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pptx
《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ppt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讲现代货币主义经济理论,一、货币主义概述1.什么是货币主义货币主义是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创始人是MiltonFriedman。
“货币主义”(Monetarism)一词由卡尔布伦纳首次提出,后被一些经济学家接受并形成货币主义学派。
1,所谓货币主义,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作用的立场上的经济学派。
其基本论点是:
1)货币的推动力量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最主要因素;2)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的最可靠测量标准;3)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通货膨胀、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都可以而且应当唯一地通过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的管理来加以调节。
2,货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卡尔布伦纳(KarlBruner)、艾伦梅尔泽(AllanMeltzer)、英国著名货币主义者有艾伦沃尔特斯(Alanwalters)、戴维莱德勒(DavilLaidler)、迈克尔帕金(MichaelParkin)等。
其中米尔顿弗里德曼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3,2.货币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一,传统经济理论的失败与凯恩斯主义的出现;第二,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干预主义之间的争论,对货币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
3.货币主义的发展阶段货币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为货币主义产生阶段。
以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的论述文章作为开始;第二阶段,60-70年代,货币理论成熟阶段,用数学方法建立货币数量模型,即现代货币数量论。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以后,货币主义进入试验阶段。
英美等国提出并实施一些货币主义的政策措施。
4,4.货币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原则:
货币主义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经济自由主义原则;经济自由主义的核心是坚信个人的尊严,坚信人们在不损害别人的自由的前提下,有根据自己的智能运用他们的能力和机会的自由。
社会不能将“自由”这个最终目标变成“福利和平等”口号的牺牲品,认为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是理想的经济制度,是自由的经济体系。
弗里德曼:
自由选择1979年,资本主义和自由1960年。
5,方法:
货币主义所采用的是实证分析方法,或者说是货币数量均衡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的任务是提出一个一般化的体系,用来预测客观经济情况变化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建立一种能对现象作出正确的、有意义的预测的理论或假说。
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和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体现在货币主义理论体系中。
6,二、新货币数量论1.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因素从剑桥方程式M=KY出发来论述。
第一,财富总量。
第二,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分配。
第三,货币及其它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第四,人们对保有货币的偏好或趣味。
7,2.个人货币需求函数,8,其中:
M为个人在手边保存的货币量;M/P为个人的实际货币需求;y(=Y/P)为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收入;w为物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rm、rb、re分别为货币、股票和债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u为影响货币效用的因素和经济稳定的预期;1/PdP/dt为价格水平的预期变动率。
公式的经济含义是:
个人财富持有的实际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价格变动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函数。
3.货币流通速度稳定性与货币供应量和收入之间关系,9,将上述公式两边同除以Y,则有:
10,这说明货币存量与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要以公式中货币流通速度V的稳定为前提。
因为只有V稳定,才能使货币存量与收入发生同方向的变动,也才能以货币存量的变动预测收入的变动。
新货币数量公式与传统货币数量公式的区别是:
前者不把货币流通速度V看作一定的值,而是当作货币需求函数一样的稳定函数。
如公式中影响V的因素有三类:
各种利率水平、价格变动水平及w与u等不易作数量测定的因素。
弗里德曼依据大量资料证实V在长期内是相当稳定的,因而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当稳定的,是比消费函数还要稳定的函数。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分析货币供给量变动时人们是如何调整其货币持有量,改变其财富的构成,以致影响到产量、价格和货币收入。
11,三、货币理论模式为说明实际产量、价格与货币存量的关系,弗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理论模式或称货币收入决定模型。
他用以下六个方程式说明:
C/P=f(Y/P,r)
(1)I/P=g(r)
(2)Y/P=C/P+I/P(3)MD=PL(Y/P,r)(4)MS=h(r)(5)MD=MS(6),12,上述6个方程式中:
前3个为IS曲线;后3个为LM曲线。
(1)式为实际消费函数;
(2)式为实际投资函数;(3)式为收入恒等式,也是S=I的均衡方程式,该式可变成:
S/P=Y/PC/P=I/P;(4)式为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5)式为货币供给函数;(6)式为货币供求相等的均衡方程式。
13,以上方程组中共有6个方程式和7个未知数,C、I、Y、r、P、MD和MS,故缺少一个方程式。
这意味着,其中一个未知数是由方程体系以外决定的变量,弗认为这个变量就是相当于持久性收入的实际收入:
Y/P=y0(7)将以上
(1)、
(2)及(7)式代入(3)式,整理后得:
y0f(y0,r)=g(r)(8)显然(8)式的值将取决于r,将r作为均衡值r0,代入(5)得:
MS=h(r0)(9)将由(9)式决定的MS作为均衡值M0,代入(4)和(6)得:
PL(Y/P,r)=M0(10),14,将已求得的y0、r0及M0代入(10)式,则得:
PL(y0,r0)=M0(11)由y0与r0而得出L函数,P就决定在L函数与M0的一致点。
这样,由上述的
(1)(7)式,就可得到由7个方程式组成的含有7个未知数的方程体系,因而形成7个变数都可以同时决定的完整体系。
现在用y0除(11)式,则可得:
(12),但因,15,去掉符号可写成:
上述(14)式与(11)式含义相同:
(11)式的L函数若是稳定的,P即为M的正比函数;而(14)中,若V函数与y是即定的,P就与M成同比变动。
所以,要使P长期稳定,只须使M的变化与y的变化率一致,而对V的值加以适当控制就行了;如果V的值长期来说是稳定的,则为了使P长期稳定,就需要对货币供应量M加以控制。
这正是货币主义制定其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
货币存量变动对收入、产量和价格的传导机制:
所以,(13),(14),16,四、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1.通货膨胀理论定义: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上涨。
论点如下:
第一,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第二,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引起通货膨胀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可从货币数量公式出发分析:
根据公式:
MV=PQ方程两边取对数,并对时间t求导:
17,以增长率表示:
MS%+V%=P%+Q%移项:
P%=MS%+V%Q%,第三,通货膨胀的过程。
MS货币支出流量成本、价格第四,货币增长率超速的原因。
一是政府开支的不断增加;二是为充分就业目标而实行的扩张性政策。
2.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弗认为,对此问题的研究可分三阶段:
第一阶段,简单菲利普斯曲线阶段。
第二阶段,自然失业率假说阶段。
第三阶段,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
P%,UN,A,B,F1,F2,F3,自然失业率,18,3.世界性通货膨胀问题主要论点:
(1)世界货币供应是各国货币供应的总和。
开放经济国家的通货膨胀取决于世界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以及本国国内创造的信贷数额的大小。
任何一个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都导致国际货币存量的增长,从而就意味着更高的世界物价水平。
因此,个别国家稳定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对于世界通货膨胀的变动的影响很小,而世界通货膨胀最终会输入该国。
19,
(2)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取决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个别国家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对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的影响很小;而国际市场的利率水平的波动将促进国际范围内的资本流动,这种流动对一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从而对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不是稳定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的货币政策所能消除的。
20,(3)开放经济体系中的一国货币供应是由该国的国际储备基金和国内信贷额所构成的,因此它的货币供应增减所起的作用将被国际收支的盈亏所抵消;假定一国提高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膨胀,这时会导致资本外流,造成国际收支赤字;反之,如一国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使国内信贷紧缩,则会导致资本流入,从而造成国际收支盈余。
国际收支变动的结果,会使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减幅度超出一国金融当局的计划之外。
因此,在开放经济体系中,货币主义的稳定国内货币供应增长率的政策对世界性通货膨胀无效,于是浮动汇率受到货币主义的重视。
21,五、货币主义的经济政策1.单一规则的货币供应量调节政策:
即按照经济的实际增长率来增加货币供应量;2.负所得税方案:
即政府规定某种收入保障数额,然后根据个人实际收入多少给予适当补助。
负所得税方案公式为:
负所得税=收入实际数额(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率),22,3.浮动汇率政策:
汇率随国际收支的变动而自动调整,并调节国际收支的平衡;4.收入指数化方案:
即把工资、政府债券和其它各种收入同生活费用或物价指数的变动相联系,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变动而伸缩。
以抵消价格波动的影响。
23,六、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争论,第一,关于货币的作用和重要性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货币量的变动会影响总产量或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但这种影响是通过MrIGDP的方式发生的,而利率只是影响投资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
他们认为,影响投资的更多的、更重要的是另外一些因素,如预期的利润率及与利率的比较、资本成本、预期收益、未来竞争情况、技术变革、有效需求、对未来价格、成本、等的预期,甚至于气候变化、投资者的情绪与信心等。
24,所以,M的变化对Q或GDP只起着不明显的、次要的影响。
因此凯恩斯学派在说明决定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因素时,更主要强调的是投资支出和乘数,强调政府支出或有效需求,而不是货币供应量和流通速度。
而且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函数,它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动,因而他们还强调货币当局控制利率对影响货币流通量变动的作用。
25,相反,货币主义则坚持货币供应量变动对决定GDP或实际收入水平的首要作用,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直接影响GDP,即MGDP。
至于凯恩斯学派所说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会影响总收入,货币学派认定这种影响是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结果,因而认为货币在经济分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货币供应量是影响GDP的占优势的力量,而整个经济的货币效应的唯一度量是货币供应变动率。
货币供应对整个经济所具有的效应取决于货币量是按什么速度增长,例如是稳定的、还是加速的或是减速的?
如果货币供应量按稳定速度增长,则短期内货币的变动对实际收入和利率就有重要影响。
26,但从长期说,人们一旦能预见而且适应稳定的货币增长,他们的行动就会以实际量值大小的正确估计作为依据,这时货币量的变动对就业、产量和其它变量不会有多大影响,主要影响是使价格水平提高。
但如果货币供应是加速的或减速的,这就必然使整个经济不稳定。
而与凯主义相反,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函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因此由货币当局控制利率的各种做法,只能造成货币量的不稳定,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不稳定。
27,有人说,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货币作用和重要性问题上的区别只在一个字:
凯恩斯主义:
货币也重要。
“MONEYMATTERSTOO”.货币主义是:
货币最重要。
“ONLYMONEYMATTERS”.,28,第二,关于货币增加的冲力凯恩斯学派用货币的传递机制来分析货币存量或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对实际经济的影响。
他们认为,货币变动将首先冲击到金融资产和各种债券的价格,债券价格的变化反映利率的变化,一般是债券价格高则利率低,债券价格低则利率高。
而人们保存金融资产或债券的数量取决于利率的变化,如果利率低则人们手边愿意多保留货币,如果利率高,则人们愿意多保存债券。
通过这种变动能影响投资的变动,即强调货币对借款费用(利率)的影响和借款费用对物质投资的影响。
29,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的传递机制冲击到经济方面不仅限于金融资产,还包括非金融资产,即影响其它非金融资产的价格,如耐用品、资本品、消费品的价格等等,还可以冲击到股票市场,也就是说货币力量会被传递到整个经济的非货币方面。
因此货币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关于货币推动力的传递机制的观点是特殊的,只注意利率及货币与之间替代方面的作用,而他们的观点则是极普遍的,所以货币主义认为经济中的所有外生变量的变动都能影响经济体系。
30,第三,实行财政政策好还是实行货币政策好?
凯恩斯主义:
实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外在时延长;货币主义是:
实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内在时延长;两种政策的时延是:
财政政策,内在时延长,外在时延短;货币政策,内在时延短,外在时延长;两种政策在时延上是互抵互补,所以有经济学家认为,应同时使用两种政策。
正所谓:
“两个拳头打人比一个拳头要好”。
内在时延:
一项政策从酝酿制定到实施的时间。
外在时延:
一项政策从实施到产生效应的时间。
31,第四,关于政府应该不应该实行稳定政策问题凯恩斯学派认为,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可采取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使经济恢复稳定,如改变公共工程和其它开支的方案,改变转移支付的方案,或根据经济周期的情况而改变税率等等。
他们认为这些政策是使经济稳定的因素,所以主张实行反经济周期波动的稳定政策。
32,货币学派则认为,酌情使用的政策是扰乱的因素,而不是稳定的因素,因为当经济出现萧条时,到达一定程度后经济将自动回升,如果这时政府采用促使经济恢复稳定的政策,由于政策的时延问题,反而会使经济回升过头,引起需求过度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而这时政府又将采用紧缩性政策,同样由于时延问题,又将使经济过于萧条。
所以,这种政策会使经济处在这种萧条与膨胀的循环波动之中,因此是扰乱的因素,不应该实行稳定政策。
33,第五,关于“挤入效应”与“挤出效应”问题。
货币学派提出政府赤字支出的“挤出效应”,即便政府赤字支出增加了,会使经济社会的私人投资支出减少,因为政府赤字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政府借债和征税增加,而这就会挤掉私人支出,因为它们会吸收本来可以用于私人消费或生产性投资支出的资金。
因此政府支出增加,使私人投资支出减少,政府增加支持一元,就会挤掉私人投资一元,因此不应该增加政府支出。
34,凯恩斯学派认为,政府支出增加将产生“挤入效应”,即政府支出增多,会增加购买,使企业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所以政府支出增加,使私人投资也增加。
因此应该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
35,第六、关于经济模型的规模问题。
凯恩斯学派强调通过利用大规模的详细的模型来研究总量经济,认为既然经济中的实际决定是由个人和厂商作出的,经济中的各种总量模型就必须以此为基础。
因此要求建立大规模的、复杂的结构模型,认为这对适当理解政策的作用是必要的。
所以,他们总是喜欢用成千上万的方程式来说明经济学原理。
36,货币主义则认为,总量经济分析是从总量出发,不必详细说明个体或部门的经济行为,不需要有个体或部门的行为与总体的行为之间的直接的理论上的联系。
因此,建立大而多的经济模型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利用小而少的经济模型(如一个方程式)同样会解决问题。
所以,他们主张建立小规模经济模型,用一些简单的方程来说明问题。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