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2832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docx

江苏省镇江市第十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苏教版

镇江市第十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

九年级语文

一、积累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yǎn、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

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gòu,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

2.默写。

(10分)

(1)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2),春风不度玉门关。

(3)竹外桃花三两枝,。

(4)月黑雁飞高,。

(5)《桃花源记》中对桃源的自然景色描写的句子是,

,。

,。

3.阅读下面文字,并在这段文字后根据上文的格式仿写一段话来证明“诗有灵犀”这一观点。

(5分)

诗有灵犀,综观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富含哲思理趣的佳作像一朵朵争奇斗艳的浪花,美不胜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

诗人用野草每年春荣秋枯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

毁灭生命的力量固然强大,但生命的顽强与伟大更胜过毁灭生命的力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诗人用登高远眺来说明这样一个哲理:

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所以人生需要不断进取;

4.下面这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语病,请选择四处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

(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都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今增设了假期,传统节日的内容可以更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②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让人们可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③就说端午节吧,古代有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戴香袋、熏“五毒”、祈福辟邪等内容,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完全可以提高一些新的内容。

④为防止传统节日不只是物质享受,我们可以举行各类文娱活动,如,上演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剧目来普及传统文化,使人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⑤总之,我们不仅要过“精神的节”,更要过“物质的节”。

5.综合性学习(9分)

“上海世博会”将于2010年5月1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

世博会是与奥林匹克运动会齐名的全球顶级盛事。

此次世博会将历时184天,预计有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届时,全球前来参观世博会的观众将达到7000万人次。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上海世博会,学校学生会准备举办“走进世博会”校园宣传周活动。

作为筹备小组的成员,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世博会。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取两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绍的要点。

(4分)

【材料】从早期的蒸汽机、火车、无线电,到现代的计算机、航天器、基因技术,以及在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水晶宫、埃菲尔铁塔等,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都是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向公众展示和传播的。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被说成是“改变了美国”的一届世博会,美国从此走上了世界经济强国之路。

日本先后5次主办世博会,世博会成为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据专家预计,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生直接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主要信息一:

主要信息二:

(2)在宣传周里,学生会宣传部长准备在校园宣传栏内写一条宣传语。

他根据下面的材料写出了宣传语的前一句,请你续写后一句。

(2分)

要求:

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将在世博园区展演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同时展出500多种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参展国也将在世博园区组织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主题演出和民间艺术展示活动。

世博园区将成为世界各民族文化百花竞放的舞台。

全球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将欢聚在一起,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友谊。

宣传语:

展示不同民族文化

(3)学生会准备在宣传周出一期以宣传上海世博会为内容的校刊。

校刊编辑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在“三言两语话世博”专栏里写出你对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理解。

(不超过25个字)(3分)

【材料】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都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

例如,中国“主题馆”的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50万度,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00吨。

“瑞士馆”是一个用幕帷覆盖的开放空间,这种幕帷是用大豆纤维制成的,在展出结束后可被天然降解,不污染环境。

“阿联酋馆”采用“沙丘”造型,展厅中有花床、树木、溪涧,令人仿佛置身于沙漠中的绿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意思是: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断,完成6—11题。

(共14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庸者笑而应曰:

“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选自《陈涉世家》)

(乙)“始皇既没(去世),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

然而陈涉瓮牖(yǒ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氓隶(古代对出生卑贱者的称呼)之人,而迁徙(被征发去戍守)之徒也。

才能不及中庸(普通人),非有仲尼(孔子)、墨翟(墨子)之贤,陶朱、猗顿(因经商而致富)之富,蹑(niè)足(置身)行伍(士兵的行列)之间,崛起阡陌(田间小路)之中,率罢弊(疲惫不堪)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斩(砍)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挑了粮食)而景(yǐng)从(如影相随),山东(原来六国的广大地区)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过秦论》)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辍耕之垄上()

(2)屯大泽乡。

()

(3)会天大雨()(4)吴广以为然()

7.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甲文内容解释乙文中“揭竿为旗”(揭竿而起)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乙两文都明示了陈胜、吴广起义时当朝的统治者并非秦始皇,请分别将有关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并简要说明。

(3分)

甲文

乙文

11.乙文中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取得不断的胜利。

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12~16题。

(共14分)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

我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

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

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

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

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

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

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

我祖母曾经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

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汗浸泡的肤色。

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

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

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

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的利器。

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

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

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

我不会去歌颂这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1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13.第②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

(2分)

14.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

(40字左右)(3分)

15.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3分)

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

(1)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

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2)

锄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3)

16.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4分)

材料一:

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暴力犯罪。

材料二:

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

她收起医学中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

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

2008年,她获得了“全国自强不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三)阅读《海洋中也有“沙漠”》一文,完成17-20题。

(共11分)

①提起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干旱缺水的沙漠。

不过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

②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地方,其面积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要大,由于缺乏营养盐而导致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无法生存,使这里成为不毛之地,从而被称为海洋中的“沙漠”。

海洋沙漠被称为海洋低氧区、海洋缺氧区,或者海洋死亡区。

③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2006年全球环境展望年鉴》,该报告称,海洋沙漠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34%。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沙漠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

④梦科学家认为:

造成海洋“沙漠”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

因为研究早已表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水温升高,而海水升温后溶解氧的能力会有所下降。

研究证明,这种现象与海水温度日益升高有密切关系。

在0摄氏度的时候,1千克海水可以携带大约l0毫升的溶解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25摄氏度,l千克海水携带的溶解氧就减少到4毫升。

根据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这种海洋沙漠扩张化同时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年递增1%,相当于0.02摄氏度到0.04摄氏度。

海水升温还使不同水层屏障现象更加恶化,阻止深度海域的营养物质上升到达海洋表面向生物提供食物。

⑤在赤道太平洋一些海域的海洋表层,水温常年平均为27摄氏度左右,但由于没有上升流将深海中含有高营养盐的海洋底层冷水带到表层海水,再加上海洋的层化作用,导致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极端缺乏,因此这里作为海洋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极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洋流的变化,在许多热带海洋区域,海洋层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导致海洋沙漠化的区域进一步加大,这种现象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⑥由于海洋中缺少氧气的“死亡区”——鱼类和海洋植物的墓地快速增长,正逐渐威胁着地球的健康。

受全球变暖影响,海洋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已危及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

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就可能给海洋生物以及依赖海洋生存的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后果”。

随着海洋沙漠不断扩大,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许多物种被迫离开深海栖息地前往含氧充足的海域,这意味着它们将不得不为争夺新的生存空间而展开残酷的竞争。

(选自《参考消息》,有改动)

17.第④段画线句子“在0摄氏度的时候,1千克海水可以携带大约l0毫升的溶解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25摄氏度,l千克海水携带的溶解氧就减少到4毫升”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说明方法:

作用:

18.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请任选一句,结合语境简要回答。

(2分)

①提起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干旱缺水的沙漠。

②再加上海洋的层化作用,导致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极端缺乏,因此这里作为海洋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极少。

我选()句:

19.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造成海洋“沙漠”面积扩大的原因?

请仔细阅读选文④⑤段,分点概括。

(3分)

20.结合选文最后一段内容,简述加点字“严重后果”是指怎样的后果?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能做些什么。

(3分)

三、作文(共50分)

2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生活中的人、事、物,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一定会累积成一种表达的力量,浓缩成一句话萦绕在心头。

请以“心中早想说一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

心中早想说一句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镇江市第十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知识回顾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衍、gǔ、lǜ、垢(2分,对2-3个得1分;对1个不得分)

2.

(1)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羌笛何须怨杨柳;(3)春江水暖鸭先知;(4)单于夜遁逃;(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每小句1分,该句有添字、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3.不设统一答案,仿写内容必须包括诗句(1分)、作者(1分)朝代(1分)、哲理(1分),语言组织1分,共5分。

例: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中的诗句。

诗人以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这样一个真理:

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4.①将“形式多样、”去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