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06834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docx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

最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进展,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速,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如何对高层建筑火灾实施有效的扑救已经成为消防战训工作的重大课题。

为切实做好我省高层建筑火灾事故灭火救援工作,确保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针对我省消防军队现有的人员、器材装备实际,结合我省高层建筑特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切研究和探讨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和灭火救人的主要对策,全面提高公安消防军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能力。

二、高层建筑的大体特点

我国规定的高层民用建筑,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公共建筑;高层工业建筑是指2层及2层以上、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厂房或库房。

从统计材料看,我省高层建筑大体特点有:

(一)建筑结构复杂。

主体建筑高、层数多;形式与结构多样,形式有四方形、塔形、阶梯形、凹形、人形等,结构体系有框架、剪力墙、筒体等;竖井、管道多,有电梯井、电缆井、楼梯井、管道井等,有些竖井使楼层互连相通;用电设备多,除各类照明灯具、电冰箱、电视机、电梯之外,许多高层建筑内还设有自控空调、自动窗帘等。

(二)功能复杂,人员密集。

高层建筑分为:

住宅楼、宾馆、办公楼、商贸楼、金融楼、科研楼、通信邮电楼、图书馆、百货楼等。

有些高层建筑,同一幢大楼有多种功能,有办公室,会议室、宴会厅、歌舞厅、咖啡厅、酒吧间、展览厅等。

高层建筑内聚集人员多。

(三)可燃物多,火灾荷载大。

如可燃材料吊顶、塑料墙布、墙纸、窗帘、地毯、壁毯、挂画及生活用品等,火灾荷载密度一般为35-60kg/m2;高级宾馆达45-60kg/m2。

(四)消防设施较完善。

绝大部份高层建筑内都设有较完善的消防设施。

如防火分隔设施、安全疏散设施、火灾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系统、消防给水系统、防排烟设备等,为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一)火灾进展速度快。

由于冷热空气温差大,密度差也大,高层建筑又比较高,在“烟囱效应”的作用下,致使烟火、热气流迅速向上升腾,蔓延迅速。

(二)容易形成立体火灾。

房间起火后,烟火先沿吊顶向水平方向扩散,然后下沉向起火楼层的其他房间蔓延。

烟火还沿着各类竖井向上蔓延。

形成趋向水平方向、垂直方向、沿着窗口外墙向上升腾、辐射热通过窗口向临近建筑物蔓延的立体火灾。

(三)疏散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一是人员密集,发生火灾时往往人员惶恐、拥堵,易造成踩伤踩死,乃至出现人员跳楼事故;二是高温、烟气充满建筑物内,能见度降低,易造成被困人员恐慌,增大了安全疏散的难度;三是烟气、毒气等燃烧产物极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死亡。

(四)易形成“玻璃雨”。

有玻璃墙的高层建筑受高温或火焰作用,易造成玻璃幕墙碎裂下落,乃至形成“玻璃雨”,影响战斗行动,破坏水带器材,乃至造成人员伤亡。

四、应急响应机制

(一)辖区力量调度:

灾情发生后,辖区支、大队依照制定的《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集结辖区灭火力量赶赴现场,并提请政府启动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动预案,集结公安、环保、卫生、气象、供水、供电、城建、武警等相关联动单位参与救援。

(二)协作区域力量调度:

当辖区灭火力量难以扑灭火灾时,支、大队119指挥中心当即请求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启动协作区域救援机制。

总队灭火抢险救援指挥中心迅速启动总队《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预案》,集结协作区域力量进行增援,并向省政府报告,提请启动海南省重特大灾害事故处置联预案。

(三)跨区域力量调度:

当灾情不断扩大,协作区域增援力量不能控制灾害事故,火场总指挥部当即命令总队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启动《海南省消防军队跨区域增援应急救援预案》,集结跨区域力量进行增援。

(四)跨省增援力量调度:

当跨区域增援力量还不能控制并消灭灾害事故,并有可能扩大灾害事故规模时,由总队灭火救援指挥中心向公安部消防局请求增援。

五、指挥机构

当发生重特大高层建筑火灾时,应成立现场总指挥部,对灾害事故实施统一指挥。

现场总指挥手下设灭火救援组、现场警戒组、通信指挥组、宣传报导组、技术专家组、医疗救护组。

(一)现场总指挥部

总指挥员一人,由到现场的省政府最高领导担任。

副总指挥由省政府秘书长、省公安厅长、省消防总队总队长、市(县)政府领导组成。

其职责是:

1、审批整体灭火救援方案;

2、调动各类灭火救援力量;

3、调动各类灭火救援保障物资和交通工具;

4、发布现场信息。

(二)灭火救援组

组长由消防总队参谋长担任,成员由总队战训处长、增援支队、属地支、大队领导、特勤大队及属地供水、供电、煤气、急救等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其职责是:

一、组织进行侦查、营救、灭火等战斗行动的落实;

二、拟定灭火救援实施方案;

3、组织指挥供水、供电、急救等部门的协同作战;

4、发布战斗行动命令。

(三)现场警戒组:

组长由属地市(县)公安局领导担任,成员由交警、巡警、武警支队的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的警戒、车辆疏通、治安秩序的保护和保证总指挥部领导的安全。

(四)通信指挥组:

组长由消防总队调度指挥中心主任担任。

成员由电信局有关部门领导、属地通信科科长、参谋组成,其职责是负责现场有线、无线联络,并保障通信畅通。

一、各级指挥部及各救援组织通信器材的配备

现场总指挥部──综合通信指挥车一部,车载通信器材(手提运算机一台、350兆车载转信台一部、手持台五部、传真机一台、备用电源线300米、手提扩音机二台)。

灭火救援组──手持台四部,手提扩音器一部。

属地基地调度室──传真机一台,电话机三部,基地台一部。

现场各工作组──手持台二部。

二、无线通信频率利用规定

现场总指挥部、灭火救援组、增援支(大)队、属地基地调度室之间利用CH1──(由通信指挥车载转信台提供异频转信)。

现场总指挥部指挥现场各工作组(灭火救援组除外)和参战的特勤大队用CH2──

增援支队移动指挥部指挥本部力量,利用本支队频率CHX,其指挥机构设一部电台并入总指挥部CH1。

3、通信的组织

在首长和增援力量未抵达救援现场前,通信工作由属地支队负责,调度室的两部电台一部用于与现场联络,一部用于与途中的本部车辆联络。

总队首长和增援力量陆续抵达现场,通信工作由总队负责组织,属地支队协助。

增援支、大队的指挥员直接加入CH2通信网。

4、各自的通信赖务

(1)与上级指挥部(首长)的通信

除利用有线电话外,还能够用上级配属的电台加入指挥部的网路(如:

公安厅的同频同播网)进行通信。

(2)与所属支、大、中队的通信,组建消防三级网:

一级网(CH1)主要用于保障现场总指挥部与城市消防中心与所属消防支队、大队、中队的固定台之间的联络。

少数各支、大队指挥人员的手持电台也可加入该网。

二级网(CH2)各灭火作战中火场指挥员手持电台之间的联络。

三级网(CH4—CH12)各参战消防中队内部的所有通话。

附:

消防军队350MHZ无线频点利用表

频点

接收(RX)

发送(TX)

CH1

365.075

355.075

CH2

365.200

355.200

CH3(备用)

365.250

355.250

CH4

358.900

358.900

CH5

359.100

359.100

CH6

359.200

359.200

CH7

360.450

360.450

CH8

360.700

360.700

CH9

359.500

359.500

CH10

359.750

359.750

CH11

360.750

360.750

CH12

361.000

361.000

(五)宣传报导组:

组长由总队宣传处处长担任。

成员由属地支队政治处主任及本地新闻、宣传部门的人员组成。

其职责是弄好战前动员,掌握、搜集情形,组织现场宣传、鼓动,做好宣传报导。

(六)技术专家组:

组长由总队防火监督部部长担任。

成员由消防、建设设计院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职责是负责对灭火救援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及时解决处置灭火救援进程中的技术难题,为总指挥部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提供科学依据。

(七)医疗救护组:

组长由省卫生局的领导担任。

成员由省卫生局医疗专家、省消防总队门诊部、支队卫生队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

职责是负责现场中毒人员救护、处置等工作。

六、勤务保障

勤务保障由总队、辖区支、大队后勤部门和本地政府组织。

主要任务:

(一)做好灭火器材装备、工具的保障。

(二)火场物资的保障。

(三)灭火剂、油料的保障。

(四)参战人员食宿的保障。

当需要急挪用其他省(市、县)的救援物资时,由总队向公安部消防局请示。

七、处置对策

(一)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置救人与其他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

一般情形下救人与灭火应同步实施,即采用水枪射流扑灭被困人员周围及疏散通道上的火势,驱散烟雾,打通疏散救人通道。

(二)肯定进攻起点层。

进攻起点层一般选择在着火层下一层或下二层;进攻起点层既是进攻的起点,又是前沿指挥所,仍是人员、器材集结处。

(三)内攻为主,内外夹攻,上下合击,堵截火势。

第一是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内攻;第二用水炮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出水,堵截控制从外部窗口、阳台窜出的火焰和飞火。

力量部署的顺序是先着火层,第二是着火层上层,后是着火层基层。

力量部署数量应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上层大于着火层基层。

水枪阵地要依托防火、防烟分区,且靠近火点或各类竖向管井开口部位。

八、处置程序

(一)启动固定消防设施,实施自防自救

火灾发生后,单位消防控制室当即启动声光报警信号,提示有关人员及时疏散,并及时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启动消防泵,开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并利用室内消火栓对火灾实施初步控制。

(二)火情侦查

一、主战中队力量到场后:

a.先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迅速了解起火的楼层、被困人员情形;有无易燃,易爆及珍贵物品和起火单位员工的初战的大体情形。

b.向消防控制室了解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火灾事故照明疏散指示灯,和消防电梯和非消防电梯等设施的运作情形。

及时将侦查情形向指挥员报告。

二、在了解大体情形后,指挥员命令战斗预先展开:

由责任区中队指挥员(增援中队火场指挥员)、战斗班长和火场通信员组成2个侦查小组(每组3人),佩带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和侦查器材,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深切内部进行火场侦查,肯定被困人员情形、所处位置及疏散抢救线路和方式;火势蔓延的途径、燃烧物质性质、火灾范围及进攻线路和堵截阵地。

3、在实施火灾扑救进程中,维持对建筑物进行不中断侦查,避免建筑物因长时刻受高温烘烤瘫塌或局部瘫塌造成人员伤亡。

专门是增援军队到场,战斗力量充沛的情形下,采取多组侦查小组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侦查,肯定危险情形下,人员撤离现场线路及彼其间联系方式,并用导向绳或其它方式将撤离线路进行准确标示。

(三)现场警戒

责任区中队抵达现场后,在进行火情侦查的同时,指挥员按照火灾燃烧情形、所需灭火战斗空间、救援车辆行驶线路等情形及时划分警戒范围(公安交警力量到场后由其负责组织实施),引导疏散受害人员和围观群众,实施车辆管制,保护现场秩序,以保证外围人员安全和灭火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营救被困人员

一、稳固被困人员情绪。

主战中队达到现场后,依照“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踊跃疏散营救被困人员。

在救援力量不足,人员一时无法全数疏散营救时,可通过应急的广播系统对被困人员喊话、悬挂“不要跳楼,等待救援”口号等方式,稳固被困人员的情绪,避免惶恐、拥堵和跳楼。

二、及时进行疏散营救。

疏散小组佩带个人防护装备进入火场,在喷雾水枪的掩护下,依照侦查小组所作被困人员所在位置标志,依照先着火层,第二是着火层上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