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41.docx
《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4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4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后习题优化设计41
专题四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一 准确推断
预习练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动物实验是漠视动物的生命。
如果漠视生命,就会热衷杀人、战争等暴力行为。
另外,很多知名演员、作家、导演也都反对动物实验,所以要立即停止动物实验。
①漠视动物的生命不等于漠视所有生命。
②
③
〚导学号37740276〛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青少年要警惕网瘾,正确使用网络。
因为只要正确使用网络,就能使他们形成健康人格。
一旦形成健康人格,他们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而事业上的成功又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①正确使用网络不一定就能形成健康人格。
②
③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很多家长认为小孩早一点读书有好处。
早读书,以后选择的机会必然比别人多;早读书,年纪小,允许吃亏的次数也就必然比别人多。
比如一位少年班的学生就说过这样的一件事,他考研3次还是18岁。
因为年龄的优势,他一定会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①早读书并不一定以后选择的机会比别人多。
②
③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要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君臣相契,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①不是所有宰相都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
②
③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
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
③
6.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些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
广场舞参与者与周边住户之间的冲突事件屡屡出现,也是因为缺少相关法规来界定权利与自由;如果出台了清晰的管理条例,就能够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
例如,2013年7月,在法国巴黎一支华人舞蹈队因为在公园排练广场舞,被投诉“扰民”,领队甚至被警察拘留并收到法院传票。
①群体恶性事件的发生并非都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立法。
②
③
〚导学号37740277〛
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童书分级阅读”大有必要,孩子如果能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去选择不同类别的童书,就必然能获得充足的精神营养,进而使阅读能力有质的提升。
可以说,实行童书分级阅读,就能让孩子快乐成长并一生与书为伴。
①不是选择了不同类别的童书,就一定能使精神营养充足。
②
③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频发的雾霾,永久地离开所居住的城市,而且这些人中间很多还是城市的精英。
可见,要让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是根除雾霾之害。
若不能彻底控制雾霾,就吸纳不了优秀人才,就不能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
①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未必就是根除雾霾。
②
③
巩固练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
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
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
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①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②
③
〚导学号37740278〛
2.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小强觉得今天一天糟透了。
一大早按时起来,小强推窗一看,车道上湿漉漉的,一定是下雨了。
他穿上不合脚的胶鞋,带上雨伞出门。
到十字路口时,信号灯坏了,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
小强想,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出车祸,还是绕道上学吧。
结果小强迟到了,老师批评小强:
“你一定是赖床了才迟到的!
”
①车道上湿漉漉不一定是下雨了。
②
③
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中阶段阅读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学生都应该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因为只有大量阅读名著,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提升,思想境界提升之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自然会相应提高,高考时也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①不是大量阅读名著就一定能提升思想境界。
②
③
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大江南北流行着一句话:
众人划桨开大船。
人多智慧多,合作能实现共赢。
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只要学会和别人合作,就能取得成功。
如果双方不是合作关系,就肯定是敌我关系,就会产生竞争。
而竞争必然会使人变得更自私、更狭隘。
①学会与别人合作,不一定就能取得成功。
②
③
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高考后我准备进行整形美容手术,成功地把自己变成刘亦菲、范冰冰,这样,我就能顺利地走上明星路,即使成不了明星也能参加明星模仿秀,还算是成功的艺人!
这是一个看颜值的时代,我的漂亮让人赏心悦目,如果父母不让我走明星路,也容易找到其他待遇好的工作,好待遇会让我过得很幸福,美满的爱情也就随之而来。
整形美容手术真是让我赚足了!
①整形美容手术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把人变成明星样。
②
③
6.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繁荣的网络语言生活令人喜忧参半。
一方面,方便快捷、生动幽默的正能量网络语言,极大地丰富了社会语言生活,避免了诸多违法乱纪行为;另一方面,大量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仅充斥网络空间,还向线下语言生活快速渗透,扰乱了固有的民间文化。
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已势在必行,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①正能量网络语言不一定能避免诸多违法乱纪行为。
②
③
7.下列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痛风是一种侵犯关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易发的部位一般在脚趾、手肘等末端小关节。
痛风症状表现为发作部位会出现疼痛感,一旦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诱发痛风的原因很多,饮食不当是一个常见诱因。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避免饮食不当,就不会导致痛风。
患者应该增加对痛风常识的了解,只要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就一定能够远离痛风。
①脚趾或手肘等末端小关节肿痛,不一定就能够判断是痛风。
②
③
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中毕业生“撕书”宣泄的新闻。
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
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
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②
③
答案与解析
专题四 语言表达准确、
鲜明、生动
一 准确推断
预习练
1.②漠视生命不一定会热衷杀人、战争等暴力行为。
③很多演员、作家、导演反对不一定是停止动物实验的原因。
2.②形成了健康人格,不一定就能正确面对成长途中的各种诱惑,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③事业上的成功不一定能使他们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
3.②年纪小,允许吃亏的次数不一定就比别人多。
③年龄的优势并不一定会使他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4.②不是宰相劝谏后,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③不是君臣相契,国家就会长治久安。
5.②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③建立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
6.②广场舞冲突事件屡屡发生并非仅仅因为缺少相关法规来界定权利与自由。
③出台清晰的管理条例并不一定能够防止广场舞扰民事件的发生。
7.②不是精神营养充足了,阅读能力就一定会有质的提升。
③不是实行童书分级阅读,孩子就一定能一生与书为伴。
8.②彻底控制雾霾未必就能吸纳得了优秀人才。
③提高当下城市化质量也未必单靠控制雾霾。
巩固练
1.②顺境未必只会消磨人的意志。
③一个人未必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2.②路口车来人往,一片混乱,不一定就会出车祸。
③学生迟到不一定就是因为赖床了。
3.②不是思想境界就一定能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
③不是语文综合素养和成绩提高就一定能考取理想的大学。
4.②双方不是合作关系,不一定就是敌我关系。
③竞争不一定会使人类变得更自私、更狭隘。
5.②拥有明星脸不一定就能成为明星一样的艺人。
③好工作好待遇不一定就能过得幸福获得美满的爱情。
6.②失范的网络语言不一定能扰乱固有的民间文化。
③加强网络空间语言治理不一定能使汉语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7.②避免饮食不当不一定能避免导致痛风。
③做好痛风的预防工作,不一定保证一定远离痛风。
8.②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情感得到全部释放。
③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也不一定就不“撕书”了。
雁门太守行 第一课时初中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行”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品味语言。
[%~#&*]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
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
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
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
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
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修辞角度)
②又如:
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
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内容)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
两首诗的异同点
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雁门太守行》
2.把《雁门太守行>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
教学反思:
[%@*~#]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
1.诗的内容理解难度大,必需依靠老师的讲解。
学生诗歌的基础差,对这样的古诗没有什么兴趣,完全靠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对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很差。
[*@~]
3.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
改进措施:
多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听课效果。
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朗读、思考和相互交流。
雁门太守行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雁门太守行
1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简介作者
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
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早有诗名,但因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
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
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
(4)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
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
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紧张壮烈”
3-6句“凝重悲壮”[#*&^~]
7-8句“坚定豪迈”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
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
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
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
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①师归纳:
黑云——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
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
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作用是什么?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什么?
[^%#*@]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简要赏析“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的妙处。
“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
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5)齐读全诗,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
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相互交流并试说。
示例:
①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它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修辞角度)
②又如:
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因为“压”字,一字传神,形象的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的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困难。
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关键词)
③又如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因为它勾画出这样的图景:
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内容)
[~&%#^]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
两首诗的异同点
2、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四、布置作业[~%@*&]
1.背诵《雁门太守行》
2.把《雁门太守行>改成一篇记叙文
板书设计: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比喻、夸张)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视觉、听觉)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运用典故)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乐府旧题。
[~#%*^]
1.诗的内容理解难度大,必需依靠老师的讲解。
学生诗歌的基础差,对这样的古诗没有什么兴趣,完全靠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2.学生对灵活性较强的问题,理解很差。
[@~#*^]
3.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比我预期的要好。
改进措施:
多指导学生阅读诗歌,让他们掌握阅读诗歌的方法与技巧。
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听课效果。
[@^~&%]
给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朗读、思考和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