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90276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课程教案.docx

统计学课程教案

《统计学》教案(理论教学)

一、教案说明

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

011011

总学时:

56学时

理论教学:

48学时

实验教学:

8学时

学分

3.5

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理论课(√)实验课(√)

任课教师

授课对象

经济类各本科专业

教材及

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黎东升.统计学原理.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8月

主要参考书目:

[1]《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统计学案例集》(新世纪高等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辅用书),董逢谷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6]《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2003。

[7]《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8]《统计预测与决策》,徐国祥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9]《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何晓群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10]《统计学原理》(第三版),李洁明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1]《新统计学概论》(日),森田优三,日本评论社,1974。

[12]《使用EXCEL进行数据分析》(美),MichaelR.Middleton,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

教学目的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国民经济的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因此,在教学上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和综合使用能力。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估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难点总体分布差异程度的比较、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季节变动的测定、总指数的编制计算、总体参数的估计、相关关系的分析、回归方程的拟合。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课时分配如下表:

授课内容

理论教学学时

第1章绪论

4

第2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

6

第3章统计描述

4

第4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6

第5章假设检验

4

第6章方差分析

4

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6

第8章时间数列

8

第九章统计指数

6

总计

48

 

三、章节备课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的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的基本范畴。

教法说明

讲授,提问

教学进程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 

一、统计的含义与本质二、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四、统计学的作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类型与研究方法

一、统计数据类型二、统计数据研究过程

三、统计数据研究方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总体与样本二、标志与变量

第四节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

一、统计指标二、统计指标体系

主要参考资料

【1】《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复习

思考题

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其研究对象有哪些特点?

2、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3、怎样理解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和变异性?

4、试举例说明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地位随研究目的而改变。

5、品质标志、数量标志、质量指标、数量指标说明哪些不同的问题?

6、什么是连续变量?

什么是离散变量?

两者有何区别?

教学后记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并了解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种类和统计调查的方式与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制定,对问卷设计进行实践。

明确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认识统计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式,学会统计表的编制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统计调查的方式,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统计分组的方法与技术,统计表的设计,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教法说明

直接讲陈,提问,讨论,课后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收集

一、统计数据收集的含义和要求二、统计数据收集方案设计

三、统计数据收集方式四、统计数据收集方法五、问卷设计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

一、统计整理的含义与要求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和步骤

三、统计分组四、分布数列

第三节统计图表

一、统计表二、统计图

主要参考资料

【1】《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学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统计学案例集》(新世纪高等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辅用书),董逢谷等编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复习

思考题

1、什么是重点调查?

什么是典型调查?

各有何特点?

各有什么作用?

2、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包含哪几项内容?

3、统计分组有什么作用?

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4、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各自适用什么场合?

5、等距分组练习(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三章统计描述(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学习如何对变量分布的特征进行描述,具体要求:

①理解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②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科学理解加权平均数中权数的意义,正确认识算术平均数与调和平均数之间的应用关系,以及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③熟练掌握各种离散指标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尤其是要深刻理解方差、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内涵;④熟练掌握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用。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平均指标、离散指标和形状指标的意义与作用;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教法说明

直接讲陈,实例教学,提问,讨论,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集中趋势与平均指标二、数值平均数三、位置平均数

第二节离中趋势的描述

一、离中趋势和离散指标二、离散指标的测度

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第三节分布形状的描述

一、分布形状和形状指标二、偏度系数三、峰度系数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3】《统计学原理。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4】《统计学原理》(修订版),谢启南、曾声文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复习

思考题

1、什么是平均数指标?

有何作用?

2、什么是权数?

它是怎样影响算术平均数的?

如何正确选择权数?

3、计算和应用平均数指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4、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

有何作用?

5、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6、什么是是非标志?

其平均数和标准差是什么?

7、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四章 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    (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抽样推断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利用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指标。

学习中应重点掌握抽样误差的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及简单随机抽样下必要样本单位数的一般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确定样本容量的一般方法

教法说明

复习回顾,讲授,提问,实例教学,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抽样分布

一、抽样分布的基本问题

二、常用的抽样分布定理

第二节抽样误差

一、抽样中的误差构成

二、抽样误差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参数估计方法

一、估计量的评价标准

二、参数估计的方法

第四节各种抽样组织形式的参数估计

一、简单随机抽样二、分层抽样三、等距抽样

四、整群抽样五、多阶段抽样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2】《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2003。

复习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总体参数是唯一确定的,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2、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

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抽样极限误差,它与抽样平均误差有何关系?

4、抽样平均误差与抽样极限误差在抽样估计中各自发挥着什么作用?

5、说明置信区间的范围和可靠性的关系?

6、什么叫估计量?

评价估计量优劣有哪些标准?

7、确定必要样本单位数有何意义?

必要样本单位数受哪些因素影响?

7.8、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五章 假设检验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利用抽样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假设检验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了解两类错误的概念,掌握总体均值与总体成数指标的各种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检验的程序和不同总体的各种参数的假设检验方法。

教法说明

复习回顾,讲授,提问,实例教学,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假设检验概述

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三、假设检验的程序四、两种类型的错误五、检验功效

第二节总体参数检验

一、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二、总体平均数的检验

三、总体成数的检验

四、P值检验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2003。

复习

思考题

1、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

3、简述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4、谈谈你对假设检验P值的理解。

5、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否同时减少两类错误?

7.6、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六章 方差分析          (4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介绍方差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方差分解的思想和针对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方法,构造出对原假设进行检验的F统计量。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构造出对原假设进行检验的F统计量并进行单因素因素方差分析。

教法说明

复习回顾,讲授,提问,实例教学,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方差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方差分析的原理

第二节单困素方差分析

一、单因素条件下离差平方和的分解

二、因素作用显著性的检验三、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双因素方差分析

一、无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

二、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2】《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工商统计学》(第三版),道格拉斯(美)等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2003。

复习

思考题

1、方差分析中有哪些基本假定?

2、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3、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4、就双因素有交互影响的方差分析,说明与各离差平方和相对应的自由度各为多少?

7.5、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6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统计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相关的种类、回归分析的意义;理解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掌握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应用和分析方法。

并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相关关系的概念、相关关系的种类、简单线性相关分析、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的检验

教法说明

 直接讲陈,实例教学,提问,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  

三、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相关关系的测度

 一、相关关系的判断  二、相关系数的测定 

第三节 回归分析的基本问题

 一、回归分析的含义二、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回归分析的特点四、回归分析的种类

第四节回归分析的模型

一、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三、非线性回归分析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袁卫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商务统计精要》,迈克尔·C·弗莱明等著,中信出版社,2003。

【3】《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4】《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复习

思考题

1、什么是相关关系?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有何区别与联系?

2、相关关系有哪些种类?

试各举一例说明。

3、什么是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

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4、在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参数a和b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是什么?

5、什么是直线回归分析的估计标准误差?

它有何作用?

6、应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应注意哪些问题?

7、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八章时间数列(8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时间数列分析是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的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动态数列的概念、种类及编制原则。

掌握现象发展水平指标和现象发展速度指标的计算,了解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掌握直线趋势测定和季节变动测定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

和难点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区别、序时平均数的计算、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用最小平方法测定直线趋势、用同期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教法说明

实例精讲,提问,练习、自学辅导

教学进程

第一节时间数列的基本问题

一、时间数列的含义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时间数列的影响因素四、时间数列的编制原则

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减量和平均增减量

第三节时间数列速度分析

一、发展速度二、平均发展速度三、增长速度

四、平均增长速度

第四节长期趋势的测定

一、移动平均法二、数学模型法

第五节季节变动的测定

一、按月(季)平均法二、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主要

参考资料

【1】《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4】《统计学案例集》(新世纪高等经济学管理学核心课教辅用书),董逢谷等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复习

思考题

1、构成时间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2、一般平均数和序时平均数有什么不同?

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水平法和累计法有何不同?

4、时间数列的各影响因素的含义是什么?

 

5、测定长期趋势的移动平均法和趋势模型法的依据有何不同?

6、季节变动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各种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7、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第九章统计指数      (6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指数分析法是实际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指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总指数两种形式的编制方法,并能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教学重点

和难点

狭义指数的概念、总指数的编制方法(综合指数法、平均指数法)、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

教法说明

直接讲陈,实例教学,提问,练习

教学进程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一、统计指数的含义二、统计指数的作用

三、统计指数的主要分类四、统计指数的性质

第二节综合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含义和特点二、综合指数的种类三、综合指数的应用

第三节平均指数

一、平均指数的含义和特点二、平均指数的基本形式平均指数的应用

第四节平均指标指数

一、平均指标指数的含义二、总平均指标指数

三、固定构成指数四、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第四节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二、因素分析

主要参考资料

【1】《统计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第一版),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6月

【2】《统计学》(修订第二版),高嘉英等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统计学》(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系列),徐建邦等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复习

思考题

1.狭义统计指数?

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具有哪些性质?

2.什么叫综合指数?

什么叫平均指数?

3.什么是指数化指标?

什么是同度量因素?

4.确定经济指数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为什么?

5.何为可变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固定构成指数?

6.计算题(重点加强,以教材本章自附习题为重)。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