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作业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714594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课作业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共课作业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共课作业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共课作业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共课作业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课作业2.docx

《公共课作业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课作业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课作业2.docx

公共课作业2

第一章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育反思

一、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

为什么教育反思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

答:

反思就是思考。

但是在教育学的领域,反思含有对行动方案进行深思熟虑、选择和作出抉择的意味。

一个好的反思往往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分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背后都有着较强的教育理念支撑。

就教师而言,提升个人教育理念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有两点是可行的,一是坚持读书,一是经常地思考。

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前都要对一节课进行精心“预设”,但在课堂实施时会出现多种结果:

第一、事先的预设比较顺利地“生成”了。

第二、由于引导不得法,出现“预设未生成”的尴尬局面。

第三、虽然教学出现了“意外”,但教师通过巧妙引导,获得了“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

如果教师课后能对这些结果和过程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对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获得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

长此以往,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后续教学行为会越来越合理,学生的“主动生成”会不断地取代“被动接受”,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升。

 二、结合你的学科教学实践,说明教育反思应当从何处入手?

如何反思?

答:

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更着重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能终生受益呢?

这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在工作中不得不时时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也不得不经常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

那么,我们要反思什么呢?

该如何入手呢?

1、首先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离开了学生的基础谈设计,那是无源之水。

通过学生的的反馈,我们可以明晰对学情了解够不够?

特别是中等生、差生的困惑能反映出我们教学中知识的切入不是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域,尤其是优等生是否吃得饱?

他们解决问题的好的方法我们是否预计到了?

没有的话是否开放的加以引导了?

2、其次在听课和交流中反思。

重视向同事学习,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即便他的教学业绩不如你,但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处理,未必别人不如你。

拿别人的长处,做镜子,可以反思提高自己。

3、反思自己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方法的指导是否到位,有效?

运用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避免我们少走弯路,但实际上我们常常凭经验办事,很不自觉的就把理论和实践弄成了两张皮,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4、反思我们的教学是否突出了知识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教学中提出问题的深度、广度、创新性够不够?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我们的语言(口语)表达是否清楚?

哪些地方做得好需要保持?

那些做得还不够需要改进?

5、反思对于教学中一些突发情况如学生不同的思路、方法等自己是否很好的处理了?

是引导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拉回到教师思维的轨道上?

学生的想法对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没能使得自己按预案完成教学任务的原因是什么?

你将如何处理等。

6、要反思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等有什么变化,以及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数学素质的培养到位了没有?

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坚持反思,对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我们的教研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写一篇关于你的学科教学方面的反思或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与大家分享。

 答:

对于学科教育方面的反思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反思教学管理的反思,我认为,当前教学管理,要树立理论意识、研究意识和改革意识,使教学管理改革真正走在前面。

我就几个小问题,谈一谈我在教学管理中的一点体会,主要是做班主任几年来的一些感想,和各位班主任交流;同时,希望对其他老师也有所帮助。

我认为,首先班主任应该在班上多谈任课老师。

要不显山露水地时常谈谈任课教师的敬业精神,让学生从你的言谈中了解老师,敬服老师。

所谓“尊其师,重其道”也。

其次班主任应该多和学生交流。

交流产生信任,信任产生动力。

交流的方法手段也应该多样化,口头交流直接明了,能演善辩者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纸上交流深刻委婉,更符合现代中学生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内心的特征,让笔和纸代替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能够让他放松戒心。

“老师!

请您弯下腰来跟我交流好吗?

”如果作为教师的听到这样的呼唤,还能无动于衷的话,我只能说你一定不是个称职的老师。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并不仅仅只是自己学生的知识的保育员,更应该是自己学生的灵魂的导师;我们不仅要给他们的精神之鸟一对有力的翅膀,更要让他们的灵魂深处充满飞翔的渴望;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要有耐心,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因此,我们的教师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知识修养,因为心灵的和谐是双向的,如果学生对自己的老师缺少必要的敬畏或敬佩,这和谐也是建立不起来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此时学生最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

如果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移植到我们的工作中来,利用人们的“期待效应”多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或许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不知不觉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孩子那种排斥、抵触、恐惧的心理就会为老师的诚心所感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位教育工作者说“老师不应像铸造工那样按同一个砂模铸造学生,而应该是雕刻师,善于处理原料玉石上的瑕疵,经过精心设计、雕琢,将疵点变为作品上的亮点。

”“换位才能知心”。

为什么教师就不能放下架子和学生异位而处呢?

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期待花开的声音。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

它与教育反思有何区别?

答:

1、教育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教育情境的描述,其中有人物、有事件,并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

3、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

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①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

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②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

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③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

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

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

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

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

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

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①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

②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③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④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

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⑤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二、研读教材案例“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第53页),与教育案例的概念对照,你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

我认为它符合教育案例应具备的特征.因为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整体水平。

教育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要撰写一篇好的教育案例,在结构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设计。

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选材的范围。

2、选材的方法。

3、选材的步骤。

对于教育案例,我们的学会更加有目的地审视自己。

必须注意的是:

①书写关于一个重要事件的案例并不等同于观看录像带。

撰写案例,并不仅仅是“倒带”,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②案例对于作者来讲也不是一个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

它是一个基本的理解自我的工具,它给我们一个安全表达那些感觉的出口。

它帮助我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教师。

③案例并非是一个作家才能写,它不是一篇散文或要评定等级的考卷。

它是一种对已发生事件记录的形式,只要在那件事中你是一个关键的扮演者,或者你在电话上或餐桌旁谈论它,那么你就可以写案例。

④关于案例学习。

一个案例是否影响到教学实践,并不是由案例本身所决定的。

它依赖于案例使用者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研究的程度,是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洞察力的。

尽管如此,如果学习者掌握了一些分析研究案例的方法,那么收获就会达到最大值。

三、写一篇与你的学科教学或学生管理工作有关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答:

我所带学科是英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是一个“后进生”的转变。

1、当时的背景: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班的xx同学,他有点“天不怕,地不怕!

”的样子,根本没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这样也就成了我关注的对象——课堂上他嘻嘻哈哈,你走到他身边揉揉他的头,示意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其他孩子的紧张,反而斜着眼睛看你,似乎在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

我才不怕你呢!

”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果然大显了他的“神威”,课堂上无视纪律的放肆行为,知错犯错的重复循环,作业拖拖拉拉,偷工减料,班级中什么捣蛋的事绝少不了他……班级中第一号名副其实的“跳跳王”,许多学生避之不及的对象,也因此成了班上所有任课老师头疼的对象。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让所有人为之操心的学生,这学期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他的进步既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更值得我反省。

2、反思对他的教育: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我不断的从他身上找闪光的地方,重视对他的激励。

因为激励是人内心要争取实现某种希望、愿望等产生的一种动力。

做法:

这学期,当他做错事的时候,我改变了对他的批评态度。

记得开学初的一天中午,我留了大概十分钟可以做完的作业给同学们,可是等下午课上检查的时候,全班只有他一个没有做,我自然很清楚,肯定又是中午贪完的结果,他站着,用不屑一顾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你罚吧!

”正当同桌同学想告诉我原因的时候,我制止了,同时又很平静地让他坐下,这个举动让原本准备接受批评的他感到意外,他疑惑地看看我,包括他周围的同学一定也在想,今天老师怎么了?

      

下课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更多地问他原因,只对他说:

“今天你的作业没有完成,老师想,你一定有原因,请把今天的事情作为日记写下来。

”第二天,我打开作业本,看到的是他对自己作业没有完成的深刻分析及反省“……时间不等人,今天我没有抓紧时间,给自己丢脸了,这样的情况以后一定不能再发生了……”我很感动,给他留下了这样的回复:

“这是你第一次没有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能正视自己的错误了,你有进步!

相信你一定会说到做到的,加油!

” 从这以后,中午作业前,我会经常对他说声“加油哦!

”他也会很友善地朝我点点头,果真每天作业比较及时地完成了。

这是一个进步的起点。

①情感激励。

把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

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的朦胧形成期,自我意识有了较快的发展,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能对外部的表现作出相应的评价,尤其对于一个初中生而言,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行为进行比较,开始依据道德原则来评价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自我控制力也显著增强了。

②强化激励。

要使优良品质在儿童身上占支配作用。

在任何一个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都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在教育错误和缺点较多的学生时,要尽量坚持从正面着手,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事务的向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和养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为进一步接受教育和不断克服消极的因素创造条件。

做法:

比如,上课时,他对感兴趣的内容发言会比较积极,但是由于他的回答经常出乎意料,让大家哄堂大笑,更多的时候是他故意制造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不是当场批评他的恶作剧,而是在课后教育他,首先表扬他的聪明、会动脑筋,但是同时明确地告诉他,“要是你能文明的回答,老师和同学们会更欣赏、羡慕你!

”从这以后,针对他上课故意捣蛋的现象,课后,我会严肃提出,针对他认真的回答,我会当场表扬,让他觉得这样正确行为的愉快感受。

通过强化措施,增强他的是非观,慢慢地改正课堂上制造轰动效果事件的发生,让他会觉得“难为情”!

慢慢的,课堂上他的出格表现减少了。

③任务激励。

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肩负起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任务,为他获取成功与发展提供机会,激发他的成就动机。

主动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有时候,班上的后进生缺点错误较多,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让他们参加,以此来惩罚他们,有时候,怕后进生在外面惹事,影响集体荣誉,可是这样的结果只能使他们堆集体不承担义务,有的学生可能会以其相反的表现来赢得大家对他的关注。

让他们参加活动,使他们有接受教育、改正错误的机会。

④荣誉激励。

使获得荣誉的学生既能经常以这种荣誉鞭策自己,又可以为其他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与奋斗目标。

善于发现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在后进生身上,缺点往往多一些,显得突出一点,有点可能少一点,甚至显不出来,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整天专盯着后进生的缺点,陷在解决问题的事务堆里,要善于发现其长处,避其短,争取教育的主动权。

⑤沟通家校联系,促进教育的合力。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学校教育的坚强后盾,我把家长看作是儿童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合作伙伴,我们双方为着共同的教育目标,互相沟通,彼此交流,互尊互重!

强调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

与家长交流多表扬孩子变化,教师对家长抱有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那么家长必然会成为教师的合作者。

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让他在孩子纯真、美好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他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未来,期待着他更大的进步!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论文

一、研讨型论文与经验性论文二者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答:

1、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

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2、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

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二、调查报告与叙事研究报告有何不同?

答:

1、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科研现象的调查情况,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

调查报告不是情况的罗列、材料的拼凑,而是揭示教育现象的主要矛盾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

其形式有描述性报告、解释性报告和建议性报告或描述与对象相结合的综合性报告。

调查报告的表述设有固定格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①题目。

应以简练概括、明确的语句反映所要调查的对象、领域、方向等问题,题目应能概括全篇。

②导言。

亦即引言、总提、序言、前言。

简短扼要地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

要注意将调查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必要性交代清楚,使读者了解概况,初步掌握主旨,引起关注。

调查方法要详细说明,要写明是普遍调查或是非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随机取样、机械取样、还是分层取样,调查方式是开调查会还是访问或问卷……以使人相信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调查的价值。

③主体。

这是调查的正文部分。

这部分要把调查来的大量材料,经过分析整理,归纳出若干项目,分条叙述,做到数据确凿、事例典型、材料可靠、观点明确。

尽可能用数据或图表形式表示,可以增强说服力,一目了然。

写作安排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大致有如下几种写法:

按调查顺序逐点来写;按被调查单位的人和事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来写,以体现其规律性;将两种事物加以对比,以显示其是非、优劣,找出其差异;按内容的特点分门别类逐一叙述,这种安排较为常见。

最后,要写清楚调查的结果。

④讨论或建议。

依据正文的科学分析,可以对结果作理论上的进一步阐述,深入地讨论一些问题,亮出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⑤结论。

归纳结论,即交代调查研究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⑥列出参考资料。

即在写调查过程中,参考、引用了哪些资料(将篇目名称、作者、出版单位、日期),目的在于对所写负责,并给读者提供信息,也是表示尊重资料作者的劳动。

2、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与叙事研究报告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几位课程论学者认为:

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在他们积极倡导下,叙事研究开始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缘于这一研究方法的实用价值,很快引起了教师培训系统等多方面的关注。

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

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

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

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

①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

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②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

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③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④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三、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际,写一篇叙事研究报告,与大家分享

答:

感受一次教育教学培训计划: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觉得这个说法对现在和未来的教师已经不够了,“桶”里的水毕竟是“死水”,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会大大降低,作为跨世纪教师应该去开凿并拥有“一眼泉”。

这是我引用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大学附中副校长张思明老师的一句话,话说得很朴实,但细细品味起来,别有一番深意在里边。

如何化“死水”为“活水”,尤其在这知识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一个严肃的问题,很多教师当然包括我在内,曾经天真地认为,初中的那些东西,闭着眼睛也能倒背如流,还培训它干啥?

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使我们的新课程的改革步履维艰。

但该如何提高自已?

该如何系统地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正如宋代朱熹的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泉头活水来”所说,自已不天天学习,月月学习,哪里来的源头活水?

这时,国培计划应运而生,幸运的我,踏上了第一批培训的班车。

这次培训,时间短,任务相对不重,但真正学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什么呢?

因为这次培训课程的学习全凭自觉,设置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在循序渐进中达到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境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茶的时候,我们如何去适应?

那就是学习,鲁迅先生说过:

“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写作上的”。

难道我们不能挤时间来学习吗?

所以我要求自已摆正心态,以渴求获得知识为动力,以提高自我为最大兴趣。

从教几年来,我逐渐感觉到,要想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其中的密决就是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偏辟,人口流动比较大,留守孩子占学生总数的九成以上,学生的基础很薄弱,思维也显得不是那么宽广,读书的功利主义占很大的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成绩,尤其是提高英语成绩,难度很大。

这不,好多次,我都怀疑是自已的方法不到位,还是自已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培训中,我慢慢逐磨道,是自已的态度有问题。

年轻人,喜欢急功近利。

殊不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我们知道教学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时词汇和口语的提高,也就是教好必须要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创设环境让学生亲历过程,获得感悟,促成反思,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奇异的力量,才能照亮学生的心灵,才能内化成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回顾以往的教学,以及自己作为学生的记忆感受,我觉得教学成绩的提高不是教师的课件做的是否漂亮,不是教师的语言是否流畅,甚至也不是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虽然这些不是不重要)。

而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

学生学得好不好?

学生获得了哪些具体的进步与发展。

听了许多示范课,自己也讲了许多公开课,听完讲完,感动之余,往往会有许多遗憾,这时我不禁要问,我们每节课都能如此吗?

我们真的能一字不差的照搬过来吗?

我试了一段,太累,效果往往不大,有时感觉挺别扭,挺好笑,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

几次以后,我经常问自己:

作为青年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站住脚靠什么?

要靠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动力,不断超越自己,也就是在教学上,自己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