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6901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docx

最新大学教师资格证内部复习资料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概念

1、高等教育:

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它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判断)大学主要是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分科教学)

4、七艺:

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5、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的新变化有那些表现:

(多选)

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

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出现了“中等后教育”和“第三级教育”等概念

6、1998年8月29日,通过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高等教育是多样的,既有学术型、研究型、也有应用型,技术型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点,每条都按简答和论述准备)

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而服务于政治。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高等教育的领导权由谁来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2、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和目的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对受高等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2、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同时并进,并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4、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1)、斯特鲁米林的研究。

提出劳动简化率的概念,运用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来确定劳动简化率的方法计算出因教育程度的提高所产生的价值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30%。

(2)、舒尔茨的研究。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推算出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3%。

(3)、丹尼森的研究。

应用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方法,计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为35%。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高等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一)、科技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四次教育大革命”:

第一次,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第二次,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第四次,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

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2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

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

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通过科研发展科学和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三大职能。

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

(一)、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

人才培养的职能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柏拉图公元前387年创立学园;

在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奴隶社会)。

中世纪大学最早产生于意大利(萨莱诺大学,创建于11世纪初)。

中世纪大学的代表有:

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学院,1636年;1898年,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

(二)、19世纪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功能

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三)、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功能

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运动,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论述)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三)、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教育目的指明了在一定社会中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

1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2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的核心内容)3实施的途径。

一般来说,高校总是通过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培养目标。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1961年,在《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8.8.2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掌握)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我国教育方针作了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背会,一个宗旨,两个重点)

二、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二)、教育目的的性质

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

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

一、`高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总的)与高等教育目的(该阶段的)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二)、高等教育目的(总方向)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具体、明确的规定)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多选,单选)

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节作用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基本规定

由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是专业,因此,高校培养目标在不同的专门化领域中落实为专业培养目标。

(判断)

(二)、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多选)

1、德与才的关系2、身与心的关系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重点难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

首先,从人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人的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其次,从人作为一定社会中的成员来考查人的发展,应当是对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

马克思主义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

同时人的发展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条件角度,论证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二、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智、体、美

高校德育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性质的体现,是坚持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向,全面实现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选择)

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德基本途径;2科学研究;3社会实践。

(多选)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第一节社会本位与人才本位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

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构成两种不同价值观念

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其核心是个体社会化。

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

西方,个人本位观追溯于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理论(文雅教育、和谐教育)赫钦斯也主张教育自由社会本位观则是柏拉图最早提出;

中国,老子是个人本位观,强调个人修养完善;孔子是社会本位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简答)

(一)、两种价值观是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了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三)、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20世纪前半页杜威美国教育家,“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地价值协调起来”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判断、选择)

1、在我国殷商,西周时期,教育内容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西方,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到了中世纪,实行分科教学,在“七艺”通才教育的基础上,在通过法学、神学、医学三科的分科教学来培养律师、牧师和医生。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简答)

(一)、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

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

特征: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相对于通才教育而言,专才教育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培养。

特征:

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简答)

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包括专才教育又广于和高于专才教育的通才教育转变,包含着对当前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冲突的现实解决。

两者走向融合。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T”课程体系应该由一维,深井型向二维,T型转变。

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

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和方式

美国马丁。

特罗提出毛入学率小于15%英才教育,大于15%同时小于50%大众教育,大于50%普及化教育。

英才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只代表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对立。

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

(一)、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趋势

(二)、英才阶段向大众化转变的两种模式

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首先是私立),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简答)

(一)、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二)、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四)、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

高等教育平等

(一)、对教育平等的不同理解

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

孔子“有教无类”、柏拉图“对所有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主张

当代关于高等教育平等的三种学说?

(简,选)

英国西尔佛——平等是相对的,平等是分阶段的

瑞典胡森——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组成部分(多选)

教育平等思想的转变三个阶段:

保守主义阶段、自由主义阶段、激进主义新概念阶段

3、英国马斯格雷夫——教育平等是分阶段的

(二)、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高等教育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

作为一种理想它是绝对平等的,但现实中却是相对平等的。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效率

效率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

(平等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简)

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

其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再次,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高等学校的学制

一、学制的概念及其演变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

有那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水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学制建立的依据:

(一)、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二)、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的制约;(三)、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二、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

(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四种基本类型:

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

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

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

4、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

(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层次特征

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校分为三个层次:

1、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2、大学和专门学校3、研究生院

三、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

(一)、我国普通高校学制的历史沿革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

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即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教育部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之中,高等教育部门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二)、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多选)

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

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

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

其他。

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学位制就是国家和学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巴黎大学)起初没有区别,不存在高下之分。

后逐渐有了高下之分。

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其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备受重视,故哲学博士学位也就应运而生,但并不是哲学学科。

美国比较正式的学位层次通常有四种:

副学士或协士学位,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德国,通常不存在硕士教育阶段

法国,学士,硕士,博士与英美代表的水平不同

我国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我国1980年建立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制度

我国招生:

统一考试,交费上学;我国就业制度:

自主择业,双向选择

各国招生制度的主要类型:

1、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亚洲地区(日本例外)2、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国3、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日本

我国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

1、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2、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3、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尚的角色地位;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德聘任制度是指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英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系统原则,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

总体原则:

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我国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

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简答,论述)

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

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

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

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意、瑞典)

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德、日、英)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简答)

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动,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二节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微观)

学校的管理模式等

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行政权力相对强大)

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相对平衡)

P89未写上

二、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1989年后,我国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目前我国高校现行的领导体制,突出了以下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简答)1、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

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

一、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他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多选)1、经济因素2、文化、传统因素3、科学、技术因素4、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基础教育提供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的调整上。

第二节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五种结构)

一、层次结构:

又成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如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二、科类、专业结构:

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我国高等教育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军事学等12个各学科门类的学位。

三、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根据经费来源不同,分公立和私立;据授课时间方式不同,分全日制大学以及函授大学、夜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

☆四、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院校。

五、地区结构:

指各大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1、梯度结构模式2、中心城市模式

第三节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

一、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

1、一体化模式2、多样化模式

二、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

学术的因素2、体制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三、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论述)

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1、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高科技发展的需要,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我国专科层次应用性,技艺性人才的培养规模。

2、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

3、在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适当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模,缓解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不足而高等教育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