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6604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5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x

《特殊教育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新生入学教育》课题研究

【摘要】随着我校办学规模日渐扩大,在特殊儿童教育各方面都取得了令社会及家长认同的成绩。

于此同时,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启智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其中新生比例也随之扩大,由于这些新生出入校园且家庭教育不足,在适应校园生活方面存在一些障碍,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鉴于此,我们特针对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展开研究,以图探讨出适合新生的入学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生 入学教育 能力培养

一、背景

办学三年来,本校学生规模日渐扩大,在办学初时所招学生中学习障碍、轻度智障的学生较多,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各方面情况较好,但随着办学规模日渐扩大,所招收的学生中中重度学生、问题行为学生开始增多。

这些学生呈现出年龄小、程度差、家庭教育匮乏等各方面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在入学初表现出极多不适应,针对本校新生入学时各方面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分析,以便对新生各方面情况有一基本认识。

1.近两年新生入学时年龄段情况;通过对启智一年级及启智三年级近两年所招收新生抽取16名学生所做的年龄段分析可得出如下情况                     

1.1 6--10岁所占比例62.5%;                 1.2 11--16岁所占比例:

37.5%;

由此可看出近两年所招收新生6--10学生最多,本校未来所招收学生日渐低龄化。

2.学生入学前各方面能力培养情况;

由于样本不足,本次课题研究在针对学生入学前各方面能力培养情况所做的研究是抽取启智部各班部分学生来进行的,通过对学生入学前家长是否进行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调查(按照各年龄段进行数据比较),得到以下数据:

    

图1入学前受教育情况统计

年龄段

比例

6--10岁(21人)

11--16岁(24人)

上过学比例

42.86%

70.83%

未入学比例

57.14%

29.17%

 

 

 

图2入学前家庭教育情况

年龄段

比例

6--10岁(9人)

11--16岁(14人)

接受过学习能力培养比例

44.44%

14.86%

接受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比例

55.56%

28.57%

接受过卫生、行为能力培养比例

88.89%

71.43%

接受过劳动能力培养比例

55.56%

35.71%

接受过纪律意识培养比例

22.22%

7.14%

 

 

 

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6--10学生接受过学校教育的比例不到一半,11--16岁学生接受过学校教育比例相对较多;6--10学生在家庭教育各方面情况都较11--16岁学生情况为好。

这些数据从一侧面反映出了一些学生在入学前教育及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一些家长更多的是依赖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在入学前尚能对孩子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但一旦入学即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基本上交给了学校,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3.2 家长对孩子及时接受教育的认识不足;           3.3学生由于各方面教育的缺失,不可避免的存在各方面能力的不足;                           从以上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若想促进新生更快的适应学校生活、更快的取得进步,学校必须对新生在各方面能力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补偿缺陷,发展特长,以更好的培养、塑造学生,以便促进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目标:

通过研究学生入学前的背景,希望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使得培智新生能够较快融入校园生活,培养其各方面能力,使得新生在各个方面摆脱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而产生的不足,以适应学校教育,为其日后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问题。

探讨新生入学时应当提升的各方面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对象:

启智部培智2010—2011学年新生;

方法:

从新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着手,通过教师干预、个别化训练、思想意识培养等方式来提高新生的各方面能力,从而帮助其解决就学中遇到的不适与障碍,以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

(一)养成教育

1、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弱智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弱智学生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障碍,我们将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以下三类:

       1.1 完全不能生活自理:

不能独立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

1.2 大部分不能生活自理:

第一类中有三种能力达不到即大部分不能生活自理;

1.3 部分不能生活自理:

第一类中有一种达不到即部分不能生活自理;

(在以后的能力追踪调查中我们将以上内容再次细分为五个等级,这在后面会有阐述。

点击查看)

根据上面的内容,同时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分别针对各生活自理能力内容制定了一些需要培养的内容,现总结如下:

⑴ 独立、正确的大小便;

⑵ 学会按天气增减衣物;

⑶ 自我照顾;

⑷ 独立进食;

⑸ 独立穿脱衣物(部分困难学生限于穿脱薄衣物);

⑹ 独立洗漱;

⑺ 自我移动(独立上下楼梯、走、跑、跳等);

2、课堂常规教育;

2.1 课前准备:

进入教室,准备好学习用品;

2.2 侯课、坐姿:

坐直、手背后、脚并齐;

2.3 课堂常规:

①上课铃响:

生:

起立——老师好;

师:

同学们好,请坐;

②下课铃响:

生:

起立——老师再见;

师:

同学们休息;

(下课后教师安排学生上厕所,课间活动等)

2.4 举手发言:

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意识,注意让学生大声地说;

2.5 朗读课文:

音量是否大、整齐与否、执书姿势是否正确;

2.6 握笔、书写姿势要求;

3、课前活动;

3.1 儿歌;

3.2 数数;

(二)、 学习能力

根据学生情况,在此主要将学习能力分为听、说、读、写、抽象概括能力等五部分。

1、听的能力:

听的能力可细分为听觉记忆、听觉理解两部分,各部分间是统一联系的整体,经过各部分的配合,从而达到信息的接受、理解、加工等。

对于培智学生,在听的能力方面应考虑以下方面:

1.1 测定每个学生听觉记忆保持的时间,例如通过课堂反馈等方式,以此来适时巩固学生的旧知;

1.2 培养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以此来帮助学生记忆教学内容,例如通过数字串、儿歌、古诗背诵等方式来进行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说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从学生语言能力可看出其思维、理解等能力,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从课堂教学方面来说,“说”不仅仅是指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讨论这些方面,更应当视为一个集接受、理解、思维等方面的系统整体。

说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影响,从本校学生情况出发可视为学生口头语言的发展,即语言的接受、理解、表达(接受性语言、理解性语言、表达性语言)。

这些在课堂中,可简单视为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受、理解以及通过回答问题等方式予以反馈的表达性语言。

3、读的能力:

3.1 正确读书姿势的培养;

3.2 朗读能力的培养;

3.3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4 口语能力差的学生当如何培养其朗读能力;

4、写的能力:

4.1 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握笔姿势,不乱涂乱画等);

4.2 对不愿写字的学生的培养;

4.3 书写与生字词识记的联合统一;

5、抽象概括能力

5.1 生活数学学科的知识迁移、总结、理解等;

5.2 生活语文中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的升华;

5.3 其它学科(生活适应、劳技等)在生活中的联想、运用;

(三)、 社会适应能力

1、校园环境的认识:

熟悉校园,保证安全(厕所的认识等);

2、学生沟通交往能力培养:

学生不会与陌生人交往、与人交往时表情、语气僵硬等,这些问题的原因与学生从小少有与人沟通机会、本身社会适应能力差有一定关系;

(四)、 执行指令能力

1、问题:

学生不能按照教师指令去做某件事;

2、原因:

胆小、不理解指令意思、主动性差;

五、研究过程

(一) 通过对新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内容的界定与相关原因的分析,本课题组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研究工作;

1、分析相关学生各能力障碍程度及原因;

2、分析完后建立相关策略;

3、教学方法跟进;

4、形成生活自理障碍干预模式;

具体措施如下:

1、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1 教师手把手教:

针对部分中、重度智障学生拉裤子、不会穿衣、洗漱等问题,通过教师、保育员手把手教,辅助与强化同步进行来培养新生相关能力

1.2 模仿:

通过模仿教师或别的学生,使部分具备模仿能力的学生进行相关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1.3 正确意识培养:

针对部分会大小便,但总是不去厕所,而是随地大小便的学生,通过教师或学生一至两节课带他去一次厕所,培养其在厕所大小便的意识;

2、 课堂常规培养方式

2.1 习惯培养;

2.2 榜样作用;

2.3 课前准备工作;

以上内容可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⑴个别化训练:

主要针对有情绪与行为障碍、注意力差、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各种个别化训练措施来使这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或适应课堂常规内容中1—3项内容;

⑵发挥集体作用,通过周围人的影响使课堂常规较差的学生尽快适应课堂;

⑶家庭培养:

通过家校联动,让家长在放假期间或学生在家期间着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⑷教师培养:

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在课堂常规教育方面要有意识,有重点地进行培养;

⑸儿歌教授影响:

通过教授学生课堂常规儿歌来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意识;

⑹在班级建设中体现:

针对新生,在课堂常规培养中可通过班级建设中的相关内容来予以教育;

⑺课间活动时予以关注:

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的培养。

3、 学习能力培养方式:

3.1 听觉理解能力的培养方式:

可通过提升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常识、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方式来进行;

3.2说的能力培养方式:

3.2.1接受性语言

(1)在授课时,注意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即对所听到的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

这些可以通过一下方面来予以实现:

①分层教学;

②教师放慢授课时的语速,务让学生听清楚;

③听觉与其它感官配合进行记忆,如看图片、ppt、实物等;

(2)对部分语言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动、自闭症、情绪行为障碍等)采取吸引注意力、调动情绪、活跃课堂气氛等方式来进行培养;

3.2.2理解性语言

(1)帮助学生理解其所听到的教学内容,例如图片、实物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转化为其能所掌握的知识(与记忆、抽象概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等统筹思考)

(2)通过提高学生的词汇量、知识水平、生活常识等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理解其所听到的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表达性语言能力,包扩被动性语言与主动性语言及相关语言的条理性、逻辑性等;

4、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方式:

4.1 多鼓励学生与人交往、让能力好的学生带着他们与别人玩等;

4.2 培养学生自信心,促使其敢于与人交往;

4.3 教师带领学生与伙伴一起游戏;

(二)、 个案追踪示例

通过对以上研究方法的总结、干预策略与模式的建立,本课题组选取了启智一年级与启智三年级共四名新生,依据前述的干预模式进行了新生入学教育的个案追踪研究,先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 个案资料

1.1 

姓名

 

入学时间

2011.3

出生日期

2002.8.20

受教育程度

年级

启一

残障类型

智障

问题行为

1、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能完成简单的学习任务;

2、沟通能力尚好,但执行指令能力较差;

3、模仿能力较好,但不会加以分辨,只会盲目模仿;

 

 

 

 

 

 

1.2

姓名

 

入学时间

2011.3

出生日期

2001.6.14

受教育程度

特校上过两年

年级

启三

(1)

残障类型

智障

问题行为

1、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正确与人沟通手段、意识;

2、情绪控制不佳,常不受控制的唱歌;

3、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料理较差(增减衣物、物品保管等)

4、课堂常规、学习能力较差(注意力、记忆能力等较差)

 

 

 

 

 

 

1.3

姓名

 

入学时间

2011.4

出生日期

2004.9.26

受教育程度

年级

启一

残障类型

多动、智障

问题行为

1、学习能力较差,理解、常识能能力差;

2、自理能力较差;(会大小便)

3、多动,课堂中注意力只能维持2~3秒

 

 

 

 

 

 

1.4

姓名

 

入学时间

2011.3

出生日期

1997.4.22

受教育程度

年级

启三

(1)

残障类型

唐氏

问题行为

1、学习能力较差(受限于记忆能力及注意力的不足);

2、书写能力差且被动;

3、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洗漱等),但不能较好处理日常生活(物品保管等);

4、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无主动参与意识,与人交往较退缩、被动;

 

 

 

 

 

 

2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学生能力评价标准

(适用于6~16岁儿童)

分值

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学习能力

课堂常规能力

备注

5

能够独立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跑、跳、上下楼梯等均较好)

能够主动参与游戏、融入新环境、与人友好相处、熟练运用社区设施、(达到三项即可)

听、说、读、写等能力较好,思维、理解、语言能力等均较好

课前准备、坐姿、起立问好、举手回答等能力较好,学习较主动(达到三项即可)

 

4

能够独立进食、翻身、大小便、洗漱、自我移动(会跑、跳等)

能够较主动参与游戏、融入新环境、与人友好相处(达到两项即可)

听、说、写能力较好,思维、理解、语言能力等较好

具备基本课堂常规意识,但课堂参与意识差(能听从教师指令来完成学习内容)

 

3

能够独立进食、翻身、大小便、自我移动(能够独立行走、上下楼梯)

与人相处、游戏被动,有参与欲望,但不会、不懂如何去做

记忆能力尚好,能够书写生字,思维、理解能力受限

会跟随其他学生起立问好,但课堂纪律较差

 

2

能够独立进食、翻身、自我移动(行走、上下楼梯存在一定问题)

与人相处、游戏被动,没有参与的意识,有较严重的行为问题(以是否具备参与意识为主要标准)

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

能在教师口头指令下完成起立问好等程序

 

1

能够翻身、自我移动(行走、上下楼梯需辅助)

不会与人交往,社交行为表现退缩、被动,有严重的行为问题(有两项即得1分)

不会书写,但有基本表达与听、说能力

各项课堂常规需教师带领(起立问好等也需教师辅助)

 

0

不会独立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达到四项即得0分)

没有社交能力,思维、理解能力低下,适应能力培养困难(必须全部都有)

没有学习能力,没有听、说、读、写等意识

无课堂常规意识,不懂课堂纪律

穿衣是指夏秋服装,必须独立穿、脱衣物

 

 

 

 

 

 

3  追踪记录阐述(附表格)

本追踪记录是以通过观察、干预这四名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情况来展开的,通过4、5两个月的持续追踪,通过学生在每周、每月的变化来考察本次课题研究所制定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是否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现将相关数据总结如下:

3.1追踪记录

3.2追踪记录

3.3追踪记录

3.4追踪记录

4 追踪记录评价

从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有两名新生在两个月的时间中,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课堂常规能力三方面有了一定进步,但生活自理能力则仍然停滞不动;另两名学生分中,因为本身能力较好故在这两个月中未表现出明显进步;因为多动、能力较差及走读不能连续进行相关能力培养的原因,各方面能力一直停滞不动,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较两个月前还是有一定进展。

该个案经过四个月的个别训练,进步很明显。

配合着感统训练,可以看出成效。

虽有进步,但是还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寻找新项目,总结经验,为今后的训练奠定基础。

在训练中,发现一些不足之处:

1、训练记录不完善。

当天的环境,孩子的心情,以及突发状况有时会忽略。

2、训练场所不适宜。

分散注意力的因素太多,要尽量在一个无干扰的环境中训练。

训练也有一些可取之处:

1、及时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和老师配合,训练他的行为习惯,提高他的认知言语能力。

2、强化及时。

对于孩子做对的项目,做到迅速回应,强化其对的行为。

在以后的训练中,要不断地摸索与总结,不断完善训练计划和训练记录表,尽可能多的记录下个案的情况,以便研究。

六、成果分析与讨论

通过近一年的工作,从中可以看出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对新生成长有较大助益。

每位学生在通过教师的不断观察、反复指导教育之下,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这些进步有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会明显的发觉到,有的则是细微的我们很难发觉到的。

但是通过一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有可塑性的,我们常常会说谁谁谁就这样了,不管十年还是八年都不会有什么进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通过对启智一年级、三年级一班的四名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无论是行为多么差的学生,在经过教师的不断教育、反复督促下,都是会有一定的进步的。

故此可以看出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个人的成长、学生家庭等方面均有积极影响。

七、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结论:

不管这个孩子先天有多么严重,只要我们肯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会成长,都会进步。

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同时对能力差特别是新生给予足够的关注,发现他们的不足,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对这部分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2、建议:

⑴上半年我们只是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跟踪观察,下半年中,我们应在对其观察的同时进行一定的教育及正强化。

⑵将课题分的细,从小处着手,让新生进步更明显,尽快融入学校生活。

八、问题与对策。

1、问题:

⑴我们每一个教师无法时时刻刻去面对被研究的学生,所以其中还有许多我们所发现不了的问题;

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其在家的表现是否一致,家长也应当给孩子在家庭、社区环境中给予同样的能力培养;

⑶学生在老师面前和在同学、保育员面前的表现是否一致,这些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与建议;

⑷学生在某些人或某些事情上面有没有特别的不同,通过研究这些可以进一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⑸如何培养新生课后教育模式;

2、对策:

⑴我们在教师观察的同时是否可以找几个聪明机灵的学生也帮忙一起观察,看看有什么是我们教师所没有发现的;

⑵班主任时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

⑶询问保育员、同学,被研究同学在老师不在的情况下的表现;

⑷观察、询问身边的人,看看被研究的学生对某些人(老师、保育员、同学)是不是有特别的喜欢,对某些事情(唱歌、跳舞、做游戏等)是否特别的热爱;

⑸发现学生问题要深入讨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的追踪研究并全面记录学生情况,并对这些记录做透彻的分析;

最后,我们教师在不断观察学生的同时,肯定会存在很多的死角,因为我们不是每天24小时的跟在学生身边,所以我们应该发动更多的人去帮我们观察、留意,在发现、整理完所有问题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给其指定方案,对其进行更好的干预、指导、教育。

同时,社会适应能力应融入一些校外如何生存,如过马路,超市购物,人际沟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