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45771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作业提升练 十五.docx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五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五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右图是中国兴业烟草公司在《申报》(1919年5月17日)上刊载的一则“泰山牌”香烟广告,其商品命名别具深意。

该广告表明(  )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B.《申报》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己任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民族资本家对时势的策略性利用

【解析】选D。

根据“1919年5月17日”“泰山牌与青岛之关系”,结合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泰山牌”香烟广告此举意在宣传爱国思想,故D正确。

2.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

年份

1914年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布机(台)

2316

2736

3839

3939

3840

纱锭(枚)

554780

647570

658748

642894

641282

该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B.发展中蕴含着危机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解析】选B。

从表格内容可知,1914-1921年期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较快,其重要原因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无暇顾及远东的中国。

随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企业又陷入危机之中,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主要是棉纺织工业,故A不正确;C与史实不符;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1926年8月中国永利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

“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面对掌声和鲜花,侯德榜说:

“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

”以下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近代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B.中国近代工业格局得以根本改变

C.“实业救国”情怀推动科技进步

D.创新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解析】选C。

列强的入侵使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

民族企业家们纷纷实业救国。

材料“‘侯氏制碱’真正打破了洋碱的垄断”“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可知正是民族企业家们的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故C正确。

近代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故A错。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工业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故B错。

材料没有涉及创新,故D错。

4.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

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前后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  )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地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减租后

13.5

17.5

42.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解析】选B。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作为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农的户数在减少,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可得出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故B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说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故A错误;土地革命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的,故C与材料无关;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D错误。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由此可以推知(  )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

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

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已经被扫除

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解析】选A。

“《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与民族工业发展相关,故A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所颁布的政策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故B错误;根据材料,可以理解为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障碍,但并不说明已经扫除,故C错误;“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不能体现“全面控制”,故D错误。

6.(2019·邢台模拟)1928年6月,南京政府在所谓“北伐告成”之际,发表了对外宣言,要求同各国重订新约,7月,美国首先与南京政府订立新约,承认中国“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随后南京政府陆续与法、英等国缔结类似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  )

A.标志着中国关税自主的实现

B.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

C.有利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

D.主要得益于中国对外战争的胜利

【解析】选C。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经过“改订新约”的措施,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

7.据一位日本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产品下降幅度约有四分之三,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

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

这反映了(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C.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D.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解析】选C。

近代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没有呈现出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故A错误;这一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劣势,因此不是贸易顺差,故B错误;根据材料中我国轻工业出口的增加和机器进口的增加,说明我国的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正确;我国的经济结构仍是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错误。

8.下列材料摘编自《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材料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收归国有

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政府注重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没有停止

D.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全面控制

【解析】选D。

从表格可知,国民政府控制各个环节,并越来越多地把企业收归国有,故选D。

材料中没有体现轻重工业的问题,故A错误;B中“占据主导”错误,只能是增加,没有占主导;C在材料中未体现。

9.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上海久益烟公司立即生产出“三省”烟,烟盒上绘有东北三省地图,并印有曾子的名句“吾日三省而思”,告诫国人勿忘国耻,一时畅销全国。

由此可知(  )

A.日本全面侵华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国民政府唤醒国民的爱国意识

C.民族资本家讲究商业营销策略

D.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解析】选C。

材料中的商人利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的事实,对自己的香烟加以宣传,一时畅销全国,可谓是不错的商业营销策略,故选C。

日本全面侵华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故A错误;“国民政府”错误,题干中是“公司”,故B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0.(2019·滨州调研)下表是1942—1945年间,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

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

  地区

年份  

四川

陕西

云南

贵州

甘肃

1942年

936

170

49

49

63

1945年

2622

358

221

204

200

对表格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为了平衡近代民族工业布局

B.国民政府优先发展西部战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D.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

【解析】选D。

由材料可知1942—1945年是抗战时期,表内反映中国境内工厂增加数量(单位:

家)排名前五名的省份是四川、陕西、云南、贵州、甘肃,上述省份位于中国的大西南、大西北,说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保存实力和战略反攻的需要,把大批工厂迁往抗战大后方的西南、西北,故D正确。

11.

1936年

1942年

全国总产量(万吨)

3990.3

6595.2

外资产量所占比例(全国100%)

55.7

90.4

上表为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简表。

表格中统计数字的变化反映出(  )

A.煤炭工业发展较为迅速

B.外国对华直接掠夺加剧

C.中国重工业仍相对落后

D.外资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解析】选B。

材料中外资产量所占比例数据的变化,体现出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外国对经济的掠夺也在加剧,故选B。

12.(2019·德州模拟)1948年10月30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

“你预备买什么?

”乙想了一下,反问:

“你要买什么?

”甲告诉他:

“有什么买什么。

”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解析】选C。

材料只是反映西药房门前挤购人数多,看不出得疾病者众多,故A错误;材料未反映政府对药品的态度,故B错误;结合教材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严重,且材料中挤购人群中甲客购物盲目抢购,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品是哪国的,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13.(25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

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

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

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

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

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

(13分)

【解析】第

(1)题根据材料一“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据材料二“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

(2)题根据材料一“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据材料二“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经济基础薄弱;国共对峙使政局动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侵华使民族危机深重。

(12分)

(2)前者:

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近代海军,开启了中国近代经济、教育、军事近代化。

后者:

发展了国民经济,增加了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为全面抗日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符合中华民族利益和人民愿望。

(9分)

结果: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刚刚起步的近代化进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摧毁了中国再次起步的近代化进程。

(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

对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探讨。

(说明:

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解析】首先要审题准确,根据题干及图片,可得出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些认识,如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近代工业推动了民生、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近代工业发展过程中政治性较突出等。

从中选一种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示例:

认识:

近代工业的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综合因素发展的产物。

(2分)

探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众多不平等条约,清政府以“剿发捻,勤远略”为目的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其中以曾国藩、张之洞为代表的先进人士先后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洋务运动客观上在革新工业生产方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0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