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7349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社会工作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工作实务.docx

《社会工作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实务.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工作实务.docx

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

1、名词解释

1、社区工作:

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

2、社会行政:

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其核心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3、个案管理:

个案管理是一种新的服务设计,用于提供有复杂、多重问题.或障碍的个人或家庭服务。

它是社会福利服务援助技术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它是针对案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所面临问题的复杂性、福利需求的多元化以及福利服务中的成本效益等问题应运而生的。

4、“社会—心理”模式:

这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

其核心观念是“人在情境中”。

它帮助社工整体地去了解、认识案主,从而既提供增加案主自我认识的服务,又与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工作。

5、危机干预:

属广义的心理治疗范畴。

危机干预则借用简单心理治疗的手段,帮助当事人,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安全度过危机。

干预的对象不一定是“患者”,尽管大多数国家将此列为精神医学服务范围。

干预的最低目标应是保护当事人,预防各种意外,故常动用各种社会资源,寻求社会支持。

6、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过程,其特点是用奖励性的手段来强化某种反应方式。

这种学习往往是学会一种操作过程,故称操作性条件反射。

它指的是通过一些措施来改变行为发生的频率:

给予奖赏(强化剂)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增高,给予惩罚就使得将来的行为频率减少。

7、社区发展:

是指社区的居民或成员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自身的力量有目的、有组织地改善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的共同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8、信度与效度:

信度即可靠性,是指采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调查时,问卷调查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即测量工具(问卷或量表)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

效度分为三种类型:

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

9、实验法:

指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前者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后者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0、概率抽样:

又称又称几率抽样、可能率抽样,它以概率理论为依据,通过随机化的机械操作程序取得样本,所以能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样本的客观性。

11、非概率抽样:

又称为不等概率抽样或非随机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所以失去了大数定律的存在基础,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无法正确地说明样本的统计值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于总体。

12、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13、社会建构主义:

强调“现实”并不是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而是观察者的精神产品,是一种社会建构。

这种“建构”的现实也不完全是个人的产品,而是深受所处的语言系统影响。

所以,人绝不是完全自主的,而是高度可塑的。

14、社会个案工作:

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15、社会学习理论:

由班杜拉提出,基本观点是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

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时,其他成员会期望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

16、社会行动模式:

是西方社区工作中的一种常见模式。

它主要是针对社会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

17、操作性定义:

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

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18、焦点小组:

是指从研究所确定的全部观察对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对象组成样本,根据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9、操作学习:

即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塑造和改变。

20、地区发展模式:

即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

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与挖掘、培养当地人才。

它通过社区工作者发动、鼓励居民自己起来关心本社区的问题,对问题作了解,进行讨论并采取行动。

21、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的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

22、小组中心模式:

由Tropp提出。

它认为在朋辈小组、志愿者小组中采用小组中心的模式,可以使小组成员在积极投入有共同利益与相互认同的小组经历中提高他们的社会角色责任,增进自我满足,从而促进社会功能。

23、观察法:

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24、自我心理学:

以埃里克森等人为代表,强调社会、文化、人际关系在人格发展和形成方面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在本能需要满足或挫折的矛盾之间发展起来的。

人的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危机。

积极地解决危机有助于增强自我的力量,反之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25、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塑造和改变。

26、社会化小组:

旨在帮助小组成员成为社会接受的成员,其基本假设是小组成员缺乏某些社会技能,因此,社会化小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小组成员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

27、个案研究法:

指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个案)为研究单位,收集与之有关的一切资料,详细描述它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外因素的关系,并同其他同类个案相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28、社区照顾:

是指整合全部社会资源,运用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网络,为需要照顾人士在家庭或者社区中提供全面照顾,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一般包括行动照顾、物质支援、心理支持、整体关怀。

29、转介:

是指对于那些立即需要帮助而机构或者社会工作者无法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对象提供转介服务,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手续把服务对象介绍给其他能够给予及时必要帮助的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社会工作者。

在转介之前需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并且说明转介的理由。

30、社区康复:

亦称“基层康复”。

以农村乡镇或城市街道为基地,对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任务是依靠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一个有社区领导、社区团体、卫生人员、志愿人员、残疾人及其家属参加的基层康复系统。

31、司法矫正:

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将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32、社会工作督导:

是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工作人员,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和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33、田野调查:

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

这便是田野调查。

34、社会救助:

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它对于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简述题

1、简述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以及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

答:

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技巧主要包括:

(1)沟通技巧。

在社会工作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

(2)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

关系技巧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具体包括接案和约定技巧,评估技巧,签订契约技巧,介入技巧,检讨及终结技巧等。

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主要包括:

(1)做工作全程记录。

在记录中,社工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助人过程,反思与案主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详察使用的技巧和所作的回应是否正确。

(2)督导。

督导涉及机构的行政程序,工作者的工作技巧能通过督导员所输入的教育元素而得到发展和改造。

(3)顾问和咨询。

这是在某一领域有资深经验和知识的专家与个案工作的新手之间有时间限制、有目标、有契约的一种工作关系。

它可以使工作者在专家帮助下获得更多工作技巧。

2、简述社会个案工作实务的基本程序。

(1)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辨别案主的类型,弄清楚案主是如何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是社会个案工作的第一步。

紧接着要了解求助者意愿,并使之尽快进入案主角色;澄清求助者的期望;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等。

(2)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

包括收集案主个人和家庭资料,然后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评估,以决定帮助的接入点。

收集资料时要从案主与其所处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以便掌握案主个人和环境的情况以及案主与环境互动的情况。

(3)订立工作计划。

在评估案主的需要和问题的基础上,工作者要与案主一道制定工作的目标和干预计划。

其中所确立的目标要实际,要能真正满足案主需要,要与服务机构的功能一致等。

目标制定后,要与案主订立工作契约。

(4)介入干预。

根据工作计划,社工采取相应的一些个案工作方法、技巧,对案主实施专业帮助。

在这个过程要切实贯彻“助人自助”的社工宗旨。

(5)总结与检讨。

通过对工作过程的反思,使案主对自己的成长进步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树立其信心,同时总结不足,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3、简述社会个案工作者所需要的过程技巧。

(1)接案与约定技巧。

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2)评估技巧。

它是指收集与案主情景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3)签订契约技巧。

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4)介入技巧。

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5)检讨与终结技巧。

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以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4、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1)建立关系。

社区工作者所要建立的专业助人关系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机构与社团,以及社区中各机构、各社团的领导人与各界的代表人物与知名人士。

(2)收集资料。

包括社区的基本资料;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问题;社区评估。

(3)制订计划。

分为整体规划,既对社区工作的现在与将来进行规划。

规划涉及社区组织与发展的全局,可分为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

具体规划,即对社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订出工作方案。

(4)社区行动。

指社工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定的计划付诸实施。

具体方法有会议、教育与宣传、人事、财务、协调、成效评估等。

5、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目标。

(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2)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促进社区进步。

(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5)发挥居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6)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

(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6、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1)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具体包括注重具体问题的解决,以改善居民生活问题,关注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合作态度,培养居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2)尊重案主自决。

即社区工作者不能居高临下地指挥、命令居民为其所认定的目标而努力,而应尽最大努力让居民明白具体情况,与居民一起讨论和互相交换意见,使居民对事情有客观的了解,并让居民做出合乎自己意愿的决定。

(3)强调社区参与。

即居民应参与界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努力实践自己参与权利的机会,增强民主意识,激发居民个人成长,实践社区工作以人为中心的目标。

(4)坚持社区工作行动过程的理性原则。

包括社区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清楚所接入社区的具体情况,社区居民所采取的一切活动和参与活动都应该是民主和理性的恶,不受社区内任何既得利益团体的控制。

7、简述社区工作的基本技巧。

(1)分析技巧。

具体包括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需要;分析社会政策和社会问题;社区视察;街头访问;家庭访问;文献分析;访问社区领袖;社区调查。

(2)关系建立和维系技巧。

具体包括与群众初步接触的技巧;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3)动员及组织技巧。

具体包括动员群众;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

(4)活动程序设计技巧。

具体包括策划活动、制定目标、宣传策略;调动资源、评估指标。

(5)行政管理技巧。

具体包括文件资料处理;财务处理;计划、评估工作。

8、简述在社区工作中采取社区行动的具体方法。

(1)会议。

即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交流意见,求得共识,获得参与、合作的承诺。

(2)教育与宣传。

通过教育宣传,使群众了解社区工作,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工作。

(3)人事。

社区工作与社区居民及社区内各机构、社团建立起融洽关系;组建开展社区工作的组织;发展与培养当地的领导人才。

(4)财务。

筹措资金;编制预算;支付各种费用;管好财务。

(5)协调。

即扮演桥梁角色:

交换信息、沟通意见、协助明确分工与相互支持,使工作者在最少资源的投入下,获得最大的成效。

(6)成效评估。

即对相关工作的评估总结,可自评,也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评估。

9、简述社会行政的功能。

答:

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活动的过程,它在增进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主要包括:

(1)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行政在将社会政策转变为具体服务的过程中要将宏观政策具体化,从而具有解释政策的功能。

此外,社会行政要为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制定行动方案,其中包括确定具体执行该社会政策的责任者、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他们落实政策的社会动员系统和方法、确定政策落实时限和评估标准。

(2)合理运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社会行政可以具体地配置各种资源以形成社会服务的能力;建构良好的环境以支持社会服务的提供;督促社会服务的进程,并对之进行评估以提高服务效率。

(3)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订建议。

社会行政人员可以通过评价社会政策的合理性,总结经验,可以向决策者提供意见,修订和完善社会政策,使之更具有现实合理性。

10、简述我国社会行政体制的特点。

(1)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政策在微观上的推行借助于单位制进行。

即政府制定统一的社会政策,并借助于政府部门和准行政部门和准政府性的工作组织去推行、落实,以解决社会成员遇到的困难的模式作为主要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

(2)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依靠对社会福利资源的高度集中控制,依靠等级有序的行政机构和统一的政策规定,有效地执行、落实了社会政策。

(3)在这种体制中,政府直接面对有需要的社会成员,基层的行政干部依据政策向有困难的职工提供福利,同时借助思想政治工作解决问题,于是造就了一大批实际的社会工作者。

(4)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社会福利政策相当滞后,社会行政的功能孱弱。

(5)总地说来,我国的社会行政具有单一政府推动、依据统一政策、依靠行政体系、借助思想工作推行等官办特点。

11、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答:

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指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解答的全过程。

其一般程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与应用阶段。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通过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来选择、确定研究课题,明确调查任务;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确定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澄清研究的基本概念;提出研究的直到思想和理论基础;确定调查研究的类型和方式方法;将调查内容具体化和操作化,确定分析单位和调查指标;制定抽样方案;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大纲、表格,培训调查人员。

(2)调查阶段。

调查阶段是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它的任务是利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有关资料。

调查的实施是直接深入社会活,按照调查设计的内容和要求系统、客观、准确地获取经验料。

资料的客观性、准确性是一项研究成功的基本保证。

调查的具体方法有问卷法、量表法、个别访谈法、座谈会、现场观察、测验法、文献法等。

(3)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

资料的整理、分析是对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归类,将大量原始资料简化、系统化、条理化,使之适宜于进一步分析。

在分析资料时,要采取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具体分析的方式,然后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入手进行综合、抽象和理论分析,从整体上把握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联系,找出事物的发展趋势和一般规律。

(4)总结阶段。

主要任务是:

撰写调查报告,说明调查结果与研究结论。

将调查报告中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或理论领域。

应用的方式主要有公开出版、学术讨论和交流、政策论证、内部简报或汇编。

总结本次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的社会调查研究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2、简述定量研究的含义与基本方法。

答: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由于其目的是对事物及其运动的量的属性作出回答,故名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调查法是一种古老的研究方法,是指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相关法是指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项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相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确定变项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

变项关系的程度,有完全相关、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或零相关等;而变项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和负相关等。

实验法是指操纵一个或一个以上之变项,并且控制研究环境,借此衡量自变项与因变项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实验法,另一种是实验室实验法。

13、简述定性研究的含义与基本方法。

答:

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定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历史回顾法、文献分析法、深度访谈法、观察法、参与实践等方法。

14、简述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本质区别和在实际应用上的区别。

答: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根本性区别有三点:

首先,两种方法所依赖的哲学体系有所不同。

作为定量研究,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物;而作为定性研究,其研究对象与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对象被研究者赋予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两种研究方法在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

量化研究者认为,所有人基本上都是相似的;而定性研究者则强调人的个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进而认为很难将人类简单地划归为几个类别。

第三,定量研究者的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与此相反,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

换言之,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深度。

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了在实际应用中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明显的差别。

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观,脱离资料分析。

定性研究者则是资料分析的一部分。

对后者而言,没有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资料就不存在。

(2)研究设计。

定量研究中的设计在研究开始前就已确定。

定性研究中的计划则随着研究的进行而不断发展,并可加以调整和修改。

(3)研究环境。

定量研究运用实验方法,尽可能地控制变数。

定性研究则在实地和自然环境中进行,力求了解事物在常态下的发展变化,并不控制外在变数。

(4)测量工具。

定量研究中,测量工具相对独立于研究者之外,事实上研究者不一定亲自从事资料筹集工作。

而在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测量工具,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他。

(5)理论建构。

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最终结果是支持或者反对假设。

定性研究的理论则是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是“资料分析的结果”。

15、简述社会政策的含义与基本模式。

答:

社会政策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

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

在社会政策的理念上存在着两种模式:

一是自由主义社会政策模式,又称“社会政策的剩余福利模型”。

这种模式认为,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政府的干预应保持在最小的限度内,自由市场是“自然的”因而也是首要的满足个人需要的渠道。

国家的干预只能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不能满足个人的需要时才能介入,自由主义者把个人自由权看作高于其他一切的权利,把保障个人自由权视为满足个人需要的前提条件。

另一种社会政策模式是所谓制度性的再分配模型,这一福利思想的代表是蒂特姆斯,他直接抨击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剥削,社会政策的作用在于对社会弱势群体采取某种形式的补偿,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和改善公共利益,它要求实行资源的制度性的再分配,以保证全体公民生活的安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

这种社会政策的两个核心概念是权利和公平。

16、简述小组中的社会控制。

答:

社会控制一个描述小组取得其成员的一致性和依从的过程。

基本手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小组中使用和发展小组规范。

规范涉及一切为小组成员所接受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被小组认定为正规和恰当的,具有“应该”或“必须”的特性。

这些规范是在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小组规范有两种,一是由小组成员通过对成员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过程形成,二是由社工发展的规范。

发展规范还需要评估已有的规范。

(2)恰当地利用小组中的角色和地位。

角色和地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也是一种对小组中个人特定行为的期望。

在小组的社会控制中,恰当地利用角色,有助于促进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