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pptx
《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ppt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与代表人物;现代“管理理论丛林”11个管理学派的主要思想;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能够正确指出管理理论发展的逻辑主线及其时代特征。
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经验管理experiencemanagement;科学管理理论scientificmanagementtheory;一般管理理论generaladministrationtheory;官僚行政组织bureaucracyorganization;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管理科学managementscience;决策理论decisionmakingtheory;系统理论systemtheory;多元文化multi-culture。
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管理过程理论managementprocesstheory;战略管理strategymanagement;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流程再造理论reengineeringtheory;虚拟组织virtualorganization;学习型组织learningorganization;全球化globalization;,第二章管理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是很短暂的。
但是管理的实践活动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一直存在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工具都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但是管理本身所追求的核心目标是不变的,即如何提升组织效率和效益。
理论的产生源自于长期的管理实践,理论是对实践经验中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规律的总结,理论反过来能够指导实践,并在新的实践活动中遇到新的问题,积累新的经验,形成新的理论。
人类之所以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是因为从原始人类开始,依靠个人的力量几乎无法生存,因此,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生存与发展的人类基本目标,这种需要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改变过。
集体活动的效率取决于氛围、秩序与资源,其中,氛围最重要,秩序次之。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军队的管理。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一、管理与社会发展,对于人类发展历史阶段的划分存在着多种观点,主流观点是以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所谓的生产关系实际上就是社会如何管理生产的体制与制度。
1.儒家的管理哲学,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
(一)我国早期管理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第一次文化大发展的灿烂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思想,最负盛名的有儒家、道家、法家等,各个流派最本质的争论是管理哲学的争论。
2.道家的管理哲学,3.法家的管理哲学,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1.汉谟拉比法典与古兰经,汉谟拉比法典,在奴隶社会时期,西方管理思想的代表就是汉谟拉比法典。
这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由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集合社会管理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制定而成。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西方大多数国家处于君主和宗教的双重统治下,宗教思想具有极其强大的影响力,宗教典籍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汇集,古兰经是其中的代表。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奉行的根本典籍,与中国的论语相似。
古兰经,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经济人”假设与劳动分工论,对古典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经济人”假设与劳动分工论。
“经济人”假设即认为经济活动是由完全利己的个人相互交换的活动而产生的,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最大化。
正是以“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基础,古典管理理论奉行以经济利益为手段,诱导工人努力工作的基本管理思想。
第一节早期管理思想,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概述,“劳动分工”理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点:
(1)因专业分工,劳动者某项技能变得越来越熟练;
(2)劳动分工减少了工作变换的时间;(3)工具和机器的发明与使用使个体劳动者的效率成倍增长。
“劳动分工”理论是整个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基础,虽然在目前知识经济环境下,出现了劳动技能多元化的趋势,但劳动分工仍旧是管理的基础。
(二)西方早期管理思想,2.“经济人”假设与劳动分工论,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诞生的背景,在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标志性事件。
事件一: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第一次分离。
事件二:
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
事件一: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第一次分离。
1841年10月5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到纽约的铁路上,两列火车迎头相撞,造成2人死亡,17人受伤。
美国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事故调查原因将矛头直指铁路公司底下的管理水平。
为了平息公众指责,解决今后铁路运营的安全问题,在马萨诸塞州议会的推动下,铁路公司不得不进行管理改革,企业所有者交出了管理权,只享有分红的权利,聘请有管理才能的人担任企业领导,这就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也是第一次出现了“职业经理人”的概念。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一、古典管理理论诞生的背景,事件二:
科学管理原理于1911年首次出版。
18世纪60年代欧洲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小手工业逐步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家庭作坊逐步过渡到大型工厂,自由竞争开始加剧。
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促进了大公司的发展,约翰D.洛克菲勒(JohnD.Rockefeller)的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Oil)几乎垄断了整个石油行业,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控制了钢铁工业的2/3,大型企业需要正规化的管理,对于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也应运而生。
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管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即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决策全凭经验和主观判断,缺乏科学依据。
大型工厂的经验管理主要表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尚未分离,企业由资本家直接管理,缺乏专职的经营者。
由于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性,企业的管理是非常粗放的。
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凭个人经验办事,工人凭个人经验操作,没有科学的操作规程,管理人员凭个人经验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经验管理的粗放方式严重阻碍了大型企业的发展。
在科学化管理的强烈需求推动下,欧洲和北美各地涌现出一批钻研科学化管理的企业家和管理实践者,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就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
1911年,泰勒所著科学管理原理正式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正式诞生,古典管理理论正式确立。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并非是泰勒一个人创立的,当时欧美各地企业家和管理实践者都在不断探索大型企业的规范管理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思想。
泰勒将科学管理归结为“思想的革命”,他认为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的话,则劳资双方都会得到利益,矛盾即可化解。
也就是说,大家应该关注把“蛋糕做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如何分配蛋糕”的问题。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建立在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基础上,即工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只要能使工人得到经济利益,工人们就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自身最大的潜能,达到生产效率最大化。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
(一)作业研究原理,
(二)时间研究原理,(三)实施计件工资,(四)科学管理四项原则,(五)泰勒科学管理的评价,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二、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18411925)和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
这里重点介绍他们的古典组织理论。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企业的全部活动应包括以下6种: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属于经营活动之一,并将管理活动从经营中提炼出来,成为经营的第六项职能,由此确立了管理的普遍性意义。
他提出管理是普遍的一种单独活动,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由各种职能构成,管理者通过完成各种职能来实现目标。
法约尔由此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开山鼻祖。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管理不是专家或经理独有的特权和责任,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包括工人)的共同职责,职位越高,管理责任越大。
(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将管理活动单独列为企业经营六大活动之一,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管理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他通过自己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出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这14项原则至今仍被众多大型企业奉为管理的重要法则。
(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2.管理的14项原则,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法约尔认为管理人员应该具有以下六项能力与素质:
身体条件;智力条件;精神条件;全面教育;特别知识;经验。
管理人员需要懂得的不仅是管理原则和职能,还必须获得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各种人员在管理的等级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必须具备的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也不同。
(一)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3.管理人员的素质与管理教育,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韦伯理论的伟大在于建立了一套正式组织的理想的官僚行政体系,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公共管理领域还是企业,超过90%的组织仍沿用着韦伯所提出的行政体系。
(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权力包括3种类型:
合理的法定权力;,传统的权力;,神授的权力。
第二节古典管理理论,
(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理想的行政组织的6项特征:
按照公开原则进行成员的选用;对组织成员进行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按照既定的奖惩与升迁制度确定组织成员的工资与职位升迁;组织成员拥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内按照职位的高低,规定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为“对事不对人”。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从古典管理理论到现代管理理论过渡的重要历史事件就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中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在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加紧对工人的剥削,工人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劳资矛盾达到高峰。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化解严重的劳资矛盾,众多企业管理者与学者开始不断探索,寻找新的药方。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行为科学开始兴起。
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
行为科学走上管理学研究舞台成为主角的重要标志性事件就是著名的“霍桑试验”。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二、霍桑试验与行为科学的兴起,
(一)霍桑试验,1.试验过程,2.霍桑试验的结论,3.“经济人”假设向“社会人”假设转变,第一阶段,照明实验。
第二阶段,福利实验。
第三阶段,访谈。
第四阶段,群体实验。
(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
(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引发管理学界的大地震,企业管理者与学者认识到管理是与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工作。
科学管理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的。
行为科学建立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即人不仅追求个人利益,人的社会属性如归属感、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集体利益等对人的行为具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二、霍桑试验与行为科学的兴起,
(二)行为科学的兴起,霍桑试验之后,以研究人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为目标的行为科学研究者大量出现。
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组织中人类行为”的理论研讨会上,“行为科学”正式定名。
虽然“行为科学”研究者的研究领域和目标各不相同,但总体来说行为科学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行为的因素,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行为科学融入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等多种学科,取得了世界公认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X理论与Y理论,3.管理方格理论,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亚伯拉罕H.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19081970)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形象地将人的五级需要比喻成金字塔形状,最基础的是第一级的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水、传宗接代等。
第二级是安全上的需要。
这两个层次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人与动物并无本质区别。
在满足了基本需要之后,人类还有特殊的社会属性需要,即第三级的感情和归属上的需要以及第四级的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
最高层次的追求是第五级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追求自我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2.X理论与Y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与Y理论,即存在X与Y两种人性假设。
X假设是“性恶”论,管理必须采取惩罚性措施;Y假设是“性善”论,管理应采取引导与鼓励性措施。
X理论、Y理论与中国古典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X理论,
(1)人天性懒惰、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劳动与责任,因此指挥、监督、惩罚都必不可少。
(2)由于天生的懒惰,大多数人都是被动受领导的,并无远大目标,安全、稳妥、稳定是追求的首要目标。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2.X理论与Y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格雷(DouglasA.Mac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与Y理论,即存在X与Y两种人性假设。
X假设是“性恶”论,管理必须采取惩罚性措施;Y假设是“性善”论,管理应采取引导与鼓励性措施。
X理论、Y理论与中国古典的“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Y理论,
(1)大多数人对工作的热情来源于工作本身的满足感,如果工作能有效满足人的需要与兴趣,大多数人能够在工作中充分运用智慧与体力,能够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督与控制。
(2)大多数人都存在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在适当的引导和鼓励下能够发挥出高水平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际上大多数人的智慧和才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与运用。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3.管理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研究的核心是企业的领导风格问题,由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于1964年正式提出。
之所以被称为方格,是因为两位管理学家用带有横纵坐标的矩阵图表示企业不同的领导风格,矩阵中的每一个小方格都代表领导风格的一种组合状况,因此被称作管理方格,见下图所示。
图中横坐标代表企业领导对生产的关心程度,1为最弱,9为最强,对生产的关心也可以扩展理解为对企业总体各项业务与事务的关心。
纵坐标代表企业领导对人的关心程度,其强弱分布与横坐标相同。
企业领导风格用坐标方式表示,即(X,Y)。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3.管理方格理论,在81种领导风格组合中,有5种典型的领导风格:
(1)(1,1)型为贫乏型。
(2)(9,1)型为任务型。
(3)(1,9)型为俱乐部型。
(4)(9,9)型为战斗集体型。
(5)(5,5)型为中游型。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三、管理理论丛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管理理论得到高度重视,获得了巨大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
研究管理不再是企业家的任务,很多不从事管理工作的学者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由于从事管理研究的企业家和学者的工作与经验背景、知识结构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理论假设、研究对象、视角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出现了众多的管理学派以及著名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
这种现象被孔茨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与流派,三、管理理论丛林,
(一)经验和案例学派,
(二)人际关系学派,(三)群体行为学派,(四)合作社会系统学派,(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六)管理决策学派,(七)系统学派,(八)数理学派,(九)权变管理学派,(十)管理角色学派,(十一)管理过程学派,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首先,市场范围的扩大。
其次,资源配置的变化。
再次,分工协作方式的变化。
最后,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形成。
谈到全球化,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对于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一、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二)文化融合与演变,全球化产生了大众文化。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时间和空间不再成为障碍,信息在全世界范围内飞速转播。
全球化无疑使文化融合的速度数以倍计地提升。
然而,文化并未像人们所想象的形成一种“全球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时间与空间约束被打破,个性获得了极大解放,个性文化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潮流。
人们在生活中随处都在追求个性化,无论是服装、餐饮、电子产品还是旅游和文化消费等。
但与个性文化相对应的是大众文化的形成,尤其是互联网,它将全球各地的人联系在一起,使得各种文化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某种大众共性,如电影、音乐等。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波特与企业竞争力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钱德勒(AlfredChandler)、安索夫(IgorAnsoff)、安德鲁(KennethAndrews)、克里斯滕森(C.RolandChristensen)等著名学者共同开创了企业战略学,安德鲁和克里斯滕森等学者提出的SWOT分析框架堪称经典,至今仍是企业战略分析中最常用的工具。
SWOT将企业的“强项和优势”(strength)、“弱点或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作为企业战略分析框架的四个基本要素,认为在开发环境机会、抵御环境威胁时,能够运用内部实力同时避开内部弱点的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波特与企业竞争力理论,当代公认的战略管理大师是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
波特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如战略定位、五力模型、钻石模型、价值链等,大大丰富了SWOT框架的内涵和实用性,波特的理论与分析工具秉承了SWOT分析“内外结合”的思想,如战略定位、五力模型、钻石模型等理论着重分析企业外部因素,而价值链理论着眼于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波特认为企业竞争优势虽然是由企业所处产业的状况及其在产业内的位置所决定,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生成是在企业价值链中完成的。
波特理论与SWOT分析框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波特的分析过程是“先外后内”。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波特与企业竞争力理论,波特理论的主要内容,1.五力分析模型详见本书第一章第四节。
2.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波特认为企业可以采取三种基本竞争战略,除了自身能力与条件外,采取哪种竞争战略取决于竞争的基础,以及企业的竞争定位。
以产品种类为基础的战略定位,应采取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以需求为基础的战略定位,应采取差异化竞争战略;以接触为基础的战略定位,应采取聚焦化竞争战略。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虽然波特的竞争理论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但是也受到了很多批评。
原因,一是波特的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法,过多关注外部,而价值链理论分析的因素太多,几乎无所不包,没有抓住重点,因此“企业黑箱”问题无法解决;二是产业组织分析法能够清晰解释行业间的差别,但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行业内部的差别远远大于行业间的差别。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国内学者陈劲、王毅、许庆瑞(1999)对核心竞争力理论进行了总结,归纳出8种主要观点,并做出相应评述。
其主要内容如下:
(1)整合观:
不同技能与技术流整合的能力。
(2)网络观:
构建技能网络能力。
(3)协调观:
各种资产与技能的协调配置能力。
(4)组合观:
各种能力的组合。
(5)知识载体观:
核心竞争力以知识为载体。
(6)元件-构架观:
能力构成元件能力与构架能力。
(7)平台观:
发挥产品平台作用的能力。
(8)技术能力观:
关注点主要在用专利指示的相对技术能力。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三)企业流程再造,20世纪90年代与核心竞争力同样轰动的是“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理论。
199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迈克尔哈默(M.Hammer)博士与詹姆斯钱皮(J.Champy)合著了再造企业管理革命的宣言书一书,正式提出了企业再造理论。
按照哈默与钱皮所下的定义,“企业流程再造”是指“为了快速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的运营基准,对工作流程businessprocess)作根本的重新思考与彻底翻新”。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三)企业流程再造,诊断原有流程;选择需要再造的流程;了解准备再造的流程;重新设计企业流程。
企业流程再造的四个步骤: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四)虚拟组织与无边界组织,经济全球化促使企业在全球市场范围内竞争,企业之间的关系也由你死我活的竞争(win-lose)转向合作共赢的关系(win-win)。
全球化要求组织必然从传统的官僚行政体系中脱离出来,演变成新的形态。
在组织演变的过程中,扁平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扁平化即组织内部的垂直层级大大减少,从而提高组织效率。
扁平化带来组织垂直层级的减少,必然会增加横向的宽度。
这种横向的宽度达到一定程度,就突破了传统意义上以资产为纽带的组织边界,出现了虚拟组织与无边界组织。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五)学习型组织,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五项修炼,具体内容如下:
第四节当代管理理论发展,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六)蓝海战略,回顾与总结,第一章管理学概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