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572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练精析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docx

精练精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二

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要点名师点拨】

【点拨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何特点?

提示:

(1)时间的长期性。

由于中国经济的极端落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完成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也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3)工业化放在首位。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二者相互关联,不可分离。

【点拨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什么要这么做?

提示:

(1)历史因素:

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

建国初,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

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经济关系:

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点拨3】1953年的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与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何实质区别?

提示:

(1)建国后初期实行的土改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把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

(2)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是把土地的个体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

【点拨4】三大改造的性质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

提示:

(1)性质:

三大改造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因此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2)关系:

两者同时并举,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①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②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比喻为“一体两翼”。

【点拨5】1956年至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中国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哪两大方面?

探索历程呈现怎样的特征?

提示:

(1)一是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问题。

(2)中共在以上两大问题上既有正确的决策,又有严重的失误,探索道路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征。

【点拨6】如何理解“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实质及危害?

提示:

(1)“大跃进”片面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严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心态下出现的。

毛泽东等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实际上违反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7】我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客观原因

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②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主观原因

①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②党的主要领导人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③民主集中制得不到认真执行,党内民主得不到充分发扬,党的领导干部缺乏严格监督。

④长期以来注意了反对右倾错误,但缺乏对“左”倾错误的认识和警惕。

【点拨8】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经验教训是什么?

提示: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典题训练:

1.(2009·肇庆模拟)中共中央指出: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对“组织起来”的方式理解正确的是()

A.实行土地改革B.走农村合作社道路

C.建立人民公社D.发展乡镇企业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中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因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B项体现这一历程。

2.(2009·南京模拟)某校开展“创作历史漫画”的活动,小王同学创作了《流行“生吃”和“烧烤”》漫画(如图)。

下列对此漫画理解错误的是()

A.它描绘的历史情景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

B.讽刺了忽视经济客观规律的现象

C.揭示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D.关注了经济建设中的民生问题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片信息看,人们把各种铁质工具用来冶铁炼钢,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情景,不是关于人民公社体制的问题,故C的说法错误。

A、B、D均符合题意。

【典型例题探究】

【例1】(2009·广州模拟)右图是“信谊

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

的股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

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

由于企业

A.经营效益的变化

B.分配制度的变化

C.生产方式的变化

D.所有制性质的变化

【解题分析】本题以载有时代信息的股票切入,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股息红利说明私人拥有股份,而“定息”则否定了这一点,结合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三大改造时期。

结合上图分析,从“股息红利”到“定息”变化的实质是所有制性质的变化。

答案:

D

【变式训练】(2009·嘉兴模拟)读下图,该图中的图例没有完成,如果需要完成,则空白框的图例说明应是()

A.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B.集体所有制的乡镇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工业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答案:

D

【例2】(2009·广东高考)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1960年,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这与毛泽东提倡调查研究等密切相关。

“双百”方针是科技、文化领域的指导方针,时间也不对;农业合作化在1956年已完成;1960年人民公社体制已经推行。

因此A、B、C三项错误。

答案:

D

【变式训练】(2009·三明高一检测)据某个时期的《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广东农民“创出”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此类科学“奇迹”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文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D.“大跃进”时期

答案:

D

【学业达标训练】

1.(2009·宿迁高一检测)“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

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由于我国建国后工业基础薄弱,所以“一五”计划在工业建设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解放”是由毛泽东亲自命名的中国第一汽车品牌。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时的中国正()

①开展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

②经历着生产关系的深层次变革

③开展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

④发生着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解放”牌汽车诞生于“一五”计划期间,因此在1953~1957年间,国家既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处在从1953年起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故①②适合。

“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文革时间为1966~1976年。

3.(2009·义乌高一检测)右图是南洋兄弟

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生产过的烟

草产品包装盒。

依据图片提供的信息,可

知当时中国政府()

A.实行社会主义改造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南洋公司”烟草产品包装盒上有“公私合营”字样,是属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4.(2009·泉州高一检测)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对以上统计表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A.重工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C.经济建设的急于求成,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D.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题干表格中显示的时间是1957~1960年间中国的农、轻、重增长率。

当时中国正进行“大跃进”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所以A、B两项错误。

由增长率看,农业、工业比例严重失调,C项正确。

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

5.“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这首歌谣在上世纪50年代末广为流传,这表明()

A.农村变革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B.当时“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农业改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经济发展推动所有制变革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干歌谣盛赞了“人民公社”比以前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好,而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是典型的“左”倾错误。

6.(2009·南京高一检测)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50年代末我国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困难。

为此,党和政府于1960年开始在农村纠“左”并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A、B、C三项均在严重失误之前发生。

7.(2009·嘉兴高一检测)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

其中,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王明的“左”倾错误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时间最长,后果最严重。

8.“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但是在1975年,国民经济却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时,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国国民经济在1975年出现复苏和发展。

9.(2009·金华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

千元]

材料二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宿愿。

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三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1)题主要结合图表中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进行回答。

(2)题从图表中可看出重工业的比重上升,分析其上升原因。

答案:

(1)轻重工业都有所发展。

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变化:

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

原因: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素能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

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社会主义经济居主导地位后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故选C项。

2.(2009·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对于1956~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是()

A.顺利发展B.严重倒退

C.停止不前D.曲折前进

【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1956~1966年,由于国民经济前期遭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发展受到破坏,后期经过调整后,国民经济又逐步恢复上升,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体上呈现曲折前进的状态。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其目的是()

A.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尽快地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毛泽东阐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项是在1960年提出的;C项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D项是中共八大的内容。

4.(2009·长沙高一检测)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

他问当地的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

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

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

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对“大跃进”运动的分析理解。

注意提取关键信息:

一是1958年,二是水稻亩产1万斤。

结合教材知识可知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写照,反映了人们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5.(2009·肇庆模拟)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调整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B点到C点体现了1957~1960年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在经济领域“左”倾错误的泛滥进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结果。

6.“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

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农业合作化运动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选C。

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以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历年来高考考试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题以胡锦涛总书记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讲话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重大失误,根据材料中“折腾……历史事件的教训”等信息,应该选择有不符合实际,有重大失误的事件,才能体现“折腾”,农业合作化运动走集体化道路,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③④均是探索中出现的重大失误。

7.(2009·深圳模拟)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26.1∶52.1;1962年是33.3∶30.3∶36.3。

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工业化建设严重倒退

B.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从1960年农、轻、重产值比例可知比例严重失调,而1962年的数值相对接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60年代我国实施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

材料只体现了三种产值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A、B、C三项与材料不相符。

8.1966~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工业总产值由2534亿元下降到2015.3亿元,国家财政总收入由558.7亿元下降到361.3亿元。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

A.“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B.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

C.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被废止

D.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966~1968年处于“文革”时期,工业总产值和国家财政总收入都处于下降趋势,很明显是受当时政治形势的影响。

而C、D两项只是当时“文革”动乱的某一方面;严重自然灾害主要是在1960年。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9题15分,第10题11分,共26分)

9.(2009·山东学业水平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率每年分别约为3.8%和18.7%。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人均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唯一的最佳标志,中国的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6岁延长到1957年的57岁,比当时低收入国家平均寿命长15岁。

学龄前儿童的入学比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

随着国家几乎完成了一亿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城市居住条件改善了。

私人消费总支出以不变价格计算也大有增加。

工资实际上增加了几乎1/3,农民收入增加了1/5。

——《剑桥中国史》

材料三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

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作者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结果作出怎样的评价?

(可用材料中原话回答。

)根据这两则材料概括作者评价的依据。

(不得摘抄原文。

)(5分)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情况有何不同,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6分)

(3)对于“一五”计划工农业发展情况的差异,应如何认识?

(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一五计划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1)题要充分理解和归纳材料一、二的主旨内容。

(2)题考查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及其结果。

工农业差距的原因可从政策因素(教材)和国家投资倾向(材料)等方面归纳。

第(3)题首先从当时的状况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也要关注其会引起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国民经济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

(1)评价:

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依据:

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如答“国民收入、工农业产量增长、人均寿命延长、入学人数增加等”可给满分,但仅答“国民收入增长、工农业产量增长”者只给一半分。

(2)差异:

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

原因:

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工业化为核心(或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国家对工业的投资远大于农业;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

(3)“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但如果农业发展长期落后于工业,引起比例失调,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也应注意农业的发展。

10.(探究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你怎样认识?

(2分)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

为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从1957~1960年,从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综合上述信息,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4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1)、

(2)题,需要归纳对比材料内容,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为什么“八大”的正确方针没有得到贯彻的原因。

第(3)题注意联系两个时间段中国的主要运动,从而分析原因。

第(4)题实际上要求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曲折的经验教训,注意要有针对性。

答案:

(1)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

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没有。

原因:

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深刻认识;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

(4)制定经济政策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等。

教师备课资源

1.(2009·西南名校模拟)孙代尧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中写道:

“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

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针对材料中描述的情况,新中国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开展了哪些运动()

A.“大跃进”、反右派斗争

B.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

D.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社会主义工业化要求农业更为迅速的发展,而落后的小农经济严重制约了农业的长足发展,所以党和政府在“一五”和“二五”计划期间分别发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