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067713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docx

BSC管理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SC管理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框架下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

的导入

尽管随着平衡计分卡(以下简称BSC)创始人卡普兰和诺顿的后续研究和完善,BSC已经被提升为传达企.业.战.略.的.手.段.,而且非绩效考核的工具,但如今它仍于绩效评价的讨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盛誉之下的BSC也且非完美。

BSC虽然提出了指标选择的四个方面,但且未给出选择的壹般原则。

评价方法及其数量的选定、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的设定仍均是问题,就连当初备受推崇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链..也很难做到真.实.可.靠.。

壹些已经实施BSC的企业传出了置疑的声音——BSC不仅未能解决企业绩效评价的难题,这种“大杂烩”法反而使评价变得更加无序,对于非财务指标的考核尤为如此。

所以,国内企业应用平衡计分

卡的不少,成功的却屈指可数(范庆桦,2003)。

针对这壹问题,笔者借助访谈形式,通过和四家成功实施了BSC的国内企业的深度沟通,以借鉴实务界对BSC的成熟运用模式,且特别关注了非财务指标方面的绩效管理难题(如非财务指标的具体选择、财务和非财务指标的融合等)。

访谈对象简介

截至目前,笔者访谈了四家成功实施了BSC的国内企业。

虽然同问卷调查的大样本相比,这里的调研对象不多,但通过深入企业实地、和BSC发起者和实施者进行直接交流,笔者掌握了关于BSC框架下绩效评价,尤其是非财务指标评价情况的第壹手资料;同时,由于上述四家企业中的三家均是国内大型的企业集团,于对它们进行了解的过程中仍能够获得其下属单位的关联信息。

表1对本文的访谈企业以及具体的访谈者进行了列示。

访谈企业简介

访谈对象简介

BSC运用情况的简介

企业名称1

企业性质

所处行业

所于部门

现任职务

引入时间

BSC所起作用2

A公司

国有企业

多元化控股企业

财务部

财务总监

2001年

战略管理

B公司

国有企业

多元化控股企业

财务部

财务部长

1999年

战略管理

C公司

国有企业

军工企业

人力资

源部

人力资源部长

2003年

绩效管理

D公司

国有企业

多元化控股企业

财务部

业绩评价主管

2000年

绩效管理

1由于涉及商业机密,这里略去了被访谈企业的真实名称,仅用ABCD来代替

2壹般认为BSC的发展分为绩效考核、绩效管理、战略管理三个阶段,本文沿用这种划分来这用来判断BSC于被访谈企业中所起作用。

访谈结果的列示和整理

企业于BSC的实施中会面对不同的问题,为了突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即关注BSC框架下企业非财务指标问题,笔者将访谈内容细化为俩个部分,其壹,对企业以及BSC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包括使用BSC的最初动因、如何使用等;其二,聚焦于企业非财务指标评价,包括评价客体、评价维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实施效果,详见表2.

Ⅰ.BSC的总体实施情况

问题

解决方法

BSC的关联理论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1.引入BSC的动因

最初通过财务

和非财务维度的平衡来进行绩效评价,后提升为战略实施的核心工具。

基本是用于绩效评价,虽然也认识到了BSC于战略管理中的作用,但且未于公司的战略实施中进行运用。

受到BSC关联理论的影响,最初将BSC用于绩效管理,当下主要将其用于企业的战略实施。

于IBM咨询对公司的培训中了解了BSC,且将其用于绩效管理,且吸收了BSC以战略为核心的思想,将公司的战略规划由单纯的技术规划过渡为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的战略规划。

于普华永道对公司的培训中了解了BSC,考虑到公司改革的需要将其运用于绩效管理。

2.如何使用BSC

(1)如何进行战略规划?

未明确,因为BSC是战略实施的工具。

四家公司基本相同,公司战略由总部高管们提出,且责成总部关

联部门(如战略规划部、企划部)进行实施;而具体的运营性战略壹般由各下属公司、SBU等提出,根据重要性程度报总部审批。

(2)如何进行战略细化及落地?

借助战略地图将战略分解成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以及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

未使用战略地

图进行战略落地,完全按照企业自己的方式进行战略实施。

吸收了BSC的理念,借助战略地图将战略层层分解至个人,但未严格落地至战略地图所提出的四个维度。

未使用战略地图进行战略落地,但借助了BSC的理念,通过KPI和BSC的融合来完成。

未使用战略地

图进行战略落地,完全按照企业自己的方式进行战略实施。

3.BSC给组织带来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该项旨于对BSC进行审视,和理论无关。

最为主要的是BSC带来了整个组织理念上的改变,“战略”观深入人心。

4.影响BSC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高管的支持、培训、员工对变化的认同、跨部门的执行和推进团队、会计及管理人员等因素均非常重要,但影响..B.S.C.成.功.和.否.的.最.重.要.因.素.是.清.晰.的.战.略.以.及.企.业.文.化.。

II.企业绩效评价非财务指标问题

1.引入非财务评价指标

的原因

强调非财务绩效指标对过程的监控,而且组

财务指标是短视的、结果性指标,而非财务评价却是基于过程的

织大量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无法通过财务指标衡量。

评价,能够追随动因;同时,战略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要借助

非财务指标来反映。

2.进行非财务指标评价的总体依据

战略主导。

战略主导,但也会根据经验且参考行业标准,有时仍必须考虑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如国资委。

3.评价对象

泛化的组织和个人,未作具体区分。

总部职能部门以及下属成员单位。

注:

这里的“下属成员单位”是指总部下属的各分子公司、事业部等。

总部的职能部门、下属BU部分成员单位正于着手建立员工计分卡以将考核深入至个人。

注:

BU,即为businessunit。

业务部门、职能部门以及个人。

总部以及下属分部。

4.哪个部门负责非财务

指标评价的工作

未明确。

财务部。

财务部。

公司级绩效由战略规划部门负责,员工级绩效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注:

C公司将组织绩效分为了公司级绩效和员工级绩效,前者只对于下属成员单位的业绩考核,后者是针对个人的业绩考核。

财务部。

5.指标体系的构建

(1)确定具体非财务指标的方法

对总部职能部门的考核

从顾客、内部业

务流程、学习和

采用360度打分法。

基本根据BSC所

提供的三个非财

完全抛弃了

BSC的方法,按

基本沿用BSC的方法,从顾

成长三个维度来选取指标。

务维度来进行。

照对公司战略的影响力、对公司年度运营业绩的贡献、指标的复杂性以及指标的创造性四个维度来选取。

客、内部业务流程俩个维度来选取。

对下属成员单位的考核

同上,未做组织结构的具体区分。

成完全抛弃了BSC的方法,按照战略类指标、组织类指标等维度来选取。

根据下属BU的战略,对BSC的三个非财务维度进行了改良。

同总部。

同总部。

(2)有没有建立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分析

按照BSC的理论,必须明确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

没有建立任何关于指标选取的因果关系。

(3)对指标数量的要

求以及依据

未明确。

没有具体要求。

(4)指标之间(包括非财务之间以及财务和非财务之间)权重设置的方法

虽然且未明确给出具体的确定方法,可是其强调四个维度应该壹视同仁,而没有偏向。

没有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但非财务指标的总体权重不大,仅占15%左右。

以公司的主观经验为主,但根据组织结构的不同,总部对BU层级的考核主要是财务指标,而于BU以下的下属单位中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且重,各占50%左右。

完全根据公司的主观经验,但按照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非财务指标的总体权重有所不同,没有固定限制。

会同时根据经验以及行业标准来选取,但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非财务指标的总体权重有所不同,没有固定限制。

(5)和财务指标的融

和方式

按照壹定的因果关系进行能够结合,但财务绩效始终是企业应该实现的终极目标。

没有建立任何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链,仅通过对设置不同的权重将二者统壹于壹个绩效考核体系内。

6.评价标准

只是提到了和目标值进行比较,但未明确指标值应该如何选取。

和预算目标进行对比,但仅将该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次年资源分配的依据,而非薪酬发

根据行业以及公司的历史最优水平进行比较,且以此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

根据行业以及公司去年的水平进行比较,且以此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

同时考虑预算目标、历史值以及行业标杆且进行对比,且将实现情况作为薪酬发放的依

放的依据。

据。

7.评价方法

未明确。

综合计分法。

8.非财务评价指标的实施效果

(1)有无对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链进行检验

需要积累足够的数据以证明各指标之间存于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

未进行任何因果关系检验。

(2)非财务指标评价给企业带来了何种收益

该项旨于检验BSC框架下非财务指标的有用性,和理论无关。

确实起到了对财务绩效的追踪作用,实现了对“过程”的关注,且通过和战略的切合,使得组织成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组织的战略,“战略观”深入人心。

(3)进行非财务指标评价时,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未明确。

指标难量化,主观性太强。

指标难量化。

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如何选择最能和战略相切合的非财务指标很难。

根据表2,笔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进壹步整理:

第壹,通过将BSC于企业中的应用划分为“完全沿用BSC

所提供的方法”(以下简称“完全沿用”)、“对BSC所提供的方法有所调整”(以下简称“有所调整”)、“只接受其理念,使用企业自己的管理方法”(以下简称“只接受其理念”)、“完全抛弃了BSC的理论以及方法”(以下简称“完全舍弃”)四个层面,试图明确BSC于企业的非财务绩效评价以及关联管理工作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见表3-I);第二,笔者总结了BSC尚未明确的企业绩效非财务指标的盲点问题以及被访谈企业相应的解决之道(见表3-II);第三,尽管同为BSC的实施者,不同企业对BSC理念的理解和相应的操作不尽相同,表3-III对这种异同进行了比较。

访谈结果

I.BSC的具体作用

完全沿用

有所调整

只接受其理念

完全舍弃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A公司

B公司

C公司

D公司

1.战略落地

2.非财务指标评价

(1)选择非财务指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