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955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专题五第一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

人民出版社

所属模块

必修2

单元\专题

第5单元第1课

设计主题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思想及依据的说明

本课为人民版必修2第5单元《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1课“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课程标准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依据其编写的教材几个不同版本尽管表述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都围绕背景、条件、过程、影响意义来叙述,而人民版的表述比较宏观详细,以文明史观贯穿,以世界市场的形成来连接,强调人类文明的汇合与交往。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把握好两个方向:

一是通过人物及其活动感受重大历史事件如何推动历史发展进程,二是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为何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深度思考如何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

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增强历史意识,吸取历史智慧。

增强历史洞察力”到柯林伍得的“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马克。

布洛赫的“由古知今、由今知古”等都说明历史知识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想。

教学中要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育思想,把教科书变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对话教学帮助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史论结合,质疑中形成对历史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2.学情分析

(1)普通中学学生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较弱,水平参差不齐,有一定的参与意识,可采用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

(2)初中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了解,但认知上明显存在散、乱、肤浅甚至不准确,需要形成完整历史发展线索,构建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

(3)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基础,但本课背景复杂、概念抽象、影响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学生学习这课内容较为困难。

学生缺乏独立的查阅相关资料条件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和历史科素养。

3.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人类历史划时代意义的的事件——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由分散进入整体性发展。

由此带来广泛、深远的影响:

政治方面开始了近代世界殖民体系和殖民掠夺,经济方面促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化方面改变了人类的观念和思想方式,促进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在本单元既是人类文明的连接起点,也是“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的开始。

教材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为题,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别以“发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和“文明的链接”展开叙述,着重分析了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和影响,过程通过《新航路开辟图》展示。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点: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

4.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地图和相关文字材料说出近代前夜世界各文明的概况,并知道其特点。

2、再现新航路开辟过程的重要史实,包括时间、人物、开辟航线及其所到达地区,推断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文明的孤立状态。

3、通过材料解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认识这是诸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

4、在新情境下多角度归纳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多种因素,认识全球化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新情境下,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要素,通过归纳、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

2、利用地图、文字材料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合理想象的能力,并力图寻找史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原因、影响的相关史料研习,培养学生历史探究方法和质疑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古代世界文明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探索全球化趋势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树立世界意识。

2、正确分析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对落后地区带来的双重影响,认识到积极进取、顺应潮流和开拓创新的公民意识。

5.教学策略设计

通过故事、史料等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与学生展开对话,做到史论结合,帮助学生神入历史,探索历史,形成对历史的理解;呈现不同史学观点,联系学生实际,提出相应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会辩证分析看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全球观点、公民意识、质疑意识。

6.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则新闻“一位英国王妃和她的埃及男友在法国的隧道里发生撞车交通事故,被撞的车子是由荷兰工程师设计的德国造轿车,司机是比利时人,事故原因是因为他喝了苏格兰出产的威士忌。

这个车祸经过北意大利的自由摄影师跟踪拍下,该摄影师当时骑的是辆日本摩托车。

后来伤亡者经一个美国医生进行了急救使用的是巴西生产的药物。

一个中国人是用比尔盖茨的产品把这条消息告诉了你,你正好在一台印尼生产的IBM电脑上读到了这条消息。

教师提问:

以上消息反应了当今世界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趣味性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深入浅出的理解抽象概念“全球化”。

步骤2:

展示材料: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

——《大国崛起》解说词

教师提问:

材料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有何突出意义?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初中所学知识,导入新课,起过渡作用。

板书课题“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步骤3:

那新航路开辟之前的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

(设计意图:

过渡到“旧世界”——分散的文明)

二、教学过程

(一)“旧世界”——发散的文明

步骤4:

展示材料

(1)课本第80页“分散的世界文明图”

材料

(2)在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生活神秘遥远的东方人民深感离奇莫测;传奇的虚幻令人惊愕:

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有些人生来只有一条腿,但行动灵巧……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类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

——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新课标下拓展性试题》

教师提问:

图中分布有哪些重要文明?

材料中的欧洲人对东方有如此怪异的印象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状况,结合文字材料感受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文明之间的交往状态)

(二)“打破旧世界”——文明的链接

1、谁改变了世界?

——发现新大陆

步骤5:

提示学生阅读课本83页《新航路开辟图》,找出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要素,教师进行适当讲解。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空间、人物活动,再现、升华感受重大历史事件推动历史进程发展,通过历史要素理解历史。

2、为什么是欧洲?

——地理大发现的原因

步骤6:

展示材料——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到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等领域。

手工业:

风力、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出现了集中的手工工场,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手工业品的商品化。

农业:

出现先进的耕作制度,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使农民参与市场活动,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工商业:

商人参与生产领域,购买原料分发给工匠生产,产生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促进了对货币和商品的狂热需求。

这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那么究竟从什么地方可以获得大量贵金属?

欧洲人从一本游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在书中说:

“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

”在马可·波罗如此夸张的描述下,西方人对东方更加的神往。

除了贵金属,欧洲人还想大量得到东方的贵重商品,例如丝绸、茶叶、还有香料等。

欧洲需要外来的商品,比如欧洲人在饮食上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来的。

欧洲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东南亚诸国的贸易。

其中商品主要是香料、樟脑、丝绸、宝石、布匹等等。

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很受欢迎,价格昂贵,贩运这些商品可以从中获取很大的利润。

但是当时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却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所垄断。

经过他们倒手,商品价格一般要提高8到10倍以上,高额利润让大西洋沿岸的西欧商人垂涎不已。

因此,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获得黄金和物美价廉的东方商品。

到了15世纪中叶,中亚地区崛起了一个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帝国控制了东西贸易的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甚至掠夺过境商旅。

因此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很多西欧人希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因此,第三个原因就是土耳其扩张阻隔西欧各国通行东方的传统商路。

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渗透着救世主义。

它从一开始就以博爱人类为教旨,宣称是全人类的宗教,因而有一种强烈的使人人都接受基督教的要求,传播基督教的福音于全世界。

1500年前后完成地理大发现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活动的动机之一,便是宏扬基督教于海外诸国。

因此,新航路开辟也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传播基督教。

   人文主义思潮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的价值观,是海外冒险事业的一种思想动力。

最后,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人向海外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

欧洲人在航海和造船技术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已经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专制政府的支持。

西欧诸国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

作为从封建国家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的政府,专制制度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的。

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护,要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

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西欧专制制度就这样成为海外扩张的强有力后盾。

至此,在15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时机已经成熟。

——摘编高中历史教材

教师提问: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原因。

(设计意图:

优化教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并正确认识历史)

步骤7:

展示材料:

地理大发现,我国的教科书有时也称为“新航路的开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中世纪以来的东西方经济关系,是造成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

那时,在西方人需要东方的商品中,最重要的是香料、黄金,其次是丝绸等等,包括各种手工艺品或奢侈品。

由于西方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东方,由此便出现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西方贵金属源源不断地东流。

可见,不能简单地把西欧缺乏贵金属,看成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反应;因为贵金属不足,是西欧中世纪惯有的情况。

可以说,中世纪以来由于东西方贸易失衡造成的黄金短缺,与资本主义无关。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种短缺可能变得更严重了,但这是有待于证明的问题。

由于东方总是在吸收西方的金银,马可·波罗的游记又把东方写得那么富有,所以西方人希望到东方淘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摘自王加丰《关于地理大发现的动因》

教师提问:

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吗?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设计说明:

引人史学研究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理解历史概念、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和学生的质疑精神。

深化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理解,认识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原因相互交织的结果。

(三)“新世界面面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步骤8:

展示材料:

新航路的开辟促使了世界不同文明的链接。

就物质和制度文明而言,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交流、移民活动和商业革命及价格革命,基于商业利润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加速解体,文明在冲突中交融。

资本、殖民等随之登上历史舞台,农耕文明向着商业和工业文明转换。

就精神文明而言,新航路的开辟在证明“地圆说”正确性的同时,也冲击了神学理论,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了解和交融,尽管这种交流和交融在最初伴随着隔膜、冲突甚至战争。

总之,新航路开辟后,以国别和种族为主的地域性历史开始逐渐变为相互交流、影响和融合的世界历史,文明朝着统一而又多元的方向发展。

唯此,文明和民族的共生性才得以存在。

——卢新建《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师手册》

教师提问:

(1)请归纳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三方面分析新航路开辟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设计意图:

培养获取信息能力,提高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能力,初步形成全球观点、世界开放的公民意识;进一步突破重点新航路开辟影响及其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起点这个难点。

三、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化?

步骤9:

展示材料:

美洲原产农作物向欧洲、中国传播一览表

品种

传入欧洲的时间

传入中国的时间

中国产量

玉米

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中叶

马铃薯

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末

番薯

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末

世界第一

烟草

哥伦布首次远航

17世纪初

世界第一

橡胶

哥伦布第二次远航

20世纪初

世界第五

可可

哥伦布第四次远航

1922年

花生

16世纪初

16世纪30年代

世界第一

向日葵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

世界第一

辣椒

15世纪末

17世纪初

世界第一

番茄

16世纪20年代

17世纪初

世界第二

教师提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概括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提升历史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反思”的历史意识,初步形成全球观点和开放与时俱进的公民意识。

四、课堂小结:

步骤10:

小结:

回望历史,新航路开辟揭开了人类历史全球化的序幕。

放眼今天,全球化潮流浩浩荡荡。

历史的惯性使中国迎来了崛起的契机,让活力中国开拓、进取顺应潮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对人类历史发展转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学习,联系实际学生思想进一步升华,深度思考如何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

步骤11:

板书设计

一、分散的文明

二、文明的链接

(一)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时间、人物、路线、地区)

(二)新航路开辟背景

1、原因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马可·波罗游记》引发寻金热和渴望东方廉价商品

(3)商业危机:

土耳其帝国崛起垄断东西商路

(4)精神动力:

欧洲人热衷于向外传播天主教

(5)人文主义思想倡导开拓精神

2、条件

(1)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

(2)生产力的发展

(3)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

(4)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人类文明交融

2、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商业革命

(2)价格革命

(3)殖民扩张开始

3、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

4、思想观念改变,科技进步

三、新航路开辟与中国

1、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1)物种引进

(2)商业

(3)主权

(4)文化:

西学东渐

(设计意图:

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知识的系统、完整知识结构,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7.教学设计特色

教学立意

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发展促成世界文明的链接,人类探险活动推动世界有分散发展转向整体发展,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历史意识、全球意识、积极开拓进取的公民意识。

教学构思

遵循学生主体、课程资源和生成等新课改基本理念,通过创设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史学热点,追寻有意义的历史教育,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多角度分析问题、质疑创新精神和提升历史学习能力,如教学新课的导入、新航路开辟根本原因和影响的探究;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合理认知结构,如摘编新航路开辟原因有关材料、从“旧世界”——分散的文明、“打破就世界”——文明的链接、新航路开辟与中国——如何面对全球化?

重新整合教材,形成对历史线索的清晰认识,形成学生自己的正确历史认识和价值观,实现历史教育真正功能。

8.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生成之处和存在问题

生成之处有四,一是导入新课怎样得出当今世界的全球化,二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问题的探究,三是多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以及世界市场的成因,四是新航路开辟与中国。

存在问题主要是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欠缺,师生互动对话教学实施未能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问题成因与学生基础薄弱和课程容量的广度与深度有关,难以完成教学预期目标,也与教师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矛盾缺乏充分预见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有关。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而可行的措施及办法

为学生提供更多条件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积极、广泛参与做好充分准备。

对教学过程生成性问题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历史思维,设问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层层推进,遇到问题及时调整并迅速生成新的方案对策,争取实现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