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56937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docx

宜良县地质害防治方案

2010年度宜良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宜良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执行情况,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1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1.1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特征

宜良县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

2010年,全县共调、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43处,其中滑坡127个、崩塌2个、泥石流沟11条、地面塌陷2处、地裂缝1条,均以小型为主,少数为中型。

滑坡比较发育,占灾害总数的88.8%。

滑坡、崩塌主要分布于汤池镇、竹山镇、匡远镇、耿家营乡、马街镇、北古城镇及安(宁)石(林)公路沿线,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滑坡、崩塌主要有汤池镇麻沟村、速家庄及煤炭箐滑坡,匡远镇木渣箐、安家田、上下安乐村滑坡,竹山镇禄丰村KS6+500米、禄丰村后山滑坡及小荒田崩塌,古城镇小龙兑村、小柴石滩滑坡,耿家营乡尼龙、小扯郎滑坡,九乡乡三角洞村及小河村滑坡,狗街镇白石岩崩塌等;泥石流主要分布于竹山乡、匡远镇、北古城镇、马街镇及南(宁)昆(明)铁路、昆(明)河(口)铁路、安(宁)石(林)公路沿线,其中竹山镇龙扎坝、小茂所、莫洛克泥石流,匡远镇东山、安家田、大沙滩泥石流、新村泥石流,北古城镇海发村、大龙兑村及马鞍山二采石场泥石流,马街乡马家冲泥石流规模和危害较大;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主要分布于汤池镇和马街镇两个褐煤主产地。

1.2  已发现(生)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简况

近年来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各种地质灾害造成387户农户房屋倒塌、受损或成危房,近2000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交通、农田、水利等设施遭受重大破坏。

主要灾害有:

(1)汤池镇麻沟村滑坡:

滑坡初现于1997年7月,1999年滑坡复活,2002年汛期进一步加剧,造成山体开裂,地基下沉,房屋开裂变形,危及全村63户24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地质灾害点已作过相关调查和评估,确定为全村整体搬迁,且搬迁新址己规划好,到2009年底只有22户新搬建了住房,望汤池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实施搬迁。

(2)汤池镇大平地村委会速家庄滑坡:

初现于1998年,当时造成5户群众搬迁。

2002年8月滑坡发生,造成14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坍塌耕地2亩、土方近2000立方。

2008年7月2日晚20.00时因暴雨再次诱发滑坡,倒塌3户11间房屋,危急11户3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3)汤池镇煤炭箐滑坡:

初现于1985年,每年汛期均有发展。

滑坡体长200米,平均宽100米,平均厚4米,属中型浅层土质滑坡。

煤炭箐村位于滑坡体上,全村24户44人直接受到滑坡威胁,已有部份房屋变形开裂。

此地质灾害点已作过相关调查和评估,确定为全村整体搬迁,且搬迁新址己规划好,望汤池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实施搬迁。

(4)匡远镇七星村委会木渣箐村山体滑坡:

已造成38间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导致人畜不能居住,危及人员47人,另损毁农田4亩,经济林200棵,用材林300余棵。

此灾害为修建原安石公路人为削坡及后期维护不当造成的典型地灾范例。

(5)匡远镇黄堡村委会上安乐村小组山体滑坡:

已造成全村14户村民住房不同程度受损。

到2008年4月初,灾害进一步加据,现已有3户农户住房不能住人。

此地质灾害点已作过相关调查和评估,确定为全村整体搬迁,且搬迁新址己规划好,望匡远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组织实施搬迁。

(6)匡远镇安家田(一、二社)滑坡:

2005年7月因暴雨诱发小尖山和大跨山发生滑坡,严重威胁6户23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滇越铁路的运输安全。

(7)竹山镇龙扎坝泥石流:

龙扎坝泥石流属中型粘性沟谷型泥石流,初现于六十年代,由于生态环境逐年恶化,泥石流连年不断,2002年8月16日发生的大规模泥石流曾使宜竹公路中断近一个星期,冲毁淹没田地近100亩,造成巴江河道东移近50米,危及龙扎坝村8户44人生命财产安全。

已多次向当地政府建议龙扎坝村实施整体搬迁,望尽快规划实施,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8)竹山镇禄丰村后山滑坡:

初发于2000年8月3日,滑坡长100米,宽80米,平均厚3米,滑动方量24000立方米。

2002年汛期再次发生严重的滑坡及小型泥石流,造成紧靠后山居住的45户96间民房不同程度受损。

据观察其村委会后山有形成泥石流和滑坡的潜在危险,为此2006年初巳对该点实施完成了固坡、疏导治理工程。

(9)竹山镇白车勒村委会小荒田村崩塌:

9户3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随时受到威胁,已多次提意搬迁避让,望尽快规划实施。

 

(10)北古城镇小柴石滩村滑坡:

2002年汛期,小柴石滩村后山出现山体开裂,裂缝长约150米,宽一般为20厘米左右,最宽达1.2米,山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一旦下滑,将危及坡脚小柴石滩村民22户8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已实施整体搬迁,但仍有少数“钉子户”没搬,望尽快落实。

(11)北古城镇大龙兑村泥石流:

2008年6月26日夜初发,属小型沟谷型稀性泥石流,冲毁房屋11间,危急2户6人,影响公路以下村民10户。

(12)北古城镇明良煤矿水泥一厂过磅房弯道路体滑坡、泥石流:

2004年9月26月暴雨诱发滑坡后渗水形成泥石流,泥石流顺山沟冲至离龙兴上村不远处停滞,危害较大。

此灾害的形成,经查为水泥一厂改建道路、厂房大量堆积土石而不加治理所至,应尽快责令水泥一厂进行固坡稳土工程治理,以免灾害进一步扩大。

(13)马街镇沙坡地村塌陷、滑坡:

灾害造成22户83间农户住房墙体开裂、倒塌,并有逐年增加之趋势。

灾害诱发原因为:

村庄建在褐煤矿体上,并且下有早年开采过褐煤的采空区。

此灾害点不适宜工程治理,建议逐步分批次搬迁避让。

(14)马街镇前卫村委会方家营村山体滑坡:

已造成农户住房墙体开裂留下隐患46间,烤烟房畜厩房17间,严重威胁门户4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5)马街镇迎溪村泥石流:

2003年7日6日初发,造成农户房屋及公房冲毁6间、田5亩,严重威胁5户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泥石流灾害点经查为初发期,2006年初己进行工程治理。

(16)耿家营乡尼龙滑坡:

2003年7月6日初发,阻塞尼龙水库溢洪道,造成库水漫坝,危及大坝。

(17)耿家营乡小扯郎滑坡:

2003年7月6日初发,毁房3间、埋猪4头,威胁全村52户、192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已实施搬迁避让。

(18)、九乡乡龙城村委会三角洞村滑坡,因该村后山山体极不稳定出现缓慢滑坡,新选址也已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建议尽快实施搬迁。

1.3201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1.3.1致灾因素活跃程度预测

(1)2010年降雨趋势预测

据宜良县气象局资料,宜良县区内2010年降雨量预计在800~850毫米左右,与历年平均偏少50~100。

1~4月雨量60毫米左右,比历年平均值偏多20毫米。

5月雨量为55毫米左右,与历年平均少30毫术,初夏干旱较为严重。

主汛期(6~8月)雨量在550毫米左右,比历年平均值多50毫米,单点暴雨灾害突出,洪涝趋势明显。

其中:

6月雨量为160毫米左右;7月雨量偏多为190毫米左右;8月雨量偏多为200毫米左右。

秋季雨量200毫米左右。

有明显“三秋”连阴雨天气。

雨季结束正常,在10月中旬。

(2)人类工程活动

随着为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活动已成为诱发地质灾害的最活跃因素之一,宜良县近年来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工程活动有铁路、公路、工厂、城建的工程建设及矿山开采等。

己建好的南昆铁路宜良段,是近年地质灾害高发地段,已建设好的昆(明)石(林)高速公路、的九(乡)柴(石滩)公路、已建好的萆(甸)汤(池)公路、汤池镇阳宗海开发区、北古城镇与耿家营乡结合部工业开发区及境内各类矿山(特别是汤池镇、北古城镇及九乡片区)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

1.3.2 2010年地质灾害预测

根据地质灾害相关因素预测结果,结合宜良县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及历年地质灾害活动特点和危害程度综合分析,认为宜良县2010年地质灾害的活动和危害仍会保持较高水平,地质灾害频繁度和危害度将居高不下,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9月份,现预测2010年主要成灾地段如下:

(1)匡远镇东山老采石场泥石流、滑坡;

(2)匡远镇老昆(明)石(林)公路木渣箐-安家田段泥石流、滑坡;

(3)匡远镇上、下安乐村滑坡;

(4)匡远镇安家田大箐沟泥石流;

(5)匡远镇安家田(一、二社)小尖山、大跨山滑坡;

(6)匡远镇南(宁)昆(石)铁路沿线宝洪、永丰及金梅段大沙滩沟、龙汪河、贾龙河泥石流;

(7)汤池镇梨花村滑坡;

(8)汤池镇麻沟村滑坡;

(9)汤池镇各露采矿区滑坡及各井下开采的老采空区地面塌陷;

(10)汤池镇上皂角村塌陷;

(11)汤池镇煤炭箐滑坡;

(12)汤池镇速家庄村滑坡;

(13)竹山镇宜竹公路竹山段(龙扎坝段、密枝段、莫落克段)泥石流;

(14)竹山镇禄丰村后山滑坡、泥石流;

(15)匡远镇新庄村小尖山滑坡、泥石流;

(16)马街镇沙坡地塌陷、滑坡;

(17)马街镇宜马公路马街段泥石流;

(18)马街镇马家冲片区泥石流;

(19)马街镇方家营村滑坡;

(20)狗街镇白石岩村滑坡:

(21)狗街镇小吉利村滑坡;

(22)北古城大龙兑村泥石流;

(23)北古城镇马鞍山二采石场滑坡、泥石流;

(24)九乡乡小河村滑坡;

(25)九乡乡土黑村、大兑冲村铁矿开采区滑坡、泥石流;

(26)九乡乡三角洞村滑坡;

(27)耿家营乡尼龙滑坡;

(28)萆汤公路沿线滑坡;

(29)昆石高速公路、九石阿公路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

(30)柴石滩水库坝区范围滑坡、崩塌。

2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今年预测的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主要区段分布情况,在区域地质环境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气象部门提供的2010年降雨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我县已建、在建、拟建大型工程分布、重点矿山开发区情况及人口和财产分布的密度,经综合评定,圈定出2010年宜良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块为以下10个:

(1)竹山镇巴江流域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莫落克、密枝、龙扎坝及禄丰村等村庄、人口密集区;

(2)匡远镇老昆(明)石(林)公路通过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安家田、江头村及木渣箐等箐深、坡陡、切坡大的路干两侧村庄、人口密集区;

(3)匡远镇新昆(明)石(林)高速公路通过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清水沟、水晶坡、木渣箐、七星等箐深、坡陡、新切坡度较大的路干两侧村庄、人口密集区;

(4)匡远镇南(宁)昆(明)铁路通过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宝洪、永丰、金梅等三个村委会村庄、人口密集区;

(5)匡远镇东山工业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小渡口至古城镇南北村之间原采石场所以下的工厂、村庄人口密集区;

(6)马街镇贾龙河流域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马家冲、方家营、沙坡地、迎溪村等村庄、人口密集区;

(7)汤池镇褐煤开采区:

主要防范对象为露天开采的高台阶矿及井下老采区附近村庄、人口密集区;

(8)耿家营乡獐子坝河流域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尼龙、小扯郎、胡家村等地形陡峻,又有水库水利设施的村庄、人口密集区;

(9)北古城镇南盘江上流域区:

主要防范区段为柴石滩水库大坝及以下重要工程设施和村庄、人口密集区。

(10)北古城镇龙兴槽子:

主要防范区段为龙兴村委会所在地村庄、人口密集区。

3  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宜良县2010年地质灾害成灾区块预测有10个区域,30个重要灾害成灾区段,主要分布于南盘江、巴江及摆衣河、贾龙河、獐子坝河流域及公路、铁路交通沿线。

对近年来成灾频繁、隐患较大的灾点,汛期要重点加强防范。

针对上述情况,提出2010年我县防治措施如下:

(l)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成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监督指导(挥)防灾减灾工作。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刘绍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副组长:

郑传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

李建明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

姚世军县人武部部长

刘宏县政府办主任

王昆华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王贵平县发展计划局局长

罗琦县财政局局长

高鹏云县经贸局局长

钱德伟县扶贫办主任

赵伟县民政局局长

张家能县水务局局长

安红林县规划局局长

张炳良县交通局局长

陈刚县建设局局长

朱文广县卫生局局长

袁绍祥县农业局局长

王红云县气象局局长

崔玉春县防震减灾局局长

王宝伟县公安局副局长

李天华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陈捍东县林业局局长

洪华匡远镇镇长

北古城镇镇长

王树贵狗街镇镇长

杨文荣汤池镇镇长

杨兴荣马街镇镇长

李星华耿家营乡乡长

杨立群九乡乡乡长

朱树云竹山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综合办公室,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县国土资源局。

(2)以属地管理为主,建立各乡(镇)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制定本乡(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乡级重要灾害隐患(危险)点防灾预案,实行各乡(镇)长负责制,全面负责领导各自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

(3)在县级和乡(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立后,为使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更为明确、行动更为协调和统一,由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与全县8个乡(镇)及相关部门签定《2010年度宜良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4)县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在汛期前对县境内的各类防灾工程进行一次系统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灾害防治工程的防治效果、治理效益、运行情况等情况,并及时处理现有防治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工程失效造成的灾害。

(5)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系统,认真贯彻“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和“防治结合、群专结合、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结合”的“四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6)切实抓好各乡(镇)“四项制度、三条措施”的制定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工作明白卡和隐患通知书的填发工作。

(7)县级地质灾害主管部门要认真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和监测,近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每一个地质灾害点实行专人负责监测,对危害严重、隐患较大的灾害点聘请专业队伍进行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并逐点制定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预防措施。

(8)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开展城镇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缺少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资料建设而造成的灾害损失。

(9)聘请有关专家对全县8个乡镇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建设及有关人员进行每乡镇至少1天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素质。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10)县级防灾抗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组成巡查组,分别在汛前、汛期、汛后三次对县境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回检查,乡(镇)级防灾抗灾领导小组,对本乡镇境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不定期巡查。

(11)加快九乡乡小河村、三角洞村,汤池镇麻沟村,匡远镇上安乐村的搬迁工作,完成计划搬迁的竹山乡龙扎坝村、小荒田村及汤池镇煤炭箐村新址的地质环境评价和搬迁规划,着手考虑马街乡沙坡地村及其他受地灾威胁村(农户)搬迁的准备工作。

(12)鼓励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地质灾害相关保险,以便使受灾者能及时得到合理补偿,以利于抗灾自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13)对县境内所有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以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