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066997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计学原理教案.docx

统计学原理教案

:

授课时间2012-2013年第2学期教案编写时间2013年2月一2013年6月

 

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课程代码

总学时:

56学时

理论:

50学时

实验:

6学时

学分

3.5

课程性质

必修课(Y)选修课()理论课(U)实验课(Y)

任课教师

胡传峰职称助教

授课对象

会计5111、5112、5114;人力5111、5112

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肖彦花,统计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12

主要参考书目

[1]徐国祥、刘汉良等,统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袁卫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高嘉英等主编,《统计学》,第三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吉利/何书元,统计教学案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5]刘春英,应用统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何晓群编,多元统计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杨世莹编,MicrosoftExcel2002函数、统计与分析应用范例,中国青年出版

社,2003

[8]洪楠编,STATISTICAforWindows统计图表分析教程,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9](央)R.lymanott,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引论(上下),科学出版社,2003

[10](美)SheldonM.Ross,随机过程,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11](美)特利尔,孙山泽译,缺失数据统计分析,第二版翻译版,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4

教学目的和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社会经济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

教学中要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重点讲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培养利用数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上机操作、社会实践和课堂练习等方式。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

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教学重点

和难点

重点:

统计调查方案与调查方式,统计分组与统计表,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动态平均指标的计算和长期趋势的测定,综合指数的编制和指数因素分析,

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和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等。

难点: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统计表的编制,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相对指标的比较,标准差的计算,长期趋势的测定,指数因素分析,抽样平均误差的计算等。

课程进程安排

周数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

第1章导论

4

2

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4

3

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2

2

4

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4

5

第5章综合指标

4

6

第5章综合指标

4

7

第6章抽样推断

2

2

8

第6章抽样推断

4

9

第6章抽样推断

第8章相关和回归分析

2

2

10

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

11

第9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

12

第10章统计指数分析

4

13

第10章统计指数分析实验(3-502)

2

2

14

实验(3-502)

4

合计

50

6

注:

本课程教学计划周为14周,每周4学时,总课时56学时,安排在1-14周进行。

统计学(章节备课)

—尸片早节

第1章导论(4学时)

教学目的

从总体上对统计学提供基本认识,使冋学学习之后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和学习任务有一个总体了解,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教材大致结构。

教学要求

1、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3、了解国家统计职能,任务,组织和管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难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教学方法

直接讲陈法、示例法、提冋、启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数据: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政

府工作报告》中谈到: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

全国财政收入3.93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增加4442亿兀,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万亿美兀,比上年增长2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5亿美元等。

以上示例中涉及了一些具体数字,毫无疑问,总理是利用这些数据来说明

2006年政府的基本情况,那么,这些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

其中,既有百分数,

又有基数。

这些数字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冋,如何应用?

我们本学期开设的《统计学原理》主要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首先,我们来对这门课程做一个系统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统计总论。

新课讲授

第1章导论

第一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学时)

一、统计的涵义

1、统计工作

2、统计资料

3、统计学

三种含义的联系: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二、统计的产生和发展

1、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

2、统计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统计学科的分类

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和研究方法(1学时)

一、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二、统计学的特点

1数量性

2、总体性

3、具体性

4、社会性

5、广泛性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1大量观察法

2、统计分组法

3、综合指标法

4、统计推断法

第三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2学时)

—、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与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四、统计指标体系

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发展现状、在座的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例,指出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变量和变量值等,以理解和区别上述概念。

本章总结和课堂练习(1学时)

总结

本章是学习《统计学原理》的入门章节,篇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性知识,并且相对容易混淆,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要认真复习这些基础知识,为我们学习以后各章打好基础

思考和练习

思考题

1、统计有哪三种涵义,相互关系如何?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

3、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4、统计学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作业

课本P241.7,1.9

统计学(章节备课)

—尸片早节

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6学时)

教学目的

认识并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种类,明确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熟练掌握和运用统计调查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识统计调查担负提供基础统计资料的任务。

2、制定调查方案。

3、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

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的方式方法。

难点:

统计调查方式(基本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说明

1、讲陈,突出重点。

2、示例讲解,区分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上章内容: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统计总论,对本学期《统计学原理》课程有一个大致了解,现在请大家回顾以下问题:

1、《统计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统计学原理》涉及到哪些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让学生考虑后说出答案,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稍做分析,并由《统计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引入新课:

从统计工作来看,关键在于得到各种数据,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只有去搜集资料,进行统计调查。

今天我们的新课内容就是

要学习进行统计调查有什么意义(必要),如何去进行(调查方法)等内容。

新课讲授

第3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1学时)

一、统计调查的意义

1、概念

2、基本要求:

准确性和及时性

3、作用:

基础性工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方式不冋,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2、统计调查根据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时性调查。

4、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不冋,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冋卷调查、米访调查。

第二节统计调查方案(1学时)

一、调查目的

(1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二、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和期限

五、调查方式和方法

六、调查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式(3学时)

一、普查

二、抽样调查

三、重点调查

四、典型调查

五、统计报表

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与联系(关系)

联系:

二者均是全面调查,能提供较为全面的材料。

区别:

(1)连续性:

普查不属于连续性调查,而统计报表则是。

(2)调查内容:

普查主要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统计报表的主要内容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

(3)制定报表:

全面统计报表内容固定,经常填写,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则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

(4)具体应用上:

普查适用于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时,而要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是应用全面统计报表。

三种非全面调查之间的关系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非全面调查,其不冋点在于:

(1)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冋: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取是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值是否占全部总体单位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这一标准来确定的,这一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易于确定;抽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在对总体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抽选出来的。

(2)调查目的不同:

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总体的数量特征;而重点调查则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典型调查需要说明总体的发展变化规律。

(3)推断总体的可靠程度不冋:

抽样调查的结果最具有科学性;而后两者则有一定的代表性。

(4)适用场合不同:

抽样调查是为了研究、检验产品质量合格状况;重点调查则多用于调查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适用于对总体现象进行分析,通过典型来反映规律。

本章总结和课堂练习(1学时)

总结

本早我们主要学习了统计调查的三类冋题:

一是统计调查的意义及种类,二是统计调查的方案,三是统计调查的方法;关于第一个问题希望大家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而统计调查的方案和方法则是本章中的重点,在明确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掌握统计调查方法的特征之后,重点理解全面调查中普查与全面统计报表的区别联系:

非全面调查中关于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

关系。

思考和作业

思考题

1、普查和抽样调查各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有何区别和联系?

3、比较二种非全面调查的异同。

4、一项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作业题

P723.8,3.9

统计学(章节备课)

—尸片早节

第4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6学时)

教学目的

掌握统计整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的设计。

教学要求

1、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地位。

2、掌握分组的方法和技术。

3、认识次数分布是统计整理的重要表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