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30664245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docx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复习提要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复习提要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万平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汉语言专业本科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于统设课程。

本课程教案各主要环节均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下发了本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亦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负责。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本课程的重难点,我们在中央电大本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的基础上,将该课程的期末复习的有关内容提示如下。

请同学们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弄清疑点,结合本复习提要的内容,全面复习迎考。

一、考试的范围和依据:

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依据是《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案大纲以及课程主教材: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唐诗宋词》(程郁缀著),文字教材是编制教案媒体、组织教案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关于考试形式和题型:

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

考试的卷面分数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1)”的命题方式与一般学科有些不同,它将《诗经与楚辞》与《唐诗宋词》分成两个部分,分别出题,相当于1卷和2卷,各占50%,两个部分的题型基本相同。

试卷类型大致包括四类:

1.填空;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

三、复习内容:

(一)关于填空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发的本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已经列出了填空题,并且附了答案,所以,我们对于填空题不再作提示。

(二)关于名词解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下发的本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已经列出了50个名词,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我们要求大家全面掌握这些名词。

关于名词解释,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一是介绍名词的由来;二是简要介绍名词的内容;三是介绍该名词有关的代表作家、作品。

下面,我们作一些名词解释示例:

1.风骚传统:

“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风”、“骚”传统。

2.“四家诗”:

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后三家诗亡佚,毛诗独行于世。

3.六义:

所谓“六义”说,又称“六诗说”,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源自《毛诗序》:

“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4.“四始”:

“四始”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说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5.风雅颂:

今人多认为是根据音乐特点来对《诗经》进行的分类。

风,本义指乐调,所谓“国风”,便是汇集各地的地方土乐。

雅,是正的意思,,雅即朝廷正乐。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

6.周民族史诗:

“周民族史诗”是“五四”以后的《诗经》研究者受西方诗歌理论的影响而对《诗经》内容进行的新的分类。

这种观点认为,《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五篇。

这些作品的内容反映了周民族的发祥、发展的历史过程。

7.《九章》:

《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

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8.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初唐四位杰出诗人的合称,他们是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诗歌创作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怀,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具有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为初唐的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的空气。

9.词:

词原是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在唐代先被称为曲或曲子词。

曲子是燕乐曲调,词则是与这种曲调相配合的唱词。

在演变过程中,“词”逐渐脱离音乐关系,从而成为韵文中与诗并列的独特的一体。

10.山水诗:

所谓山水诗,指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包括一些不完全纯写山水,但是有关山水的描写居于突出地位的诗,也包括一些诗中所描写的山水给人强烈审美感受的诗歌。

11.田园诗: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自从东晋诗人陶渊明挂冠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后,唐宋等诗歌中的田园诗,便主要变成了隐居不仕的文人,和从官场退居田园的仕宦者们所作的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

12.咏史诗:

咏史诗指的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

所谓历史题材,既可以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也可以指某个历史时间段。

13.怀古诗:

怀古诗指作者登临古地、凭吊古迹时(或之后),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作的诗。

14.咏物诗:

咏物诗主要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三)关于论析题:

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叶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

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风骚”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风”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骚”诗传统。

所谓的“风”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骚”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2)《国风》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

汉乐府民歌、建安风骨、北朝民歌、杜甫的“诗史”、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

(3)“骚”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武、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2.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

《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说法是献诗说、采诗说。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者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卿士大夫的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

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以及《小雅》中的许多诗就是这样汇集在一起的。

《诗经》采编的日的是多重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

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

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

3.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

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表现在的个方面:

一是记载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如周民族始祖后稷的出生、周人从邰至豳和从豳至周原的迁徙、文王讨伐崇密的战争、武王灭商的经过,在周民族史诗中都有记载。

二是再现了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

4.试结合作品,论述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

周民族史诗的艺术特色表现为:

(1)叙事与抒情、描写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公刘》一首叙述公刘率领族人迁居豳地的历史,诗歌每章都用“笃公刘”起首,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赞美和爱戴。

(2)讲究谋篇布局的章法结构;周民族史诗大多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其中有的用相同词语领起一章,形成章节之间的排比,增强了层次感,又使深层内容紧密相连。

(3)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史诗的形象性,如《生民》用一系列的排比描写后稷种植庄稼。

(4)擅长使用叠音向来摹声摹态,不仅生动传神,还增加了诗的节奏感。

5.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

试举例说明。

《诗经》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其价值表现在。

(l)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

(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殳》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

(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6.关于《豳风·七月》,《诗序》认为是周公在陈王业,建国后的学者多以为是被剥削的农奴在倾诉自己的痛苦悲哀,试结合作品和有关典籍,阐述一下你自己对《豳风·七月》的理解。

《豳风·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从内容看,诗中以描写一年十二月的物候、农活和农奴终年的劳苦为主,所以诗的主体应该是出于熟悉农业生产的农奴之手。

但其中还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这应该是乐官代领主而言。

从用途来看,《七月》是可以用于迎节、祈年、祭腊的乐歌,语调也雍容和缓,应该是经过了乐官的加工。

因此它可能是周朝乐宫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形成的一首代言体诗,代农奴和领主两者立言,既保留了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生活的原貌,思想艺术上又具有某些乐官加工润饰的痕迹。

7.试以《豳风·七月》为例,论述《诗经》中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意义及其文学价值。

《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历史价值表现在:

(1)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阶级差异,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周朝阶级对立的社会本质和农奴的不幸悲哀;

(2)多方面反映了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具体情况,为研究西周的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其文学价值表现在:

(1)充满农业生活气息的独特表达方式,如以物候描写形象地表现季节的更替;

(2)撷取富有深意的生产生活片断,造成含蓄隽永的韵味,如“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暗示着行将出嫁的女子对父母家人的依依不舍。

8.以《鹿鸣》、《宾之初筵》、《伐木》等诗为例,分析《诗经》燕飨诗的主要内容及其思想艺术价值。

燕飨诗是反映古代燕礼、飨礼等礼仪活动的诗,其主要内容是描写宴饮的盛况以及宾主之间的互相赞美称誉。

其政治价值表现为联络情谊、巩固统治;其历史价值表现为记载了古代燕飨之礼的程序仪式,为研究周代礼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其艺术审美价值表现为:

(1)真实再现燕飨活动的场面和融洽热烈的气氛,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总体风格;

(2)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活动中的贵族形象。

9.试析《诗经》战争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及其思想价值。

《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包括:

(l)主体民族的自豪感,如《小难·六月》等;

(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无衣》;

(3)怨恨战争、思念家乡的心情,如《小雅·采薇》、《豳风·东山》。

其思想价值表现为:

反映了周代战争的历史和周人对战争的态度,表现了周人爱国爱家、明辨善恶的可贵品格。

10.试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徭役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深切的思乡、念亲之情,如《鸨羽》中对父母无人奉养的忧心,《君子于役》中对在远方服役的丈夫的牵念;

(2)对个人劳苦和命运不公的感叹,如《小雅·何草不黄》中“独为匪民”的怨愤。

《诗经》徭役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如《鸨羽》中以呼天式的抒情倾诉自己的痛苦;《君子于役》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描绘最典型的黄昏之时农村生活的画面,将女主人公忧伤怅惘的思念之情放在宁静温馨的背景之中,更突出了徭役带给人们的痛苦;《何草不黄》用萎黄干枯的野草起兴,暗示了征夫役卒在繁重的劳役驱使下,也如野草般疲敝憔悴。

11.《诗经》中的讽喻规谏诗和怨刺批判诗在思想情感上有哪些异同?

讽喻规谏诗的作者大多是贵族中地位较高的人物,其主要内容是对统治者的谆谆劝告儆诫,如《板》《桑柔》,其感情基调表现为对周王朝行将倾釲的命运的忧心如焚,即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

怨刺批判诗的作者大多是等级制度中的受压迫者或失意者,其主要内容是对社会的黑暗现实直言不讳的大胆批判,如《十月之交》,其感情基调表现为抒愤述伤,即感慨个人际遇的忧生之情。

其精神实质上的共同点是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现实政治的关注,它们共同构成了《诗经》的讽喻精神。

12.创作《诗经》讽喻怨刺诗的讽喻诗人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格,这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讽喻诗人都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其精神品格包括两个方面:

(l)忧国忧民的情怀,这是他们与周王朝休戚相关的命运决定的。

(2)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表现为对“礼”’的笃信并恪守“德”的规范,用此自律并以之律他。

讽喻诗人的这种精神品格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对后世诗人及其作品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如屈原的至死不悔的爱国之情,他忧愤深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唐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他的“三吏”、“三别”等“诗史”作品;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等,都是对《诗经》讽喻精神和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的继承发扬。

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

试举例说明。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14.结合作品分析《诗经》婚恋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诗经》婚恋诗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l)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郑风·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15.《诗经》中的婚姻诗和爱情诗的美学价值

《诗经》中的婚姻诗和爱情诗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

(1)《诗经》中的婚姻诗和爱情诗所表达的情感是高尚的、纯洁的,标志着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于爱情已经有了十分严肃的认识,已经由原始的性爱升华为情爱。

(2)爱情诗是《诗经》中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之一,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以及生动活泼的语言在这些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爱情诗篇的社会文化价值,主要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婚恋当事人的遭遇和命运,来透视当时社会历史的本质。

16.为什么说《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它从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上古的文化精神?

《诗经》的诗篇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自殷商到春秋中叶社会的历史风貌,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如创业开国的英雄祖先、辛苦劳作的农人、风尘仆仆的征夫役卒等: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婚恋等,都以诗的形式形象化展现出来。

《诗经》从以下四个万面体现了上古的文化精神:

(1)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如史诗中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

(2)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燕飨诗中表现的父兄君臣朋友之间的血肉亲情,祭祖诗中对英雄祖先的尊奉等。

(3)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平凡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是《诗经》诗篇的最主要内容,如他们的农事、燕飨、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

(4)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这表现在:

a《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周人把诗的创作看作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b.《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周人以个体的抒情表现了周民族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17.和原始歌谣相比,《诗经》作品的创作有哪些新的发展?

《诗经》作品的创作与原始歌谣相比,有以下方面的发展:

(1)由原始诗歌的实用功能到功利主义的创作自觉。

周人开始自觉地有目的的创作诗歌:

(2)个体诗人的出现,诗歌从表达群体意识的集体歌唱向独抒个人情感的个体创作过渡发展:

(3)艺术水平的提高,周人开始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美,从而提高了《诗经》的艺术表现水平。

18.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

《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

(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

1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

2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

3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

(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起兴诗句,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意境。

(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

19.怎样理解《诗经》创作与周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诗经》创作和周文化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l)《诗经》的物象择取受周文化精神的影响,如人物服饰打扮的描写中经常出现的“狐裘”以及各种各样的玉制饰物,在周代文化里是人物身份地位和道德品质的象征。

(2)《诗经》作品的内在结构受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影响,如以外在仪容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以思乡怀归之情来反映战争摇役。

这两者对后世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的语言艺术特征。

《诗经》作品的语言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名词和动词的丰富多彩和具象化。

第二、擅长运用重言或双声叠韵形容词来摹声摹形。

第三、二节拍的节奏韵律和语言的音乐美。

第四、重章复唱的章法和中心词语的多种形式的锤炼。

21.怎样全面认识《诗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体现在:

(l)奠定了中国诗歌艺术创作的民族文化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抒情诗的传统、群众艺术的传统、现实主义的传统;

(2)确立了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这一原则就是“风雅”和“比兴”;

(3)奠定了中国诗歌语言形式的基础,《诗经》的四言形式是后世其他诗歌体裁发生之源,其遣词造句、章法结构、节奏韵律也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

22.试述你对楚辞来源的看法。

楚辞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来源包括:

(1)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岘、工祝的有关宗教活动:

如《离骚》中一次向重华陈词、二次向神巫问卜、三次升天邀游,都和宗教巫事活动何密切关系。

(2)楚地的乐曲和民歌,如《哀郢》等篇的“乱”、《抽思》的“少歌”等都是乐曲体制的名称。

楚辞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说明楚辞的形成与楚地民歌密切相关。

另外,战国时期的散文高潮对楚辞的形成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3.楚辞体具有哪些诗体特征?

试举例分析。

楚辞体的诗体特征表现为:

(l)宏伟繁复的体制,如屈原的《离骚》、《天问》、《九章》等比起《诗经》中的作品,篇章体制要长大得多,其中《离骚》、《涉江》、《哀郢》等篇篇未有乱,《抽思》中还有“少歌”、“倡”等。

(2)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使用,尤其是后者,几乎成为楚辞体最明显的标志。

楚辞体中的“兮”不仅出现频率极高,而且起着句读、调节节奏、代替某些虚词的语法作用,这是屈原的独创,是楚辞体独有的。

24.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楚辞的产生与“时与地”的关系的阐述?

鲁迅先生认为楚辞的形式文采之所以和其他文学作品不同,原因有二,即“时”与“地”,也就是产生的时代和产生的地域。

从产生地域上看,楚辞体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它的形式文采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楚地独特的文化的影响,楚地的原始神话、巫岘工祝的宗教巫术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都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产生了深远巨大的影响。

从产生时代来说,楚辞产生于战国时代,战国纵横家铺陈辞来的言辞和记载这些辞令的“繁辞华句”的散文,对楚辞体的形式文采的特色的形成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25.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情势是怎样的?

当时楚国的情况如何?

屈原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情势有两个特点:

一是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空前激烈,重新统一的局面行将出现。

二是变法运动在当时各主要诸侯国相递进行。

当时的楚国正处于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秦国和楚国是当时左右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因此案、楚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而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把持着政权,他们毫无政治远见,只知道苟安享乐,楚王朝日趋衰败,在与秦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

26.简叙屈原的生平。

屈原生平的大事有:

(l)早年以贵族身份担任三闾大夫;

(2)受楚怀王拔擢担任左徒,力图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

(3)蒙冤被疏,创作震烁古今的长诗《离骚》;

(4)遭谗言陷害,被流放江南;

(5)郢都沦陷后,自沉于汨罗江。

(6)其流传的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27.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些感情是怎样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离骚》抒发了诗人的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这是长诗《离骚》的主旋律。

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

第二部分从女的责难到篇末,主要写诗人遭谗被疏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抉择。

28.《离骚》丰富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离骚》的美学内涵主要表现在:

(1)由庄严而伟大的思想而带来的无比光辉的崇高美;

(2)由于诗人自觉承担悲剧命运而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悲壮美;

(3)由高超的、独创性的艺术表现手段而形成的奇丽美,表现为三个艺术世界,即神话世界、往古世界、香草美人世界。

29.屈原在《离骚》中是怎样吸取和运用神话的?

诗中对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有什么寓意?

在《离骚》中,屈原为了抒写自己的心情,从古代流传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形象,通过自己奔放不羁的自由想象,把原有的神话结撰成新的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扭力画面,并使它服从于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成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构思的一部分。

诗中诗人三次游览天界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理想至死不悔的追求和诗人为改变国家的前途、自己的命运而做的不懈努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冲突和他始终不渝的爱国忠君之情。

30.《离骚》一诗中对往古世界的回顾有怎样的含义?

屈原借对往古尧舜三后的清明政治和桀纣昏庸失国的历史的回顾,为统治者的改革树立了榜样,并警告楚国君臣,要以殷纣为戒,否则必将重蹈他们的覆辙。

诗人还通过对历史上一些君臣遇合的佳话的回顾,表达了对君臣知遇的渴望,并以此来鼓舞自己在困境中奋进不止,探索不停。

31.《离骚》一诗中的“香草美人”有什么寓意?

《离骚》的比兴手法与《诗经》的比兴有何不同,有什么新的发展?

《离骚》中缤纷的香草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品德的形象化,诗人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意象,展示了自己高洁美好的品德。

屈原还借男女情爱的心理来表达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希望与失望、坚贞与被嫉、苦恋与追求。

《诗经》的比兴手法一般是触景生情,是实写;《离骚》的比兴,大多是虚构、想象,是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有机组成部分。

《诗经》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诗的片断,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比喻、联想;《离骚》却把物我、情景交融起来,构成一种象征体。

32.简叙《天问》一诗的结构层次及其思想内容。

《天问》一诗的前半部分是对宏观的宇宙自然的发问,分为四个层次:

(1)关于宇宙本源问题;

(2)关于天体、天象问题;

(3)关于鲧禹治水问题;

(4)关于大地、四方灵异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