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工基础.docx
《电厂热工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厂热工基础.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厂热工基础
2电厂热工基础
对于非热工专业的学员来说,在进入电厂热力(锅炉、汽轮机)岗位之前,进行一定的热工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否则,所学知识就会根基不稳、华而不实。
即便是专业的学员,也需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更上一层楼。
2.1电厂热工基础概念
2.1.1工质
工质是热机中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一种媒介物质(如燃气、蒸汽等),依靠它在热机中的状态变化(如膨胀)才能获得功。
为了在工质膨胀中获得较多的功,工质应具有良好的膨胀性。
在热机的不断工作中,为了方便工质流入与排出,还要求工质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热力性能稳定,其次还要求工质价廉、易取、无毒、无腐蚀性等。
在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中,气态物质是较为理想的工质,目前火力发电厂广泛采用水蒸汽作为工质。
2.1.2工质的状态参数
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数。
常用的工质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内能、焓、熵等。
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有温度、压力、比容。
2.1.2.1温度
温度就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说,温度是表示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
对温度高低量度的标尺称为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1)摄氏温标。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在0℃与100℃之间分成100个格,每格为1℃,这种温标为摄氏温标,用℃表示单位符号,用t作为物理量符号。
(2)热力学温标(绝对温标)。
规定水的三相点(水的固、液、汽三相平衡的状态点)的温度为273.15K。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每刻度的大小是相等的,但绝对温标的OK,则是摄氏温标﹣273.15℃。
绝对温标用K作为单位符号,用T作为物理量符号。
摄氏温标与绝对温标的关系为
t=T-273.15(℃)或T=t+273.15(K)(2-1)
2.1.2.2压力
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用符号“P”表示,即
P=F/APa(2-2)
式中F——垂直作用于器壁上的合力,N;
A——承受作用力的面积,m2。
⑴压力的单位:
①法定(国际)计量单位制中表示压力采用N/m2,名称为帕斯卡,符号是Pa,1Pa=1N/m2。
在电力工业中,机组参数多采用MPa(兆帕),1MPa=106N/m2。
②以液柱高度表示压力的单位有毫米水柱(mmH20)、毫米汞柱(mmHg),1mmHg=133N/m2,1mmH20=9.81N/m2。
③工程大气压的单位为kg/cm2,常用at作代表符号,1at=98066.5N/m2;物理大气压的数值为1.0332kgf/cm2,符号是atm,1atm=1.013×105N/m2。
⑵压力有绝对压力和表压力之分。
容器内工质本身的实际压力称为绝对压力,用符号Pa表示。
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的差值为表压力,用符号Pg表示。
因此,表压力就是我们用表计测量所得的压力,大气压力用符号Patm表示。
绝对压力与表压力之间的关系为:
Pa=Pg+Patm或Pg=Pa-Patm。
(2-3)
⑶真空和真空度
当容器内的压力低于(当地)大气压力时,把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叫真空,用符号“PV”表示。
其关系式为:
PV=Patm-Pa。
用百分数来表示真空值的大小,称为真空度。
真空度是真空值和(当地)大气压力比值的百分数,即真空度:
真空度=Pv/Patm×100%(2-4)
完全真空时真空度为100%,若工质的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相等时,真空度即为零。
2.1.2.3比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
用小写字母v表示,即:
v=V/mm3/㎏(2-5)
式中:
m——物质的质量,㎏;
V——物质所占有的容积,m3。
比容的倒数,即单位容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m3。
ρv=1,比容和密度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参数,而是同一个参数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1.2.4内能
气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形成的内动能和由于分子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内位能的总和称为内能。
u表示lkg气体的内能,U表示mkg气体的内能。
即
U=mu(2-6)
气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叫内动能,它包括分子的移动动能、分子的转动动能和分子内部的振动动能等。
从热运动的本质来看,气体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所以内动能决定于气体的温度。
气体内部分子克服相互间存在的吸引力具备的位能,称为内位能,它与气体的比容有关。
2.1.2.5焓
在某一状态下单位质量工质比容为v,所受压力为p,为反抗此压力,该工质必须具备pv的压力位能。
单位质量工质的内能和压力位能之和称为比焓。
比焓的符号为h,单位kJ/kg。
其定义式为
h=u+pvkJ/kg(2-7)
对mkg工质,内能和压力位能之和称为焓,用H表示,单位为kJ,即
H=mh=U+pVkJ(2-8)
由h=u+pv可看出,工质的状态一定,则内能U及pV一定,焓也一定,即焓仅由状态所决定,所以焓也是状态参数。
2.1.2.6熵
熵是气体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没有摩擦的平衡过程中,单位质量的工质吸收的热量dq(kJ/kg)与工质吸热时的绝对温度T的比值叫熵的增加量。
其表达式为
ΔS=dq/T(2-9)
ΔS=S2-S1是熵的变化量,熵的单位是kJ/(kg·K)。
若某可逆过程中气体的熵增加,即ΔS>0,则表示气体是吸热过程。
若某可逆过程中气体的熵减少,即ΔS<0,则表示气体是放热过程。
若某过程中气体的熵不变,即ΔS=0,则表示气体是绝热过程。
2.1.3平衡状态
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气体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的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只有当工质的状态是平衡状态时,才能用确定的状态参数值去描述。
只有当工质内部及工质与外界间,达到热的平衡(无温差存在)及力的平衡(无压差存在)时,才能出现平衡状态。
2.1.4标准状态
绝对压力为1.01325×105Pa(1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0℃(273.15K)时的状态称为标准状态。
2.1.5能
物质做功的能力称为能。
能的形式一般有:
动能、位能、光能、电能、热能等。
热力学中应用的有动能、位能和热能等。
2.1.5.1动能
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做功的本领叫动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
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动能按下式计算:
Ek=1/2mc2kJ(2-10)
式中m——物体的质量,kg;
C——物体的速度,m/s。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1.5.2位能
由于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决定的能称为位能。
物体所处的高度位置不同,受地球的吸引力不同而具有的能,称为重力位能。
重力位能由物质的重量(G)和它离地面的高度(h)而定。
高度越大,重力位能越大;物体越重,位能越大。
重力位能Ep=Gh。
2.1.5.3热能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不规则的运动称为热运动。
这种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热能,它是物体的内能。
热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具有的热能就越大。
2.1.6热量
高温物体把一部分热能传递给低温物体,其能量的传递多少用热量来度量。
因此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为热量。
热量传递的多少和热力过程有关,只有在能量传递的热力过程中才有功和热量的存在,没有能量传递的热力状态是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的,所以热量不是状态参数
2.1.7热机
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设备称热机。
如汽轮机、内燃机、蒸汽机、燃气轮机等。
2.1.8机械能
物质有规律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表现为宏观运动。
物质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做机械能。
2.1.9比热容
单位数量(质量或容积)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单位热容量,简称为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表示单位数量的物质容纳或贮存热量的能力。
物质的质量比热容符号为c,单位为kJ/(kg·℃)。
影响比热容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和加热条件,一般说来,随着温度的升高,物质比热容的数值也增大;定压加热的比热容大于定容加热的比热容。
此外,还有分子中原子数目、物质性质、气体的压力等因素也会对比热容产生影响。
2.1.10热力学定律
2.1.10.1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
气体分子间不存在引力,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的气体叫理想气体。
反之,气体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分子本身占有体积的气体叫实际气体。
在火力发电厂中,空气、燃气、烟气可以作为理想气体看待,因为它们远离液态,与理想气体的性质很接近。
在蒸汽动力设备中,作为工质的水蒸气,因其压力高,比容小,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分子间的吸引力也相当大,离液态接近,所以水蒸气应作为实际气体看待。
2.1.10.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力学上的一种特定应用形式。
它说明了热能与机械能互相转换的可能性及其数值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描述为:
“热可以变为功,功可以变为热,一定量的热消失时,产生一定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必出现与之对应的一定量的热”。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如下
Q=Aw(2-11)
式中:
A在工程单位制中A=1/427kcal/(kgf·m),在国际单位制中,功与热量均用焦耳(J)为单位,则A=1,即Q=w。
2.1.10.3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能量传递和转化的方向、条件、程度。
它有如下两种叙述方法:
(1)从能量传递角度来讲,热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2)从能量转换角度来讲,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成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其他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2.1.11不可逆过程
存在摩擦、涡流等能量损失使过程只能单方向进行,不可逆转的过程叫做不可逆过程。
实际的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1.12热力循环
工质从某一状态点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又回到原来这一状态点的封闭变化过程叫做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2.1.12.1朗肯循环
以水蒸汽为工质的火力发电厂中,让饱和蒸汽在锅炉的过热器中进一步吸热,然后过热蒸汽在汽轮机内进行绝热膨胀做功,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中全部凝结成水。
并以水泵代替卡诺循环中的压缩机,使凝结水重又进入锅炉受热,这样组成的汽——水基本循环,称之为朗肯循环。
朗肯循环的主要设备是蒸汽锅炉、汽轮机、凝汽器和给水泵四个部分。
朗肯循环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初参数焓和排汽焓。
(1)锅炉。
包括省煤器、炉膛、水冷壁和过热器,其作用是将给水定压加热,产生过热蒸汽,通过蒸汽管道,送入汽轮机。
(2)汽轮机。
蒸汽进入汽轮机绝热膨胀做功,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3)凝汽器。
作用是将汽轮机排汽在定压下冷却,凝结成饱和水,即凝结水。
(4)给水泵。
作用是将凝结水在水泵中绝热压缩,提升压力后送回锅炉。
图2-1朗肯循环热力设备系统图
2.1.12.2热电合供循环
在发电厂中利用汽轮机中做过功的蒸汽(抽汽或排汽)的热量供给热用户,可以避免或减少在凝汽器中的冷源损失,使发电厂的热效率提高,这种同时生产电能和热能的生产过程称为热电合供循环。
热电合供循环中供热汽源有两种:
一种是由背压式汽轮机排汽;一种是由调整抽汽式汽轮机抽汽。
2.1.12.3给水回热循环
把汽轮机中部分做过功的蒸汽抽出,送入加热器中加热给水,这种循环叫给水回热循环。
2.1.12.4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就是把汽轮机高压缸内已经做了部分功的蒸汽再引入到锅炉的再热器,重新加热,使蒸汽温度又提高到初温度,然后再引入到汽轮机中、低压缸内继续做功,最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的一种循环。
2.1.13水的状态及参数
2.1.13.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汽态的过程叫汽化。
它又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形式。
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比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2.1.13.2凝结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凝结,也叫液化。
水蒸气凝结有以下特点:
(1)一定压力下的水蒸气,必须降到该压力所对应的凝结温度才开始凝结成液体。
这个凝结温度也是液体沸点,压力降低,凝结温度随之降低,反之则凝结温度升高。
(2)在凝结温度下,水从水蒸气中不断吸收热量,则水蒸气可以不断凝结成水,并保持温度不变。
2.1.13.3饱和状态
一定压力下汽水共存的密封容器内,液体和蒸汽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有的跑出液面,有的返回液面。
当从水中飞出分子数目等于因相互碰撞而返回水中的分子数时,这种状态称为汽水动态平衡。
处于动态平衡的汽、液共存的状态叫饱和状态。
在饱和状态时,液体和蒸汽的温度相同,这个温度称为饱和温度;液体和蒸汽的压力也相同,该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饱和状态的水称为饱和水;饱和状态下的蒸汽称为饱和蒸汽。
2.1.13.4湿饱和蒸汽、干饱和蒸汽、过热蒸汽
在水达到饱和温度后,如定压加热,则饱和水开始汽化,在水没有完全汽化之前,含有饱和水的蒸汽叫湿饱和蒸汽,简称湿蒸汽。
湿饱和蒸汽继续在定压条件下加热,水完全汽化成蒸汽时的状态叫干饱和蒸汽。
干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上升而超过饱和温度时,就变成过热蒸汽。
lkg湿蒸汽中含有干蒸汽的重量百分数叫做干度,lkg湿蒸汽中含有饱和水的重量百分数称为湿度。
2.1.13.5临界点、临界参数
随着压力的增高,饱和水线与干饱和蒸汽线逐渐接近,当压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二线相交,相交点即为临界点。
临界点的各状态参数称为临界参数,对水蒸气来说,其临界压力p。
=22.129MPa,临界温度t。
=374.15℃,临界比容v。
=O.003147m3/kg。
2.1.13.6液体热、汽化热、过热热
把水加热到饱和水时所加入的热量,称为液体热。
lkg饱和水在定压条件下加热至完全汽化所加入的热叫汽化潜热,简称汽化热。
干饱和蒸汽定压加热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过程吸收的热量叫过热热。
2.1.13.7稳定流动、绝热流动
流动过程中工质各状态点参数不随时间而变动的流动称为稳定流动。
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流动称为绝热流动。
2.1.13.8节流和绝热节流
工质在管内流动时,由于通道截面突然缩小,使工质流速突然增加,压力降低的现象称为节流。
节流过程中如果工质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称之为绝热节流。
2.1.14流体
通常将易流动的液体、气体统称为流体。
2.1.14.1稳定流动和非稳定流动
运动要素只随位置改变,而与时间无关的流态称为稳定流动或恒定流。
将运动要素不仅随位置改变,也随时间改变的流态称为非稳定流动或非恒定流。
2.1.14.2层流和紊流
流体有层流和紊流两种流动状态。
层流是各流体微团彼此平行地分层流动,互不干扰与混杂。
紊流是各流体微团间强烈地混合与掺杂,不仅有沿着主流方向的运动,而且还有垂直于主流方向的运动。
层流的流动特点:
各层间液体互不混杂,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是有规则的平滑曲线。
紊流的流动特点:
流体流动时,液体质点之间有强烈的互相混杂,各质点都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紊乱状态,运动轨迹不规则,除有沿流动方向的位移外,还有垂直于流动方向的位移。
在汽、水、风、烟等各种管道系统中的流动,绝大多数属于紊流运动。
2.1.14.3流量、平均流速
液体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过流断面的液体数量。
其数量用体积表示,称为体积流量,常用m3/s或m3/h表示;其数量用质量表示,称为质量流量,常用kg/s或kg/h表示。
平均流速是指过流断面上各点流速的算术平均值。
2.1.14.4水击
在压力管路中,由于液体流速的急剧变化,从而造成管中的液体压力显著、反复、迅速地变化,对管道有一种“锤击”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水击(或叫水锤)。
2.1.14.5流体的压缩性及膨胀性
当温度保持不变,流体所承受的压力增大时,其体积缩小的性质称为流体的压缩性。
当流体压力不变时,流体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性质称为流体的膨胀性。
2.1.15传热
锅炉在运行时,燃料放出的热量通过受热面金属壁传给水,使水转变为热水或蒸汽的过程叫做传热过程。
锅炉的传热过程是相当复杂的,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一般把传热过程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不同的基本形式。
在锅炉的传热过程中,往往是这三种传热形式同时存在。
2.1.15.1导热
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位有温度差时,高温部分热量向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叫导热。
2.1.15.2对流
依靠液体或气体各部分发生流动来传递热量的方式叫对流。
夏天人们扇扇子觉得凉爽,这凉爽是由于流动空气从人体带走了热量的结果。
烟气流过锅炉受热面金属管束,在与管壁接触过程中进行了热量的传递,锅水的循环流动,热水上升,冷水下降,使热量传给了全部锅水的过程都属于对流传热。
对流传热的强弱与流体的性质、流速大小、流体运动特性、流道的形状以及流体冲刷受热面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2.1.15.3辐射
高温物体不通过接触或流动,而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将热量传递给低温物体的传热方式叫辐射。
如,地球得到太阳的热量,就是依靠太阳光的辐射方式传递给地球的,人们站在锅炉炉门旁,就感觉到烘烤灼热,炉膛内燃烧火焰向水冷壁管传热的方式都是辐射传热,辐射传热的强弱与热源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2.1.15.4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表明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又称热导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壁的两表面温差为1℃壁厚等于1m时,在单位壁面积上每秒钟所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w/m·℃。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种类、物质的结构、湿度有关,对同一种材料,导热系数还和材料所处的温度有关。
2.1.16热力网
热力网就是指供应热能的动力网。
热力网由生产热能的热源、输送热能的热网和使用热能的热用户组成。
热用户所消耗的热量称为热负荷。
热电联产是集中供热的最高形式,又称热化,它把热电厂中的高位热能用于发电,低位热能用于供热,实现了合理的能源利用。
热电联产在生产电能的同时亦供应热能,而且供热是全部或部分利用了热变为功过程中的低位热能。
它的用能特点是按质用能,综合利用,使能尽其所用。
热电联产的特点,不仅表现在调整了热能、电能生产之间的关系,使能量的质量得以合理利用,还体现在由于热能供应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能量数量方面的好处。
2.1.17热工测量
发电厂中,热力生产过程的各种热工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振动等)的测量方法叫热工检测,用来测量热工参数的仪表叫热工测量仪表。
2.1.17.1热工仪表的组成
热工仪表由感受元件、中间元件、显示元件等组成。
感受元件也叫敏感元件,或叫一次仪表传感器,它直接与被测对象联系,感知被测参数的变化,并将感受到的被测参数的变化及时地转化成相应的可测信号输出。
中间元件是把感受元件输出的信号,根据显示元件的要求,不“失真”地传给显示元件。
显示元件是最终通过它向观察者反映被测参数变化的元件。
2.1.17.2热工仪表的分类
热工仪表一般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分类:
(1)按被测参数分类,有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测量仪表,成分分析仪表。
(2)按显示特点分类,有指示式、记录式、积算式、数字式及屏幕显示式仪表。
(3)按用途分类,有标准仪表、实验室用仪表和工程用仪表。
(4)按工作原理分类,有机械式、电气式、电子式、化学式、气动式和液动式仪表。
(5)按装设地点分类,有就地安装和盘用仪表。
(6)按使用方法分类,有固定式和携带式仪表。
2.1.17.3温度测量仪表分类
温度测量仪表按其测量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1)接触式测温仪表。
主要有膨胀式温度计、热电阻温度计和热电偶温度计等。
(2)非接触式测量仪表。
主要有光学高温计、全辐射式高温计和光电高温计等。
2.1.17.4热电偶
在两种不同金属导体焊成的闭合回路中,若两焊接端的温度不同时,就会产生热电动势,这种由两种金属导体组成的回路就称为热电偶。
2.1.17.5双金属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气体、液体和蒸汽的较低温度的工业仪表。
它具有良好的耐振性,安装方便,容易读数,没有汞害。
双金属温度计用绕成螺旋弹簧状的双金属片作为感温元件,将其放在保护管内,一端固定在保护管底部(固定端),另一端连接在一细轴上(自由端),自由端装有指针。
当温度变化时,感温元件的自由端带动指针一起转动,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出相应的被测温度。
2.1.17.6压力测量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可分为液柱式压力计、弹性式压力计、活塞式压力计和电气式压力计等。
液柱式压力计有U型管式压力计、单管式压力计和斜管式微压计。
弹性式压力计有单圈弹簧管、多圈弹簧管、波纹膜片、膜盒、挠性膜片和波纹筒式压力计。
为防止仪表损坏,压力表所测压力的最大值一般不超过仪表测量上限的2/3;为保证测量的准确度,被测压力不得低于标尺上限的1/3。
当被测压力波动较大时,应使压力变化范围处在标尺上限的1/3—1/2处。
2.1.17.7流量测量仪表
根据测量原理,常用的流量测量仪表(即流量计)有差压式、速度式和容积式三种。
火力发电厂中主要采用差压式流量计来测量蒸汽、水和空气的流量。
2.1.18金属材料工艺性能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指铸造性、可锻性、焊接性和切削加工性等。
2.1.18.1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
反映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主要指标有:
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抗氧化性、耐腐蚀性等。
2.1.18.2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
金属的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
如弹性、强度、硬度、韧性和塑性等。
2.1.18.3强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强度指标有弹性极限σe、屈服极限σs、强度极限σb。
弹性极限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的最大应力。
屈服极限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出现塑性变形时的应力。
强度极限是指材料断裂时的应力。
2.1.18.4塑性
金属的塑性是金属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塑性指标有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2.1.18.5变形
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引起的尺寸和形状的变化称为变形。
任何金属,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变形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弹性变形阶段:
在应力不大的情况下变形量随应力值成正比例增加,当应力去除后变形完全消失。
弹——塑性变形阶段:
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时,在应力去除后变形不能完全消失,而有残留变形存在,这部分残留变形即塑性变形。
断裂:
当应力继续增大,金属在大量塑性变形之后即发生断裂。
2.1.18.6刚度和硬度
零件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硬度是指金属材料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
2.1.18.7疲劳和疲劳强度
在工程实际中,很多机器零件所受的载荷不仅大小可能变化,而且方向也可能变化,如齿轮的齿,转动机械的轴等。
这种载荷称为交变载荷,交变载荷在零件内部将引起随时间而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
零件在交变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在小于材料的强度极限σb甚至在小于屈服极限σs的应力下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应力作用下,不至于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
2.1.19热应力
由于零、部件内外或两侧温差引起的零、部件变形收到约束,而在物体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2.1.20热冲击
金属材料受到急剧的加热和冷却时,其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温差,从而引起很大的冲击热应力,这种现象称为热冲击。
一次大的热冲击,产生的热应力能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而导致金属部件的损坏。
2.1.21热疲劳
金属零部件被反复加热和冷却时,其内部产生交变热应力,在此交变热应力反复作用下,零部件遭到破坏的现象叫热疲劳。
2.1.22蠕变
金属材料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在低于屈服点的应力作用下,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