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2742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docx

15万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

比例尺1∶50000

 

**幅(K50E******)***幅(K50E******)

**幅(K50E******)***幅(K50E******)

 

***********

二○○九年十一月

 

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

比例尺1∶50000

**幅(K50E******)***幅(K50E******)

**幅(K50E******)***幅(K50E******)

项目编号:

任务书号:

[2006]矿调***

编写单位:

***********

项目负责:

***

技术负责:

***

编写人:

***

大队长:

***

总工程师:

***

提交报告单位:

*********

提交报告时间:

2009年11月

附图目录

图号

顺序号

图名

比例尺

1

1-4

钼地球化学图

1∶50000

2

5-8

钨地球化学图

1∶50000

3

9-12

铋地球化学图

1∶50000

4

13-16

锡地球化学图

1∶50000

5

17-20

铜地球化学图

1∶50000

6

21-24

铅地球化学图

1∶50000

7

25-28

锌地球化学图

1∶50000

8

29-32

银地球化学图

1∶50000

9

33-36

金地球化学图

1∶50000

10

37-40

砷地球化学图

1∶50000

11

41-44

锑地球化学图

1∶50000

12

45-48

镉地球化学图

1∶50000

13

49-52

锰地球化学图

1∶50000

14

53-56

汞地球化学图

1∶50000

15

57-60

钼钨铋锡组合异常图

1∶50000

16

61-64

铜铅锌银镉组合异常图

1∶50000

17

65-68

金砷锑汞锰组合异常图

1∶50000

18

69-72

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图

1∶50000

19

73

找矿远景及找矿靶区图

1∶50000

附件1地球化学普查报告图表册

附件2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册

第一章序言

《********等四幅1∶5万水系沉积物(含土壤)测量》是《********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组成部分,系**********************************。

项目编号:

*******,任务书编号:

[2006]矿调*****。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为开展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对区内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提供资料、发现并查证具有找矿意义的化探异常,提出可进一步工作的找矿靶区和新发现矿产地。

工作范围(拐点坐标):

①东经****北纬*****

②东经*****北纬*****

③东经***北纬****

④东经****北纬****

⑤东经****北纬****

⑥东经****北纬****

即**、***、**、***四个1∶5万国际分幅,总面积****km2。

工作期限:

2007年3月~2010年3月

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基本采样密度为6-8个点/km2,在山前剥蚀风积区、河谷阶地(农田耕作区)采用土壤测量、以1-2个点/km2覆盖测区、残坡积发育较好地段8个点/km2。

测试14种成矿及伴生元素。

完成区内主要地层、侵入岩地球化学背景岩石样采集和统计。

第二节工作概况

接到中标通知书(*****)文后,******及时组建了项目组,在收集、分析、解译地层、遥感资料的基础上,合作编写了《*****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总体设计》。

2007年3月28日专家组对项目设计通过评审。

野外采样工作于2007年5月4日开始,同年6月22日结束。

2008年元月28日完成普查样品测试,2008年2~4月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筛选出具有找矿意义的异常安排查证。

2008年4月与********合写上报了《********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2008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2008年9月12日项目组对异常进行查证,2008年12月30日完成异常查证样品测试。

2007年12月~2009年月对原始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编制了地质底图、14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综合异常图、成果推断图及附件,编写了地球化学普查报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书对地球化学普查工作的各项要求。

第三节完成实物工作量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完成面积1522.89km2,1∶1万土壤测量虽然完成控制面积20.65km2,由于异常查证工作比例尺大,采样点距小,而且工区第四系厚层亚砂土覆盖,形成弃样点较多。

具体完成各项实物工作量详见表1。

表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工作时间

项目名称

单位

工作量

2007.6~2007.9

1∶5万化探普查

采样面积

km2

1522.88

水系沉积物

3089

土壤

1697

岩石

245

重复样

123

2008.5~2008.12

异常查证

查证异常

8

1∶1万地质简测

km2

41.00

1∶1万土壤测量

km2

20.65

1∶1万激电测量

km2

19.78

1∶1万高精度磁测

km2

19.78

地质、化探综合剖面

km

40.17

激电、磁测剖面

km

29.80

地质观测点

2260

土壤样

2872

激电物理点

4590

磁测物理点

4635

薄光片鉴定

8

2007.7~2009.2

样品测试

化探普查样品

14

异常检查样品

1~9

光、薄片鉴定

8

2007.12~2009.

报告编写

采样点位图

4

原始数据图

56

地球化学图

56

异常组合图

12

综合异常图

4

找矿靶区图

4

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册

1

地球化学普查报告图表册

1

地球化学普查报告

1

第四节主要成果

1、1∶5万化探普查,基本客观有效地反映了工区地球化学场面貌、统计分析了区内成矿、指示元素背景水平和主要地质单元丰度及变化特征,为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2、对比分析了工区成矿元素含量水平,认为普查区非重点成矿区(带),资源潜力有限,但仍有寻找钼、金、银、铜、铅矿床的前景和期望。

3、地质单元丰度和含矿性研究,揭示出晚侏罗世第一、二次火山喷发旋回(J3m、λJ3m、J3mn)成矿元素浓集率高、分异性强,火山岩浆携带较多的成矿物质是区内成矿的关键,改写了以往古生代地层(P1y、C2jj)是该区的矿源层说。

4、分析研究异常分布规律,总结了异常与地层、岩浆岩、构造的关系,指出矿化和成矿元素组合异常发育在晚侏罗世早期火山喷发旋回以及浅成、超浅成、浅剥蚀的小侵入体(岩珠、岩瘤、岩枝)及其接触带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火山岩浆晚期分异的气水溶液,围岩(J3m、J3mn、P1y、C2jj)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成矿作用(内生)与火山侵入岩活动相伴随,成矿时代也集中于晚侏罗世。

5、通过综合整理,普查区共圈定综合异常**个,经过分类,评序对尚无矿权登记的*处异常(*****号)进行了地质、物、化探查证,其中三个异常发现了显著的激电、化探异常。

建议项目第三年安排轻型工程揭露或钻探验证。

6、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物高低起伏和异常元素组合、分布特征,结合地质成矿环境,圈定成矿远景区*个,找矿靶区*个。

7、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要求,编写了地球化学普查成果报告,编绘了14种元素地球化学图、组合异常图、综合异常、成矿远景及找矿靶区图及其附件附表。

从完成的实物工作量和取得的成果看,地球化学普查全面完成了项目下达的目标、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

本报告是集体劳动的成果,项目在我队地调所的领导下,样品布设、采集由***、***等同志完成;异常查证由***、***等组织实施;成果报告、附图附件由***策划撰写,数据统计分析、电脑成图由***、**等负责操作;最后由***校审、定稿。

在此,谨向参加与支持本项目工作的人员表示谢意。

第二章工区概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及景观

一、位置及交通

普查区位于********东南部,行政区划主要隶属******管辖,东南角属****范围。

区内交通非常便利,***二级路,***高速公路均从工区穿过,**至***铁路连接全国各地。

乡村道路也较发达(图2-1)。

 

图2-1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景观

测区地处***西南端,为丘陵—中低山区。

海拔高度一般在600~1000m,最低点(老哈河)449m,最高点(喇嘛山)1172.7m,相对高差300m左右。

区内森林面积小,且多为人工林,分布于坡、缓坡地带。

但洪冲积、风积亚砂土覆盖广泛,基岩出露少而零星。

区内沟系较发育,但绝大多数为季节性,仅雨季有流水。

主要河流有羊肠子河、昭苏河、老哈河,最终汇入辽河。

居民集中分布在河道两岸和冲积平原上,以蒙、汉族为主。

经济形式多样,工矿业发展良好,以煤电为主,次为采矿业,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开发方兴未艾。

农业也颇发达,主产玉米、高梁、谷子、绿豆、向日葵等。

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

解放前,潭锡畴以及日本人曾对测区铁路沿钱和含煤区进行一些地质调查,所获资料甚少。

真正开展大规模地质调查工作由1955年开始(见表2,图2)。

先后有十多个单位到区内进行地质、物化探、遥感、矿产、专题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在该区开展地质物化探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资料。

工区自然气候适宜,加之高速公路铁路的开通,在社会市场经济推动下,这里成为人们投资的热土,矿业开发迅速掘起,如******等成矿前景良好地段皆已被登记勘查或开采。

 

图2-2工区工作程度简图

表2工区地质矿产研究程度简表

第三节地质概况

本报告地质资料主要引用1987~1992年***********队《1∶5万***幅、**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2007~2008年********《1∶5万**幅、***幅区域矿产地质调查》资料。

一、地质

本区古生代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内蒙古草原地层区之***分区,中、新生代地层为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乌兰浩特—***地层小区。

区内出露地层有志留系中统、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1、***(s2sh):

仅出露于***幅石灰窑子西北和**幅正岔山北部,合约面积0.5km2,上部为结晶灰岩、泥质灰岩、砂板岩类片理化流纹斑岩,中部为结晶灰岩,下部为条带状结晶灰岩、大理岩夹片岩,厚度>254m。

2、中石炭统酒局子组(c2jj):

出露于**幅太阳坡、二道杖房和***幅东部头道杖房~大牛圈山及**幅北部小石棚山、拉卜来沟~白茅沟一带,面积约60km2。

上段为蚀变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类薄层沉凝灰岩、酸性晶屑凝灰岩、变质沉火山角砾岩、酸性熔结凝灰岩、砂岩、板岩;下段为变质砂岩、砂砾岩、石英砂岩及板岩、薄层鲕状灰岩、粉砂岩。

3、下二叠统于家北沟组(p1y):

分布于土柱子沟、拉卜来沟~鸡冠子山、苇塘沟一带,面积约34km2。

岩性组合为黄绿色、紫灰色、灰色变质砾岩、砂砾岩,含不等粒杂砂岩、千枚状粉砂岩夹泥岩、酸性晶屑凝灰岩。

4、上侏罗统(J3):

广泛分布于随家窝铺~黄家沟、板地营子~白脸子山、岱王山~锥子山、上大坝等火山盆地内,划分四个组,由老至新简述如下:

①满克头鄂博组(J3m):

主要分布在随家窝铺~黄家沟、板地营子南、喇嘛山、上大坝一带,面积约45km2。

上部为灰黄、灰白色酸性含角砾晶屑坡屑凝灰岩、流纹岩、酸性火山集块岩,局部相变为中酸性凝灰岩、英安岩;下部黄色砾岩、紫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②玛尼吐组(J3mn):

分布于三棱子山、黑山洼两地,面积约6km2。

岩性组合为灰、深灰、灰绿色角闪安山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中性火山角砾岩、集块岩类泥晶灰岩、凝灰砂岩、页岩、沉凝灰岩。

③白音高老组(J3b):

主要分布于哈金沟、白脸子山、岱王山、锥子山、于家营子~四愣子山,面积约48km2。

下段(J3b1)为灰紫、紫色酸性角砾岩、晶屑坡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流纹岩、粗面岩、夹沉凝灰岩、粉砂质泥岩。

上段(J3b2)仅分布在白脸子山一带,为一套含沸石化的灰白、灰黄、黄绿、灰紫色酸性凝灰岩、沉凝灰岩、流纹岩、凝灰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夹页岩。

④梅勒图组(J3ml):

仅见于白脸子山火山盆地内,面积不足1km2。

岩性组合为暗灰、紫灰色角闪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中性火山集块岩。

5、下白垩统(k1)

仅零星分布于***~元宝山断陷盆地内,为一套湖相沉积和含煤建造,据其岩性组合,分为九佛堂组、阜新组。

①九佛堂组(K1jf)出露于英金河两岸水泉沟、八家村两地,面积约15km2。

上部为灰、灰黄色页岩、灰白色岩屑长石杂砂岩、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砂砾岩。

下部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紫红色泥岩为主类细砂岩、沉凝灰岩、酸性凝灰岩。

②阜新组(K1f):

仅分布于英金河东岸和昭苏河西岸两地,面积约1km2。

岩性为灰白色不等粒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炭质泥岩、页岩、含数层可采煤。

6、第三系中新统

零散分布于全区,划分为汉诺贝组和西山组

①仅诺贝组(N1b):

分布于榆树底、羊革沟、煤窑山、黄家沟、哈什吐、乡约地、长胜树、老磁玩等地。

上部为灰绿、深灰、灰黑色气孔状、致密块状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夹泥岩,下部为杂色半胶结的松散砾岩夹砂岩。

②西山组(N1x):

仅出露于工区西南关家营一带,面积不足2km2。

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气孔状、致密块状碱性橄榄玄武岩、玄武岩类红色含砾砂质粘土。

7、第四系

①中更新统***黄土(QP22c):

零星分布于**幅、***幅局部地带,合计面积不足4km2。

为桔黄、棕黄、浅棕红色亚粘土、粘土类古土壤层。

②上更新统乌尔山吉组(QP23w):

广泛分布于山前坡麓和玄武岩台地顶部以及山坡平缓地带,成分单一,主要为浅黄、黄褐色亚砂土。

③全新统(Qhal2Rb、QhPl2、Qhed2、Qhal1):

为河床组、洪积、风积、冲积物,分布于昭苏河、阴河、英金河、克哈河河床、一级阶地、冲沟内。

成分为砂、砾、卵石、淤泥质亚砂土、细粉砂等。

二、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频繁,经历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玛拉雅五期侵入、喷发活动。

其中火山岩有四个喷发旋回,分别划入中石炭统、酒局子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志组、梅勒图组、中新统汉诺贝组和西山组。

此不赘述,现就区内侵入岩简述如下:

普查区侵入岩较为发育,主要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长石斑岩、辉绿岩。

现详列于表。

 

表侵入岩划分一览表

1、加里东晚期侵入岩分为四次侵入,岩石类型依次是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分布于工区南部关家营、东台子及老营子一带,多被第四系亚砂土、第三系玄武岩覆盖,出露面积合约8km2。

第1、2次侵入为I型,第3、4次侵入为SI型。

2、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华力西晚期,区内海槽趋于封闭,地层褶皱隆起,伴随强列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形成长石斑岩、二长花岗岩、辉绿岩、石英闪长岩四次侵入,岩浆源具有由浅至深的演化过程,反映了华力西晚期造山作用结束后,可能出现过短暂拉张环境。

3、印支期侵入岩

主要分布于岱王山、八盖梁、三棱子山等地,出露面积约6km2。

岩性分别为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状侵入于下二叠统于家北沟组成中石炭统酒局子组或被上侏罗统玛尼组、第上系乌尔吉组覆盖。

属下地壳产物的I型花岗岩。

4、燕山早期侵入岩

侏罗纪晚期,区内构造运动、岩北海喷发、侵入活动强烈,形成了酸性—中性—酸性—中基性多旋回巨厚的火山岩建造和四次岩浆侵入体,依次是老朝阳沟、尖山子钾长花岗岩侏、老营子辉石闪长岩侏、喇嘛山东、八盖梁、头道杖房、朱家沟等地石英闪长岩、石英正长闪长岩、黑云母闪长岩、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老营子东石英正长闪长岩侏,总面积约6.5km2。

第一次为浅源S型侵入岩,第二、三、四次为同源I型花岗岩向S型演化的趋势。

三、构造

普查区地处***加里东褶皱带。

见图2-3。

区内地壳经历了四期大地构造运动。

加里东期的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应力作用,同时受东侧北东向大地剪应力的作用,形成以左旋和部分右旋的平移断层,正断层断陷,褶皱及岩浆活动。

华力西期断裂构造继承了近北东向发育的特点,褶皱作用较强、小型揉皱发育,并伴随四次岩浆运动,构成下生代构造层。

燕山期受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方向的附冲及向西南方向的挤压作用的影响,使早已封闭的地槽区重新活动,强烈的岩浆喷发、上侵,形成了主体北东向晚侏罗世火山带、火山岩盆地和白垩世沉积盆地。

喜玛拉雅期以大陆裂合型基性岩浆喷溢和地壳升降运动为特点。

 

 

区内Ⅳ级构造单元由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断陷盆地、八盖梁隆起、***元宝山断陷三个,具体包括Ⅴ级构造、断裂、褶皱如下表:

 

测区构造划分一览表

四、矿产

据《********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研究,普查区主要位于**铅锌、铜Ⅴ级成矿带,东南部涉及***Ⅴ级成矿带。

区内矿产资源信息丰富,已知金属、非金属矿床、矿(化)点42外。

其中铜钼矿床1处,银金矿床1处,非金属矿床3处,矿(化)点6处。

金属矿床主要为火山岩型、斑岩型、热液型、矽卡岩型,次为岩浆岩型、沉积型。

矿产主要形成于侏罗纪,次为二叠纪;金属矿产的形成主要与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其次为中酸性岩浆活动。

第三章工作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野外工作方法

普查区为半干旱低山—丘陵区,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和1∶5万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以及**1988-1993年开展的1∶20万***幅、**幅化探扫面成果,确定本区工作方法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同时,为系统了解不同地层,岩浆岩元素含量,为矿产地质调查和异常解释以及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地球化学资料,在测区按地层(组)和侵入岩(期)为单位进行岩石样采集。

一、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

1、采样布局

在中低山—丘陵区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主要布置在一级水系中或沟口,二级水系中也适当布设了控制点。

在侵蚀堆积河谷阶级、准平原以及山前剥蚀风积、洪积、湖积区采用土壤测量。

2、采样密度

湖系明显发育的水系沉积物一般为4~5个点/km2,1∶20万化探异常区为4~8个点/km2;在沟系不明显,但残坡积发育区和重点地段的土壤样8个点/km2;在侵蚀堆积、河谷阶地、准平原以及风积区,按1~2个点/km2控制。

3、采样方法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在采样点附近30~50m范围内进行多点(一般3个点)采集组成一个样品。

采集部位:

水系沉积物取沟系底部、水流变缓处、河沟转弯内侧、转石背后等有较多或易于细粒岩屑物质聚集之处;土壤样在残坡积层中的B、C层中采集或穿(控)过风或砂土覆盖层进行采样。

4、采样物质

根据工区地球化学特征和以往区域化探扫面成果,本次普查选取冲洪积物中、粗粒砂、岩屑。

野外样品重量约500g左右。

5、野外定点及记录

野外定点采用1∶5万地形点位设计图和手持GPS定位,定点误差<30m,每个采样点一般留志以便检查。

采样记录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水系沉积物或土壤记录卡要求内容用2H铅笔是行记录。

6、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人员对各台班每天提交的样品进行检查验收登记,发现不合格样品拒收,并报组长安排返工,交接人员在样品闪接登记表上签字。

收到样品后,及时晾晒,干燥后按样品加工程序过-5~+40目不锈钢筛,截取-5~+40目样品拦匀、缩分、称重(>200g)、装入填有标签的纸袋中,每件样品过筛后,将加工加具清扫干净,以防样品间沾污,最后按图幅、格子号顺序装箱,运送实验室加工测试。

二、岩石测量

1、样品布置

依据工区地层、侵入岩出露面积大小,地层一般以组,侵入岩以期为单元,主要地层样品≥30件,侵入岩≥10件,采取面型均匀布置或以剖面形式布样。

2、采集方法

野外采样点位要避开接触蚀变带,构造带及矿化影响地段,每件样品在其采样点周围10~30m范围内多点采集10~30mm岩石碎块组合而成。

重量≥300g,装入干净的布袋中。

3、野外定点与记录

采用1∶5万地形点位图和手持GPS定位,按《地球化学普查规范》地球化学岩石采样记录卡要求内容用铅笔逐项记录。

4、实际材料图

每天室内人员按照采产记录卡中坐标将水系沉积物、土壤、岩石样用不同符号展绘于1∶5万地形图上,经检查无误后着墨保存。

三、质量评述

野外工作由项目组、大队、**项目招标委员会专家分别按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暂行办法》要求,对本项目逐项进行检查验收。

验收组对项目提交的原始资料进行了系统检查,实地抽查野外样品采集、定位、记录、加工、图件、航迹。

检查验收认为:

野外工作布置合理、方法技术正确、工作质量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项目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执行比较正规,评分90,即野外工作质量达到“优秀”级。

第二节样品分析及质量

一、样品分析方法

普查样品测试由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承担,依据DZ/T01304-2006行业标准,采用了五种分析方法完成14种元素测试工作。

各元素分析方法见表3-1。

表3-1分析质量统计表

分析方法

元素

检出限

报出率

(%)

监控样合格率(%)

内检

合格率

(%)

重复样

相对误

差(%)

密码样

合格率

(%)

规范

本方法

准确度

精密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Au

0.3~1

0.23

99.95

93

100

97.75

41.81

86.20

光栅

光谱仪

Ag

50

19

100

100

100

99.62

27.67

89.33

Sn

2

0.49

100

100

100

98.88

24.70

89.67

X荧光

光谱仪

Cu

2

1

100

100

100

100

35.06

98.33

Mn

30

10

100

100

100

100

22.20

99.33

Pb

5~10

2

100

100

100

100

23.14

98.33

Zn

20

2

100

100

100

100

19.40

99.00

电感耦合

等离子体

质谱仪

W

1

0.048

100

100

100

100

31.48

96.66

Mo

1

0.05

100

100

100

100

38.37

97.59

Bi

0.3

0.03

98.61

100

100

99.32

41.95

96.61

Cd

0.2~0.5

0.028

98.49

100

100

98.97

44.42

70.57

原子荧光

光谱仪

As

0.5~1

0.25

100

100

100

100

33.92

97.32

Sb

0.3

0.03

100

100

100

100

34.21

98.66

Hg

10~50

0.48

100

100

100

100

27.08

82.61

注:

Au、Ag、Hg检出限单位为ng/g,其余为μg/g。

二、质量评述

各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