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3014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docx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

来源:

柏城中学作者:

杜恩深

一、缘起(问题引起的思考)

2010年秋,我来到了高密市柏城中学。

学校该如何围绕“育人”这个中心,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了我首要思考的问题。

在开学前两周,通过调查问卷,却发现了学生学习内动力不足,逆反心理严重,学生流失现象普遍等问题。

我们提倡育人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不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学校优质发展更无从谈起。

因此,在我的主导下,学校组织了教师、家长沟通会,希望通过沟通,找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以对症下药,有所突破。

沟通会上,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梳理一下,不外乎这样几点:

1.初中生独生子女多,不愿吃苦,抗挫折能力不足。

2.学生进入青春期,逆反心理严重,经常与老师对抗,师生关系紧张。

3.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通过努力学习,改变生活环境的源动力已基本消失。

4.部分家长只知抓钱,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学习情况,过问较少。

5.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手段落后,孩子提不起学习兴趣。

以上是教师或家长的看法。

学生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呢?

二、调查(走进学生心灵)

新学校行动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倾听客户(学生)的心声和需要,找出问题的症结,结合实际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因此,学校“新学校行动研究工作小组”设计出“柏城中学学生学习动力研究调查问卷”,在全校6、7、8、9四个年级组织问卷调查。

力求通过调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找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客观原因。

 

柏城中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研究调查问卷

2010年11月班级

答卷说明:

该问卷采取无记名调查办法。

该问卷答题情况不涉及教师或泼学生个人利益,但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校完善管理办法,希望同学们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或回答相关问题。

1、你是性别是。

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是。

A.六年级B.七年级C.八年级D.九年级

3、你的父母的职业是。

A.农民B.工人C.干部D.个体经营

4、你的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

A.工薪收入B.农业收入C.个体经营收入

5、你父母两人中最高学历是。

A.大专及以上B.高中学历C.初中学历D.小学及以下

6、你认为最能激发或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素是。

A.奖金和荣誉B.个人与家庭尊严C.报效父母D.回报老师与社会

7、你读书学习的远大目标是。

A.读理想大学,发展个人才能B.找到理想的工作

C.建立理想的家庭D.报效国家与社会

8、你认为最能激发自己努力学习的因素是。

A.优越的学习条件B.公平的学习环境

C.改变家庭状况的原因D.家长的殷切期盼

9、你认为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最不利的是。

A.老师公布学习成绩B.家长的数落C.同学的讽刺D.自暴自弃

10.你最喜欢某学科的原因。

A.老师对自己有更多关心B.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C.老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D.老师讲课特卖力气

11、你认为班级中某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

A.缺少远大目标B.家庭条件优越

C.与老师有抵触情绪D.缺少老师鼓励

12、以下激励学生学习的措施你最喜欢的是。

A.考试结束公布成绩排名B.对成绩优秀者大会表扬C.对拖班级成绩后腿者给予惩罚D.分清档次分别谈话

13、你认为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

A.按排名表扬B.确立不同追赶目标

C.按排名惩罚D.通报家长,双方督促

二、问答题

1、请你列举出至少5种目前最不利于学习动力产生的做法。

2、你班中一名同学(或同桌、同村、同路……)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请你向老师分析造成如此现状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个同学学习态度,从此努力学习的做法。

3、请你向课任教师提出至少5中提高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合理化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三、分析(从数据中了解需要)

学校新学校行动研究工作小组对来自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并通过分析数据,提炼信息,整合问题,从多个方面找出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单项分析:

见附件1

综合分析: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制约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学习目标影响学习动力

1.无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主要表现在部分学困生身上,他们既无学习目标,更无学习计划,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学习动力严重不足。

2.无近期目标——志大才疏

部分学生有远大目标,有好的价值取向。

调查发现,有28.6%是读理想大学,发展个人才能,31%的学生是报效国家与社会,这在当今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但可惜的是,这些远大目标只停留在理想的层面,既无实际行动,也无短期规划,显得好高骛远,志大才疏。

3.无长远目标——急功近利

调查发现,有40.6%的学生认为“缺少远大目标”。

他们只把学习当成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有学习计划,有近期目标,而无远大理想和长远人生规划。

这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对保持学习动力的持久性是很不利的。

(二)责任感缺失影响学习动力

受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责任感不强,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足。

在“你认为对提高学习积极性最不利的”调查中,55.3%选择了“自暴自弃”。

同时,调查还发现,厌倦学习,逃避学习,抄袭作业,早恋、网恋等现象比较多。

许多学生的兴趣不在学习上,而是与学习无关的奇闻轶事、影视明星、青春偶像、歌坛新秀等方面。

部分学生学习是为了家长,而不是为了实现理想,实现自我,回报社会。

这使针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成为当前的急需。

(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不当影响学生学习动力

1.教育方式不当

当前教育,存在着过分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学生道德素养等问题。

部分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看好学生什么都顺眼。

看学困生,则一无是处,横挑鼻子竖挑眼。

不尊重学生隐私,拿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当反面教材。

这样做,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调查中发现,不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不喜欢把自己的成绩公之与众。

教育者应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权和自尊心,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提升学习动力。

2.教学方法不当

调查发现,50%的学生喜欢老师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老旧,照本宣科、满堂漫灌、刻板机械,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学习方法不当

调查发现,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却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

(四)不和谐的人际交往影响学生学习动力

调查发现,初中生热衷交往,渴望友谊。

但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又使他们养成敏感、脆弱、孤僻的性格特点。

与人交往时,唯我独尊,不顾及他人的感受,缺少包容心,形成交往的障碍。

但一旦出现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状况,他们又容易受到伤害,产生情绪上的大起大落,从而影响学习。

其他,诸如家庭因素、身体因素、年龄阶段因素、个性因素等等,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此,不一一列举。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既有社会上的客观背景,更有学生自身和学校、家长的主观原因。

认识这些背景,了解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问题的深层原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三、策略(寻找妙方破解问题)

针对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最关键的是有效调动学校、教师、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修复学生内心情感系统的发动机,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实施目标管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可用“盲人骑瞎马,黑夜临深渊”来形容。

学习,何尝不是如此?

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会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

因此,我们启动“目标奖赏管理机制”,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并让学生学会规划人生,为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方法是:

每学期之初,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填写一份人生规划书,一直到初中毕业,并在每学期结束,反观人生目标的落实情况,学校根据情况,评选“学校目标落实标兵”,给予奖励。

在日常管理中,通过开展一系列与人生目标、理想有关的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等,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

教师根据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恰当施以教育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目标,达成目标,实现人生规划。

附:

我的人生规划书

姓名

性别

班级

我的特长

我的偶像

我的理想

理想职业

第一学期

就业成本积累

学习目标

素质目标

其他目标

 

自我人格完善

能力目标

克服一个缺点

养成一个好习惯

自我勉励的话

落实情况

(二)实施责任教育,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孔子的“当仁不让”,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彰显着对国事民生的崇高责任感。

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是每个人承担起包括学习责任在内的一切责任。

因此,我们提出了“我的学习我负责”的口号,对学生实施责任教育。

1.策划“我的学习我负责”“感恩父母,我有责任努力学习”等主题活动,并通过班会、演讲、升旗仪式等,营造责任教育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并把责任意识化为学习动力。

2.开展“自我发展规划”制定、交流活动,通过制定“自我发展规划”,让学生在明确奋斗目标的同时,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家长和学校共同监督,促使学生与责任同行。

每学期一次修订自己的“自我发展规划”,各个年级相互交流,让责任成为一种共识。

3.开发“责任教育”校本课程。

课程按年级分类,以体系化,立体化的方式逐步深入展开。

结合学生的常规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能够明确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并为之不断努力,最终达到自我管理、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营造公正、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传播者,而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引导者,学习生活的参与者、点拨者。

学会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天性,是新时代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题。

为此,我们做个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育教学能力

我们提倡校本培训,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校本培训、校本研修,帮助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教师的培训是方法多样,渠道多种,有教师外出学习,教师校内读书学习,集体研讨相互学习等。

在这里我主要说一下“青年教师磨课打造”活动。

为有效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我们开展“青年教师磨课打造活动”。

具体方式如下:

(1)学校由教导处牵头,定出《青年教师磨课打造活动实施办法》,下发到各备课组。

(2)分头行动。

以备课组为单位,定出课题,确定讲课的青年教师(每次2-3名),然后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说课。

(3)采用“同课异构”形式,上午,几位青年教师讲同一课,备课组其他成员参与听课。

(4)利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间,集体评课,备课组全体教师人人发言,实事求是的指出优缺点,提出改进建议。

青年教师作好记录,进行反思,修改备课。

(5)下午异班听课。

课后评课,再次指导。

(6)活动结束,各备课组长写出活动总结,总结后面附上讲课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及其他成员的评课意见。

(7)教导处组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抽课点评,检验磨课效果,提出整改措施。

2.通过评选“我最爱戴的老师”等活动,帮助老师学会尊重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在“你认为班级中某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调查中,32%的学生认为是“与老师有抵触情绪”,在“最喜欢激励学生学习的措施”中,有52.5%的学生主张“分清档次分别谈话”可见师生关系如何对学生学习影响之深。

在“你认为最能激发自己努力学习的因素”中,36.4%是希望有公平的学习环境。

为此,学校每学期一次举行“我最爱戴的老师”,倡导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隐私,公平对待学生。

这项活动的主要方式如下:

(1)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能力、师德修养、尊重学生等方面,向学生进行调查问卷,选出“我最爱戴的老师”。

(2)在教师中举办“我最爱戴的老师”报告会,以点带面,推广经验,辐射全局。

(3)在学生中举办“我最爱戴的老师”征文活动,并将优秀文章编印成册,分给教师、学生共享。

 

附:

我最爱戴的老师推荐表

年级班

我推荐的老师

推荐理由

我的推荐语

姓名

任教班级

 

任教学科

师德修养高,符合为人师表的规范

教学态度认真,授课能力强

尊重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沟通

其他

3.通过“学法交流”,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本着“双管齐下,教法学法一起抓”的原则,开学初,就倡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

学校主要通过学法交流活动来促使学生重视学习方法的改进。

(1)利用班会,各班针对优秀生、一般生、学困生三个层面展开学法交流。

(2)各班推选优秀案例,在有本级部全体师生参加的年级会上进行交流。

(3)各级部推选典型案例,在全校大会上交流。

(4)各班级在黑板报上开出专门的“学法交流专页”,每日一更新,让每位学生都对照自我,查找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学习方法。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家都深深感到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关键。

不少同学拾回了信心,重新认识自我,学习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四)创设氛围,家校联手,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

学生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性因素、生理因素,又有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环境因素。

为此,学校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通过“教辅联席”,加强师生沟通、交流。

联席会每月举办一次,分级部进行,部门负责人、部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代表参加。

联席会上,学生们针对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和生活等方面踊跃发言,教师细心聆听,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地耐心地解答。

教辅联系,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近年来,借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东风,在落实“三四五”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推出了符合学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四环八步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的核心内容,就是倡导小组合作、同伴互助、集体研讨、教师点拨。

通过这个模式的落实、推广,课堂上新型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正在形成。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发校本课程,通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自上学期开始,我们推出《柏城中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开设艺体类、健康类、研究类、风俗类等校本课程,本着因材施教、双向选择、彰显个性的原则,利用周四的最后一节课,开展校本课程。

这项活动,既为学生搭建了彰显个性的平台,也为他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为他们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克服学习的倦怠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4.家校联手,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

学生个性的形成,家庭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把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作为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议题,让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同时,各级部用电话联系,邮件沟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收集、反馈有关孩子与人相处的信息,及时沟通、及时解决。

四、收获(初步成效)

学校正在进行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时日尚短;在研究的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过粗、过陋等弊端;操作起来还不能真正得心应手;其长期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验证。

但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具体如下:

1.有目标的学习已成共识

在最初的调查中,学生大都对自己学习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认识模糊。

在实施了”人生规划教育”的一个学期后,我们随机抽测了部分学生,基本上对自己的学习计划、中期目标、人生理想,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实现目标的方法也能谈得头头是道。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倡导的“有目标的学习”。

但如何有恒心,有毅力地坚持下去,将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2.责任教育初见效果

实施责任教育以来,学生的责任心、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很多。

顶撞老师、不完成作业、沉迷游戏的学生越来越少。

主动学习、认真上课,完成作业的学生越来越多。

更可喜的是,学生爱护校园的责任意识也越来越强。

前一段时间,我在校园里走走,发现一名同学很自然地捡起了被风吹刮过来的一片废纸。

这个很小的细节,使我认识到,责任教育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

3.公正、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已经形成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倡导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评选“我最爱戴的老师”,让教师学会尊重;通过“学法交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都已初见成效,公正、公平的教育教学环境正在形成。

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我校苑振河老师自创的初中物理“1+1+N”型教学法在全校推广,并影响了很多教师,也获得了上级的肯定,在潍坊市“轻负高质”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典型发言,获得了好评。

(见附件2)初一级部实行的快乐学习法,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级部整体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见附件3)。

4.家校沟通畅通无阻,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

通过学生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给家长的信,校长接待日等,我们建立起了家校沟通,共同帮助学生成长的有效机制。

许多家长以前对学校的工作不了解或了解不深,现在通过这些机制,他们了解了学校的工作,并积极配合学校,家校联手,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学校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策略研究,让我们收获了很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

相信,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端。

并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优质发展指日可待,未来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附件1:

学生学习动力研究调查问卷分析

1、你的性别是。

A.男B.女

年级

性别

6

7

8

9

综合

39.2%

54%

47.826%

44.7%

46.4%

60.8%

46%

52.174%

45.3%

53.6%

数据分析:

所选男女比例虽然基本持平,但女生所占比例较大。

2、你的父母的职业是。

A.农民B.工人C.干部D.个体经营

A

B

C

D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13.7

35

64

38

23.5

58

18

33

1.96

4

4.5

19

3.92

4

14

5

21.6

23

85

23

27.5

77

49

31

0

0

0

57

7.8

0

4

0

级综

17.7

29

74.6

30.5

25.5

67.5

33.5

3.

0.98

2

2.3

38

5.9

2

9

2.3

校综

38

39.6

10.9

4.9

(%)

数据分析:

父母职业是农民的居多,虽然说39.6%学生属于工人,但这里的工人的户籍性质绝大多是“农民”,工人属于在个体企业从工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属于“农家孩子”。

3、你的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

A.工薪收入B.农业收入C.个体经营收入D、其它

选项

A

B

C

D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23.5

65

23

48

9.8

35

59

33

5.9

0

14

19

1.96

0

4.5

5

29.4

59

54

38

19.6

41

50

31

9.8

0

4

57

0

0

0

0

级综

26.5

62

39

43

14.7

38

55

32

8

0

9

38

0.98

0

2.3

2.5

校综

42.6

34.8

13.8

1.4

数据分析:

父母职业是农民的居多,虽然说39.6%学生属于工人,但这里的工人的户籍性质绝大多是“农民”,工人属于在个体企业从工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属于“农家孩子”。

3、你的家庭经济主要来源是。

A.工薪收入B.农业收入C.个体经营收入D、其它

选项

A

B

C

D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23.5

65

23

48

9.8

35

59

33

5.9

0

14

19

1.96

0

4.5

5

29.4

59

54

38

19.6

41

50

31

9.8

0

4

57

0

0

0

0

级综

26.5

62

39

43

14.7

38

55

32

8

0

9

38

0.98

0

2.3

2.5

校综

42.6

34.8

13.8

1.4

数据分析:

工薪收入和农业收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家庭收入不算太高。

可见孩子学习的经济后盾较为脆弱。

这样的家庭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么太高,要么太低。

同时,家庭教育力度明显不足。

4、你父母两人中最高学历是。

A.大专及以上B.高中学历C.初中学历D.小学及以下

 

A

B

C

D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0

23

0

23

15.7

58

27

33

21.6

19

68

38

1.96

0

4.5

9

3.92

0

0

33

11.8

18

29

31

39.2

73

62.5

46

5.9

9

8

8

级综

1.96

11.5

0

28

13.8

38

28

32

30.4

46

65.3

48

3.9

4.5

6.3

8.5

校综

10.4

28

47.4

5.8

数据分析:

高中学历和初中学历的父母居多,特别是初中学历差不多占了一半,总体上来看家长的文化素养一般

因此学生的素养可能也受一些影响,父母文化素养的高低可能会决定孩子的习惯养成及智力的高低。

5、你认为最能激发或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要素是。

A.奖金和荣誉B.个人与家庭尊严C.报效父母D.回报老师与社会

 

A

B

C

D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6

7

8

9

7.8

19

14

0

13.7

35

27

14

7.8

27

45

81

9.8

19

14

5

0

0

4

7

21.6

18

25

42

15.7

64

37.5

38

23.5

18

42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