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1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8009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业知识 1讲解.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业知识 1讲解.docx

专业知识1讲解

培训课件

专业知识

1.按玉石种类分:

四大名玉和四大名石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辽宁岫岩的“岫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

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绿松石的工艺名称为松石,是一种具有独特蔚蓝色的玉料。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阳翡翠、独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

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岫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县。

和田玉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油脂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

在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000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两枚绿松石鱼形饰物。

中国甘肃永靖大河庄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绿松石20枚。

在5000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木乃伊的手臂上,戴有四只绿松石包金手镯。

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

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岫玉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

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

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

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

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

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

清代乾隆时

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1.07万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

其主要品种有:

1.白玉:

含透闪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滋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质品种。

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

2.羊脂白玉:

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透闪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

同等重量的玉材,其经济价值几倍于白玉。

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极其推崇羊脂白玉。

3.青白玉:

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淡的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

4.青玉:

色呈淡青、青绿、灰白的均称青玉,其颜色匀净、质地细腻,含透闪石89%、阳起石6%,呈油脂状光泽,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

5.黄玉:

基质为白玉,因长期受地表水中氧化铁渗滤在缝隙中形成黄色调。

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

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

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经济价值可抵羊脂白玉。

在清代,由于黄玉为"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

6.糖玉:

氧化铁渗入透闪石形成深浅不同的红色皮壳,深红色称"糖玉"、"虎皮玉",白色略带粉红的称"粉玉"。

糖玉常与白玉或素玉构成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

以糖玉皮壳籽料掏腔制成鼻烟壶,称"金裹银"宜能增值。

7.墨玉:

透闪石中夹石墨、磁铁成分即呈黑色。

墨玉多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夹黑色斑纹,依形命名为"乌云片、淡墨光、金貂须、美人鬓等。

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它墨玉品种。

墨玉呈蜡状光泽,因颜色不均不宜雕琢纹饰,多用以制成镶嵌金银丝的器皿。

8.碧玉:

产于准噶尔玉矿,又称天山碧玉。

呈灰绿、深绿、墨绿色,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

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量差一档。

碧玉含透闪石85%以上,质地细腻,半透明,呈油脂光泽,为中档玉石。

绿松石

中文名称:

绿松石又称松石、土耳其玉、突厥玉。

英文名称:

Turquoise

化学分子式:

CuAl6(PO4)4(OH)8·5H2O绿松石因所含元素的不同,

颜色有差异,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带绿的苍白色。

含铜的氧化物时呈蓝色,含铁的氧化物时呈绿色,色彩是影响绿松石质量的重要因素。

绿松石以天蓝色的瓷松,犹如上釉的瓷器为最优。

如有不规则的铁线,则其品质就较差了。

白色绿松石的价值较之蓝、绿色的要低。

在块体中有铁质"黑线"的称为"铁线绿松石"。

其因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因其通过土耳其输入欧洲各国,故有"土耳其玉"之称,亦称"突厥玉"。

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

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

绿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爱的古老玉石之一,远在新石器时期就为人们所饰用。

在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6500~4000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两枚绿松石鱼形饰物。

中国甘肃永靖大河庄出土有距今3800年前的绿松石20枚。

在5000年前埃及皇后(Zer皇后)木乃伊的手臂上,戴有四只绿松石包金手镯。

绿松石制品颜色美丽,深受古今中外人们、特别是穆斯林和美国西部人民所喜爱。

中国内地的绿松石加工后的首饰品和工艺品,畅销世界各国,所有原料都是中国自产。

宝石级绿松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达到玉石级的主要由绿松石矿物组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

这个定义强调了它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与人工合成的绿松石和其它玉石不同。

绿松石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特色。

也有淡蓝、蓝绿、绿、浅绿、黄绿、灰绿、苍白色等色。

一般硬度5~6,密度2.6~2.9,折射率约1.62。

长波紫外光下,可发淡绿到蓝色的荧光。

绿松石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

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孔隙多者疏松,少则致密坚硬。

抛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

优质品经抛光后好似上了釉的瓷器,故称谓"瓷松石"。

绿松石也有缺点,那就是绿松石受热易褪色,也容易受强酸腐蚀变色。

此外硬度越低的绿松石孔隙越发育,越具有吸水性和易碎的缺陷,因而油渍、污渍、汗渍、化妆品、茶水、铁锈等均有可能顺孔隙进入,导致难以去除的色变。

绿松石是一种较为娇贵的玉石品种。

无论是加工过程,或是使用过程均需备加爱惜。

但只要保持清洁干净,不

受高温和强力碰撞,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绿松石经过现代矿物学研究是一种含水的铜铝磷酸盐,归类于磷酸盐矿物。

这是一种水流沉淀生成的矿物。

绿松石在液态浸流沉淀生成的过程中颜色从蓝、绿色到浅绿、浅黄色。

硬度因成矿过程中结晶压力和后期压力和风化条件导至差异较大,绿松石在现代宝玉石鉴定分类中被列为半宝石,其中蓝色的为贵重首饰石品种,蓝色及蓝绿色翠绿等色彩纯正,结构致密者皆可为高端艺术雕刻的首选,绿松石因其绝美的色泽是一种东西方传承共赏的宝玉石。

性质编辑

绿松石通常呈现致密块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等集合体,特别是具有独特的天蓝色或称为"绿松石色",使人一见便晓。

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下:

化学成分

一种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

理论成分为P2O534.12%,Al2O336.84%,CuO9.57%,H2O19.47%。

而自然界产出的绿松石与理论成分有很大差别。

物理特性

形态:

三斜晶系,隐晶质,少见微小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断口:

贝壳状到粒状(与孔系度有关)。

硬度:

致密块状者摩氏硬度为5~6,孔系度大者摩氏硬度较小。

韧性:

白垩状者韧性小,易断裂,致密者韧性好。

条痕:

白色或绿色。

相对密度:

2.4~2.9,标准值为2.76

透明度:

通常不透明。

光泽:

抛光面为油脂玻璃光泽,断口上为油脂暗淡光泽。

包裹体:

常有黑色斑点或黑色线状褐矿或其他氧化铁包裹物。

折射率:

N8=1.65,NM=1.62,NP=1.61。

由于绿松石常呈绿色集合体,在宝石折射仪上只有一个读数,平均值约为1.62。

双折射率:

晶体双折射率(DR)强,DR=0.040。

但在宝石学测试中并无显示。

光学特性:

晶体二轴晶正光性,2Y=40。

由于绿松石通常不透明,所以

不能提供宝石学测试数据。

颜色:

天蓝色,极具特征性,以至于成了一种标准色----绿松石色。

其余有深蓝、淡蓝、湖水蓝、蓝绿、苹果绿、黄绿、浅黄、浅灰色。

铜导致了蓝色,铁在化学成分中可以替代部分铝,使绿松石呈现绿色,水的含量也影响着蓝色的色调。

吸收光谱:

在强的反射光下,偶尔可见两条中等至微弱的蓝区432纳米和420纳米吸收带,有时在460纳米处可见模糊不清的吸收带。

发光性:

在紫外线长照射下有淡黄绿色到蓝色的荧光,短波荧光不明显。

X射线照射下也无明显的发光现象。

热学性质:

遇热通常会爆裂成碎片,变为褐色,火焰下呈绿色。

酸:

在盐酸中溶解很慢。

性质

绿松石通常呈现致密块状、肾状、钟乳状、皮壳状等集合体,特别是具有独特的天蓝色或称为"绿松石色",使人一见便晓。

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下:

化学成分

一种含水的铜铝酸盐类矿物,分子式为CuAl6(PO4)4(OH)8·5H2O。

理论成分为P2O534.12%,Al2O336.84%,CuO9.57%,H2O19.47%。

而自然界产出的绿松石与理论成分有很大差别。

物理特性

形态:

三斜晶系,隐晶质,少见微小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断口:

贝壳状到粒状(与孔系度有关)。

硬度:

致密块状者摩氏硬度为5~6,孔系度大者摩氏硬度较小。

韧性:

白垩状者韧性小,易断裂,致密者韧性好。

条痕:

白色或绿色。

相对密度:

2.4~2.9,标准值为2.76

透明度:

通常不透明。

光泽:

抛光面为油脂玻璃光泽,断口上为油脂暗淡光泽。

包裹体:

常有黑色斑点或黑色线状褐矿或其他氧化铁包裹物。

折射率:

N8=1.65,NM=1.62,NP=1.61。

由于绿松石常呈绿色集合体,在宝石折射仪上只有一个读数,平均值约为1.62。

双折射率:

晶体双折射率(DR)强,DR=0.040。

但在宝石学测试中并无显示。

光学特性:

晶体二轴晶正光性,2Y=40。

由于绿松石通常不透明,所以

不能提供宝石学测试数据。

颜色:

天蓝色,极具特征性,以至于成了一种标准色----绿松石色。

其余有深蓝、淡蓝、湖水蓝、蓝绿、苹果绿、黄绿、浅黄、浅灰色。

铜导致了蓝色,铁在化学成分中可以替代部分铝,使绿松石呈现绿色,水的含量也影响着蓝色的色调。

吸收光谱:

在强的反射光下,偶尔可见两条中等至微弱的蓝区432纳米和420纳米吸收带,有时在460纳米处可见模糊不清的吸收带。

发光性:

在紫外线长照射下有淡黄绿色到蓝色的荧光,短波荧光不明显。

X射线照射下也无明显的发光现象。

热学性质:

遇热通常会爆裂成碎片,变为褐色,火焰下呈绿色。

酸:

在盐酸中溶解很慢。

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

也有简称为"独玉"的。

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

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

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据拷和氏璧就是独玉,最后被秦始皇做成玉玺。

元代时期,南阳独山玉供给宫廷设的"玉院"使用。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大宴群臣,乃命玉雕名匠琢成了盛酒的"渎山大玉海",雕件直径达135cm一182cm,高70cm,周长493cm,呈椭圆形,内空,外壁雕刻了神态自然、栩栩如生的蛟龙、海马、海猪、海鹿、海犀、海螺、飞鱼、青蛙等动物,以及兔首鱼身的奇异禽兽,浮沉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玉海"以大块玉历时十五年雕成,重3500公斤,可伫酒30余担,为世所罕见的巨型玉器和艺术珍品。

2004年5月26日经国内专家鉴定,"渎山大玉海"为南阳独山玉。

独山玉雕精品

成因产状:

产于蚀变斜长岩体内,由于基性斜长岩或辉长岩在低温下,受到沿构造裂隙上来的岩浆晚期热水溶液交代、蚀变等作用形成的;

著名产地:

世界著名产地有中国河南省南阳市独山。

名称来源:

因产于中国河南南阳市郊独山而得名,又名"南阳玉"、"独玉"。

南阳素有"玉石之乡"的美称;

:

:

晶体形态

以细粒结晶为主;颗粒比较细,粒径小于0.05mm,隐晶质,质地细腻,坚硬致密;

:

:

物理性质

硬度:

6.0-6.5

比重:

2.73-3.18g/cm3

颜色:

独山玉多是由2~3种以上颜色组成的多色玉系,常见的颜色有白、绿、紫、黄、红、黑色等

透明度:

透明至半透明

光泽:

玻璃或油脂光泽

显微镜下:

有黑色色斑,颜色不鲜艳,可见多种矿物包体

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

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

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

一般独玉主要用于雕琢各种陈设件以及手镯、戒指、项链等饰物。

独山玉是一种多色玉石,按颜色可分为八个品种。

①绿独山玉:

又称为"天蓝、或者白天蓝独山玉,绿至翠绿色,半透明,质地细腻,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泽。

②红独山玉:

又称"芙蓉红独山玉"。

色呈浅粉红至红色,质地细腻,光泽好。

有干粉料和透水粉红料,以水润细腻料为佳。

③白独山玉:

色呈白或灰白色,质地细腻,具有油脂般的光泽。

其品种包括奶油白玉、透水白玉、清透水白等。

④紫独山玉:

色呈暗紫色,透明度较差。

⑤黄独山玉:

色呈黄绿色。

⑥黑独山玉:

色如墨色,故又称"墨玉"。

⑦绿白独山玉:

色呈青绿色,或者白绿色相间,透明度较差,以质地水润干净为佳。

⑧杂色独山玉:

多种颜色混杂的独山玉。

有薯色、酱色等。

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

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

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独山玉盆景独山玉雕,历史悠久,1959年在独山附近的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产的玉铲,证明早在5000余年前先民们已认识和使用了独山玉。

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

清《新修南阳县志》载:

"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

"旧中国,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城内有作坊80多家,多是后设作坊,前面开店,自雕自销。

玉雕品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山水、神像、炉熏、首饰等120多个品种。

独玉雕品晶莹闪烁、玲珑剔透,为南阳著名特产。

岫岩玉

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属蛇纹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

它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

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

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

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

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

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

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其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

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岫玉大多以绿色的居多,所以,除了以上的作用外,对于命理五行喜木的人来说意义格外重大,如果在家里或办公室内摆放绿色的岫玉,或自身佩带,都会给本人带来好运,如果能够从心里喜欢它,从心灵里去接近它,长此以往,就会与美玉心息相通,命运从此将会改变。

岫玉是中华宝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玉种,且为历代所重视,堪称"古玉之光,万年瑰宝"。

从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到世界最大的玉制品,以及当代许多被誉为国宝的玉雕精品,都出自岫玉,其质地细腻温润,堪称"天地之灵,华夏奇珍"。

在传统习惯上,蛇纹石玉又称岫玉,是以辽宁岫岩县产地命名。

但有些地方出现了信宜玉、陆川玉、台湾玉等名称,这些名称在市场上常引起混乱,使购买者无法了解其本质是什么,因此在国家标准中规定宝石级蛇纹石,均以"蛇纹石"来统一命名,产地不介入命名。

仅岫玉作为蛇纹石玉的一个品种单独命名。

根据蛇纹石的产地不同,可把它分为以下几种:

1.酒泉的蛇纹石玉:

产于甘肃省祁连山地区,玉石表面常含有黑色团块状斑点。

2.信宜的蛇纹石玉:

产于广东省信宜县,玉石表面有深浅不一的绿色花纹。

3.陆川的蛇纹石玉:

产于广西陆川县,玉石表面有浅白色的花纹。

4.台湾的蛇纹石玉:

产于台湾花莲县,玉石表面有暗绿色的条纹。

 

四大名石

四大名石概述

中国的四大名石为: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

福建省福州市北郊40公里有一个名叫"寿山"的小山村,寿山石矿脉分布在小村四周的群山溪野间,明朝以

寿山石印章(4张)后,寿山石开始应用于印章材料.寿山石的特点是,其质洁净如玉,柔而易攻,备受篆刻家们的赏识.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福建寿山石雕被誉为"榕城三宝"之一,为中国玉石雕刻百花园中的奇葩,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2.5-2.7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目前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1500年了.南宋时,寿山石矿已规模开采.经元、明、清发展,形成了独立的寿山石雕产业.

寿山石雕刻艺术品精巧绝伦、巧夺天工.明、清时期,寿山石雕的印钮技法已达到极高的境界,明、清后期,对寿山石印章情有独钟,康熙等皇帝用寿山制宝玺,寿山石印章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寿山石特别是田黄石身价也随之倍增,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寿山石雕技法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有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寿山石雕刻艺术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它的社会影响面极广,具有"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亲庶民百姓"之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鉴赏收藏家们好评,寿山石在中国玉石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其工艺品常被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国家元首和世界知名人士.寿山石雕刻工艺品,特别是寿山石印章更是受到世人们青睐.寿山石工艺品已经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品中"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征,"以石会友"、"以石增缘"、"以石增情"成为寿山石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

寿山石雕,作为文化现象,至少已经有1500年历史了.从福州出土的南朝随葬品--"寿山石猪"文物可以证明,自15世纪的南北朝起,就有了寿山石文化.但明确无误地称为寿山石文化的,则只是近20年来的事.寿山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极为宽广,其本上是一种以晶莹、彩丽、高洁、通灵的寿山石为核心,敷衍向与其有密切联系的各个领域,诸如文化、精神、道德等领域的结合与升华.它涉及的范围很大,诸凡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都对它有深刻的影响,或者又反过来由其上述文化锦上添花,使两者相得益彰.从现在可以看到,寿山石与书画、篆刻结缘而有印章学、篆刻学;寿山石与地质、物理、化学结合而出现"田黄学"与文学结合而产生寿山石文学、寿山石诗词和音乐,等等.还有传统文化中的释、道、儒以及民俗对寿山石文化的影响,与可以包含其中.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定:

寿山石文化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围绕着寿山石而发展的特殊文化.它经历了萌芽、成长、成熟的漫长历史过程,而于近代发展成为五彩缤纷、艳丽夺目、扬誉海内外的一种中华文明.

寿山石的形成

[1]寿山石矿床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村周围群峦、溪野之间,西自旗山,东至连江县隔界,北起墩洋,南达月洋,约有十几公里方圆.寿山石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腊石矿床,根据地质研究,距今1.4亿万年的侏罗纪,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其后,在火山喷发的间隙或喷发结束之后,伴有大量的酸性气、热液活动,交代分解围岩中的长石类矿物,将K、Na、Ca、Mg和Fe等杂质淋失,而残留下来的较稳定的Al、Si等元素,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或重新结晶成矿或由岩石中溶脱出来的Al、Si质溶胶体,沿着周围岩石的裂隙沉淀晶化而成矿.矿石的矿物成份以叶腊石为主,其次为石英,水铝石和高岭石,少量黄铁矿.

寿山石的成分

寿山石是以叶蜡石、地开石、高岭石、珍珠陶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为主的单矿物或多矿物非均质集合体,含少量石英、绢云母、水铝石、绿泥石、红柱石、绿帘石和黄铁矿等.主要矿物化学组成:

叶蜡石,高岭石族,伊利石.寿山石按其主要组成矿物分叶蜡石型、高岭石族型、伊利石型三种,叶蜡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叶蜡石;高岭石族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高岭石、地开石和珍珠陶石;伊利石型的主要矿物成分为伊利石.

寿山石的特征

寿山石质地晶莹、凝腻、温润、通透、色彩斑斓、刚柔适中,"细、凝、腻、润、灵、透"六德齐俱;其结晶状态属隐晶质集合体,呈细粒结构、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变余凝灰结构等.摩氏硬度:

叶蜡石型为1.0~2.5度,高岭石族型为2.5~3.5度,伊利石型为2~3度.密度:

叶蜡石型为2.80~2.85,高岭石族型为2.55~2.65,伊利石型为2.7~2.80.石色丰富,有红、黄、绿、橙、紫、棕、褐、黑、白、乳白、紫红、褐黄、紫黑、无色透明等,色彩走向浓度深淡变幻莫测,常以多种颜色组成.显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少数油脂光泽.多数不透明至微透明,个别近于透明.常呈致密块状构造和角砾状、缟纹状构造等,还有特殊的絮状、条纹状构造,如俗称"萝卜纹"等.韧度较高,适于雕刻.

寿山石文化

根据史料记载寿山石雕应始于南北朝时期,距今有1500以上的历史.到了唐朝,中国的佛教在南方盛行,寿山地区寺院林立,出家人广集寿山石,雕琢成礼品,馈赠给游客.由此,寿山石雕开始流向四方,传名于世.

到了宋朝,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也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城市.此时,寿山石雕得到了高速发展,除了各种欣赏品之外,还被大量用作殉葬品.

元、明之际,随着"花乳石"篆刻开始盛行,寿山石章也应运而生,备受篆刻者赏识.这个时期,寿山石印章钮头装饰艺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印钮艺术.明代经营寿山石雕的商业也逐渐发达.

清朝是寿山石雕的昌盛时代,雕刻艺人因材施艺,分别雕刻印章、文具、人物及镶嵌器皿.特别是印章钮头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受到帝王将相的喜爱.

鸦片战争后,福州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寿山石雕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在圆雕摆件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交通堵塞,海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