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docx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李剑波
红旗渠精神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上形成、凝结和升华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形态。
2002年6月,红旗渠纪念馆落成时,有人让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决策者、指挥者杨贵讲讲红旗渠精神,他说:
林县群众最有发言权……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
斯言是矣。
一、修渠背景
红旗渠1960年2月始建(原称“引漳入林”工程),1969年7月竣工。
林州市(原林县)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十年九旱。
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荒山占到50%。
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00毫米左右,70%降雨在7、8月份。
据史记,从明正统元年(1436年)到1949年,513年间发生自然灾害100次,大旱绝收30次,人相食5次。
林县有首民谣:
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泥土,留下石头蛋。
1944年林县解放时,99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万。
正常年景小麦每亩只有60斤左右。
全县550个较大的村,有307个远道取水。
其中5里以上的181个,10里以上的94个,10到20里的30个,20到40里的2个村。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
1954年8月杨贵任林县第一书记。
1957年12月,中共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召开,提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动员令,从1957年起,先后建成英雄渠、淇河渠和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水利工程。
1959年小麦丰收。
但麦收后大旱。
流经林县的季节河全部断流。
天上不给水,地下没有水,建水库蓄不住水。
出路在哪?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
只有一条路:
出去寻水,走出林县寻水。
1959年6月,县委、县人委分三路到山西找水源,终获源头。
10月10日,中共林县县委作出了“引漳入林”的重大决策。
“引漳入林”是林县人民多年的愿望。
从1960年2月开始动工,经过十年奋战,先后于1965年4月5日总干渠通水;1966年4月三条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
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
总干渠长70.6公里,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共1500多公里,人们形容该工程是“劈开太行山”,建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二、红旗渠精神的内涵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集中表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
她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干部作风、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和劳动人民的光荣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巨大凝聚力。
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顾全大局、齐心协力的团结协作精神,不计报酬、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充分地体现了林州人民在修建红旗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构成红旗渠精神的基本内容。
红旗渠精神有其历史性,更具有现实性;有其地域性,更具民族性;有其宣传性,更具实践性;有其传承性,更具开拓性。
原省委书记徐光春2008年4月到安阳调研时,把红旗渠精神总结为“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敢攀高峰”4句话、16个字,其中重要的是“放”字,关键是“敢”字。
“放”就是放手、放胆、放活;“敢”就是敢想、敢闯、敢干。
红旗渠精神作为传家宝,只能牢记,不能忘掉;只能弘扬,不能淡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发展,不能停滞。
邓小平同志曾说,没有一股气、一股劲,是走不出一条好路的,走不出一条新路,是干不出新事业的。
气就是精神、境界、激情和魄力。
对红旗渠精神内涵的再浓缩、再提炼,也就是一个字:
气。
我们经常讲安阳要有气势,安阳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一极,最重要的是聚人气,提勇气,显大气,展豪气!
聚人气就是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
在挑战面前保持旺盛的斗志,在困难面前保持进取的精神,这就是勇气。
我们还要显出大气来,无论是规划蓝图,制订方案,还是确定目标推进工作,都要彰显这种辉煌的气魄。
展豪气就是轰轰烈烈干大事!
当历史的脚步豪迈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铿锵行进时,我们重新思味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在扩充,在沉淀,更赋予了新时代的元素和特征,这就是: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
三、红旗渠精神的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壮志,又倡导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当今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
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巨大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将永远闪耀着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的光辉。
人类社会又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
民族精神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条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精神长河,它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有不同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如果停滞了、僵化了,也就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州人民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传统,而且把它们与无产阶级世界观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蕴含和包容历史与时代诸多优秀文化基因的红旗渠精神。
这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深化,而它的形成,又使民族精神得到了新的提升。
红旗渠精神的形成过程启示我们:
一方面,要珍惜民族精神的历史内容,善于应用历史的经验和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我们的民族,广吸博纳,注重创造和培育新的精神财富。
唯有实现民族精神传统与现实的统一,才能引导我们的民族更加迅速、稳健地走向未来,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
1.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来展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始终把发展放在首位,把发展的目的———为了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年红旗渠的修建,正是为了改变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局面,奠定县强民富物质基础。
红旗渠精神体现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改变现状、促进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这种可贵的价值取向不但深深渗入林州人民的实践活动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得以强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林州人靠着修建红旗渠锻炼和培养出来的超人胆略和熟练的建筑技能,走出太行山,奔向全国建筑行业大市场,在各地施展才干。
如今,在外地的林州建设大军共计2600多个建筑队,已达20万之众,遍布全国大中小城市。
通过劳务输出,林州人实现了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原始积累,了解了国内外市场,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
进入上世纪90年代,林州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以再造一个红旗渠工程的宏大气魄,开始了向农村工业化和小康目标的进军。
那些昔日在外搞建筑、经过现代城市文明熏陶、具有浓厚市场意识的施工队长和建筑工匠,作为林州人民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新的历史舞台。
他们将资金、技术、信息、项目带回家乡,领办乡镇企业,成为林州第一代农民企业家,促进了全县乡镇企业的发展。
如今,林州人又制定了建设现代化生态旅游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力争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红旗渠通水40年,已创造经济效益20多亿元,而由于弘扬红旗渠精神所形成的巨大精神力量,则难以计算。
林州人民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已从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走向美太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的本质。
红旗渠的修建,是当年林县县委和各级党组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的一个典范。
当年的林县县委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在这里,党的任务、人民的利益、改造大自然和发展生产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在新的形势下,林州的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强化宗旨意识,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他们开展了以走千里长渠,访万家农户,办百件实事,正干部作风为主题的红旗渠调查千里行活动。
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落实上述要求。
还应看到,与当年林县的干部相比,现在的许多干部工作环境好了,文化水平高了,眼界更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某些干部的群众观念淡了,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弱了。
别的地方没有做过的事,他们不敢做;别的地方正在做的事,他们不愿做;别的地方干成了事,他们又强调自己的条件差而不能做。
至于那些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贪图安逸享受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太平官的人,只会做表面文章、制造虚假政绩的人,不可能去干像修建红旗渠那样需要进行长期拼搏奋斗,乃至需要个人作出一定的自我牺牲的事情。
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领导干部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像当年组织修建红旗渠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那样,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
2.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条件下,是否还需要弘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是否还需要完善的道德理性和高尚的道德理想?
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个人奋斗,就是为了赚钱,无须再提集体主义,没有必要再讲无私奉献精神,不需要再借助道德对人们的活动进行调节。
这种认识是不足取的,其理由是:
其一,经济活动只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领域,除此之外,人类还有政治、文化等活动。
追求利益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只是经济领域的行为目标,不能泛化到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
其二,即使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原则与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并不矛盾,因为后者也是一个企业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也要求人们接受一套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如果市场活动失去以道德理性为基础的文化支撑,就必然造成严重无序的局面。
其三,我们所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所以,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又要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讲勇于奉献、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反对不讲社会责任,不择手段地追逐利润。
由此看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通过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社会提倡大局观念和无私奉献精神,既讲价值规律,又讲无私奉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用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理想来匡正市场经济以利益作为驱动所产生的弊端,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能力。
3.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但是,国情限制,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做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永远保持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精神。
任何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思想,任何平庸懒惰、固步自封的表现,都是没有出息和极端有害的。
针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不良观念和思想障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艰苦卓绝、开拓创新的姿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厦只能靠全国人民一砖一瓦进行建设,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只能靠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不畏艰险、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来实现。
贪图享乐安逸,懒于探索创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只能是海市蜃楼。
4.弘扬红旗渠精神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