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2140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docx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植被与自然要素的关系专题复习

【考纲要求】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以区域图表为载体,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探究地理环境差异性,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体系构建】

1.影响植被的最重要因素——气候

(1)热量:

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光照:

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

(3)降水。

①同一纬度,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植被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2.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1)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着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植被出现了垂直地域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水分条件相近情况下,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坡度越缓、相对高度越大,植被种类越多,垂直分异越明显。

(3)受坡向的影响,同一植被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要高于阴坡,但由于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的生长状况有可能不如阴坡。

(4)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这体现非地带性分布,如南美洲南端大陆东西岸,天山南北坡。

3.水文

(1)水文对植被的影响: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

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

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

(2)植被对水文的影响:

判定河流含沙量: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

4.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

如茶树生长地区的土壤为酸性

植被生长可改变土壤性质,如水稻土的形。

考点一植被的形成与分布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创新思维P34落实水平分异规律、垂直带谱、雪线高度的判读方法)

对点训练:

瓦罕走廊(图)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位于阿富汗东北部、阿姆河上游,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质时期,冰川广布,谷地宽度可达数公里,谷底平坦,河流蜿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牧民每年到瓦罕走廊放牧的最佳时段是

A. 1-2月 B. 3-5  C. 6-8月    D. 9-10月

2.瓦罕河谷地区

A. 盛行下沉气流导致气候干热    B. 冷湿气候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多

C. 河谷为流水侵蚀的V型谷地    D. 清晨的细流下午可能变得汹涌

3.图中M地的自然带可能是

A. 高寒荒漠带    B. 高山针叶林带    C. 温带草原带    D. 落叶阔叶林带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作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读图完成4~5题。

4.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5.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量  C、光照  D、土壤

6.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

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图12);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

(2)与坡度角小20°的部位相比,说明坡度角大30°的部位易被草本入侵的原因。

(2分)

(3)分析草本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4分)

(4)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4分)

考点二.非地带性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8示意纳马夸兰位于非洲南部,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地区,是世界25个最具生态价值的地方之一。

这块干旱的土地上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绝大多数从未在其他地方发现。

其中有1000多种多肉植物,这种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储存着大量水分,旱季依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

近年,多肉植物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大量引进。

图9示意多肉植物景观。

(1)分析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丰富的自然原因。

(10分)

(2)说明我国从外国大量进口多肉植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6分)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

回答问题。

8.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 B.坡度较小C.气温低 D.靠近河流

9.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 B.高山草甸 C.针叶林 D.干旱灌木

考点二、植被的影响.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雪岭云杉为多年生常绿乔木,喜欢温暖湿润气候,我国新疆天山北坡、 昆仑山西部、准噶尔西部山地均有分布,主要在海拔 1400米到3800米的山区与河谷。

材料二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云杉生产力的影响,需要对不同环境中的云杉生长现 状及影响因素进行采样分析。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对云杉 林进行持续长达 20年跟踪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杉的生产能力有所提高,年轮在变宽,生长速度在加快。

材料三 下图中天山北坡的甲乙丙三地是某科研人员选取的部分采样点,其中甲地雪岭云杉成活率高,分布面积最大,很多树木在500年以上,当地人把云杉林奉为“神圣树林”。

(1)从生态功能和当地生产活动的角度分析当地人把云杉林奉为“神圣树林”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使云杉的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3)野外调查时,为能反映云杉生产力与自然环境要素关系的真实性,需要对 采样地点进行挑选。

请你设计一个比较恰当的采样点挑选标准。

 

11.(2017新课标Ⅱ卷)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

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图8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跟踪训练:

下图为塞罕坝不同植被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

A. 海拔越低草本植物丰富度越高B. 灌木丰富度随海拔先升高后降低

C. 灌木丰富度均大于森林D. 植被丰富度最低值均出现在山顶反变化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热量    C. 降水    D. 土壤

3.1700至1800米三种植被丰富度均减少的原因是(    )

A. 降水不足    B. 湿度不足    C. 光照不足    D. 热量不足

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 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2001~2010年间NPP的变化。

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4.研究区年 NPP最大的为(    )

A. 洞庭湖平原    B. 东南丘陵C. 山东丘陵    D. 华北平原

5.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的主要原因为(    )

A. 植被类型的变化    B. 土壤肥力的变化

C. 雾霾天数的变化    D. 水热状况的变化

6.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为(    )

A. 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    B. 城市化进程加快

C. 退耕还湖    D. 围湖造田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

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

图2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7-9题。

7.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                       

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

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                       

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

8.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 B.阔叶杂木林  C.白桦林  D.灌木林

9.下列因素中,与图2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土壤微生物       B.地下生物量           C.表层凋落物       D.土壤含水量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

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图b);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

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

图a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1)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m合理解释。

(2)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

(3)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

(4)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

针对性训练:

1.C2.D3.A

【解析】考查河流补给类型,山地垂直自然带。

1.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少以荒漠为主;夏季( 6~8 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

故选C。

2.河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而变化,清晨温度低,形成细流,下午温度高,流量增大,河水可能变得汹涌,D正确。

故选D。

3.图中M周围的等高线是4500m,海拔高,37°N高山上4500m的自然带可能是高寒荒漠带。

故选A。

4.A 由題意可知,北坡植被趋于稳定,植被带自下而上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故A对,C、D项错;长白山位于温带,基带不会出现常绿阔叶林,故B错。

5D,由題意可知,长白山北坡的火山灰最少,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所以会被垂直分布较为稳定,东坡火山灰最多,随着流水对火山灰的侵蚀,土壤条件不断变化,只有在地势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土壤条件稳定,才发育小面积森林,故D对。

6.

(1)较低海拔处陡坡。

依据:

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和高坡度,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较灌木具有竞争优势

(2)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 (3)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 (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根据图示曲线,草本易入侵的部位是低海拔处和高坡度处,说明在该自然环境下草本比灌木具有竞争优势,更适宜该生长环境。

判断草本入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是较低海拔处陡坡。

(2)坡度角大30°的部位土壤较薄,灌木不易着生和定植。

而草本容易生存。

 

(3)草本不能制造水源,只能从消耗量减少分析。

与灌木相比,草本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草本入侵导致灌木减少,生物量减少,生长耗水量减少,所以土壤水分增加。

 

(4)草本入侵程度提高,灌木减少,枯枝落叶量减少,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所以有机质来源量减少。

 

7.(1`)受沿岸寒流影响,多大雾天气,利于植物吸收水分(2分);旱季较长,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2分);多肉植物营养器官肥厚,利于储水,以维持旱季的生长(多肉植物的耐旱习性适应当地旱季较长的环境)(2分);有短暂雨季,多肉植物在雨季吸收水分(2分)区域内地势起伏大,气候条件差异大,适宜多种多肉植物的生长(2分);(或:

生长环境多样性/或:

水热条件多样)该区域跨纬度较大,范围较广(2分)

(2)(6分)(任答3点给6分)可能加剧多肉植物原产地的荒漠化(2分);原产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改变)(2分);由于国内广泛种植,可能导致生物入侵现象,破坏原生态环境(2分);进口过程中可能造成病虫害在我国的传播(2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8.B

9.D

【解析】

8.由图可知,甲山坡海拔2000~3000米地段海拔适中,气温不高亦不低,距离河流较远,但地形坡度小,较平坦,适宜人类居住,从而使得该地段聚落数量较多,故答案为B。

9.由图可知,甲山坡干旱灌木出现在常绿林下方(由于坡度大,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所致),与典型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有异,应属于该山坡的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故答案为D。

考点:

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山地垂直自然带,非地带性植被。

10.

(1)①云杉对附近地区具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为野生生物的提 供栖息地功能;②该地区地处两大干旱荒漠盆地的中间地带, 植被覆盖率低,云杉林能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③当地生产活动以山区 农林牧业生产为主,云杉保护山区农林生产和牧业基地的生产活动。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热量条件改善;温度的升高促进植物代谢 过程,增强光合作用;云杉的生长期延长,有机物积累增加;温 度的升高可以促进有机物分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温度升高可以促进高山冰雪融水增加,进一步增加局部地区降水量。

总体上导致云杉的生长速度加快。

(3)云杉分布比较多,能形成成片的天然林;林地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 和干扰;林地附近没有明显人为或自然的破坏和干扰;林地附近有气象站,能提供可靠的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观测资料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跟踪训练:

1.C

2.A

3.D

【来源】南昌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1.读图分析可知,草本植物睡着海拔的升高,丰富度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A错误;灌木丰富度在1400米到1600米之间,丰富度变化较小,B错误;读图分析可知,在不同高度,灌木丰富度均大于森林丰富度,C正确;草木丰富度的最低值出现在海拔1500米的高度,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2.本题主要考查同一区域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

森林主杆高大,枝叶繁茂,遮挡光照比较明显。

因此,同一区域内,森林植被的丰富度越高,森林底层的光照条件越差,越不利于低矮草类植被的生长;森林植被的丰富度越低,透过枝叶,照到森林内部的光照就会越多,森林底层的草类植被的生长就会越好,因此,导致森林和草本植被在各海拔出现相反变化趋势,故答案选A。

3.影响植被丰富度的因素主要有水分和热量,1700至1800米是山地海拔最高处,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降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差,从而导致植被丰富度减少,故答案选D项。

点睛:

山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界处,属于典型的森林——草原交地垂直地域分异的判读:

4.B5.D6.A7—9CAD

10.

(1)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氕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

(2)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

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

(3)变化:

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白西向东降低)。

原因:

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白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

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纳米布沙澳位于非洲西南部大西洋沿岸,是一个凉爽的沿海沙漠,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但却有着比撒哈拉沙漠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该沙漠被凯塞布干河分成两个部分,其中南面是一片浩瀚的沙海,内有新月形、笔直状以及星形的沙丘,有一些高达200米,沙丘底下有历经100多万年的砾石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矿床。

纳米布沙澳除了几个城镇外,几乎杳无人烟,但其地位很重要,有几条商路穿过。

图10为非洲局部地区示意图。

(2)纳米布沙漠降水量远比撒哈拉沙漠少,但动植物资源却比撒哈拉沙漠丰富,试简析其原因。

(4分)

(2)纳米布沙漠沿岸有寒流(本格拉寒流)经过,多海雾,海雾中水汽较多,能被当地部分生物直接吸收,或夜晚形成露珠,被生物吸收;气温低,水汽蒸发量小。

(每点2分,共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