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299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docx

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思修知识点整理

绪论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P1-P2(3个意味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

1.(新时代的5个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3.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4.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大学生怎样才能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P3-P7

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有理想)

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有本领)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担当)

知识点: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P6【区别和联系】第一段

思想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法律为思想道德提供制度保障。

4、

(1)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含义。

P6最后一段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治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2)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如何形成(途径方法)。

P7第一段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是在学习中升华、内省中完善、自律中养成、实践中锤炼的结果。

5、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P7第二段(3个有助于)

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知识点:

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2.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5.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知识点:

1.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

人的本能属性:

自然属性(人类来源于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一样,也要进行新陈代谢、繁衍后代)

2.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4.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6.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7.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

(1)人生观的含义。

P10第三段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3、人生目的的内涵。

P10最后一段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4、人生目的的重要性。

P10-P11(首先、其次、再次)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

5、人生态度的含义。

P11第二段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6、人生价值的含义。

P12第二段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7、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P12第二段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第二节正确的人生观

知识点:

1、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需要的反映。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

1、世界观的含义。

P13第二段

世界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P13第三段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13-14【对立统一。

最根本的是?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4、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P16-17四点

人生须认真。

人生当务实。

人生应乐观。

人生要进取。

5、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什么?

当前标准是?

P18第二段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在今天,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最重要的就是看一个人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P18第二段

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6、如何评价人生价值?

【以上全部:

包括根本尺度,当前标准,三点基本原则】P18

7、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是什么?

P19(三点)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自强不息的精神

立足现实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知识点:

1、人生矛盾:

幸福观、得失观、苦乐观、顺逆观、生死观、荣辱观。

2、几种错误人生观: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3、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4、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1、幸福观的定义。

(P20补充)

人们对什么是幸福和怎样追求幸福的根本看法。

2、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P21补充问题)

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坚持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坚持创造幸福与享受生活相统一。

坚持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相统一。

3、如何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P21

首先,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其次,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再次,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4、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P21-22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怎样看待顺逆问题?

P22

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P23

荣辱是一对基本道德范畴,“荣”即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肯定性心理体验;“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性心理体验。

7、享乐主义与正当主义。

P24

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观念。

2、正当主义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得到满足,通过自己劳动获得的物质、精神生活。

物质与精神相统一。

8、个人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P25第二段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10、如何成就出彩的人生?

P25-26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知识点: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2、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3、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

4、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6、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7、马克思主义科学预测了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8、共产主义是现实运动和长远目标相统一的过程。

9、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艰苦的努力。

10、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1、

(1)理想的含义及特点P2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不仅源于现实,而且超越现实。

并且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

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要有客观性,符合规律性。

理想具有时代性。

(2)如何构建正确的生活理想?

(P29补充问题)

以劳动力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统一。

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

个人的生活水准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

补充知识点:

幻想——是对客观性的超越。

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实现。

空想——是纯粹的主观性。

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缺乏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生活理想:

对生活条件的期盼,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

职业理想:

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设计和追求,个人条件与社会需要的有机结合,能力、责任和利益要有机统一。

道德理想:

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

社会理想:

对未来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计,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2、信念的含义及特征。

P30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

信念具有执着性。

(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信念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信念具有多样性。

(一方面,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信念;另一方面,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信念,并由此构成其信念体系。

信念具有科学性。

信念具有崇高性。

3、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P31-32

1.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样的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一个人有了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

大学生应当重视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人生富有价值。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是衡量一个人精神境界高下的重要标尺。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避免精神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补充知识点:

马克思科学体系:

马克思哲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节崇高的理想信念

1、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P33-35

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P35第二段

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坚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信心

第三节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1、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P39第二段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2、

(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定义。

P41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

(2)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对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3、如何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P42-43

立志当高远。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46-47五点

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2、民族精神的含义。

P48第三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4、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P48-501+4

爱国主义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5、时代精神的含义。

P50-51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6、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P52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7、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P53-54

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

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

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

知识点: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2、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3、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4、大力弘扬中国精神,既需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伟大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5、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6、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1、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含义+要求】P55-56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2、爱国主义的特点。

P56最后一段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

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体性来表现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3、

(1)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P57-61四个方面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内涵更加丰富。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是: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4)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2)、如何弘扬爱国主义?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团结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汇集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4、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2)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3)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们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4)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命运紧密相关。

5、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只有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始终做到爱国的深厚情感、理性认识和实际行动相一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1、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增强国防意识。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1、为什么说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P68-69

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2、如何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P70-72

1)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

树立敢于突破陈规的意识。

树立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2)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

投身创新实践。

 

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知识点:

1、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而居于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

4、在全社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学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P74最后一段

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的集中体现,在一个社会的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P75第一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公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P75第二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二节坚定价值观信念

1、为什么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依据是?

P78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

依据: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

2、坚实的现实基础

3、强大的道义力量(先进性、人民性、真实性)

为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2、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P84-87

扣好人生的扣子。

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第五章

1、道德的起源:

天意神启论、先天人性论、动物本能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2、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