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76920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39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docx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共73页

沪科版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释疑

目录

一、沪科版物理全套教材分析3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3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4

第三章 声的世界6

第四章 多彩的光8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9

第六章 力与运动10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12

第八章 压 强14

第九章 机械与人15

第十章 小粒子和大宇宙18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20

第十二章 内能与热机21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23

第十四章 探究电路24

第十五章 从测算电费说起26

第十六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27

第十七章 电从哪里来28

第十八章 走进信息时代29

第十九章 材料世界30

第二十章 能量和能源31

二、重点难点释疑33

01-1走进神奇33

01-2探索之路33

01-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33

02-1动与靜33

0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33

02-3快与慢34

02-4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34

03-1科学探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4

03-2乐音与噪声34

03-3超声与次声34

04-1光的传播35

04-2光的反射35

04-3光的折射35

04-4光的色散35

04-5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36

04-6眼睛与视力矫正36

04-7神奇的“眼睛”36

05-1 力37

05-2 怎样描述力37

0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37

05-4来自地球的力37

05-5摩擦力38

06-1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38

06-2 力的合成38

06-3二力平衡38

07-1质 量39

07-2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39

07-3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39

07-4阿基米德原理39

07-5物体的浮与沉40

08-1压强40

08-2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40

08-3空气的“力量”41

08-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41

09-1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41

09-2滑轮的应用42

09-3做功了吗?

42

09-4做功的快慢42

09-5提高机械的效率42

09-6合理利用机械能43

10-1走进微观43

10-2看不见的运动43

10-3探索宇宙44

11-1科学探究:

熔点与沸点44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44

11-3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45

11-4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45

12-1温度与内能45

12-2科学探究:

物质的比热容46

12-3内燃机46

12-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47

13-1电是什么47

13-2让电灯发光47

13-3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8

13-4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48

13-5测量电压48

14-1电阻与变阻器48

14-2欧姆定律49

14-3家庭电路49

15-1科学探究:

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50

15-2电流做功的快慢50

15-3测量电功率50

16-1磁是什么51

16-2电流的磁场52

16-3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52

17-1电能的产生53

17-2科学探究:

怎样产生感应电流53

17-3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53

18-1感受信息54

18-2让信息飞起来54

18-3踏上信息高速公路55

19-1我们周围的材料55

19-2半导体55

19-3探索新材料56

20-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56

20-2能源与社会56

20-3开发新能源57

三、物理基础知识识记题58

一、沪科版物理全套教材分析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

  1.注重学生的发展,改革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总目标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 章 概 述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具体要求等,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

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以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课程的功能,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章有三节:

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图景,这些神奇来自 自然,非凡而震撼人心;这些神奇来自生活,平凡而充满智慧!

  面对这些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 总结上。

而后来的物理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以及对那些神奇现象的理性思考,才使物理学逐步有了令人惊叹的发展。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物理学家们不仅为人们留下了物理知识,而且还为人们留下了 科学探究方法以及不朽的科学精神。

  本章内容结构图:

  本章以典型事例突出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强调了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

  本章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不仅与物理学有关,而且与天文学、地质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科技史等内容有关,同时还涉及了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有关科学技术内容。

  本章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的培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从本章可见本教材的主要目的:

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而且还将注重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有根据的怀疑精神,一定的创新意识等。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5. 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6.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7.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

  ◇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全 章 概 述

  本章涉及机械运动的描述与探究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主要包括运动、静止、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和知识,以及长度、时间、速度的测量等基本物理实验方法和技能。

  本章分为四节。

第一节“动与静”,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的世界、运动的描述。

主要讲述不同的运动形式以及人类文化中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从而引出科学描述运动的方法。

第二节为“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包括测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活动三个小节。

主要内容为长度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间的估测,用停表或手表测时间等;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介绍测量的方法及测量的误差。

第三节“快与慢”,介绍速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主要包括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的测量方法,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及研究方法。

第四节“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有关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为:

  1.以天、地、人三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使学生能认识自然界无处不存在运动,自然界以多种形式展现着物质的运动。

  2.人们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运动、探究运动。

  编者力图根据上述基本思路进行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运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初步体验运动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以及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介绍物理科学描述、探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通过实践学习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

 

  基于上述基本思路进行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中描述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通过对时间、长度测量的学习,掌握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打下基础。

  5.以培养学生收集证据的能力为重点设计科学探究课题。

  本章内容结构图:

第三章 声的世界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

  ◇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 了解乐音的特性。

  ◇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全 章 概 述

  1. 本章要求

  声音是人们最熟悉的现象之一,学生不仅在生活中已积累了大量与声音有关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小学自然课中也学过了与声有关的常识。

尽管有这些前期经验与常识,但是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声音,人们为什么能听到声音?

”大多数学生并不很清楚,对于声音在生产和技术中的应用就更是陌生。

本章将使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声的世界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的基本理念之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物理结论;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音调、响度和音品三个特征;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特别是超声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与声有关现象的观察,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他们喜欢物理知识、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乐器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充分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研究的习惯。

  通过本章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超声、次声和噪声,更重要的是应该了解超声技术在生活、生产、科技和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有自觉减少次声和噪声源的意识,对社区的声环境有简单的评价,对社区中的声污染能提出防范和改进意见。

  在本章教学中应以观察、实验、分析为主,强调知识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

教学中还要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精神;要鼓励学生做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家庭观察和小实验;要指导学生阅读一些与声有关的科技(普)资料,并让学生做一些适当的社会调查。

本章实验器材也应以简便易得的为主,实验要简单,现象应明显。

  2.本章编写思路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试验稿)基本理念之一。

为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意义,教材第一节设计为科学操究型课,但因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能力层次,所以又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而是突出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这个环节。

人们在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中,必定会产生许多用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不能圆满解释的、甚至可能是矛盾的问题,如何将这些问题明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

 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和生活中发声物体发声时的状况,提出对产生声音原因的看法后,先用实验进行研究,进而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实,最后得出产生声音原因的结论。

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体会到这种认识的过程,同时注意学生对各种现象和结论的表述能力。

  3.本章内容结构图:

第四章 多彩的光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4.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科学内容 

  ◇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全 章 概 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自然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 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光在两种介质界面所发生的光的反射规律和光的折射规律。

并通过实 验,使学生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 用,也只要求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能够了解。

但是,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则要求学生能够通 过科学探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要求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 应用。

眼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户,要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并能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视 力的矫正等问题。

  在本章的学习中,有关光的传播、凸透镜成像等基本上都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光的反射、折射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

由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创造条件,做好各项实验,充分使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也将要经历多方面的实验操作。

完成实验并不是该教材编写的全部目的。

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出需要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经历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实验是如何进行的、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应该记录什么、经过分析得出怎样的结论、别人的结论又是怎样的等这一系列过程,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了问题、确定了探究的目的,就必须制定针对探究目的的探究计划。

计划应该科学、合理,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所以,在“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锻炼学生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技巧,还要使学生初步学习制定探究计划、选择探究器材的方法和依据。

要使学生在制定探究计划中了解加油站中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

另外,要鼓励学生进行收集资料、社区调查等活动,并注意激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与别人交流合作、反思评估的意识。

  本章内容涉及的物理原理虽然简单,但是,涉及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生活和自然中的光现象到现代的光学仪器都有所涉及,这些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本章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科技,以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到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同时,通过对电子显微镜和哈勃望远镜功能的认识,使学生看到科技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激发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攀登科技高峰的精神。

  2.本章编写思路

  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

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

而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规律。

在学习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环节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根据教材的整体安排和本章具体内容,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关于制定探究计划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课外活动内容和一些新科技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科技的力量、热爱科技、接近科技。

  3.本章内容结构图:

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

  能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本 章 概 述

  1.本章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让学生“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通过常见的事例或课堂演示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能使用示意图描述力。

会测量力的大小。

”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是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介绍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交流与讨论”、“实验探究”过程中,渗透以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将自己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增强学生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

  2.编写思路

  本章章名叫“熟悉而陌生的力”。

其中的“熟悉”是指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有大量关于力的“前概念”和常识,生活中也有大量与力相关的词语,学生似乎对力是很“熟悉”的。

“陌生”则是强调力是一个基本的物理概念,它有特定的科学内涵,有丰富的物理内容,这方面对学生而言又是陌生的。

教材希望从“熟悉”人手,充分关注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让学生不断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感悟一些科学方法,把学生逐步引进科学的力世界,把“陌生”变为科学意义的“熟悉”。

根据这个思路,本章首先依据“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概括出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节)。

然后介绍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因素(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第二节)。

在此基础上,第三、第四、第五节分别介绍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三节内容各有其突出点:

第三节弹力。

突出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第四节突出重力和质量的关系;第五节则突出实验探究——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介绍摩擦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诸多表现,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以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

  本章引导学生跨人力学世界的大门。

直接为第六章作好知识铺垫,也是学习第七章浮力、第八章机械功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认识力、探索力的兴趣,激发学生从身边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学规律的兴趣。

本章的许多实验都是学生用身边物品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本章教学中——定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多体验,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小制作、小实验,逐步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物珲的习惯。

  3.本章内容结构图

第六章 力与运动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内容

  ◇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本 章 概 述

  1.基本要求 

  本章讲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力学的重点章节之一。

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师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领悟“分析与论证”这个探究环节,同时认识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初步具有评价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运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二力平衡的条件,掌握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三个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本章编写思路

  因为本章着力体现力和运动的关系,所以在设置上就力求体现“如果物体受到了力的作 用,其相应的运动状态会怎样?

”的思路。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展示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将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现实中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力的作用,如何体现多个力对物体的作用;当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作用时,其运动状态又如何?

 这就是第二节“力的合成”关注的问题;第三节“力的平衡”体现的是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本章的这三节都以实验探究为核心进行设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本章的参与,获取 “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学生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最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推理的结果;“力的合成”要求学生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力的平衡”要求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获取结论。

随着对本章的深入学习:

让学生逐步体会《标准》中关于“分析与论证”的要求。

  3.全章内容结构图

 

  第七章 密度与浮力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4.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5.有团队精神。

  6.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科学内容

  ◇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 章 概 述

  1.本章基本要求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

质量、密度、浮力;本章涉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

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技能有:

托盘天平、量筒和量杯的使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初步认识应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概念,会正确使用天平与量筒或量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并从中学习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

此外还要计学生对物理单位的大小形成具体的观念,进而发展他们的估测能力。

  让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鼓励学生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现象,解决与密度有关的简单问题,进而领悟物质的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应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浮力概念,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