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30780698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docx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试题与答案

(2017年版2020年修订)

一、填空题。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微观层次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义务教育化学或科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3.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4.化学课程对于科学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

7.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

8.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9.必修课程内容包括5个主题。

10.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培养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化学的志向,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科学,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提升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

11.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3个模块。

12.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面向对化学学科有不同兴趣和不同需要的学生,拓展化学视野,深化对化学科学及其价值的认识。

13.必修课程不划分模块,共4学分

14.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共6学分。

15.全体高中学生必须修习4学分的必修课程。

16.必修课程设置5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

17.化学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18.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3个模块。

19.选修课程设置了“实验化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科学”3个系列,旨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

20.选修系列1包括“基础实验”“化学原理探究”“化工生产过程模拟实验”“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综合实验”4个主题,

21.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建立解决某类化学实验问题的特定思路与方法,促进学生发展动手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

22.化学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4级。

23.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化学学习评价是化学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

二、名词解释。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

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简答题

1.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的高中化学课程

(3)选择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化学课程内容

(4)重视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

(5)倡导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2.化学课程结构设计依据。

(1)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满足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设置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2)借鉴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反映课程实施的现实需要,设计课程组织形式。

(3)基于化学学科特点及核心素养内涵,确定课程主题、模块和系列。

3.简述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化学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已发展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技和工程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

通过系列2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一步了解化学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发展的关系,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综合问题时,能运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出合理的分析和推断,作出理智、科学的决策。

化学与生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观念,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生活行为的转变。

4.简述发展中的化学科学。

发展中的化学科学20世纪以来,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向人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复杂而有序的巨大综合系统。

为了让学生了解化学前沿发展的面貌与趋势,激发学生树立以化学作为专业和职业的兴趣和理想,设立该系列课程。

该系列课程的设置并不需要学生对化学前沿问题有系统的了解,而是结合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有重点、有选择地介绍化学科学的最新进展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化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生关注并投身于化学事业。

5.简述化学学科教学与评价建议。

(1)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科学制订化学教学目标

(2)准确把握学业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和组织化学教学内容

(3)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

(4)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促进学习方式转变

(5)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

6.教师如何增进化学学科理解?

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开展基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对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一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

化学学科理解是指教师对化学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和方法的一种本原性、结构化的认识,它不仅仅只是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包括对具有化学学科特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化学学科理解能力。

应反思自身化学学科理解方面的不足,主动参加有关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应充分发挥化学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所教内容的学科理解研讨;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师的化学学科理解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7.教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积极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践,主动探索“素养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

在化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教师应科学制订具体可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设计和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注重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结构化的自主建构中理解化学核心观念,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四、论述题

1.论述高中化学的课程目标。

(1)通过观察能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发生的变化,并能解释其原因。

(2)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认知模型来描述和解释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破除迷信,反对伪科学;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增强探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较深刻地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强化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