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docx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规定: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注:
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
其要求之高,数据之细,是以往“教学大纲”所没有的。
这一重要改革,切中了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课堂语文教学、忽视课外阅读的弊端。
要达到以上的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重阅读、重积累”的语文学习规律,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说过:
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
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就必须有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方法,小学生才会将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小学生有了课外阅读兴趣,自然就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阅读中获得信息,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有得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而且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匪浅。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
拥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情绪表现也很健康快乐。
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往往津津乐道于精彩纷呈的动画片,书,令他们索然无味。
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成了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小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
(1)应试阅读,心受损。
例如,有些老师在指导上受应试的羁绊,认为只有多看作文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于是,课外指导只限于指导学生读作文书。
二是“阅读与训练”结合。
一些老师指导学生读一篇文章就要与训练题挂钩,仿佛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有效果。
于是,在学生读文章之前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完后便完成老师提出的思考题。
殊不知,这样做,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阅读的心理性能会严重受损,导致他们丧失阅读的兴趣。
(2)自由阅读,心太散。
放得太开,没照顾小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的阅读特别需要启发、引导。
但有些老师在阅读上没作指导,只是口头上要求学生要多看课外书,或认为看课外书是学生课外的事。
老师不去检查,不去引导,这样放得太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集中。
(3)缺乏“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策略。
一些老师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对待怎样“激发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问题仍束手无策。
于是,课外阅读变成了学生的一项强制性的作业任务,主要通过书面汇报的形式,如写读后感来完成等。
诸如此类的办法,试问,怎能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呢?
当学生承受太多的被动的功利性的阅读时,学生就会把阅读当成一种心理负担,就会将本来生动迷人的故事“置之度外”了。
二、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读书,让学生体会同学间合作读书的快乐;激发对自然,对社会现象的强烈好奇心。
2、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可持续发展。
3、教会学生读书的基本方法,养成爱观察、爱动脑、会应用的好习惯。
4、构建学习型班级,让班级弥漫书香,形成追求高雅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品位的提升。
(二)研究任务
1、如何创设和谐、宽松的读书氛围,保护阅读兴趣的研究。
2、如何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方法的研究。
3、如何全面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带动阅读兴趣的研究。
4、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阅读兴趣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素质教育为基点,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为前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给学生阅读自由,珍视孩子课外阅读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读各种有益的书籍,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
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不同年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境,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益。
让学生“多”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好本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制订出班级读书计划。
3.征求学生意见,完善研究内容。
4.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
第二阶段:
研究实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着手进行实验研究;
2.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案;
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
第三阶段:
总结评估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课题实验研究的终结性报告。
2.实验研究成果展示。
五、研究方法
我们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教师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树立“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方法,进步即收获”的理念,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以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调查法:
适时调查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及阅读量,了解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个性,确定阅读范围以便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并把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内容、原则和方法。
3、行动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加强读书方法的策略研究。
4、教育实验法,以班级为单位,组成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活动。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
定期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科学验证和提炼,概括有关阅读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实践中总结激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皮亚杰所说:
“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兴趣。
”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如有学生获得了读书征文比赛的奖励,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就会使其他学生由好奇、向往而产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需要。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我们在班级“展板”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
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班级的“红领巾广播站”也开辟了佳作赏析节目,并向同学们推荐优秀的图书……这样,使班级有“书香”“墨味”,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激发了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三>加强指导,培养兴趣。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
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
教师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如:
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教学生怎样精读和略读;教学生学会思维;教会学生边读边想的方法、怎样写笔记等。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课本”导趣
“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
把课内所学之法运用于课外阅读活动之中,把方法转化为能力,又从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增长知识、见闻,从而形成一个阅读之网。
学生阅读得最多的就是课本,而课本的有些内容是从名著名篇中选出来的。
如《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在教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向学生介绍了三国的形成、对峙、衰败的历史,还介绍了一些突出人物的特点。
课后不少学生争看《三国演义》。
这种阅读活动,为“课文”的补充和拓展,是与课内的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内容的选择要考虑教学内容,由于有了“课本”这个引子,很容易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
另外,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某篇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有关书籍,也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的目的。
如教学老舍先生的《猫》后,让学生去读他写的《养花》等。
2、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
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
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3、“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
每年的不同季节,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美景。
观赏完后,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
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
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
从学生朗读过的《春》《荷塘月色》等中,可见学生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也达到了牵引兴趣的目的。
另外,一年之中,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
如:
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当这些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同样也能牵引学生的兴趣。
4、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
如:
开展分类收集成语的竞赛,收集春联的比赛,朗读比赛,办小报比赛,写读书笔记比赛,征文比赛等等。
由于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
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由于学以致用或读写结合,也就保持住了阅读的兴趣。
5、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
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
如教完《半截蜡烛》后,我们先教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看后,兴趣盎然。
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语言的巧妙应用为表演内容。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
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许多。
如知识竞赛、办班级小报、信息交流会等也是很好的活动。
七、研究结果
1、学生的读书兴趣日益浓厚。
2、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3、大部分学生会恰当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
4、从读到写,素质提高
通过研究与实践,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沉淀,提高阅读能力。
八、困惑与思考
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在总课题组领导的指导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1、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2、学生间差异大。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
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
九、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
“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基础。
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
我们作为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会在这项繁杂而平凡的工作中,继续引领学生在书海中畅游。
因为我们坚信“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倡导读书受益的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
”
五年级读书活动阶段总结
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与实践
迎泽区校尉营小学
董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