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49342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方案.docx

《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方案.docx

测量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

二、测量准备4

三、场区平面控制网4

四、高程控制网的建立5

五、0.000以下施工测量7

六、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8

七、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1

八、标高的传递12

九、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13

十、沉降观测14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16

十二、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17

十三、测量管理制度17

 

一、工程概况

1、设计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功能

住宅楼

地下二层:

5级人防地下室,局部配电室;

地下一层:

设备层

八层部分的首层和二层为幼儿园,其余均为单元住宅。

2

面积

建筑面积

14074m2

地上建筑面积

12539m2

住宅面积

11145m2

地下建筑面积

1535m2

3

建筑

平面

平面形状

矩形

平面尺寸

86.18×20.78m

户型设计

2个乙单元+1个甲单元+1个丙单元

地上21、22轴之间设100宽伸缩缝,分为A、B两段

4

建筑层数

地下两层,地上八~十五层

5

建筑

高度

设计标高

±0.000=39.50

檐高

44.700

层高

地下二层:

3.60m地下一层:

2.19m;

地上各层:

2.9m

室内外高差

300mm

6

抗震设计

8度设防抗震等级

7

防火

设计

防火等级

8层部分二级15层部分一级

防火分区

地下一层—三个防火分区;

地上住宅每单元二~四户,单元之间防火墙分隔

防火分隔

地下一层设甲级防火门,15层部分设封闭楼梯间;

8

人防设计

抗力等级:

5级

9

墙体设计

地下外墙300厚、内墙200厚

地上外墙160~180厚、内墙160厚

隔墙:

100厚加气砼条板隔墙

10

节能设计

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88J2-9外墙52M1

局部室内顶板保温,做法88J2-9棚26W

11

地下

设防等级:

两道设防:

结构自防水—S6卷材防水—贴必定

屋面

卫生间

12

屋面设计

上人屋面

88J1-1

屋3-C3-

5

1、25厚彩色水泥砖用1:

3水泥砂浆卧铺,粗砂填缝;

2、3厚麻刀灰隔离层;

3、3+3SBS卷材防水层;

4、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5、最薄处30厚1:

0.2:

3.5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坡;

6、40厚C20豆石砼;

7、70厚聚苯板保温层。

不上人屋面

88J5-1

屋13-C3-

5

1、3+3SBS卷材防水层;

2、20厚1:

3水泥砂浆找平层;

3、最薄处30厚1:

0.2:

3.5水泥粉煤灰页岩陶粒找坡;

4、40厚C20豆石砼;

5、70厚聚苯板保温层。

12

外装修设计

外墙涂料

13

门窗设计

外窗:

双玻塑料推拉窗

户门:

保温三防门,单元门:

电控防盗中孔安全玻璃门

14

内装修设计

见下表

二、测量准备

检查所有进入现场的测量器具计量检定周期及合格证;复核原定位桩误差,办理交接桩手续;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测量控制方案》。

1、人员组织

根据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测量员负责工作安排,设备管理,负责工作质量,工作进度,技术方案实施。

测量放线工负责具体现场操作。

2、设备配置

仪器名称

精度

数量

用途

J2经纬仪

2″

1

投测轴线

S3水准仪

DS3

2

标高的测量与传递

无线对讲机

2

通讯联络

50m钢尺

±5mm

2

轴线量测

计算机

联想

1

内业计算与管理

三、场区平面控制网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内。

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设均成直线型,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1、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布设平面控制网形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及首层平面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

(3)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首先对原有的用地红线桩进行复测。

复测利用经纬仪,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3、场区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放样的方法测设主轴线交点,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为了便于控制及其施工,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米或借线。

四、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

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至少应提供三个),采用DS1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高程竖向控制点(通常是建筑物0.000),以此作为保证竖向施工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2)在布设附合水准路线前,结合场区情况,在场区与甲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间埋设半永久性高程点,埋设3-6个月后,再进行联测,测出场区半永久性水准点的高程,该点也可作为以后沉降观测的基准点。

(3)场区内至少应有三个水准点,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米,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米。

2、高程控制网的等级及观测技术要求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拟布设三等附合水准,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等级

高差全

中误差(mm/km)

路线

长度

(km)

仪器

型号

水准尺

与已知点联测次数

附合或

环线次数

平地

闭合差

(mm)

三等

6

50

DS1

DS3

铟瓦

双面

往返各

一次

往返各

一次

12

注:

L为往返测段附合水准路线长度(km)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

等级

仪器

型号

视线

长度

前后视

较差(m)

前后视累

积差(m)

最低地面

高度(m)

基辅或红黑读数差

基辅或红

黑所测较差

三等

DS1

100m

3

6

0.3

1.0mm

1.5mm

DS3

75m

2.0mm

3.0mm

3、高程控制网的测设

在现场东西两侧各设2个水准点,与原有水准点构成控制网,进行高程控制。

五、0.000以下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轴线采用外控,即用经纬仪直接将轴线投测至施测部位。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基础施工桩位位移,而影响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要求。

2、轴线投测方法

(1)0.000以下的基础施工一般采用经纬仪方向线交会法来传递轴线、引测投点误差不应超过3mm,轴线间误差不应超过2mm。

(2)首先依据场区平面轴线控制桩和基础开挖平面图,测放出基槽开挖上口线及下口线,并用白石灰撒出。

当基槽开挖到接近槽底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分别投测出基坑边线,并打控制桩指导开挖。

(3)待垫层、独立基础打好后,根据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J2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轴线不得少于2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

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并弹墨线标明作为支模板的依据。

模板支好后,应用两经纬仪架设在两条相互垂直的轴线上检查上口的位置。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4mm。

施工放样技术要求如下表:

建筑物

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

误差()

测站测定高差中误差(mm)

起始与施工测定高程中误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钢筋砼结构、高度20m以内

1/20000

5

1

6mm

4

(4)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在施工中,每当柱浇筑成形拆掉模板后,应在柱侧平面投测出相应的轴线,并在墙柱侧面抄测出建筑1米线。

(1米线相对于每层楼板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5)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报送报验单必须写明层数、部位、报验内容并附一份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程度状况。

(6)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

L30m允许偏差±5mm

六、结构施工中的标高控制

1、高程控制点的联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2、±0.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

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塔吊或护坡桩的立面位置,根据基坑情况。

设置在护坡桩侧面,所标部位,应先用水泥砂浆抹成一个竖平面,在该竖平面上测设定施工用基准标高点,用红色三角作标志,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施工中使用。

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模板内壁定出基础面设计标高线。

柝模后,抄测结构1米线,在此基础上,用钢尺作为向上传递标高的工具。

3、0.000以上施工测量

±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

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4、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轴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5、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门窗洞口尺寸。

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以贯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0.5m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要求交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

6、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测建筑+0.5m标高线,要求交圈闭合,误差在限差范围内。

7、外墙四大角以控制轴线为准,保证四大角垂直方正,经纬仪投测上下贯通,竖向垂直线供贴砖控制校核。

8、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

平面控制测量:

采用测量精度2”级、测距精度2mm+2ppm的经纬仪,根据室外轴线控制网进行校测。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至建筑物内。

根据施工前布设的控制网基准点及施工过程中流水段的划分,在各建筑物内做内控点(每一流水段至少2-3个内控基准点),埋设在首层相应偏离轴线1米的位置。

基准点的埋设采用150mm×150mm钢板,钢针刻划十字线,钢板通过锚固筋与首层楼面钢筋焊牢,作为竖向轴线投测的基准点。

基准点周围严禁堆放杂物,向上各层在相应位置留出Φ200mm预留洞。

✓竖向投测前,应对首层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确保轴线竖向传递精度。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施工层放线时,应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

七、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建筑+0.5m水平控制线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八、标高的传递

在第一层的柱子浇筑好后,从柱子下面的已有标高点(通常是1米线)向上用钢尺沿柱身量距。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高程点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长度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选择三个内控点)分别向上传递,标高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高度(m)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施工层抄平之前,应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为3mm。

九、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89)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   1/7000  (相对误差)

   ≤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

(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3)标高小于±5mm。

(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别仪器限差要求。

(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法,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视。

(4)垂直度观测。

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得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十、沉降观测

按图纸要求,本工程需设置沉降观测,施测方法如下: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每一区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水准点,并不得少于两个,本工程考虑每个单元设1点,水准点应考虑永久使用,埋设坚固,与被观测的建筑物的间距为50M左右。

水准点帽头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

水准准基点按实际要求,采用深埋式。

测定建筑物下沉的观测点,采用在墙上埋设钢制预埋件,另行焊接测座的方法,如图所示。

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能全面地查明建筑物基础沉降的要求,由设计单位根据地基的工程地质资料及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

箱形基础的高层建筑,观测点应沿纵、横轴线和基础(或接连基础的结构部分)周边设置。

沉降观察拟采用精密水准仪及钢水准尺进行,观察时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人员要固定。

每次观察均需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

同一观察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

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进行,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过程中水准仪安设的次数,沉降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应按设计要求,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每加高一层观测一次。

在全部竣工后的观测次数:

第一年4次,第二年2次,第三年每年1次至沉稳为止。

(由沉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判定)本工程地基为粘土地基,观测期限为五年。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夜的连续观测,同时应对裂缝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分,并应附有下列各项资料:

根据水准点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程和其逐次沉降量。

根据建筑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根据沉降观测结果绘制的沉降量,地基荷载与延续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及沉降量分布曲线图。

计算出的建筑物的平均沉降量,相对弯曲和相对倾斜值。

水准点的平面布置图测量,沉降的全部原始资料。

施工时建筑物标高的水准测量记录和晴雨气象资料。

根据上述内容编写的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应附工程地质和工程设计的简要说明)。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1、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立施测两次。

2、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3、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差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

4、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红外测距仪校核,达到准确无误。

5、施工测量记录按《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3)要编制、编号,根据资料内容和数量多少组成一册或若干册装订。

十二、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

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

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现场使用时,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十三、测量管理制度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上岗前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方可进场。

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设,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5、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6、经常与专业测量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洽商,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

7、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应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保证完好状态。

8、在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9、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10、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施工单位交待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