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066887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docx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指导书

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1.1实验目的

1.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掌握TD-ACC设备的使用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1.2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1.3实验原理及内容

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比例环节(P)

(1)方框图:

图1.1-1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Uo(t)=K(t≥0)其中K=R1/R0

(4)模拟电路图:

2.积分环节(I)

(1)方框图: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3.惯性环节(T)

(1)方框图:

 

图1.1-5

 

(2)传递函数:

(3)模拟电路图:

见图1.1-6

(4)阶跃响应:

 

图1.1-6

4.比例积分环节(PI)

(1)方框图:

 

图1.1-7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4)模拟电路图:

见图1.1-8

R0=200K;R1=200K;C=1uF或2uF

图1.1-8

5.比例微分环节(PD)

(1)方框图:

见图1.1-9

 

(2)传递函数:

(3)阶跃响应:

其中

,δ(t)为理想单位脉冲函数,这是一个面积为1的脉冲函数,脉冲宽度为零,幅值为无穷大,在实际中是得不到的。

(4)模拟电路图:

R0=100K,R2=100K,C=1uF;R3=10K

R1=100K或200K

图1.1-10

1.4实验步骤

1.观察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惯性环节和比例微分的阶跃响应曲线

(1)实验接线

准备:

输入信号Ui采用U1SG信号源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具体实现如下:

将信号源U1单元的“ST”的插针改为与“S”插针用短路块短接,S11波段开关置于“方波信号”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方波信号电压。

信号的周期由波段选择开关S12和电位器W12来调节,信号幅值由电位器W11来调节。

以信号幅值小、信号周期较长比较适宜。

(2)实验操作

①按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

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②将

(1)中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加到比例环节的输入端Ui,用示波器观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的输出U0端,可以观测到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③改变电路参数,重新观察并将结果记录到表1-1中。

④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搭接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图,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这些环节对阶跃信号的实际响应曲线,并将结果记录到表1-1中。

2.注意事项

(1)做完实验后,应将导线及元器件收好,千万不要散乱地放在机箱中,以免下次做实验引起短路。

(2)本系统安装了高效开关电源,它的重新开启和上一次断开之间的时间应大于30秒,因此不要过于频繁的开启电源。

1.5实验预习要求

(1)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上相应内容;

(2)求出各典型环节在给定参数下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3)认真思考一般环节的电路模拟图构成,并找出规律,学会设计简单的环节模拟图。

1.6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相应的参数。

(2)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波形,并分析参数对响应曲线的影响。

(3)写出实验的心得与体会。

 

表1-1

典型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关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

实测阶跃响应

比例

K=R1/R0

Uo(t)=K

R0=

200K

R1=100K

 

(画出响应曲线)

(画出响应曲线)

R1=200K

惯性

K=R1/R0

T=R1C

Uo(t)=

R0=

R1=

200K

C=1uF

 

C=2uF

 

积分

T=R0C

Uo(t)=

t/T

R0=

200K

C=1uF

 

C=2uF

 

PI

K=R1/R0

T=R0C

Uo(t)=K+t/T

R0=

R1=

200K

C=1uF

 

C=2uF

 

续表1-1

典型环节

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参数关系

单位阶跃响应

理想阶跃响应

实测阶跃响应

PD

理想:

Uo(t)=

KTδ(t)+K

R0=100K

R2=100K

R3=10K

C=1uF

R1=100K

R1=200K

实验2典型系统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2.1实验目的

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量(ξ、ωn)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2.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3.熟悉Routh判据,用Routh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2.2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AC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2.3实验原理及内容

1.典型的二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结构框图:

见图1.2-1

(2)对应的模拟电路图

(3)理论分析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开环增益:

(4)实验内容

先算出临界阻尼、欠阻尼、过阻尼时电阻R的理论值,再将理论值应用于模拟电路中,观察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及稳定性,应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在此实验中(图1.2-2),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典型的三阶系统稳定性分析

(1)结构框图

(2)模拟电路图

(3)理论分析

系统的开环传函为:

利用劳思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与R的关系。

1.2.4实验步骤

1.准备:

输入信号Ui采用U1SG信号源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具体实现如下:

将信号源U1单元的“ST”的插针改为与“S”插针用短路块短接,S11波段开关置于“方波信号”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方波信号电压。

信号的周期由波段选择开关S12和电位器W12来调节,信号幅值由电位器W11来调节。

以信号幅值为1V左右、信号周期较长比较适宜。

2.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

(1)按模拟电路图1.2-2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取R=10K,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用示波器观察系统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超调MP、上升时间tr和调节时间tS。

(3)分别取R=50K;100K;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相应的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MP、tp和tS,及系统的稳定性。

并将测量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1中。

3.典型三阶系统的性能

(1)按图1.2-4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自行取定R值,要求系统稳定,检查无误后开启设备电源。

(2)观察系统的阶跃响应,并记录波形及取定的R值。

(3)修正R值,要求分别使系统处于临界稳定和不稳定的状态,观察阶跃响应,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2-2中。

4.注意事项

(1)做完实验后,应将导线及元器件收好,千万不要散乱地放在机箱中,以免下次做实验引起短路。

(2)本系统安装了高效开关电源,它的重新开启和上一次断开之间的时间应大于30秒,因此不要过于频繁的开启电源。

1.2.5实验预习要求

(1)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上相应内容;

(2)求出各种参数下典型二阶系统的参数

及瞬态性能指标的理论值MP、tp和tS(填入表中)。

(3)对给定的三阶系统,利用劳思判据计算当系统处于稳定、不稳定、临界稳定时的R值。

1.2.6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注明相应的参数;

(2)将记录的波形、测试数据以表格形式列出(表1.2-1,表1.2-2);

(3)讨论二阶系统系统特征参量(

,ξ)变化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讨论K值变化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R

(KΩ)

K

(1/s)

C(tp)

C(

MP(%)

tp(s)

ts(s)

阶跃响应曲线

测量

计算

测量

计算

测量

计算

 

 

 

 

 

(说明:

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时,记上升时间tr为输出响应第一次到达稳态值的时间,计算公式请参考教材;系统处于临界阻尼和过阻尼状态时,定义上升时间tr为响应从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计算公式:

表1.2-2

R(

K

输出波形

稳定性

稳定

临界稳定

不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