。

第二,市场的自由运作需要有效的宏观间接调控,但政府的规模不宜过大。

第三,要保护竞争,就必须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

二、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平等、尊重、国家主义,1、社会市场经济的实质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理论认为,无论是古典经济学所主张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的政策(不现实导致垄断、周期波动、收入不平等),还是后来出现的中央机关直接控制的计划经济(死板缺乏生机活力、效率低下、扼制人的创造精神)都有缺陷,因而在实践中都招致失败。

他们坚持,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好秩序是由国家维持的一种“竞争秩序”,在这种秩序中,自由与秩序两者得到了均衡,保障竞争充分实现,使各企业相互配合,达到最适当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可见,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核心,实际上应克服漫无限制的自由放任和严酷无情的政府管制之间的矛盾,在主张通过竞争来实现经济效率的同时,拒绝没有社会保障、非人道的资本主义;在承认社会主义所追求的良好愿望的同时,拒绝为实现“社会公正”而采用不现实的中央计划体制。

在绝对自由主义和集权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

一方面通过法制保障经济自由,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福利保障社会公平和安全。

可见“社会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国家进行适当调节,并以社会福利为保障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特征:

1)人民资本主义这一模式被视为是反映大多数人拥有公司股票和储蓄存款的人民资本主义(“参股制”)2)极力维护自由市场竞争制度德国政府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关键,垄断属于经济生活中不公正行为。

因此,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限制国有经济和合作制经济(10%);第二,成立联邦卡特尔局。

并于1958年一月通过了反对限制竞争法。

(国内1961年对外贸易法倡导全球经济自由化和一体化)3)国有制在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德国,虽然以私人企业为主体,但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项目如邮电、铁路运输、供水系统等几乎完全属于国家所有。

4)国家积极干预,特别重视货币政策的运用5)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并举,促进社会共同进步(注重缓和各种社会紧张关系:

第一,收入再分配政策;第二,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劳资合作和共同决定制度(强调雇主与雇员的“社会伙伴”关系实行“工资自治”),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经验:

第一,要注重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中小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今天的中国极其必要。

)第二,国家对经济的有效、有限干预,尤其是货币政策和成功运用值得我们的借鉴。

第三,放宽私营部门,促进“有效竞争”,同时不应丢弃(共同富裕)社会公平。

主要尽可能的使经济结构的内在机制自动的消除贫富分化,把全民福利共同提高作为既定目标,让绝大多数人都享受到经济繁荣的成果。

三、日本: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行政导向型或社团)讲究调和、安定、团结、政府引导(儒家思想),1、主要特点:

1)官民协调体制宏观经济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分为几个层次:

首先,是中央政府;再次,是地方政府;第三,是经济团体(经团联、日经联、同友会和商工会议所等);第四,是各企业联盟和协会(1974年日本的经济生产团体达22626个)。

第五,是政府设立的征询民间意见的审议会和调查会等咨询机构。

在各个体制的运行中,政府财界四团体各种审议会的作用最为机密,充分体现了官、财、民的复合统一。

2)企业联合体式的产业组织体系(摧毁重建)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经济利益,以反垄断为名,对旧财阀实行了抑制政策,解散了日本的财阀组织,但保留其银行组织的存在。

从1951年开始,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又逐步采取了扶持垄断资本的政策,促使日本的财阀组织重新组合。

由于日本有大企业传统和政府对它的偏爱。

他们认为有限度的集中和垄断,符合现代大生产和科技革命的潮流。

而对日本这样的后起国家和外向型经济,适度的集中和垄断有利于国际竞争和生产结构的升级。

因此日本在二战后摧毁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旧财阀的垄断体制后,20世纪50年代产业组织政策的核心是促进企业联合(通过相互持股组成企业集团,有助于有序竞争,有助于国际竞争)(三井、三菱、住友、芙蓉、第一劝银、三和等六大财团)。

3)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式和集体主义文化日本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家庭式企业,而大企业也因相互持股、法人股和个人股的分散,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不大,经理层主宰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家长式管理明显。

企业关爱员工,员工以厂为家,敬业工作是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

这得益于日本企业界的三种制度:

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年功序列工资制;三是工人参与管理的制度。

这些制度在提高日本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使日本的劳动力市场相对封闭、缺乏流动性。

4)重视政府的作用(计划指导、产业政策诱导和宏观调控)它通过计划指导、产业政策诱导和宏观调控(注重供给管理)三种方法来实现其目标,而且还把政府意图直接灌输到企业以及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