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141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docx

新一线突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讲义专题四+第2课+王安石变法及答案

第2课 王安石变法

[目标导航] 1.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重点) 2.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难点) 3.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

一、富国之法

1.均输法

(1)内容:

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

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

(1)内容:

在开封设“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用:

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

(1)内容:

每年青黄不接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

农民免受高利贷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

州县出钱募人充役,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

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

(1)内容:

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

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

(1)内容:

清丈土地,根据土地肥瘠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

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

易错提醒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2)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同:

“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

二、强兵之策

措施

内容

作用

将兵法

精简整编禁军,选拔有作战经验和有才能的人担任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

改变了更戍法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保甲法

农村住户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维持治安

使各地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正规军相参为用,国家养兵费用日渐减少,北宋王朝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保马法

废掉牧马监,把原占牧地归还民户,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并给予优惠政策

保马法的推行,节约了朝廷的大量开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军器监

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

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

重点精讲

北宋统治者为防范武将专权,采取兵将分离、频繁调动的措施,军队组织涣散、缺少训练,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

为改变这一局面,王安石推行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思维拓展

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曾为王安石翻案,称其“保甲法”为近代警察制度之雏形。

三、育才之道

措施

内容

作用

科举

改革

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

改革学

校制度

改组太学,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

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思维点拨

(1)科举和学校制度的改革。

科举注重选拔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这都是保障变法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是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要注重实用性,二是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

四、短暂的变法

1.成效

(1)青苗法、募役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势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3)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对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2.结果

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3.变法失败的原因

(1)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

(3)守旧官僚的反对,宋神宗的变法决心动摇,逐渐失去对王安石的信任。

史论要旨

(1)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触动最大。

(2)王安石的取士之法同庆历新政在选官用官方面的改革相比,已有较大变通和缓和,已有明显吸取教训的特点。

(3)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4)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因遭到他们激烈反对而失败。

知识图示

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史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①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史料二 安石曰:

“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

“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

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

“不然,善理财者,②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史料解读]

①处划线部分表明王安石企图通过调整封建政府和占有大量财富的大地主、大商人的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②处划线部分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国之法有何特点?

提示 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商人利益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

故曰:

“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①奸宄固宜少。

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

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史料二 以②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史料解读]

①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②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

[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

(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提示 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①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②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

③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

(2)整军措施的特点

①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

②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③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

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1.范仲淹说: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

因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2.王安石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的变法中,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  )

A.保马法B.将兵法

C.保甲法D.设军器监

答案 C

解析 本题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成保甲,平时参与社会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所以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

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

——《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

原来的中书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

“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

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

“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

——《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

(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

(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说明:

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免役法,民户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

(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看法:

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进行打击;在变法实施中,普遍存在盘剥百姓的现象,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解析 第

(1)问,“损下益上”即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免役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结合主要内容回答即可。

(2)问,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往往要辩证看待,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我们也应看到其深层原因,也就是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使变法失去民心,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基础达标]

1.“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是下面哪一个法令实行的原因(  )

A.青苗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答案 A

解析 青苗法内容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以较低利息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秋后偿还,农民由此免受地主豪绅的高利贷盘剥,符合材料内容,故A项正确。

2.“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

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

该诗赞扬的是(  )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答案 C

3.“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  )

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

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

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4.王安石说: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为解决这一问题,王安石变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

B.实行糊名法,防止考官舞弊

C.由皇帝直接控制录取权

D.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答案 D

5.《元城语录》载:

“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

”这表明王安石(  )

A.对上级趋炎附势B.意志坚强、性情执拗

C.对下级刚愎自用D.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

答案 B

解析 “人主”是指宋神宗,“反覆诘难”是指王安石性情执拗。

6.下表是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XX,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答案 A

[能力提升]

7.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

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

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镳,终身不再往来。

——岳晓东《王安石:

行为过激的偏执狂》

材料二 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难以充分施展。

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

——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变法研究述评》

(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

(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答案 

(1)角度:

心理学(人性、人品)。

理由:

个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2)原因:

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

措施:

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3)问题:

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角度,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

(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回答;第二小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富国”的措施主要有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第(3)问,在研习史料时,要分清楚是第一手史料还是第二手史料,要弄清楚史料来源,要考察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要辨别史料的真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