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8201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docx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三单元教案

9.声音的产生

【教材分析】

教材从生活入手,一步步揭示有关声音的科学。

首先让学生感受声音,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其次让学生用保鲜袋制造声音,提出问题;接着引导学生猜测,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发声方式。

教学时,学生在感受声音——制造声音——实验验证——解释现象——拓展感受的层层递进环节中,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如:

说话的声音、上课铃声等,甚至有些学生在无意间的活动中能“制造”声音。

但是,熟悉的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也不会专门去探究声音的奥秘,对科学探究过程更没有真正领会其严谨性,也不具备独立的科学探究能力,欠缺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概括能力。

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声音的产生进行专一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操作活动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

科学探究:

学生在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过程中,经历声音产生的研究过程。

科学态度:

学生在操作实验中亲身感受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科学研究要尊重事实,同时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用所学知识解释与声音有关的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音叉、水、水槽、小鼓等。

学生材料:

尺子、水、塑料瓶、音钹、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声音。

(3分钟左右)

1.上课之前我们先听听录音:

(国歌声、鸟鸣声、铃声、汽车喇叭声、婴儿哭声……)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2.在这些声音中,你对哪种声音最难忘,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

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探究声音的奥秘。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激发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

二、初步探究,制造声音。

(5分钟左右)

1.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那你能制造声音吗?

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保鲜袋,你能采取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

请每个小组先思考再动手试试,看看你们的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实验研究,教师巡视)

2.班级汇报交流:

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实验情况?

教学预设: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3.小结:

同学们通过吹、搓、弹、拍等方法发出了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制造声音方法的过程比较分析,初步将“发声”与“动”建立联系。

三、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

1.提出问题:

为什么不同的方法能使物体发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2.学生猜测,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敲击、碰撞、摩擦、摇晃……)

谈话:

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验证。

四、深入探究,验证假设。

(一)探究尺子发声时的现象

1.(出示尺子)介绍实验方法(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弹拨;注意轻轻弹击。

)提问:

弹拨尺子会有什么现象?

请同学们猜猜。

(生猜测)

2.我们的猜测对吗?

请同学们实验验证吧!

3.请同学们迅速将实验物品整理,汇报在弹拨尺子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用简单的图形表示这种现象吗?

4.生汇报现象。

(试讲过程中,学生回答到了振动,此时可以追问:

你听到他说的词吗?

振动,真棒,掌声鼓励。

再请一个同学叙述振动。

)PPT完善表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

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上下来回地、迅速地运动,物体的这种运动有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就是振动。

(二)探究音响发声时的现象

1.是不是其它物体发声时也像尺子那样振动产生的呢?

请继续观察实验。

播放音乐,你们知道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2.你看到振动了吗?

怎样知道音响在振动呢?

(手摸,有的同学会说在电视上看到的能说明音响在振动的方法及现象。

3.老师准备了一个气球,当把气球放在音响前,猜会有什么现象?

(演示:

气球挂在音响前,学生观察现象)

4.刚才老师的演示,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音响

气球

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

气球在振动

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5.小结:

音响发声时是音响在振动,这个振动虽然看不到,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如气球来观察。

(三)探究向塑料瓶吹气发声时的现象

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观察到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你们想独立完成一项实验吗?

那老师现在给每组同学准备了特殊的礼物——泡沫粒和不带盖子的塑料瓶。

下面请每个小组想办法使塑料瓶发声并观察发声时的现象,填写研究报告单。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2.班级汇报:

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研究的成果?

还有没有不同的实验方法?

3.根据学生汇报完善表格。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声音的产生

尺子

一只手压住尺子,另一只手轻轻弹拨

尺子在

上下振动

尺子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音响、气球

将气球放在发声的音响前

气球在振动

音响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不带盖的矿泉水瓶、泡沫粒

空瓶里放泡沫粒,吹瓶口

瓶内泡沫

粒在振动

瓶内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

4.通过以上实验研究,你发现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小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振动产生声音。

五、研究终止声音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再猜一猜:

终止声音,振动会停止吗?

1.引导实验: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手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5秒,再停止5秒。

(教师用ppt呈现倒计时)

2.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发现当声音停止时,物体的振动也停止了。

(板书:

振动停止)

3.你能让物体声音消失吗?

想试一试吗?

(生演示:

提供音钹,先让音钹发声,再按住,其他同学听)

小结:

物体在振动产生了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消失了。

(板书:

声音消失)

【设计意图】体验并描述尺子、瓶子、音响、音钹等物体发声时的现象,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获取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明白了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这一现象。

六、运用研究成果,解释现象(5分钟左右)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且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也消失了。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2.演示:

敲击音叉,接近水面,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每个小组准备一水槽水,教师敲击音叉在每个小组接触水面,演技观察现象)

3.演示:

鼓面放水,敲击鼓面,给每个小组演示一次,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七、课外拓展,了解动物的发声

1.我们不仅能在实验中发现物体振动产生发声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其实动物也有自己的发声方式,请同学观察视频,一起来了解哺乳动物、昆虫、鸟类、蛇、鱼类等动物的发声。

八、总结评价,概括声音产生。

(2分钟左右)

1.提问: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2.师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声音的产生”这个问题,关于声音还有很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希望同学回去后多留意身边与声音有关的事情或问题,多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将你的发现或问题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9.声音的产生

10.声音的传播

【教材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节课。

在探究过“声音的产生”后,进而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承接本单元前半部分所学内容。

声音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

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的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通过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科学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水平和操作能力,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对声音的研究也很有兴趣。

学生通过前1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在第二节课中,对于声音的传播方式,大部分的学生认为声音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因此学生对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出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知道声音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3.认识耳朵的构造,了解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科学探究:

1.对比观察,解释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结论。

2.分组观察纸屏振动实验,在描述现象中建立“因果关系”,类比认识鼓膜的振动。

3.联系生活,制作“土电话”。

科学态度:

1.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3.认识到耳朵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土电话为什么会传声,从而了解电话的原理。

2.体会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学重点】

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

【教学难点】

解释纸屏振动实验的现象,理解鼓膜的振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视频、真空抽气装置、手机、防水袋、水槽、水、小鼓、鼓锤、纸屏、塑料泡沫小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师:

上课铃响了,校园里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并走向教室,这说明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得出:

铃声能穿过空气从四面八方传进我们的耳朵。

3.师: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声音的传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的传播》。

4.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据常见现象引发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探究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

(一)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1.师:

如果没有了空气,铃声还能不能传播呢?

2.学生思考并猜想。

3.师:

我们来通过这些实验材料验证一下。

4.简要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

把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放在抽气盘上,然后用钟罩罩住音乐盒用真空机抽出钟罩内空气,使得手机处于真空状态。

5.师:

你们认为在抽真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6.生:

声音可能会逐渐变小,最后消失。

7.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8.生根据现象得出: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二)声音在水中的传播

1.过渡:

那声音在水中能不能传播呢?

咱们也来验证一下。

2.简要介绍实验材料,并说明:

把播放着音乐的手机放入水中。

4.师:

大家预测一下,放进水中后还能听见音乐吗?

5.生预测:

能/不能。

6.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7.生据现象得出:

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三)声音在桌面的传播

1.过渡:

那声音在固体中又能不能传播呢?

我们借助教室里最常见的固体——桌子来探究一下。

2.简要说明实验方法:

让几个同学分别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不同位置(表面、侧面和桌脚)上,听一听桌面的敲击声。

3.请三位学生上来共同完成实验探究,并谈谈自己的发现。

4.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四)归纳概括

1.师:

在刚才的三个实验探究中,声音无论在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中,它都只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传播吗?

2.生:

不是,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

3.归纳概括: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不同方向传播。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学生在交流时,会意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以及认识到物体都能传播声音。

三、分组实验,类比认识

1.师:

声音通过各种物体传到了我们的耳朵里,耳朵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

2.师:

这个奥秘肯定就在耳朵里,所以咱们先来认识一下耳朵的结构。

3.出示耳朵结构图,依次介绍各个结构的名称及基本特点。

4.师:

你们认为声音可能是怎样在耳朵里传递的?

5.生猜测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路径。

6.师:

想要知道耳朵内究竟是怎传播声音,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实验,看看你们能不能从中得到启发。

7.教师简要说明实验方法并强调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开始实验并观察现象。

8.生交流汇报,师相继引导学生详细描述“敲鼓——屏振动——小球振动”的现象,在现象中建立起“因果关系”。

9.师:

其实这里的纸屏就相当于耳朵里的什么?

10.生:

鼓膜。

11.师:

那现在你们能不能说出声音在耳朵里是怎样传播的了?

12.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试着回答:

声源以声波方式传出,由耳廓收集进入到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再把振动传给听小骨,听小骨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再传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3.师总结:

所以声音在耳朵里的传递路径是: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14.视频播放: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的,更形象直观建立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材料和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借助“纸屏”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鼓膜的作用。

四、拓展运用,做“土电话”

1.过渡:

其实为了更好的研究声音的传播,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小发明,而“土电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师想让大家都做一个会动手的小科学家,所以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来学一学:

如何做一个“土电话”。

2.课件展示“土电话”的制作方法,并相应演示。

3.师:

今天回家后请大家制作一个“土电话”,并思考对比:

(1)比较长的“电话线”和短的“电话线”“通话质量”的差别

(2)比较松的“电话线”和紧的“电话线”“通话质量”的差别。

下节课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

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利用掌握到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继续进行“声音”的探索。

【板书设计】

10.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不同方向

声音在

耳朵里的传播: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课后反思】

11.不同的声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最后一课。

这节课是在前三节基础上安排的。

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知道了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以及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本课是继续引领学生对声音有更完整的认识,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有音色、音量、音调的区别,能用实验证明声音强弱,音调高低具体和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噪音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噪音。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上了半学期的科学课,视野有所打开,但是科学素养和课堂行为习惯还待有所提升。

《不同的声音》我专门设计了有趣味游戏、动手又动脑的操作实验,又动脑又思考的探讨问题,就是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够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3.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高低与哪些具体的因素有关。

4.知道如何防止噪音

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感受人嗓音有强弱、高低和音色的不同。

2.能用实验证明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自制一个乐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声音是客观存在的,人随时随地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它是自然科学组成部分之一。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存在音调与音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

区分音调和音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音叉、视频、音频。

学生材料:

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无盖空盒子、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些粗细相同但长短不同的习惯、剪刀、橡皮泥。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

是谁的声音?

请几位名同学出来,让他们分别用自己正常的嗓音说一句话。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

并说说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强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较)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声音强弱、高低、音色三方面比较。

二、研究声音的音量

1.教师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皮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2.学生讨论探究:

皮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汇报交流

4.小结:

不改变物体的任何方面,用力大,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反之,用力小,物体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5.学生实验:

可以敲击三角铁,比较音量的强弱。

6.想一想:

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三、研究声音的音调

1.教师选择一首歌曲,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跟着节奏击掌。

2.教师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盛水量不同的瓶子,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讨论探究:

玻璃瓶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3.让学生敲击长短不同的管子,想一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汇报交流

5.小结:

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相同材料物体,物体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6.学生实验:

让学生敲击铝片琴,找出最高音和最低音

7.想一想:

音调的高低和什么因素有关?

(物体的大小、粗细、长短)

8.发出高音的物体有什么相同点?

发出低音的呢?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观察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长短不同的物体,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四、动手操作

小组同学利用长短不同的塑料管,试着敲击合奏出一首乐曲。

五、认识噪音

噪音是听起来让人感受到不舒服的声音。

汽车的喇叭声、机器的轰鸣声、轮船的汽笛声,都可能让人听着不舒服。

长期遭受噪音侵扰,人就容易得病。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环境污染因素。

1.哪里有噪音?

2.噪音

的危害?

3.噪音的防治?

各个小组可以

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进行研究,可以选择一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两个或三个问题,只要你喜欢,都可以研究。

研究的结果记录在“科学研究记录簿”上。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让学生了解噪音的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五、总结与拓展

1.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声音的音调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还了解到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2.利用手边的材料,试做一件小乐器,试着弹奏一番。

【板书设计】

11.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大小不同——叫音量。

与发声力度有关

声音的高低不同——叫音调。

与发生体形体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