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6.动物细胞内低Na+高K+的离子浓度对于神经冲动的产生、细胞渗透平衡等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浓度差与细胞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和K+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B.Na+—K+泵每次运输的Na+数量多于K+
C.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乌苯苷会影响K+的运输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17.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3﹣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18.如图表示物质S在酶E的催化下水解成P的反应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酶E可为该反应提供活化能
B.酶适宜在最适温度下长期保存以保持其最高活性
C.若S是麦芽糖,则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P的生成情况
D.若S代表二肽,则E、P可分别代表肽酶、氨基酸
19.下表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淀粉溶液/mL
2
2
2
唾液稀释液/mL
1
1
1
反应温度/℃
0
37
100
碘液/滴
2
2
2
是否变蓝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对该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反应温度
B.淀粉水解可产生还原糖
C.该实验检测的因变量是淀粉是否被分解
D.该实验结果还可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
20.下列有关酶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内合成的酶,有的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有的在细胞外或生物膜上发挥作用
B.生物合成酶的场所是游离的核糖体或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C.体液中的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D.在细胞代谢过程中,酶既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产物
21.将牛奶和姜汁混合,能使牛奶凝固。
某同学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将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
观察结果如下表:
()
根据以上结果,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新鲜姜汁中含有能使可溶状态的牛奶凝固的酶
B.进一步测定最适温度,可设置60℃、65℃、75℃、80℃四个温度梯度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该实验说明酶需要适立的温度,100℃时未凝固,是因为酶的活性已经丧失
2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23.如图表示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一定时间内酵母菌相关指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4.如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如果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证明酵母菌()
A.只进行有氧呼吸B.只进行无氧呼吸
C.可能死亡D.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25.从内地到西藏旅游,到达西藏后很多人会出现乏力现象,原因是在缺氧的环境下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增强,导致内环境乳酸增多、pH略有下降
B.无氧呼吸增强,导致细胞释放的能量减少
C.细胞质基质产生的能量增强,线粒体产生的能量减少
D.由于氧气缺乏,导致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减少,影响了第二、三阶段的进行
26.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④②③①D.③②①④
27.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28.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蓝藻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乙中,当光照强度为X时,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D.图乙中,限制a、b、c点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29.下图为某种植物在夏季晴天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
判断正确的是
A.影响bc段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只有光照强度
B.ce段下降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造成的
C.ce段与fg段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相同
D.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bg
30.下图中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
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31.如图所示的细胞可产生抗体,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分离细胞中细胞器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观察1需用到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_____。
(2)将分离出来的线粒体放在清水中,吸水先胀破的是它的___________(外膜\内膜)。
(3)与抗体合成及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中,在该过程前后生物膜面积基本不变的细胞器是________(用数字标号表示)。
(4)细胞器1衰老后参与分解其的主要细胞器是___________。
32.南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
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
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
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下图)。
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1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4)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
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有机物。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为酶催化反应过程模式图,假如在②充足且一定的情况下,适当提高①的浓度,能否提高最终产物量?
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据图乙分析,图中a~e点中,可以确定酶的空间结构有破坏的是________。
理论上,若分别在pH为6、7、8下去测定酶的最适温度,得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某同学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先取A、B两支洁净的试管,A管加入5ml的淀粉溶液,B管加入5ml的蔗糖溶液,再分别滴加适量且等量的淀粉酶溶液,一段时间后用碘液检测。
该同学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但他的实验设计可能得不到该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你给他的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X物质是____;①~⑤过程中,能使AD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___(写标号)。
(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__________。
(3)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4)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丙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
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
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A正确;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B正确;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这就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但是不能说明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D错误。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的显微镜的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
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使得焦距不在一个平面上,故成像不清晰,选A.
【点睛】
标本切得厚薄不均造成透光性不均匀,因此清晰程度不同。
3.D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
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
解:
A、甘蔗茎中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不可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切片料,B错误;
C、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C错误;
D、蛋白质鉴定时应先向样液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后再加B液4滴,且不能过量,否则溶液呈蓝色,干扰实验现象,D正确.
故选:
D.
考点:
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
4.B
【解析】
【分析】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氮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氮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氮原子总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详解】
①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每个氨基酸至少含一个羧基(-COOH),所以n个氨基酸至少含2n个氧原子;②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在脱水缩合过程中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n-m个(每分子水含1个氧原子);③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至少含有的氧原子个数=各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2n-(n-m)=n+m个;故选B。
【点睛】
关键:
抓住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2个氧原子,每个水分子中含1个氧原子,实际的计算就是:
所有氨基酸中至少含有的氧原子数(2n)-脱出的水分子中氧原子(n-m)。
5.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涉及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选取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详解】
染色时应该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A错误。
8%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但不能使DNA水解,B错误。
酒精灯烘干载玻片,可迅速杀死细胞,防止细胞死亡时溶酶体释放水解酶水解核酸,C正确。
高倍显微镜下能够看到呈绿色的细胞核和呈红色的细胞质,D错误。
【点睛】
实验的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显微镜看不到生物大分子,只能看到细胞的显微结构。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解过程。
由图示可知,a是底物,为二糖,b是酶,c是产物,为两个相同的单糖。
淀粉为多糖,A错;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B错;乳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半乳糖,D错。
故本题选C。
7.A
【解析】
【分析】
考查脂肪和糖类在储存能量方面的差异,加强对它们的功能与元素组成关系的理解,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
1g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约17kJ的能量,而1g脂肪可以释放39kJ的能量,选A.
【点睛】
与糖类相比,同质量脂肪中C、H的含量高,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多。
8.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
(1)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
(2)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与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有关;(3)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为胞吐,此过程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
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含有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线粒体膜上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项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所以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C项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项错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9.B
【解析】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FGF9含量远高于正常人,其根本原因是控制合成FGF9的基因过量表达,A错误;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在X细胞的核糖体内合成,因此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B正确;FGF9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其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FGF9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需经过体液的运输,不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D错误。
10.B
【解析】线粒体“内共生起源”学说:
线粒体体来源于被原始的前真核生物吞噬的好氧性细菌;这种细菌和前真核生物共生,在长期的共生过程中演化成了线粒体;线粒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发生是由于质膜的内陷,再分化后形成的。
B选项说明线粒体的功能提供能量与“内共生起源”学说不符合。
故选B
11.C
【解析】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不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