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

上传人:j*** 文档编号:30789741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59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pptx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一、粗浅的思考,1、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的两大思潮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3、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4、基于三大职能的地方本科高校三个定位5、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1、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的两大思潮,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类一切活动永远的话题,也是高等教育永远的课题。

如何面对?

党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核心:

求是。

如何求是?

从哲学上讲,关键是两个字:

度,机。

度空间维的尺度。

度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线。

准确定位,过犹不及。

机时间维的时机。

善于审时度势。

机会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

掌握时机与尺度,把每一个问题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历经万世而不衰”的绝对直理。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校,都有自己所面对的尺度和时机,需要每个学校审时度势,实事求是,从自己的时空条件出发,把握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区域特点、单位特性、个人特质,找到适合自己科学发展的道路。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任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校素质教育改革;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有待大力提高;拔尖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大师级教师和领军人才缺少,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需要提高;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成果应用体制机制活力不足;高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宏观领域:

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要求与高等教育自身适应性是主要矛盾。

微观领域: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专业目录化和灵活化、课程体系的规划和人才发展的自主性和多元性、教育的人文性与功利性是主要矛盾。

在高校内部的具体表现: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如职称评审的标准)教师为本与学生为本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打分如何使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传授知识还是提高能力?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人做事还是做人?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权力配置,行政化倾向)学科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关系(面向知识体系还是面向现实问题?

)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关系(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不一定是社会急需的),1997年以来,全国小学招生人数从246204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不足1500万人,11年间锐减近1000万人。

也就是说,从2008年起的10-15年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将从波峰走向低谷,全国高等学校的生源之争、特别是优质生源之争将越来越激烈。

处于本科教育后端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有研究预测:

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按19-22岁计算,2000年为7482万人,2010年为9296万人,2020年为7412万人,也就是说,今后10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按每年约200万人的数字减少。

2020年19-22岁的人口7412万人,每岁1853万人,按40%的毛入学率,约741万人,与目前仅数十万人的差距。

也就是说,今后1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只可能缓慢增长,1998年以来的高校大规模扩招一幕将不可能重演。

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3、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高校的出路何在?

内涵发展!

什么是内涵发展?

我的看法:

两条质量!

特色!

温家宝:

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

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

(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刘延东:

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和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其中一个是:

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4、基于三大职能的地方本科高校三个定位,高校的三大职能:

自中世纪后期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一元的教学职能,到二元的教学和研究职能,再到三元的教学、科研、服务职能的漫长演变。

每次演变,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并最终体现为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也导致高等教育结构的变革。

一元阶段:

培养绅士,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职能,以英国最为典型。

赫钦斯的观点和实践。

二元阶段:

德国人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开始,大学有了科学研究的职能,主要是发展科学理论的研究。

三元阶段:

首先在美国提出,得益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以及赠地学院的出现。

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一起成为高校三大职能。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几种类型:

从学院升为大学从专科(师专、工专)升为学院独立学院民办本科地方本科高校三个定位:

围绕高校的三大职能,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定位?

我们的观点:

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

三者的关系:

人才培养处于中心地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应该服务和服从于人才培养;服务型科学研究和区域型社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交叉的,重叠的。

5、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从2004年起,我国中央政府把自主创新从一般性号召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一个革命性进程的启动。

在这一进程启动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自主创新将以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它必然地要求我们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层次人才战略的重点。

根据创新的不同类型,我们可以把创新型人才分为原始创新型人才、集成创新型人才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型人才。

原始创新的起点一般是通过对客观规律的研究,在理论、原理等方面进行突破,因此,原始创新往往是革命性的。

原始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侧重理论,重点大学是其主要培养机构。

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这类创新往往是渐进式的。

集成创新型人才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侧重应用,一般本科高校是其主要培养单位。

创新型人才的分类与特点,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的历史比较(),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国际比较统计(),日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变化(占18岁人口的比率)(),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层次定位,理论性与操作性是应用型人才体系的两端,较为容易理解,而设计性与技能性是中间层次,难以清楚界定。

但从学制上来说,两者的层次定位具有明显的差异。

然而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过于注重操作技能等的培训,从而模糊了与高职院校的界限,事实上降低了设计性应用人才的层次。

从知识结构角度来看,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本专业知识和延伸专业知识。

与技能性比较,设计性人才的基础知识更扎实、本专业知识更有深度,延伸专业知识更加广泛。

从能力结构角度来看,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既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业能力,能够捕捉商业机遇,能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还具有整合各种知识和各个创新环节的能力,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的知识复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应在技能性之上。

另外,从学科结构角度来看,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不仅指理工科学生,还包括人文社科类学生,就文科而言,设计性应用创新人才主要是在提出创意,策划方案层次,技能性的文科主要是在思路与方案的执行层面。

二、初步的探索,1、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构建实践教育体系教师教学业绩评价优良教风学风建设实验室建设2、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3、师资队伍建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简况2001年6月,学院成立。

宁波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

2001年9月,首届学生入学。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11300余人。

学院根据宁波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学科专业。

现设有经济与贸易、法律与传媒、外国语、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和管理等8个分院,33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开展有研究生教育和成人教育,初步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多层次办学的良好格局。

2003年7月,学院的办学实践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工作会议”上得到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5年1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工作专项检查。

新一轮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大力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导向,以培养优秀人才为根本,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推进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依托,以提升师资水平为核心,以强化规范管理为手段,抓住机遇,整合优势,打造学院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学院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推动学院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2006-2010事业发展规划建设和发展目标:

通过实施“质量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强院”、“开放合作”四大战略,推进“文明校园”、“和谐理工”两大建设,把学院建设成特色鲜明、稳定地居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目前提出的科学发展目标为:

抓质量,创特色,强优势,促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1、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修订:

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培养目标,三次修订:

2001-2005级,2006-2008级,2009-2010级。

实践训练环节为独立设置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实习等。

列入培养方案的集中实践训练环节累计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15%,理工科类专业一般不低于总学分的25%。

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可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积极有效的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环境,设置集中开展的实践训练环节,包括在短学期开展的专业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第二课堂、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

鼓励各专业在7(8)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专业前沿知识探讨等专题辅导讲座,并整合为专业素质拓展内容,课程名称自定,计1学分。

各分院为该课程的开课单位,参照分院专业特性和学生情况实施,纳入集中性实践训练环节。

各专业须开设1到2门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纳入集中性实践训练环节以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还要鼓励开设培训类、技能拓展类课程。

培养方案修订,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交能力,特设第二课堂学分,计4学分。

学生在学院学习期间除取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训练环节等教学环节学分外,还必须获得第二课堂4学分,方能毕业。

第二课堂必修4学分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1学分。

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发表论文、学院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等途径获得课外学分。

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分为课程、专业、产业三个层次设计,试点起步,在教学工作中予以导向,政策倾斜。

教师教学业绩评价,高校的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体现的。

但教师的课程教学数量考核容易,质量考核很难。

我们最近的探索是:

教师教学业绩由四部分组成:

教学工作量、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教学业绩和教研教改业绩。

将这四部分指标分别组合后,得到教师教学业绩的综合评价等级。

教学业绩每学年评价一次。

教学工作量:

教学业绩合格的必要条件,分为合格、不合格两档。

达到“学院岗位聘任办法”中相应级别聘岗教学工作量要求的为合格;“学院岗位聘任办法”中没有明确要求的,以所在单位同一聘岗级别教师平均教学工作量的70为合格。

教学工作量包含课表工作量和指导工作量,指导工作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开展课改和实践教学的过程。

鼓励教师要多采用实践指导工作量来体现对教学工作量的提升。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

评价按课程进行,学生和教学单位对课程的评价分别占50。

对讲授多门课程的教师,将其各门课程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方法采用比例归一评价。

评价等级分为A、B、C、D和E五档,A为最高等级,E为不合格等级。

对连续两学年评价为A级者,免检一年。

免检者均按A级评价(免检期出现教学事故者除外)。

多门课程数据综合:

将每位教师所教课程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列,按照高分高加权的比例计算加权和。

教师担任多门课程教学的,最多选取较高的5门进行数据综合。

实践教学业绩:

实践教学业绩是教学业绩评价中的导向指标,倡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是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体现。

实践教学量化分需由教师申报,分院审查和分配,报学院核定。

教研教改业绩:

教研教改业绩分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体现。

根据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业绩计算及奖励办法和教研教改类论文计算当年得分。

教学业绩评价计算:

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教学业绩和教研教改业绩按等级量化赋值,三项评价指标权重,教学业绩综合得分(S)=X65%+Y20%+Z15%,优良教风学风建设,组织骨干听课制度,实验室建设,理工科实验室,文科实验室投入1.4亿多元建成各类实验室55个(其中宁波市资助3000万元,其余资金为学院自筹)。

3个基础课教学实验室一次性通过省教育厅评估;2个实验室为市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测试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分别通过省级计量认证;文科实验室成为学院办学亮点。

2、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学院科研经费从2002年的78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267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超过4.2万元。

至2008年底,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9项。

至2008年底,累计发表论文19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230余篇,出版著作100余部,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获各类科研成果奖50余项。

A、B类研究机构成立了28个依托学院现有专业的A类研究机构和21个旨在鼓励多学科发展、鼓励院内外资源整合、强化服务地方能力的B类研究机构,其中市级研究机构(实验室)13个。

企业总裁培训受宁波市委组织部委托举办了宁波市优势骨干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共6期,累计培训企业家骨干500余人。

2008年启动新一轮“宁波市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计划3年再培训1000人。

学院高端培训项目获得了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奖二等奖。

培育重点学科学院设立一类、二类重点学科,按不同的建设标准进行申报。

学院对一类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对二类学科进行扶植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周期为三年。

鼓励多个分院整合优势力量共同组建学科团队,软课题带动硬课题“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北仑若干重点产业提升战略研究”,围绕特色农业、物流业、电子信息业、模具产业、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重点产业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问题开展软科学研究,为教师熟悉区域经济、带动硬课题开展提供新进路。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3、师资队伍建设,经过8年建设,理工学院的有全职教师600多人。

在专任教师中,教授占6.9%,副教授占27.6%,合计为34.5%;具有博士学位占22.8%,具有硕士学位占48.3%,合计为71.1%;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教师5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

师资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师资的主要工作是三项:

引进,激励,培训。

引进工作制订人才引进计划设置“三江学者”特聘岗位,定岗定编按需定编原则。

根据学院发展规划,按照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需要核定编制。

总量控制原则。

人员编制总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数和学院所能承受用人成本的最大限度控制。

编制管理由学院总量控制,各单位设置岗位和录用人员应在学院下达的编制限额内进行。

精简高效原则。

按照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对学院内部各类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调节与控制,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适当、质量优良、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能适应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教职工队伍。

重点突出原则。

编制核定应优先保证学院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需要,重点保证学院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通过定编,逐步优化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

相对稳定原则。

编制核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变更,确因学科发展和任务变化需要增减编制时需经主管部门论证,院务会审定、批准后适当调整。

激励工作岗位聘任工作,年度考核培训工作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设立青年教师进修学校,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内容汇总表,思考没有止境,探索不能止步。

愿意和台州学院的同仁们一起不断思考和探索,共同走出地方高校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

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