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74428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docx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篇一: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文:

陈忻|本文摘录自《养育的选择》

1.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父母要观察孩子的情绪,而不只是去纠正行为。

很多父母只看到行为,觉得大喊大叫或者摔东西等行为不好,必须要纠正,而没有看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情绪,效果往往不好,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经常说,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

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很重要。

如果父母的认识不对,他们和孩子的互动就会偏离方向,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如果周围的人,比如父母和老师,能够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我现在很伤心”,“我现在因为完成这个任务很困难而感到受挫”,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能被父母和老师所接受,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在这样的情形下,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人们在这样的情形下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孩子就能接受自己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并且逐步学会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或者疏导自己的情绪。

2.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情绪引导大致的步骤,我总结为四步。

下面每一步我都会详细地讲解,但是我想指出来的是,养孩子不是做实验,不是按着书上的步骤一步步来就行了。

在真实的生活里,在特定的情形下,父母要对各种情况很快做出判断,做出合适的反应。

这个时候,你不一定要遵从这些步骤,可以把这个步骤打乱。

父母第一需要观察能力,第二需要整合能力,这样才能灵活运用。

第一步: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父母要帮助孩子定义情绪,比如说,“你脸红、挥拳头,这是生气了”,帮助小朋友慢慢了解自己这种情绪是生气,慢慢帮助孩子学习用语言表达情绪,或者用合适的行为来表达。

除了在生活中经常和他们定义情绪,给情绪贴标签,我们还可以和他们看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

小朋友适合直观的学习,看绘本的时候他会认识到,哦,遇到这个情况,是这个情绪,你看这个图上的小朋友是这样的表情啊,后来他情绪好了,不生气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他是怎么排解掉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能够学习和认识情绪。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如使用语言了,我们可以逐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感受到某种情绪的时候,他的感受可能是模糊的。

当我们帮助他用语言描述的时候,他会明白,原来这个感受是有定义的。

这样他就知道情绪是有边界的,是可以控制、处理的,是生活的一部分。

用语言去表述情绪,可以比较快地帮助孩子从不安的状况中恢复平静。

引导他们的思路从消极情绪转移到怎么解决问题这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对孩子的成长尤其重要。

第二步:

认同孩子的情绪

认同跟接纳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认同不仅仅是接纳,还让孩子感觉到情绪有合理性。

如果我们理解孩子,往往会平复孩子的情绪,孩子也不会再被同一个问题困扰。

小宝有一次洗完澡,擦身体、换衣服时一反常态,非常不合作,他那天说“我还要洗!

我还要洗!

”在我们眼里,你明明已经洗完了却还要洗,是不是无理取闹啊!

怎么办呢?

必须想办法让他安静下来,穿上衣服。

有的妈妈说,我跟孩子讲道理,但是他听不进去怎么办?

有的妈妈说,用其他玩具分散他的注意力,赶紧把衣服套上,但是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分散注意力这招就不怎么灵了。

还有的妈妈说,规矩最大,我们家的规矩就是洗了澡就要穿衣服,必须要这样做,即使孩子哭闹,也要把衣服套上。

还有些妈妈心软了,说,好吧好吧,我们再洗10分钟。

如果他洗好10分钟还要再洗怎么办?

他继续跟你讨价还价怎么办?

这个问题挺普遍的,每个家庭估计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是讲道理,苦口婆心地说:

“小宝你已经洗得很干净了,不用再洗了。

”但还是不行,他非要洗。

怎么办?

我灵机一动:

“小宝啊,你最喜欢洗澡对不对,喜欢玩水,还有玩小鸭子,是不是啊?

”他一下子就不哭了,狠狠点头,因为我说中了他的心事。

“妈妈不让你洗了,你很不开心是吗?

”小宝说:

“是的。

”然后我赶紧接上:

“我们洗一次就够了,多洗,你的皮肤会很干,不舒服。

这样吧,我们明天再洗好不好?

明天还可以玩小鸭子。

我给他描绘了第二天的蓝图,他很配合地让我把他擦干,给他穿好衣服,毫无意见地下楼了。

孩子是用自己的情绪面对这个世界的。

当他一心一意要洗,你跟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当他得到你的理解心情平静下来,你再讲道理,他才会慢慢听得进去。

所以不要说孩子不讲道理,孩子只是需要成人理解他们的情绪,得到理解后,原先困扰他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再困扰他了。

第三步:

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

我们认同和确认孩子的情绪,能让孩子明白一件事:

不管你正体验着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我都能理解,我认同你的感受。

但是,怎么发泄和表达这种情绪呢?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不过表达情绪的行为却有好坏之分。

我们有三个原则:

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损坏财物。

然后想想,你怎么表达情绪比较合适。

研究认为,情绪表达是后天学习到的,学习适当地调节和疏导情绪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幼儿来说,他们需要学习行为的界限,怎么表达情绪是恰当的。

如果不能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就不能很好地学会管理情绪,更有可能产生各种行为问题。

无条件接纳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有规则地接受孩子的行为。

小朋友往往在生气或者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脾气,推别的小朋友、扔玩具,等等。

如果理解这些情绪的同时容忍这些行为,孩子会认为这样表达情绪、宣泄情绪是对的,他就不能学会控制情绪,而且在类似的情况下会继续使用这些不恰当的方式。

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

我理解你此刻的感受,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对的。

打人伤害了别人,扔玩具会破坏东西。

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

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小朋友会想出很多有创意的办法来。

第四步:

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很多时候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和认同,他们就能平静下来。

但也有些时候,仅仅认同情绪还不够,我们需要启发孩子思考,解决问题。

孩子心爱的玩具坏了,哭闹不已。

有些父母会不耐烦,一个玩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别哭了,再去买一个。

可是家长也许不理解孩子的心情,他对玩具是有感情的,你买一个新的并不能代替他对旧的那个的感情。

这个时候我们要理解他:

玩具坏了你很伤心,来,到妈妈这里哭一会儿,我们想想办法接下来怎么办。

孩子的感受得到父母的认同,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然后我们可以说:

“这个玩具的这个功能是坏了,但也许不影响玩呢。

”也许孩子可能会自己找到办法:

“对啊,这个功能坏了也没关系,我可以玩其他的功能。

”或者,“我可以当别的东西来用。

”或者,“让爸爸看下,能不能修好。

”当他开始思考的时候,他的情绪就已经得到排解了。

作为父母,在面对孩子负面情绪或者过分的行为时,首先要警惕在认识孩子负面情绪上的误区,在观念上要从关注行为转变到关心情绪,并进一步学会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学会表达和管理情绪,对他进入幼儿园,以及今后面对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都将大有裨益。

所以,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和孩子一起经历这些宝贵的成长过程。

关于作者:

陈忻,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发展心理学博士、育儿大v。

新书《养育的选择》帮你厘清教育乱象,用科学解答13类常见养育难题,并有贴心tips供父母实践参考,带给新时代父母科学的教养观,让育儿回归理性和从容。

【篇二: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在平常里,不难见到一个最常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逃避,这让很多家长极其苦恼,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学习,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发展。

作为家长,当孩子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时,应该如何正确看待?

怎样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

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退缩或依赖他人,我们将这样的心理称为畏难。

对于孩子而言,产生畏难情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家长自己的想当然,总认为孩子是我的,就得听我的。

要么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无论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从而失去自信心;要么给孩子的任务太难,使孩子常常形成挫败感,导致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要么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强迫孩子做一些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缺乏主动性,故遇难而退;还有些家长常常指责、训斥孩子太笨了、懒,孩子年龄小,自我评价能力欠缺,往往会因为成人的这几句话认为:

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

久而久之,甚至连本来擅长的事情也不如原来了,更不会主动尝试解决未知的难题。

二是家长的过度溺爱,总觉得孩子还小,能做什么?

平时从生活上包办代替,事无巨细,使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心理上事事都替孩子安排妥当,不让孩子为难,从而养成孩子心理上的依赖感。

慢慢的,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主动性,事事都习惯于依赖家长替他解决,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孩子自身做事谨慎,性格胆小,常常缺乏主见,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要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家长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励志故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勇气。

常言道:

讲一小时大道理,不如读一分钟小故事!

每天睡觉前、吃饭后,都是讲故事的好时机。

讲故事时,家长的目的性不要太明显,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影响效果。

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舒适的氛围,让孩子在温暖的怀抱中,在跌宕起伏的情境中贴近故事、感受故事;同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边读故事边讨论,例如:

问题1:

故事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困难?

你认为他能解决吗?

如果孩子说不能,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其理由:

为什么?

,从而了解在遇到困难时孩子的真正想法,便于以后更具体的指导;如果孩子说能,家长要适时追问你觉得他会怎么解决?

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和独特见解。

问题2:

如果你也遇到了和他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

提及孩子自身能让孩子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表达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自我学习和明确自我意识的过程。

问题3: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喜欢他吗?

读完故事后,尽量让孩子自己总结出故事蕴含的道理和做法,这样他才会感触深刻,家长只需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辅助。

以后当孩子再遇到困难时,以此进行自我激励我一定能行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积极行动自然不在话下。

二、在完成任务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成功练就自信,自信赢得一切。

实践证明:

过度溺爱使孩子缺乏责任心,过度保护使孩子胆小懦弱,过度帮助使孩子平庸无能,而过度压制使孩子丧失自信。

因此家长要学会给孩子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学着做个有心人,一改往常你干活,孩子置身事外的行为,让孩子也参与到家庭任务中来。

例如:

打扫卫生时,请他拿簸箕(培养合作能力)。

用餐前,请他摆餐具(学习数量与对应关系)。

外出购物时,请他拿一件东西(学会分担)。

尤其是你下班回家,别忘了请他帮你拿拖鞋(感受爱、传递爱)

在此,家长要注意:

赞扬是孩子做事的不竭动力,刚开始无论孩子做得怎么样,家长都要及时的给予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真没想到你的家务做得这么好!

有你一起干,这些活一会儿就完成了。

;在得到孩子帮助时,成人应真诚的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就像个大人一样,受到了尊重:

谢谢你给我帮了个大忙!

;给孩子的任务要让他跳一跳,够得着,并且任务的难度要循序渐进,让孩子在体验成功来之不易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快乐;选择的任务注意安全性,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

什么活可以干,什么活不能干。

三、在学习反思中,提高家长的引导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里的老师,应该也包括了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改善和提高自身的教育引导策略尤为重要。

1、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代替孩子做事不如教会孩子做事的方法。

接到任务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确任务内容:

我们要干什么?

然后引导孩子开拓思路,寻求方法:

我们都有些什么办法?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

我们先干什么?

后干什么?

在做事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告诉孩子成功其实很简单,只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其它都会迎刃而解:

出现了什么问题?

再次找策略,在孩子看书、上网、查资料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带着方案解决问题:

我们来试一试!

在引导过程中,家长要多用我们这个词,让孩子从心里感到自己不是孤军作战,家长只需做一个傻同伴,学会提问和认可。

2、提供一些的线索。

例如:

当点点只绘制了前两页内容时,家长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线索:

你的书名是《我的朋友》,你画的乐乐和笑笑都是你生活中的朋友,那你还有没有其他朋友?

像动物朋友?

植物朋友?

物品朋友?

它们都是你喜欢的,或者对你很重要的。

3、先做简单的事情。

例如:

当点点的思维受到局限时,家长可以转变角度,先和点点聊聊天你和朋友之间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

当孩子结合自身讲述时,思路开阔起来,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很多。

4、调整任务的难度。

例如:

当点点讲述时滔滔不绝,呈现到书上时却不尽人意,画得人不像人,动物不像动物,家长就应降低任务的难度,改绘画为粘贴,贴图片、贴照片这样有益于孩子操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不是说做了父母就自然能胜任教师的。

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但用在每个鲜活的孩子身上时,教育的具体方法却是不可复制的。

因此,家长要多读关于育儿方面的书籍,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从中汲取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辅助于家庭教育。

同时,家长还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理念,学习老师的教育方法,积极做好家园共育。

【篇三:

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

8.30声明:

抱歉最近太忙了,这个答案发出来时并不完整,现已在文末补充完整,有兴趣的话可以再看一次。

————————————————

首先我想说,在中国,单从这个“负面”的归类就能看出,人们对负面情绪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其实情绪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人类体验和感受,无论什么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正面意义。

不恰当的处理方式,才会造成伤害。

比如,愤怒,作为情绪本身是感受到被冒犯或被伤害的信号,也是提醒自己需要自我保护和反抗的信号;而过度的愤怒、不恰当的愤怒表达方式却会对人际关系或自身形象造成伤害;一味地压抑和控制又有可能憋成心理问题,或者积累太久之后出现无法控制的大爆发。

我很欣赏题主的问题中用的“疏导”这个词,确实对负面情绪进行疏导比直接控制或者压抑更合适和有效。

想要教孩子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首先家长要对情绪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以下的方法,如果家长能做到,其实不止对孩子有帮助,对家长本身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步:

教孩子认识情绪

情绪是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但人并不是天然就能分辨自己的所有情绪的。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要处理小朋友突发的情绪。

我的经验是,绝大部分小朋友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都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

他们往往翻来覆去只会说“不开心、难受、不高兴”,仿佛在他们的世界里,情绪只有两种,一种是开心、高兴,另一种是相反。

这说明平时没有人教过他们如何分辨自己的情绪。

教孩子认识情绪有两个方向:

1.拓宽广度。

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留意身边关于情绪的素材,有意识地丰富孩子关于情绪的词语,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

做法可以很多,比如:

教孩子认字时加入一些情绪词汇。

在讲故事时,细致地、精确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而不是用笼统的“开心、高兴、难过”之类的词带过。

和孩子聊天时,可以尝试换不同的词去描述自己的以及孩子的情绪。

比如“我们一家人这么融洽,爸爸觉得很幸福。

”“你特地留了我爱吃的口味给我,妈妈觉得好贴心好感动。

”“今天路上特别堵,弄得我很烦躁。

”等等

2.加强深度。

平时有机会可以帮助孩子加强对某一类情绪的理解。

比如:

买一些针对某类情绪的绘本给孩子。

比如市面上很多关于“恐惧”情绪的绘本,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一些恐惧情绪的来源,也能提供一些应对方法。

遇到强度比较大,或者持续时间比较久,或者比较复杂的情绪时,可以引导孩子深入地去探讨和理解。

比如孩子跟朋友闹别扭,可能其中会掺杂着生气、受伤、焦虑、嫉妒等等情绪。

这时家长可以跟孩子谈谈,孩子可能只能描述事件,而家长可以用猜测的方式去帮孩子厘清里面复杂的情绪感受。

第二步:

接纳孩子的情绪

注意这里说的是接纳情绪,要把情绪和行为分开来看待。

情绪是人对外界情境的本能反应,就像被打了身体就会痛,睡好了身体就舒坦一样。

也许我们不欣赏甚至不赞成孩子一些过激的情绪表达方式,但是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的。

家长接纳孩子的情绪,就等于承认他们对外界情境的反应是正常的。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去进一步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以及行为。

举个例子,当孩子要离开游乐场时,大哭大闹着不肯走。

此时孩子的情绪可能是舍不得、伤心,行为是大哭和不肯走。

我来假设一个母子的对话:

母:

抱着孩子,轻声安抚道:

“你是不是很舍不得,好想再多玩一会?

子:

大哭,点头道:

“呜呜呜呜我不想走。

母:

“我明白,刚才你在这里玩得很开心,你很喜欢这里,现在要走了,你觉得伤心了,对吗?

子:

仍在哭:

“嗯,我喜欢这里。

母:

“妈妈知道,妈妈刚才也玩得很开心,现在要走了我也有点舍不得。

但是时间到了,我们得走了。

这样吧,我们去跟你最喜欢的旋转木马道个别,告诉它你很舍不得它,以后有机会再来找它玩,好吗?

子:

点头。

母子一起去道别,然后离开。

这个例子里,其实孩子舍不得离开的情绪很正常,但是当众大哭大闹往往会让家长难堪。

如果家长强行拖走孩子,那么孩子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不被接纳,也失去了一个学习处理情绪的机会。

这里的妈妈并没有指责孩子不懂事或者不遵守诺言,而是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还提出一个告别仪式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舍。

第三步:

教孩子表达情绪

我见过很多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通常只会哭闹、喊叫。

就像说话一样,表达情绪也是需要学的。

其实在第二步里举的例子已经示范了一种教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

当孩子积累了足够的情绪知识,也接纳了自己的情绪,在学表达和处理的时候就会容易和自然得多。

1.常规言语表达

我常常会教人用istatement来表达情绪,特别是想要抱怨的时候最适合。

正确的句式是:

当什么什么事发生/你做了什么什么事,我感到******(情绪或感受)。

有必要的话,最后可以加上一句:

我希望你可以怎样怎样。

这需要父母先做到,然后再指导孩子这样做。

例如,孩子平时放学都是6点前回到家,今天在外面玩疯了,7点才回到家。

爸爸说:

“你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回家,我完全不知道这一个小时你到哪里去了,非常担心。

现在看到你平安回来,我放下了心,但是想到你是玩到这么晚才回来,又开始有点生气。

我希望你以后玩也要有个限度,如果要晚回家,应该提前跟家里人说一声。

2.其他表达

言语表达是针对语言、思维发展已经比较完善的大孩子以及成人的,但对于较小的孩子,情绪表达可以有很多非语言的方式。

比如画画、用玩偶摆故事、用游戏来发泄等等。

小朋友很多时候说不出自己的感受,但是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来宣泄他们的情绪。

我以前在小学工作时,经常有老师把课堂上情绪失控的学生带到社工室。

这些孩子,要么哭,要么气鼓鼓,通常是说不出一句整话的。

这时我一般会给画笔和纸给孩子,让ta随便画。

画完了,通常情绪也平静多了,如果ta愿意,可以和我说说画中的故事或者感受。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和一些对他们有强烈冲击的人和事有一个心理上的隔离,即使是说,说一个“他人”的故事也比说自己的故事要容易得多。

画画或者用玩偶摆故事的优势就在于,孩子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方式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以及感受。

这样他们可以不必承受可能有的对他们的批评。

第四步:

教孩子管理情绪

管理情绪是更高级但也更难的方式。

为什么把它放在最后一步呢?

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人对自己情绪的察觉力越高,越容易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当情绪来的时候,人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谈何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